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要喝下毒酒而不重去梁山呢?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在招安之后,征辽国,征王庆田虎,征方腊,最终死伤殆尽,只有二十九名好汉得胜还朝,即便如此,那些奸臣们还不放过他,给他的酒中下了毒。

最终宋江喝下毒酒而身亡,临死之前,不但没有造反,带给自己最忠心的小弟李逵也下了毒,让他随自己而去。

为什么宋江这么做呢?在我看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宋江压根就不知道杯中的是毒酒

这一点在原著中也有体现:

自此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载,时是宣和六年首夏初旬,忽听得朝廷降赐御酒到来,与众出郭迎接。入到公廨,开读圣旨已罢,天使捧过御酒,教宋安抚饮毕。宋江亦将御酒回劝天使,天使推称自来不会饮酒。御酒宴罢,天使回京。宋江备礼,馈送天使,天使不受而去。宋江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却自急令从人打听那来使时,于路馆驿,却又饮酒。

宋江作为一个官迷,以兄弟们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总算从一介小吏蜕变成一个山寨老大,又回归了朝廷序列,成为一个有品衔的官员。

成为楚州安抚使之后,宋江惜军爱民,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对他都是视若神明,可以说政清人和,一幅和谐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宋江也松懈麻痹了,除了公务之外,就到处游山玩水,放下了警惕心。

但作为他们的对手,四大奸臣高俅、童贯、蔡京、杨戬等人看到宋江立了大功,还颇受皇帝的青睐,就起了陷害之心,在皇帝送给宋江的御酒中下了毒,宋江面对天子的御酒,一时之间也放下了敬惕心,直到喝了酒之后,才发现情况不对,但悔之以晚。

二是宋江误会害死自己的是当今天子

往往在演义小说里,皇帝都是贤明的,只有身边的奸臣才是坏的。

在《水浒》中宋江也有这样的看法,在中了毒酒,马上就要嗝屁了,宋江想的不是怎么反抗和给自己报仇。依旧保留着一份愚忠。

宋江这样认为:自己从小就熟知儒家经典,长大之后成了一个小吏,却因为杀害阎婆惜而成为一个罪人,却从未有过半点异心。如今皇帝听了奸臣的谗言,赐他毒酒,他是多么的无辜?

哪怕死了,他也不能做不忠不义之事,现在李逵在润州做都统制,如果知道宋江的死因,肯定会再次造反,啸聚山林,毁了他的忠义之名。

不管宋江做了什么事,他自己的内心里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一个落草的贼寇变成了朝廷的官员,洗白上岸,这一路走得不容易,中间他吃了不少的苦,也让好多的弟兄流血牺牲,如果这一切被毁掉,他的一切努力都白做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宋江的执念,他对洗白,重新进入朝堂是有着偏执之心的。

哪怕皇帝受奸臣们的蛊惑,下毒害死了他,但他相信有一天,自己会被昭雪。如果他或者他手下的兄弟再次造反,那么他的一切努力也白费了。

这种思想在现在看起来很二,但在《水浒》《三国》等书成立的年代,却是正统思想,哪怕是四大名著,他们也逃不出这种范畴。

三是大势已去,再回到梁山也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征方腊一役之后,整个梁山好汉损失大半,最终得胜回朝的也只有二十九人。而这少数的几个人,也是各分东西。

他们的实力大减,现在的力量聚不到一起,哪怕是反了,也可能很快被朝廷给剿了。

他们几个人,宋江是楚州安抚州,阮小二在盖天军做都统制职事,后来又因为在征方腊之时穿黄袍被追算,贬为庶民。卢俊义在庐州做安抚使,而李逵则被分到了润州。

从职位上看可以看了,他们几个人都是武职,而当地的军政大权都在知州等人手里,他们看似后上有兵,但这些兵已经不是原来的梁山兄弟,他们造反的时候,怕是第一时间先砍下他们的脑袋。

而手里有兵权的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等人,本是朝廷的降将,被梁山军捉了之后,被宋江许愿画大饼,说将来招安才招降了他们,而如今他们的大饼已经到手,怎么可能还听宋江的话?

总之梁山军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再反,也没有之前的本钱和士气了。

不知道我说得有理否?

宋江为什么要喝下毒酒而不重去梁山呢?

朝庭赐给自已的药酒,他宋江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由不得他宋江了,还谈什么重回梁山,东山再起呢?

宋江为什么要喝下毒酒而不重去梁山呢?

梁山崩溃日,大宋灭亡时。

水边整佰汉,故事八女子。

施公的《水浒传》从头至尾是环环相扣:人物塑造上的关系网、贯穿了整个宋朝,分中有合、爱里添恨、虽轰轰烈烈却轰然倒下……

宋朝江山一一宋江

水泊梁山一一汴梁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绝非浪很虚名。

施耐庵名垂千秋!

宋江为什么要喝下毒酒而不重去梁山呢?

因为宋江不知道是毒酒啊!

宋江招安之后,朝廷却对他放心不下,始终怕他再行造反,于是决定除掉宋江,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自此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载,时是宣和六年首夏初旬,忽听得朝廷降赐御酒到来,与众出郭迎接。入到公廨,开读圣旨已罢,天使捧过御酒,教宋安抚饮毕。宋江亦将御酒回劝天使,天使推称自来不会饮酒。御酒宴罢,天使回京。宋江备礼,馈送天使,天使不受而去。宋江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

也就是说,宋江根本不知道御酒里下了毒,所以才放心饮下送了性命。如果宋江明知御酒有毒,他怎么可能喝呢?

一、朝廷为什么要除掉宋江

在宋江看来,自己一心想要招安,而且为朝廷征辽、平方腊,立下了赫赫战功,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难道这还不足以表现自己的忠心吗?

而且梁山兄弟在征方腊时死伤过半,征方腊班师之后也交出了兵权,朝廷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只能说,宋江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权力斗争的血腥程度认识还不够深。

在朝廷看来,宋江一伙曾经是反贼,聚众盘踞梁山,暴力对抗朝廷,虽然现在是归顺了,可万一哪天再造反呢?以宋江和梁山的江湖名声,只要举旗一吼,必然从者云集,到时候岂不又是大害?

对于体制中人讲,洗白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一日是贼、终身是贼。你见哪个受过刑事处分的还能参军、考公务员?时代不同,道理不变。除掉宋江,永绝后患,朝廷的想法就是这样的。

更重要的是,王庆、田虎和方腊已经被剿灭,梁山好汉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今同理,千年不变。

此外,书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

你一个归顺的叛乱分子,在自己的任上,励精图治、收买人心、经营势力,你到底想干什么?你既管军、又管民,百姓归心、军队敬服,万一你想造反怎么办?

二、为什么要采用毒酒这种方式

从宋江发觉中毒到死去,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其间,他还来得及把李逵从润州叫到楚州,然后给李逵也下了毒,最终兄弟二人双双毒发身亡。

由此可见,这种毒药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无药可救,服下必死。所以宋江既没有想办法医治,也没有去找医生,而是匆匆忙忙安排身后之事。

第二个特点是这种毒药有一个发作期,从发现中毒到身亡,其中有一段时间的缓冲,等到发现中毒时,已经无法救治了。

此外,这种毒药很可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所以会放在酒中借助酒气来掩盖,酒精麻痹人的味觉,不知不觉地服下了毒药。或者,这种毒药借助酒性,才能够发散于全身。

对于古人来讲,皇帝赐酒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谁又会想到,堂堂一国朝廷,居然用这种下流的手段来对付有功之臣呢?如果他们明刀明枪将宋江擒回去审判,也仅仅是“坏”而已,用毒酒暗杀的方式,哪有什么气度与格局?

大宋之亡,该!

三、宋江也不是好东西

宋江知道自己中了毒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不是拼死一搏,而是把李逵骗过来也毒死。书中是这样写的:

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宋江之所以要毒死李逵,是怕李逵将来造反,坏了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而且他一直认为: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直到临死时,仍旧惦记着“名声”二字。甚至为此把李逵也毒死了。

有宋江这样的兄弟,简直是李逵人生中最大的不幸。

当然,宋江也有他的无奈。兵马尽被收走,兄弟死伤过半,老家父老乡亲尚在,如何造反?而且,朝廷既然决定下手毒死宋江,必须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宋江只怕连州府都出不去,指不定周边各兵镇早就做好了堵截宋江的准备,只要宋江敢于潜逃或者起兵,必然全力扑杀!

当然,这只是预防万一而已,喝下了毒酒,就算毒性缓慢,也撑不了几天,宋江的结局早就已经注定。

那么,吴用和花荣为什么也要自尽呢

宋江与李逵死后,吴用和花荣一起在宋江墓前自尽,难道他们不能逃走吗?其实,这两个人也是插翅难逃。

如果说,梁山上那些名声不显的好汉尚有一线生机,像吴用、花荣、卢俊义这样的高层,朝廷绝不可能放任他们活在这个世上,这些人与朝廷的交战中,是出了大力的,而且万一将来他们再造反,岂不又是一件难事?

吴用和花荣当然清楚其中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宋江一死,他们的心也死了,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没啥意思了,于是双双陪宋江去了。

宋江为什么要喝下毒酒而不重去梁山呢?

哀莫大于心死。

宋江本是郓城县的押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临时工,但他很喜欢这份工作,既有外人眼中体制内工作的体面满足虚荣心,又能借权力捞点外快满足消费需求。倘若没有阎婆惜事件,宋江可能会当一辈子押司。

宋江在柴进庄上与武松见面之后,在言谈之中就表露出对招安的羡慕之心,这是进体制内的一条捷径。宋江上梁山之后,屡破官军,冲州撞府,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价码,卖个好价钱。

真的被招安之后,宋江发现形势不妙,他手下的梁山好汉也同样觉察到了,但为时已晚。因为,朝廷让他们烧毁山寨离开水泊梁山,大本营没了,成了流军(匪)。但是,兄弟们都还在一块,毕竟有誓言在前,现在还没有悔誓的合理借口。

梁山好汉全伙受招安之后,迎战辽兵,讨伐田虎王庆方腊三寇,最后两败俱伤。现实与理想形成强烈反差,兄弟们的心都凉了,这队伍还怎么带呢?就剩下两三个铁杆小弟吴用,花荣,李逵,但是天各一方,谁还顾得上谁呢?

此时,宋江的心也死了,招安之路成黄梁一梦,那杯毒酒让他彻底清醒——狗腿子用完就得杀。宋江别无选择,只能咽下毒酒。

宋江还有一个兄弟叫宋清,几番征战之后竟然没死,回老家种地了。他成宋家传宗传代的唯一独苗,如果宋江抵抗,搞不好也会把宋清搭上,那宋江家族就彻底歇菜了。而梁山城寨早已被毁,宋江能回得去吗?田虎王庆方腊的地盘也都早已被朝廷占领,此时的宋江就是一条丧家之犬,无路可走。

竹判官

宋江为什么要喝下毒酒而不重去梁山呢?

宋江为什么要喝下毒酒而不重去梁山呢?宋江也不傻,是毒酒他还一定会喝吗?我看不一定,原著写的清楚,宋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饮了毒酒,原著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宋江为官半载,忽然有一天朝廷送来御酒,宋江率众迎接,回到住处,宣旨官宣读圣旨,安抚宋江喝完御酒,回去交差,宋江并不知道自己喝的是毒酒,还让宣旨官和他同饮,人家推脱不会饮酒,宋江还是什么也没有怀疑,过了一会儿肚子疼痛起来,才感觉不对,忙派人去打探宣旨官的下落,人家在馆驿正喝酒呢!宋江明白了,完了,自己喝了毒酒了,没救了。不是他愿意喝毒酒,是他不知道喝的是毒酒,换一种说法,如果宋江知道是毒酒,还会心甘情愿的喝下毒酒吗?我觉得不一定,抛去求生欲望不说,至少他也会争一下,如果赏赐御酒时说明是毒酒,就是让你自尽的,宋江肯定会觉得委屈,因为自己真的一片忠心,并无二意,皇帝要赐死他,说明他真的有罪,虽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谁也不愿意背黑锅,留骂名,总要申辩一下吧!四大奸臣也知道宋江是有功无醉的,所以暗中才会下毒,作不耻勾当,如果宋江知道是他们下的毒,最低想法也想把他们的行为揭露出来,不能白白的屈死鬼吧!为什么不重去梁山呢?都喝了毒酒了,虽说是慢性毒酒,那也没有解药啊,要有的话,宋江肯定去吃,谁愿意死啊,命都不保了,怎么上梁山?退一步说,即使不喝毒酒他也不会上梁山,上梁山干嘛去呢?也只能看看荒芜的景致,破败的厅堂,四处结的蜘蛛网,回想一下曾经的过往,人去楼空,各自分散,都成历史了,反朝廷,拿什么反?谁听他的?再者说了,自己好不容易洗脱了贼的骂名 ,怎么能再去做贼?即使不喝毒酒也不会去造反,不是宋江的一贯作风,自己是忠于大宋的,不是反大宋的 。宁可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就是李逵也不能以他的名义扯旗造反,坏了他的名声,得把他骗来,共饮毒酒,这是什么大哥呀!损不损呢?什么梁山兄弟情,骗鬼去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