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儿子上幼儿园,妈妈哭得稀里哗啦,甚至想把儿子抱回去。该如何解决妈妈的母子分离症呢?

面临孩子上幼儿园,不仅仅孩子会有恐惧不安,有的时候父母也会存在,看到孩子哭,会心疼,会焦虑,甚至把持不住把孩子领回家,造成孩子很难适应幼儿园。对于妈妈的这种心理,该如何解决和适应呢?

龙应台说:所谓的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在渐行渐远。

纪伯伦在《先知》中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从我们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就要知道,这份亲密无间的母女/母子情,最终是要分离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世间,所有的感情,只有亲子之间的感情是以分离为出发点,越走越远。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母子分离;从断奶的那一刻,我们开始把孩子从我们的身边推开;从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天,他迈出了人生独立的第一步。

当孩子离开妈妈的怀抱时,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抗拒,会大哭不止。而孩子的哭声,更像是牵在妈妈心里的小绳,孩子哭一下,妈妈的心也跟着颤抖一下。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孩子人生独立的脚步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我们心里虽然难过,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带着他们来到这世间,就是为了看着她成长,看着她独立。

父母们为什么总是舍不得孩子?因为总是担心,孩子不能被很好的照顾。我女儿刚去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担心她吃饱了吗?老师有没有照顾到她;她能自己上厕所吗?可以和小朋友们和平的相处吗?因为担心,所以恐惧,因为恐惧,所以害怕!

说到底,家长的担心,最终是在担心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不能享受在家里无微不至的照顾,不能享受在家里的一切特权。所以,面对孩子上学,每个家长都会焦虑。作为母亲,如何来化解这份焦虑?

提前做好分离的准备;为了减少家长和孩子分离的准备,在上学之前,父母和孩子应该一起去学习、适应短暂的分离。

学习分离,可以多给孩子去读绘本,让孩子知道上学是去干什么,上学能交到新朋友,上学会有老师等等。比如《我爱幼儿园》、《汤姆上学去》《魔法亲亲》等,让孩子在心里为上学做好准备。

在孩子上学之前,家长就要和孩子开始学会分离了。如果是全职妈妈带的孩子,妈妈可以试着和孩子每天分离几个小时,或者让其他亲人来照看几个小时;也可以送到早教中心,或者亲子班半天,让孩子和家长都适应这种分离。

有一本绘本,叫《妈妈我今天第一天上学》,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但是我觉得很适合给妈妈们看,绘本中小男孩的妈妈就是因为焦虑、害怕而担心孩子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但是孩子往往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学会分离,父母可以让自己忙起来。孩子终究有独立的生活,就是3岁不分离,30岁也会分离。如果30岁还不分离,恐怕妈妈会被这个时候要更担心。所以,如果孩子上学了,妈妈们可以给自己找找事做,和朋友聊天逛街,去上兴趣班,总之有了事情,就没有时间想的很多。

学会分离,妈妈们要做有原则的妈妈。什么是有原则的妈妈,就是不要情绪化的看到孩子伤心,就抱回家,或者不要送幼儿园。让上学成为孩子的日常习惯,这样言行一致的习惯,也会给孩子创立安全感,让孩子从心里对上幼儿有新的认识,是每天都要去的。

学会分离,妈妈们要做到支持孩子。支持孩子,就是不要总是刻意的问孩子是不是吃饱了?有没有想家里?有没有过的开心?这些导向性问题都不要去问,如果孩子愿意,每天她会自己和你去讲。如果幼儿园有亲子活动,家长有条件就多参与,这样也会增加孩子上幼儿园的归属感。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会留给我们无数个背影,上幼儿园只是第一步,妈妈们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父母的角色。小面小女孩第一天上学的视频分享给妈妈,相信很多妈妈都会和这位妈妈一样的坚强和勇敢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