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和观音联手,能打赢如来吗?你看猴哥成佛时,如来说过什么?
唐僧师徒修成正果受封的时候,佛祖对他们一一进行了总结点评。这些总结点评,简单概括了他们四人所受封果位的来龙去脉,实际上就是佛祖对新入教者在职称评定、职务安排公开、公平、公正的体现。我们看《西游记》第一百零一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加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封到猪八戒这里,佛祖的话就被猪八戒打断了。猪八戒高声提出自己不服,因为前两位都封了佛了,怎么到自己这就成了什么狗屁使者了?自己本来是天庭的高级将领,军衔已经是元帅了;怎么到了灵山,反而就成了一名使者了?使者这是什么玩意儿?不就是一个通风报信,跑腿打杂的吗?猪八戒心里是这么想的,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干脆不平则鸣,于是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猪八戒说:“他们都成了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
猪八戒的意思就是:
我们是一起来的,一样地吃苦受累,一样的艰难凶险,凭什么享受的待遇不一样?佛祖难道不能一视同仁吗?我佛不是讲究平等吗?其实猪八戒的这个表现,早就在佛祖的意料之中。如果不斤斤计较,他就不是猪八戒了;如果不挑肥拣瘦,他也就不是猪八戒了;如果肯忍气吞声,他更不是猪八戒了……
所以,佛祖也早就准备了一大推说词。于是,佛祖把净坛使者这个岗位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优惠性说得天花乱坠,忽悠的猪八戒心花怒放,开开心心地接受了任命。
其实,对于这次加封取经五人组,佛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做出的决定。佛祖有这些考量:
第一、西天取经五人组(四加一),必须有人封佛,但是又不可能全部封佛。佛祖的打算是唐僧和孙悟空必须封佛。
取经大业虽然是完成了,但是还要保证经文经意在东土大唐的翻译、传播;经文经意的解释和传播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唐僧的重要性才刚刚开始。所以,唐僧必须封为佛,才有利于以后佛教的影响东扩,才有可能使得佛经广为人知,达到家传户诵的良好效果。
把孙悟空封为佛,是为了壮大佛教的整体实力。以孙悟空的能力、武功、智慧和自信乐观精神,早就不在一些佛之下了,只是资历有点欠缺。所以佛祖对唐僧和孙悟空的加封,进行了详细地解说。
如果把五人组全部封佛,那么势必引起很大的震动:首先,灵山内部将有可能引起公愤,尽管他们都劳苦功高,但是毕竟比起创建佛教的燃灯古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等等差距太大,不可同日而语的。把他们一起封佛,就会大大降低了佛的含金量,令人觉得封佛太过容易,在以后的修炼过程中就会怀“幸进之心”,而不愿意再苦苦修行;再者,也会引起其他教派,尤其是道教的耻笑。所以对五人组的加封必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地逐次拉开点距离才更加公平公正。
第二、加封孙悟空为佛,不服气的人会很多,必须找到合情合理而又别具一格的充分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大闹天宫,三界之内都束手无策;我如来也是以甚深法力才收服他的。这说明了什么?
当然说明了孙悟空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请问这样轰动一时、天下无敌的人物,宇宙之中还能有几个?不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人吗?这样的人,一旦加入佛教又被封佛了,那么其意义之深远,就不言而喻了吧?应该说:孙悟空的封佛有很大的示范效果,会让三界之中的许许多多的能人异士从此都会把佛教当做是很好的归宿;当一些强大无比的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首先想到皈依佛门;也使得人们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佛门既是精英荟萃的阔大门庭,也是偶尔犯错的精英们的避风海港,这里似乎有着在向他们频频招手示意的“再生父母”。
孙悟空封佛不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而且还能提高佛教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所以,把孙悟空封佛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但是孙悟空一步到位封佛,肯定也有争议。因为成为一个佛的条件很高、很苛刻,像地藏菩萨,普度众生亿万年了,至今还只是菩萨果位;观音菩萨保佑亿万生灵,对世人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又组织了取经团队,至今也没有封佛。
这样,佛祖首先担心几位菩萨会不服。但是考虑到菩萨们本身都是得道大士,他们个个都是大公无私,达到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的崇高境界,应该也不会当场提出不同意见。佛祖最担心的是取经五人组中有人不服,甚至因此发生内讧。所以,猪八戒的不服早在佛祖的预料之中。
第三、佛教东扩,尤其是要占据大唐的人心还任重而道远;佛祖的这次加封取经五人组要做到高屋建瓴,为佛教东扩打下良好的人事基础。
取经任务是他们完成的,再由他们负责传经一定会事半功倍。唐僧是大唐天子的御弟,有着得天独厚的身份优势;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万众瞩目、家喻户晓;猪八戒背媳妇更是脍炙人口;沙和尚和白龙马也是东方人喜爱的大众形象。
这样,佛祖就根据他们将来所要担任任务的艰巨程度和以前的功劳业绩大小,分别加以分封。
果不其然,众位菩萨对唐僧和孙悟空封为佛采取了高姿态的默认态度。猪八戒意料之中地出来嚷嚷了。佛祖就把早就准备好的说词脱口而出,说得猪八戒茅塞顿开。
那么,佛祖所言的“以甚深法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这句话的良苦用心,大家现在明白了吧?这是佛祖为了给孙悟空封佛在渲染气氛、增设铺垫,增加一定的合理性,加强说服力;而不是真的要跟孙悟空的法力去一较高低。
佛祖的修为比观音菩萨高出整整一个档次,从他轻描淡写地制服“六耳猕猴”,大家就可见一斑。对于六耳猕猴,菩萨是束手无策的;而佛祖一出手,就秒杀了。
由此可见,菩萨加上孙悟空两人也不是佛祖的对手。因为他们不是同一等级,人海战术往往是不管用的。这就像十万天兵天将也打不过孙悟空自己,是一个道理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