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杨戬战功无数为何只能留在人间?

在《封神演义》中,有七人肉身成圣,他们分别是李靖、哪吒、金吒、木吒一家四口加雷震子、杨戬、韦护等共计七人。

肉身成圣之后,他们七人的命运也各有不同。李靖与哪吒在天庭任职,木吒在观音大士身边做侍者,成了有名的惠岸行者,韦护成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只有杨戬,他战功无数,却留在了人间。

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差距这么大呢?说起来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李靖背景深厚,才在天庭当上了高上神霄托塔天王

先说李靖,李靖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个自私、不讲理的父亲,是一个窝囊而没有多少能力的陈塘关总兵。还是一个见风使舵,没有立场的将领,他本是殷商的总兵,后来却投向了西崎。

但实际上,李靖的背景十分深厚。

李靖学道,他先是拜在了西昆仑度厄真人门下,学成了五行遁术,后来因为仙道难成,就下山辅佐纣王,成为陈塘关总兵。

后来在伐纣期间,又拜在了燃灯道人的门下。燃灯道人是谁?他可是紫霄宫三千客之一,玉虚教主元始天尊的弟子之首,阐教有名的仙人。实际上的阐教副教主,和元始师兄弟相称,被玉虚宫十二金仙奉为前辈导师。

从这个方面来看,李靖修为一般,但人家有一个强横的师父。后来在封神大战结束之后,燃灯道人加入了西方教,成为佛教有名的燃灯古佛,如来佛祖是现在佛,那燃灯古佛就是过去佛,身份地位不比如来差多少。有这样的师父,李靖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更别说李靖有几个好儿子。长子金吒是文殊道人的弟子;次子木吒,是普贤真人的弟子,后来佛教成立,他又成为观音大士身边的弟子惠岸行者; 而三子哪吒,乃阐教至宝灵珠子转世,在封神大战中立下战功,后来成为天庭的三坛海会大神。在封神大战中,肉身成圣的七个人中,他们一家就占了四个,要不是殷夫人早逝,怕是能凑个全家福了。

他们一家人都位高权重,再加上李靖有佛教背景,在天庭任职,身居高位,也是理所当然。

甚至,李靖身居天王之位,背后未必没有佛道两家在天庭的博弈。

相反,杨戬虽说在封神大战中战功无数,却出身尴尬

在《西游记》中,曾通过孙悟空之口说出过杨戬的来历: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子,思凡下界,与一个杨姓的书生结合,才生下了杨戬。

因为思凡下凡生子一事,杨戬的母亲被玉帝压在桃山,后来杨戬力劈桃山救出了母亲,也因此违反了天条。对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仙人,天庭肯定是保留使用的。

作为神仙与人结合而生出来的孩子,杨戬从身份上就被那些正牌的神仙看不起。

毕竟,不是谁都和孙悟空一样,哪怕叛出南天门,挑起齐天大圣的大旗,依旧可以上天当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大闹天宫之后,也只是在五行山关了五百年,又加入取经队伍,后来成为佛教的斗战胜佛。

另外,杨戬力劈桃山,却没救出母亲,他的母亲被七个太阳烤死。因为母亲一事,杨戬对玉帝有一种天生的敌意,宁可在灌江口当一个草头神,也不愿上天庭为官。总之因为家庭的矛盾,导致他对玉帝,对天庭有着刻骨的仇恨。自然也就听调不听宣,只能留在人间。

在封神大战结束之后,杨戬肉身成圣,这就决定了他和普通的神仙有很大的不同。

其他的神仙,比如说黄飞虎等,都是在封神大战中殒落,灵魂进入封神榜,才成了天庭的神仙。成了神仙之后,他们的修为已经定格,靠着人间的香火供奉而生存。

相对他们,杨戬是肉身成圣,他没上封神榜,他的法力和修为潜力无限,完全可以通过修炼提高自己。

作为神仙,他们属于天庭的打工者,在玉帝的管理之下,要听从差遣,每天还要点卯,也就是打卡。而杨戬肉身成圣,练成了八九玄功,有长生之术,不受天庭的管辖,不用每天打卡,想打猎就打猎,快活无边。

总之,两者的待遇相比,也就决定了杨戬宁可留在人间,也不愿在天庭任职。

李靖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杨戬战功无数为何只能留在人间?

封神演义中,肉身成圣的共有七人:杨戬、哪吒、李靖、金吒、木吒、雷震子、韦护。杨戬和李靖都名列其中,所以在肉身成圣这点上,两者并无区别。

虽然都是肉身成圣,实际上在论功行赏方面,还是有所区别,小院来说道说道。

李靖,只是个陈塘关总兵,凡夫俗子一个,还曾与哪吒百般为难,一幅得理不饶人的愚蠢形象。投奔周营后,也无甚出彩表现,多半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打酱油角色。

杨戬,在封神演义中出场惊艳,他于西岐军受阻佳梦关时出场,力战魔家四将,哪吒都几乎惊掉了下巴。随后杨戬成为当仁不让的阐教第三代弟子中的带头大哥,对阵成名已久的截教大神也不落下风,除了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拿入九曲黄河阵外,几乎未尝败绩,有杨戬和没有杨戬的西岐军,几乎是两支军队。

不过,在最后姜子牙封神之时,李靖却和劳苦功高的杨戬得到了相同待遇,肉身成圣,也就是无需经历封神诸人痛苦的肉体消灭,也无需拘泥于神界的封神体系,却同样能享受神仙的待遇,甚至还超出一筹,这就好比是躺着领工资,还不用干活,妥妥的特殊待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杨戬肉身成圣是实至名归,毕竟他也想低调,但实力确实不允许。不过凭什么李靖一庸碌之人,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这就牵扯到神仙体系中的排资论辈、裙带关系。

李靖本人虽然实力平平,但他有两个师父。原本,他是西昆仑度厄真人的弟子,与哼哈二将中的郑伦是师兄弟。

度厄真人是谁呢,他并不是元始天尊门下,书中只说是西昆仑散仙,不过他的真实身份,却大有来头。

光看他修炼之地,就明白他非等闲神仙,西昆仑不是随随便便的散仙都能去修道的,能在那里蹲点的,都是大神,比如元始天尊、西王母、陆压道人,度厄真人能跟这些牛人做邻居,那就相当于混迹于如今的湖畔大学,朋友圈的风格那都是与大神们谈笑风生的合影,这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

除了与众大神保持着良好关系,度厄真人还是石矶娘娘的男闺蜜,灵宝大法师的好友,这两人一个属截教,一个属阐教,可见度厄真人与阐截二教关系都不错,是个实力派的第三方。

有人认为度厄真人是太上老君的弟子,这点在书中没有证据直接表明,有人把度厄真人与云中子、陆压道人列为封神演义中三大散仙之一,都有神鬼莫测之能,万般变化之功。

不管度厄真人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阐截二教显然都要给他几分面子,作为度厄真人弟子的李靖,当然也就因此得益。

而且,李靖还有第二个师父:燃灯道人。

这是他被亲儿子哪吒追杀得穷途末路之时,幸而得到燃灯道人搭救,并赠他玲珑宝塔,乃有师徒名分。

燃灯道人在封神中出场很多,他的原型,应当是佛教中的燃灯古佛,地位尊崇,阐教十二金仙亦称其为老师,被称为“神仙班首,佛祖源流”,在封神演义里,地位略低于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等公司联合创始人,大致是个执行总监这样的角色。而从他原型来看,又与西方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阐教和佛教中面子都很大。

在书中,燃灯道人只收了李靖这一个弟子。

有这样两个超级师父的李靖,纵然没什么本领,在身份上却水涨船高,打酱油打到最后也平安无事,还得以肉身成圣,享受与实力不匹配的待遇,这也完全是三大教主给他两位老师的面子,他上头有人,事情自然就好办。

单就封神演义来说,肉身成圣的其他几个人,也很好理解。哪吒、杨戬是凭实力,李靖、金吒、木吒、雷震子、韦护,都是走后门的关系户,他们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外企股东公子,或者是两人得道、全家升天,总之,封神的恩恩怨怨,说到底,脱不开人间职场关系的潜规则。

以上是在封神演义的框架中对李靖和杨戬的分析,至于问题本身的“李靖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杨戬战功无数为何只能留在人间”,这其实已经超出了封神的范畴,主要是《西游记》的影响和民间的神话。《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本来就不在一个神话体系内,彼此既互相关联,又有诸多矛盾之处,硬要联系到一起的话,有许多地方作者估计也无法自圆其说。

李靖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杨戬战功无数为何只能留在人间?

  

  事实上,李靖的功劳不小,杨戬所受的待遇也不低。

  首先,要分清楚《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两部书的内容大不相同,也不好混淆。在《封神演义》中只是提到李靖、杨戬后来都肉身成圣,并没有提及二人成神后的地位高下。因此,只能结合《西游记》比较。

  在《西游记》中,托塔天王李靖自称是天庭元勋,根本不将孙悟空放在眼中。什么是元勋?就是天庭创立时,他有出过力,立过功,是绝对的老臣,功臣。

  在《西游记》中对于李靖具体有什么功劳没有提,不过李靖的地位确实很高,是玉皇大帝亲封的天庭降魔大元帅。

  天庭之中,有两支部队。一支是陆军,兵马十万,统帅是托塔李天王。一支是水军,兵马八万,统帅是天蓬元帅。天蓬元帅专司水军,李天王则统率十万天兵南征北战,多次下界擒拿妖魔,其地位、名望比天蓬还要略高一筹。

  换言之,李天王放在古代,那就是兵部尚书或者骠骑大将军这类角色,位高权重。

  那杨戬呢?《西游记》中并没有提到杨戬参加封神大战,也并非是天庭元勋。杨戬登场诗,原著如此描述他的功勋: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杨戬做过的大事件有三:

  斧劈桃山救母亲;用弹弓打了两只凤凰;降伏了八怪,并与梅山七圣结拜。

  他之所以能够在担任灌口显圣二郎真君,并非他有多少降妖伏魔的功勋,而是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外甥!

  有人或许会说,玉帝镇压了杨戬的妈妈,杨戬应该会很痛恨玉帝。

  事实却是,杨戬对身为玉帝的外甥十分骄傲。他第一次见到孙悟空,是这么介绍自己的:

  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

  换言之,杨戬并没有立下什么赫赫大功,只是打了两只鸟,抓了几个怪。在《西游记》中,杨戬出场时就是一个年轻官二代的形象。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多少也受了明朝官制的影像。李靖是异姓外臣,可以在朝廷(京城)任职,杨戬作为长公主之子,既受了封爵,就该在封地镇守。像明朝的许多王爷,不得宣召都不能进京是一个道理。

  因此,并非是说二郎神杨戬呆在灌口,就比李靖低多少。

李靖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杨戬战功无数为何只能留在人间?

李靖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杨戬战功无数为何只能留在人间?

姜子牙代元始天尊封神后,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其中七位肉身成圣:最早下山的哪吒,成为天庭有名的中坛元帅、三坛海会大神;金吒成了西天五大神王之一的军吒利天王;木吒成为了观音的惠岸护法;韦护成为了西天灵山护法;雷震子也做了勾陈大帝;杨戬下山前已经是清源妙道真君,封神后成为万天川主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崇应惠民大帝,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威灵显圣大天尊;区区李靖最牛逼,却成了玉帝得力干将,天庭兵马大元帅,托塔天王,诸天王之首。

哪吒三兄弟、雷震子等屡立战功,能肉身成圣,证得金身也是实至名归。

然而,李靖半路归周,凭什么居然也飞升上天,当上了手握兵权的天王?

众所周知,李靖原在西昆仑度厄真人门下修道,被度厄真人以“生来命薄,仙道难成”为由赶下山,在陈塘关当了个殷商总兵。之后李靖因与儿子哪吒有矛盾,得到燃灯道人的调节并拜在其门下。直到第六十四回,在姜子牙东进五关之际,李靖才归周,拜在姜子牙麾下。征战多年,战功甚少,多是参与群殴中出手,祭出号称降魔除妖的七宝玲珑塔,却屡屡被敌方收走。没想到,区区李靖还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

然而,我们仰慕的大英雄杨戬战功无数,也基本上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瘟神吕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时候,杨戬异常镇定地用撒豆成兵之术吓退了郑伦。在千钧一发之际,杨戬喝一声:「疾!」把钉头七箭书抢了回来。这场诓书变化给了赵公明最后的致命一击,因此杨戬获得姜子牙的最高奖谕:“智勇双全,奇功万古”。

可是封神之后,杨戬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可以上天为官,而是只能留在人间,这是为什么?

玉鼎真人的一句临别赠言一语成谶!“修成八九玄中妙,任尔纵横在世间。”点明杨戬就是再厉害也就只能在人间纵横。

其实,封神后的杨戬就是二郎神,传说他本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子瑶姬,思凡下界,与凡间一个姓杨的男人成婚,生下了杨戬。玉帝依天条将杨戬母亲压在桃山底下思过。杨戬长大后“斧劈桃山”,救出母亲。因此,杨戬与玉帝一直有矛盾,不愿呆在天庭,回到了出生地灌江口,居住在二郎神庙,受下界香火,为万民排忧解难。

也因此,杨戬对于玉帝,只是“听调不听宣”,意思服从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不愿私下交往过密。

所以说,杨戬只能留在人间的原因不是玉帝不招他上天庭,而是他不愿意上去,觉得还是在人间自由自在好。

李靖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杨戬战功无数为何只能留在人间?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别驾归山避世嚣,闲将丹灶自焚烧。修成羽翼超三界,炼就阴阳越九霄。两耳怕闻金紫贵,一身离却是非朝。逍遥不问人间事,任尔沧桑化海潮。

——《封神演义·一百回》

姜子牙奉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之命将上榜之人各安其位后,武王开始对随行征战的将士以及名山洞府门人,论功行赏加官进爵。此时李靖、杨戬等人上前说道:“当初我们奉师命下山平定祸乱,今天下太平理应归山。红尘的功名富贵非我们所愿,陛下若允许我等归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恩赐了。”

武王再三挽留奈何杨戬等去意已决,翌日南郊外文武百官把酒相送,姜子牙不忍分离又独自送了一程后各自洒泪而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正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后来李靖、金咤、木咤、哪咤、杨戬、韦护、雷震子七人肉身成圣。

李靖,西昆仑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度厄真人的弟子,后下山享人间富贵在纣王麾下做了镇守陈塘关的总兵。灵鹫山燃灯道人受太乙真人邀请,化解李氏父子的恩怨,传授玲珑宝塔收李靖为徒并嘱咐其辞去官职归隐山林。火焰岛的罗宣火烧西岐时李靖下山将其斩杀,从此,同阐教三代其他弟子,一起辅佐师叔姜子牙东征伐纣。

成圣后李靖被封为高上神霄托塔天王,是天庭军统神将中的兵马总管,为天宫五大天王之首,为玉皇大帝的随身护驾亲臣相当于卫戍司令,官邸位于九重天的云楼宫。《西游记》中捉拿妖猴时,被玉帝封为降魔大元帅统领十万天兵天将。

杨戬,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徒弟,阐教出类拔萃的三代弟子。修成玉虚秘术八九玄功拥有金刚不坏之身,头生三眼手执三尖两刃刀,宠物哮天犬出神入化。魔家四将围困西岐时奉命下山,联手黄天化里应外合将其斩杀。尔后辅佐姜子牙鞍前马后在其麾下做催粮官,不是二代弟子胜似二代弟子,不是先锋官胜似先锋官,数次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成圣后敕封昭惠灵显王,尊号清源妙道真君、二郎显圣真君以及二郎大帝。麾下率梅山六圣与一千二百草头神,居下界灌江口受人间香火。对玉帝听调不听宣(意思是不用每天上班打卡,且像狄仁杰一样有便宜行事之权)

成圣前论战功李靖与杨戬没法比,即使七人之中杨戬也是首屈一指。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我们来看问题说李靖李靖成圣入住天宫,而杨戬战功无数为何留在人间?

首先,封神中姜子牙入关前,师父们对各自弟子未来的归宿都做了提前预告。其中玉鼎真人对徒弟杨戬说:“修成八九玄中妙,任你纵横在世间。”这个预告里有两个消息,一是说杨戬实力强大入关前途坦荡,二就是后来会留在人间,纵横二字意思是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果不其然,成圣后居于灌江口享受人间香火,对玉帝听调不听宣,真的是知徒莫过于师也。为人师者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还可以在弟子的求学过程中,通过综合性格、能力以及优缺点对其日后的成就与归宿做出大致的判断。

玉鼎真人知道徒弟的实力。在七人中是无人能及功劳也是最大的,入职天庭绝对够格且职位还小不了。但杨戬有一个“缺点”他是玉皇大帝的外甥,而玉帝是天庭最高统率,首当其冲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如今七人成圣杨戬功劳赫赫,作为舅舅的玉帝也深感欣慰,但碍于这层关系如果官位封的低了恐难以服人,封的高了又不免会招来口舌,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封。将其留在天庭也不适合,倘若不小心触犯点什么天规届时又是两难境地。三圣母当年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倘若再让外甥有个什么闪失,自己难免又多了一分愧疚。

于是,心想不如在人间给他封个官职,远离天庭这个是非之地,从此落个逍遥快活岂不美哉!而杨戬因为三圣母的事情,也不想和玉帝这个舅舅朝夕相处,如此正是各得其所。玉鼎真人就是从这些利害关系中断定杨戬会留在人间。

可见没有什么未卜先知,所谓的预知是看透了的人情世故与饱经沧桑的处事之道。

其次你以为进入天庭就是好事吗?殊不知玉帝将杨戬“发配”人间,实际是对他的保护。要知道这种待遇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天庭是什么地方,那是条条框框比头发还多的皇宫。表面看富丽堂皇若能身居其中是何等的三生有幸,不过对外人看来是这样的,而对于处在里面的人,真实的天庭是勾心斗角如履薄冰,一着不慎轻则幽冥地府重则灰飞烟灭。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帝的脸好比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昨日还是“红纱帐底卧鸳鸯,今朝就黄土陇头埋白骨。”卷帘大将也曾是玉帝的爱将,却因打碎一个琉璃盏,被关押在流沙河受飞刀穿心之苦。

无情最是帝王家,真的是帝王无情吗?非也!帝王除了无情更多的是无奈,是非帝王不能理体会的无奈。

天庭有多尊贵,玉帝心里明白,而天庭有多险恶,玉帝更清楚。纵然三妹当年是违反天规在先,可玉帝心里终究还是有一份愧疚。如今外甥携赫赫战功归来,是三妹之荣耀也是天庭之荣耀,然将其留在天庭这个是非之地,一旦居功自傲重蹈三圣母的覆辙将是终生之憾。思虑再三便决定将杨戬下放人间,一来受人间的香火积累功德,二来磨炼心性远离是非争取更大的成就。

圣旨已下众仙都以为玉帝铁面无私,纷纷称赞高呼万岁,只有太上老君露出诡异的笑容。

所以说,进入天庭的不一定好,留在人间也不见得差。杨戬的灌江口或许比不上李靖的云楼宫,但听调不听宣的待遇,恐怕十个李靖也比不上。只不过众仙之中除了太上老君,很少有人知道杨戬之所以留在人间是舅舅玉皇大帝的特殊照顾。

有时候,为人处世说的透不如看的透,看得透又不必说得透。知而不言才是人生大智慧。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一个热衷武侠与神话的文学爱好者,欢迎广大朋友们留言点评,不足之处望予以批评斧正,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云中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哦!

李靖能肉身成圣入主天宫,杨戬战功无数为何只能留在人间?

从问题可以得知,题主是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混在一起说了。实际上,《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是不同作者所创作的不同文学作品,不应该混为一谈。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

按照时间线,《西游记》的故事主线发生在大唐年间,而孙悟空出世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闹天宫被如来镇压则发生在王莽篡汉时期。

《封神演义》则是以商周大战为背景,时间线没有《西游记》那么长,但故事无疑更早。加上两部书有很多人物相同,所以很多人习惯性的将两部书看做前后关系。

抛开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线,按照成书时间看,吴承恩的《西游记》实际比许仲琳(有争议)的《封神演义》更早,所以很大可能是许仲琳有意借用《西游》中的一些人物为主角,再加上历史人物和原创人物共同完成了《封神演义》,其目的就是趁着《西游记》大火,将《封神演义》打造成《西游记》前传,或者直接给人造成误解,以为《西游记》是《封神演义》的续集。用现在话说,许仲琳成功蹭了一波热度。

从今天很多人将《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结合在一起讨论分析看,许仲琳当初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不过如果严格从学术性的角度分析,两部书是不应该混为一谈的,因为尽管很多人物在两部书中都有出场,但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是不同的,这与时间线无关。

比如说哪吒,在《封神演义》中,他是太乙真人的徒弟,身死后由太乙真人以莲花为主体将其复活。这个故事在《西游记》中也有提到,不过复活哪吒的并非太乙真人,而是如来。

另外,《封神》中的哪吒师承太乙真人,李靖先从度厄真人,后拜师燃灯道人,他们是地地道道的阐教弟子,也可以说出身道家。而《西游记》中,李靖与哪吒在天庭任职,受玉帝驱使的同时,也曾奉如来法旨公干,从真武大帝奉玉帝圣旨和元始天尊符召的角度说,李靖和哪吒属于佛家弟子。还有一点可以说明,就是哪吒死后是直接赶赴西天求佛,如果他是出身道家,有什么理由不去找自己的老师或者元始天尊而去找如来呢?

所以说,如果将《西游》和《封神》当成两个真实世界的话,尽管他们中有相同的人物,但是由于在具体事件上存在细微不同,所以与其说他们是同一世界的先后关系,不如说是平行时空的两个世界。

所以说,按照题主的问题,我们需要分别从《封神》和《西游》的各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

《封神演义》中的李靖与杨戬

《封神》中的李靖起初是一个很菜的武将。我们都知道殷商武将中有很多能人异士。张桂芳、魔家四将等都有不逊色于一般炼气士的实力,后期的孔宣虽然官职只是总兵,却因为强大的实力被誉为“圣人之下”第一人。相比较而言,李靖就要逊色多了。

哪吒在没有上乾元山学艺之前,就能够凭借武斗能力数合之间杀败李靖,再加上有法宝乾坤圈和混天绫在手,一度追得李靖抱头鼠窜。直到文殊广法天尊为李靖提升了修为,这才在武斗上能与哪吒一较长短。

而李靖彻底翻身则要归功于燃灯道人,有了燃灯赐予的玲珑宝塔,李靖终于降服哪吒,逼得哪吒不得不与父亲和解,之后李靖索性直接拜师燃灯,随燃灯修行去了。

再度出场时,李靖堵截了被龙吉公主击败的罗宣,以玲珑宝塔将其砸死,让人感觉实力不俗,但是之后笔墨越来越少,战绩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可以说存在感不高。直到封神大战结束后,肉身成圣。

杨戬与李靖不同,从出场一直到最后,始终是周营最闪亮的星,依靠着过人的头脑和八九玄功,杨戬屡建奇功,可以说每当周营遇到阻碍,最后搞定的基本都是杨戬,即便有的事超出他的能力,他也能想到最合适的应对方法。

如果不考虑道行修为,杨戬的实力堪比阐教十二仙,若非担任督粮官,而是挂帅或者做先锋,恐怕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凑不到一半,就率军打破朝歌了。

而这样耀眼的杨戬和存在感很低的李靖最后待遇却一样,都是肉身成圣。当然了,从雷震子都能如此可以看出,应该是周营中为将的阐教三代弟子只要没阵亡,全部肉身成圣,这与能力、功劳无关。

到此为止,全书基本完结,肉身成圣的七人之后具体怎样,我们无从得知,不过按照《封神演义》的设定,杨戬应该是继续修道去了,因为在出场时曾称杨戬后来道号“清源妙道真君”。

《西游记》中的李靖与二郎神

《西游记》中的李靖和哪吒都是天庭正神,与孙悟空对战时,一直是李靖为元帅领军出战,但是手下战力平平,甚至两个儿子哪吒和木吒接连战败,使得李靖无将可派,所以李靖虽然看起来无限风光,叫做托塔李天王,又有军权在手,常领兵征战,但是本事也就那么回事,不然也不会带着十万天兵还被孙悟空弄得一筹莫展。

另外,《西游记》中的李靖人品也不怎么样,他对当年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在孙悟空上天庭找他时,一直冷言冷语,在听说自己女儿下界为妖后更是勃然大怒,直接命人把孙悟空绑了,喊打喊杀。要知道,当年孙悟空被擒,天庭用尽各种方法也杀不死,李靖不可能不知道,此时想凭自己的能力杀孙悟空怎么可能做得到,只能说李靖记仇已经记的失去理智。

而哪吒回忆起地涌夫人曾拜自己为兄,拜李靖为父时,急忙架住李靖砍孙悟空的兵器。李靖见状的第一反应不是质疑,也不是怒斥,而是回身就跑,到屋子里捧出玲珑宝塔,然后质问哪吒意欲何为。

原来李靖每天捧着塔并不是为了拉风,而是一直防备哪吒,怕哪吒记仇杀他。哪吒见状,急忙跪下辩解,并说出老鼠精的事。《西游记》中的哪吒虽然也有年少轻狂的时期,但绝非《封神演义》中的混不吝,时过境迁,他也没想到父亲还为了当年的是防备自己,又是当着孙悟空的面如此反常,我想当时哪吒一定尴尬极了。

所以说《西游记》中的李靖比《封神演义》中人品也强不了多少,小肚鸡肠又记仇,有失天王的身份。

而二郎神通篇没有提到过他叫做杨戬,只是因为他姓杨,加上与杨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多数人会将二郎神默认成杨戬。

其实两人的人设不太一样,相似之处细扣也不尽相同。比如杨戬是八九玄功,二郎神是地煞数七十二变;杨戬用的是三尖两刃刀,二郎神是三尖两刃神锋;杨戬的法宝叫做哮天犬,二郎神的神兽叫细犬;杨戬道号“清源妙道真君”,是阐教玉鼎真人的弟子,二郎神尊为叫“昭惠灵显王显圣二郎真君”,是玉皇大帝的外甥……所以严格来说,题主的问题都不成立,因为《西游记》里根本没有杨戬。

我们就以相近的二郎神来分析一下,题主问题中透漏出的意思是二郎神实力强过李靖,但是李靖贵为天王,掌管十万天兵,一直在天庭任职,反而二郎神屈居下界,感觉上地位不如李靖。

乍一看确实如此,但经不起推敲。首先二郎神在下界为神是他自己的选择,因为当初母亲思凡下界,与父亲成亲犯下天条,被玉帝压在桃山之下,二郎神劈山救母,因此与玉帝有了嫌隙,书中称其“心高不认天家眷”。

其次,李靖虽然号称“托塔天王”,但只有在出征时才有统兵权,平时只是个名誉天王,大元帅是临时任命的,手下随意调遣的兵力极其有限。二郎神则不同,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是自己的部队,又有梅山六圣为辅,所以从实权上来说,二郎神并不逊色于李靖。

第三,李靖虽然名为天王,但也不过是天庭任职的天神之一,等于时刻在玉帝眼皮子底下,供人驱使。二郎神则不同,他有一个很大的权限就是“听调不听宣”,看过古典小说的朋友,我想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所以说李靖的辉煌都是表面的,他过得远没有二郎神舒坦,实权也不见得比二郎神大,最重要的一点是二郎神是玉帝的亲外甥,如果想,随时能获取高位,再加上无论能力还是威望都在李靖之上,丝毫不用有背负裙带官名声的压力。


所以说,有些风光只是流于表面的,留在人间不代表地位就比在天界任职低,而二郎神的这份逍遥自在,更不是在天庭任职的李靖能比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