把尿是否对孩子有影响,多大开始把尿合适?
孩子最好不要把尿,把尿对于孩子来说有两重危害,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有危害,更是对孩子的心理有危害。
把尿的三大危害危害一,长时间的把尿,影响孩子括约肌的发育。
宝宝的括约肌是怎样来发育的呢?膀胱就好比一个水袋,当尿液积满之后,会刺激到括约肌,当括约肌接收到这种感觉的时候,孩子才会有便意,才会开始排尿。但是人为的不断去提醒孩子小便,就是当膀胱尿液没有满的时候,括约肌就要排泄出尿液,长时间如此,孩子括约肌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刺激,当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会导致孩子尿裤子。
危害二,孩子尿裤子的行为会延迟。
正常情况下,很多宝宝三岁已经可以自主的排便了,但是很多被定点提醒上厕所的孩子,如果有成人的提醒,她会保持裤子的干爽。但是一旦没有人来提醒孩子上厕所,孩子会再次尿到裤子上,这就是很多父母说的,在家好好的,上了幼儿园反而开始尿裤子了。
这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排便机能没有被建立,因为孩子的排便不是自身来决定的,而是人为来决定的。一旦没有人再去提醒孩子需要去上厕所,小孩子就会再次出现尿裤子,因为她的身体需要学会控制排便。
危害三,会影响孩子成长中的自尊心。
孩子的排便反射被人为的破坏,最直接的后果是孩子虽然已经过了尿裤子的年龄,却依旧会尿裤子,对于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尿裤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如果长时间尿裤子,遭到同学的嘲笑、排斥身子老师的斥责,都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进一步可能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把尿的这三大危害是环环相扣的。因为孩子被强制性的要求去厕所,导致了括约肌的迟缓发育,从而导致孩子身体的排便机能没有被建立,因为排便机能的缺失,一旦孩子没有人提醒,尿裤子的现象重新出现。直接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什么时候可以把尿孩子可不可以把尿,我们说不能强行把尿,但是如果掌握孩子排便的规律,可以尝试着帮助孩子排便。
第一,最好是等到孩子可以独立坐起来之后;
第二,家长可以掌握孩子的排便信号和规律,比如有些宝宝想要尿尿之前会大哭或者烦躁不安;想要排便的时候会脸色发红,用劲。
正常情况下,在孩子18-24个月的时候,才能开始学会排便,有些孩子甚至需要到两岁半之后才能做到完全不尿裤子,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着急。
把尿是否对孩子有影响,多大开始把尿合适?
又提到需不需要给孩子把尿这个问题了,过去人带孩子,早早就开始给孩子把尿,理由是通过训练,给孩子养成习惯,早早就不用人管尿床、尿裤子的事了。其实,80年代的孩子基本都是这样长大的,那时候尿不湿还是非常稀缺的。
最近,我看过一条头条视频,奶爸教他3岁女儿:“宝贝自己去把纸尿裤换了”,于是,可爱的小女儿嘟嘟嘟撅着个小屁屁,换纸尿裤去了。奶爸给网友解释:在澳洲都是顺其自然脱纸尿裤。有的孩子7岁还穿纸尿裤呢。
呼吸如厕练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内、国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这么大呢?究竟哪种比较合理呢?
婴儿期是怎样把尿液排出来的?1、正常人排尿形成过程:
第一步: 当我们的肾脏生成了尿液经过输尿管直接运送到膀胱里,膀胱储存尿量,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排尿的条件反射,随着尿液压力增加,不断刺激膀胱的牵张反射器,发出尿的充动信号,再经周围神经传导至排尿中枢神经,于是便产生了尿意。
第二步:排尿中枢传出指令到达膀胱,致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从尿道排出。
肾生成尿液 →输尿管→膀胱→牵张感受器发出信号→周围神经→排尿中枢→产生尿意→中枢发出指令→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
另外,排尿时,人的腹肌和膈肌产生强烈的收缩,形成腹压,将协助克服排尿中形成的阻力,直到尿液排完为止。
输尿管、膀胱
2、婴儿泌尿系生理特点:
首先婴儿时期的泌尿系统及神经中枢调节系统发育都不成熟。
婴儿的膀胱粘膜非常柔嫩,膀胱肌层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而输尿管短而直,又被埋在膀胱粘膜的下方,因此,抗尿液反流的能力比较差,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也就是经常“谁谁家分不清”。
一般正常人膀胱排尿功能是受大脑-脊髓控制,而婴儿就不同了,他最初的排尿不受此控制,而是完全靠一种膀胱的条件反射,也就是比较随意性的,不受支配的。
婴儿排尿特点
为什么现代育儿不主张给孩子把尿呢?婴儿排尿生理决定不会是把尿:
基于婴儿排尿生理,宝宝几个月的时候,假如家长给宝宝把尿,宝宝根本不搭理你,虽然你用“”口哨”暂时引出排尿,但是,事过之后,该怎么尿还是怎么尿,就是因为孩子太小,各方面发育不全,一切生理活动基本靠反射活动,而不受大脑神经支配。
不利于婴儿排尿反射形成:
本来婴儿排尿是依靠条件反射完成的,如果把尿,尤其在夜间频繁把尿,不但会引起宝宝的本能反抗,最主要是扰乱了宝宝本以形成的膀胱储存与排尿反射的次序建立。同时,频繁把尿还扰乱了宝宝渐渐形成的生活规律,孩子容易引起烦躁。
有损于孩子髋关节的发育:
孩子出生后髋关节还没有发育好,一般到3~4个月时应该进行髋关节筛查,经常给孩子把尿,大人的两只手把宝宝的两条腿掰开,使宝宝的髋关节外旋,股骨头与髋臼无法处于同心圆位置,这样会引起宝宝髋关节脱臼。
那么家长又有问题了,既然不能给宝宝把尿,那就不用管了,顺其自然,尿不湿爱穿到啥时候就啥时候?当然不是,否则,家长怎么会发愁孩子多大了还尿床、尿裤子?
把尿的坏处
什么时候给孩子训练排尿?一般,孩子在1岁以后(18个月),输尿管已经增长,膀胱肌也发育成熟,膀胱-输尿管抗反流能力增强,这个时候,宝宝有了一定的尿意,我们开始培养教育宝宝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将能达到将来自然如厕的效果。
友情提示:儿科专家共识,1.5岁~2岁开始给孩子如厕训练,是孩子有能力接受大小便训练,并且2岁半左右是孩子不再使用纸尿裤的最好时机。我们不主张给孩子拔苗助长,更不建议孩子排尿顺其自然。1岁半~2岁就应培养孩子如厕
怎么给孩子训练排尿呢?1、训练孩子上卫生间、坐儿童马桶:
让孩子明白要大小便就得去卫生间坐马桶的道理,目的是避免孩子养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爸爸妈妈根据自家男孩女孩,把孩子带到卫生间,告诉宝宝:宝宝尿尿、拉粑粑就要到卫生间来,宝宝长大了,不能随便尿尿、拉粑粑了。告诉宝宝马桶是宝宝尿尿、拉粑粑用的,爸爸妈妈教宝宝怎么坐马桶,爸爸妈妈最好给宝宝做示范,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是最好的。
培养坐小马桶
2、掌握孩子大小便规律:
家长要掌握孩子大小便的规律,2岁左右的宝宝一般一天排尿6、7次,大便1~2次,因此家长要在此时间规律中摸索孩子什么时候将该去上厕所,定时定点的带孩子去卫生间,否则,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一般先从白天开始训练,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能主动大小便,并且把控大小便,习惯养成,就水到渠成了。
宝宝大小便完成以后,家长不要忘记给宝宝一个鼓励哟,孩子最需要的是一种“成就感”。千万不可以训斥宝宝,否则,适得其反,让孩子留下心理负担,就麻烦了。
3、教会宝宝擦屁屁、冲马桶:
这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为将来宝宝上幼儿园打基础,开始的时候是爸爸妈妈帮宝宝做,慢慢的,爸爸妈妈不要一直大包大揽,要培养、鼓励宝宝自己做,做不好没关系,就像洗脸一样,爸爸妈妈耐心的教方法,一次、二次自然就会了,关键是让宝宝形成一种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孩子小的时候不建议把尿,但是更不建议让孩子顺其自然的穿尿不湿,而是在孩子1岁半至2岁时,要科学的培养孩子自主如厕,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并且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把尿是否对孩子有影响,多大开始把尿合适?
18个月以后
新生儿排尿反射是低位中枢的反射性排尿,当尿液容量超过排尿阈值时会引起膀胱壁张力增加从而出现反射性排尿即简单脊髓反射自发排空膀胱,完全不受大脑影响。
婴幼儿括约肌在9月大的时候才能够引出,12到18月椎体神经束髓鞘形成,所以婴幼儿对过早的把尿训练有抵抗。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婴儿在参与“经验的组织”以及与照养环境的交互作用后,通过习得,逼尿肌括约肌协调性逐步发育完好,正常抑制反射通路完全建立,能感觉膀胱充盈并逐步形成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意识性社会性排尿,自主地抑制和延迟排尿。
考虑到尿不湿舒适易用,方便家长看护和能有效保持婴幼儿卫生清洁,故美国儿科协会曾推荐婴幼儿使用尿不湿直到2岁甚至学前年龄。大多数儿童是在1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如厕训练的,部分儿童可能会延迟到2到3岁;这个月龄训练会变的更容易,儿童也能更快学会。过早或者不良的大小便训练会给儿童造成的精神影响,会导致便秘和遗尿,还会增高腹压,引发脱肛等问题。
宝宝可以自己如厕的十大信号
当你发觉下列信号的时候,你可知道宝宝已经准备好了:
1.宝宝明确表示乐意与你去卫生间看看究竟怎样上厕所,也许还会煞有介事地在马桶上坐坐。
2.宝宝理解厕所是干啥用的,了解尿布湿了或脏了意味着什么。如果宝宝还有以下表现则更好,如,裤子湿了,就烦躁不安;自己将脏尿布往下扯;或者要求你换干净尿布等。
3.宝宝能听懂表示大小便的一些词语,如“尿尿”等。
4.宝宝可以保持2小时以上不湿裤子(或尿布)。
5.宝宝大便正常且柔软成形。
6.宝宝能够且愿意听从简单的指令,如上洗手间的指令等。
7.宝宝可以帮着提拉裤子。
8.在要排便前几秒钟,宝宝似乎可以自己意识到并告诉你(很多孩子会蹲下;或离开房间;或者“表情暗示”)。
9.宝宝的情绪良好,自愿和乐意接受新的变化,不需要经过很大的调整(如,为了适应新同伴或者学校生活而做的调等)。
10.宝宝明确表示渴望独立。如,想成为“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想与爸爸妈妈一样,自己使用洗手间等。
如果你的宝宝符合大多数“条款”,说明他(她)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进行训练了。如果没有,那么最好再等一两个月。
把尿是否对孩子有影响,多大开始把尿合适?
您好,这个问题有崔玉涛育学园来为您回答,点击上方关注,查看更多相关问题哦!~
不建议给孩子把尿。
把尿是对宝宝髋关节及肛门括约肌的异常刺激,有害无益;还会增高腹压,引发脱肛等问题。
而且,频繁把尿会让宝宝因为对指令的条件反射而排尿,而非因为膀胱中尿液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使宝宝缺乏憋尿经历,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膀胱缩小,引发憋不住尿、尿频等问题。
给宝宝进行如厕训练,不能从把尿开始,而是要观察: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孩子能大部分满足下面的8个表现,就说明孩子可以进行如厕训练了。
纸尿裤能保持至少2小时干燥,或午睡后纸尿裤还是干的;
纸尿裤脏了,有不舒服的表现,想要换新的;
对坐便器产生兴趣;
大便时间逐渐变得规律;
主动要求穿内裤;
可以遵守简单指令;
会用表情、姿势或语言会来表达自己正在大小便;
能够自己或在大人的帮助下脱(穿)裤子。
这个问题就说到这,欢迎点击下方,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育儿干货知识哦!~
把尿是否对孩子有影响,多大开始把尿合适?
导读:最近有一个粉丝给我留言说宝宝还在月子里,家婆就开始给宝宝把尿了,宝宝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太小,但是却遭到了家婆的反对,家婆说自己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这么带大的,也没有什么不妥,一家人闹得很不愉快。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把尿,多大给孩子把尿合适这个问题。关于把尿这个问题,貌似也只发生在国人身上,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顺其自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外国的宝宝很大了还在穿着纸尿裤。而中国人似乎更疼孩子,觉得纸尿裤容易捂出尿布疹或者引起罗圈腿什么的,从孩子一点点大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把尿了,甚至有时候因为“把”准了,还要沾沾自喜上半天。但对于宝宝,尤其是1岁以前的宝宝来说,他们自己是没有办法憋住尿的,因为他们膀胱和尿道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与其说你感觉宝宝能“攒”住尿了,不如说是你自己把的比较“及时”而已,而且对于小宝宝来说,他们的脊柱还很软,在把尿的时候如果不能受到很好的支撑,那么就会引发驼背、骨骼发育不良等危险,有时候宝宝明明没有尿却要硬“把”,还会造成脱肛的问题,而且过早的强迫宝宝做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的事情,也不利于宝宝以后的性格发育。所以如果一定要给宝宝把尿的话,最好是选择在1岁半以后,这时候他们膀胱和尿道的肌肉开始发育完善,自己能够控制大小便了,就可以开始把了。重点提示:不建议给不到半岁的宝宝把尿。今日话题:宝妈们,请问你家的宝宝是从多大开始把尿的呢?【格格巫育儿日记:育儿自媒体,育儿达人,专注科学育儿、亲子阅读,青云计划获奖者】
把尿是否对孩子有影响,多大开始把尿合适?
我是二胎妈妈,这个事我有发言权!很多人支持把尿,我不支持把尿。因为我有切身的痛苦体验,作为80后农村出来的孩子,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农村人担心孩子夜里尿湿被子,妈妈们都会在睡觉前给孩子把尿,半夜再迷迷糊糊地把一次。有一次因为尿床,我经历了今生唯一一次被母亲狠揍,半夜要逃跑。而且,从此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睡觉前必须上洗手间尿尿,这个动作不做根本没办法入睡,即使很困也要去趟洗手间,即使根本没有尿,也要去马桶意思一下,才能安心入睡。我一直以为就我有这个坏习惯,后来上大学住宿舍发现也有同学这样的习惯,巧的是她也来自农村家庭。
后来,当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我一直不把尿,也不让保姆把尿,耐心等待孩子的器官发育成熟。一胎精心养育,现在已经是十岁的姑娘,体质非常好,根本没有时不时需要找洗手间的毛病,临睡前从来没有需要跟马桶报到的习惯。
但是,二胎照猪养,而且因为家庭出现状态,自己根本没时间管她,让我妈带了一段时间。好了,二胎宝宝如今也已经上小学了,跟马桶报到的习惯跟我一摸一样,而且我妈还屡屡要求她,睡前必须去一趟。
无语,却无力阻止!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不容易。
所以,奉劝新妈妈们,千万别着急把尿,等孩子器官发育成熟,他自然自己会处理自己的身体需求。顺其自然,不要拔苗助长!没必要心疼那几个尿不湿,生得起,就养得起,不是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