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为何不直接除掉欧阳锋,而只是破了他的蛤蟆功?
王重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他毕竟是老了。应该说,在金庸大师的武侠世界中,年龄似乎不是影响武力值的决定因素。
但是,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任何一个练武人来说,都是有成长期、成熟期、巅峰期、衰落期和底部期的。很显然,底部期的时候,就是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是黄昏时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这样的意思,有的人老年的时候才开始大放异彩,但是他的巅峰期也很快就会过去,迅速进入衰老的底部期。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个别老将,英勇善战,那不代表他越老越厉害;而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他没有被发现,被埋没了,老了才大器晚成了。这样的老将横向比较觉得很厉害了,超过了不少人;但是如果自己纵向比较,其实还是不如自己壮年的时候厉害的。
人老了,体力、智力、耐力、判断力、记忆力、视力都在下降,那么他的才艺也好,武功修为也好,都处于容易发挥失利的状态。信心自然而然也会下滑不小。
王重阳也是这样,他已经年老体衰了,而西毒欧阳锋却正处在年富力强的大好时光。尽管自己多半能够打败西毒,但是要想杀死他恐怕不行。另外,自己百年之后,无人能够克制西毒的蛤蟆功了。
西毒的蛤蟆功,爆发力强大,轰击范围大,力道犹如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滔滔不绝。自己的先天功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原理跟蛤蟆功差不多,只是先天功刚柔并济,不像蛤蟆功一味至刚至猛。这样的武功,发动攻击,往往是横扫千军,如犁庭扫闾一般,霸道无比。南帝的一阳指穿透力很强,应该是蛤蟆功的克星;但是南帝的内力还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一阳指的效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就无法穿透西毒蛤蟆功形成的那道“气墙”,就克制不住西毒。
看来,只有把自己的先天功传给南帝,南帝修炼之路就会通畅很多,短时间内就会内力大增,加上一阳指,就可以克制西毒,使他不能为祸武林。
王重阳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西毒前来抢夺《九阴真经》,然后以此来祸害天下。西毒做事不择手段,不讲道义,只求功利主义,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普天之下,五绝的武功修为代表至尊无上的境界。王重阳为什么只担心西毒,不担心其他三位绝世高手呢?我就给大家逐一来分析一下:
第一、东邪黄药师。
他为人高傲自负,是不愿意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的,因此就绝对不会乘人之危来夺取《九阴真经》。他要夺取,肯定是要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以显得自己神通广大,而绝对不屑于用下三滥的手段夺取了。揆情度理,黄老邪勿须担心。
第二、北丐洪七公。
乃是一代宗师豪侠,为人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更不会搞什么小动作夺取《九阴真经》的。洪老帮主的做派一贯都是: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不属于自己的,白给他都不要。所以,他就不可能明抢暗夺。
第三、南帝段智兴,也被称为一灯大师。
他淡泊名利,早就有出家修行的打算,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就暂居皇位。假以时日,他肯定要出世修行,成为一代德高望重的高僧法师。所以,他也不可能暗中夺取《九阴真经》。一个没有勃勃野心和远大抱负的人,夺取《九阴真经》又有什么用呢?放在手里,还不成了灾梨祸枣了?
第四、西毒欧阳锋。
肯定会来夺取,因为欧阳锋做事只求达到目的而不论手段是否合理。王重阳深知欧阳锋的为人,也甚至他百年之后,全真教无人能敌欧阳锋。师弟周伯通,纯真无邪,毫无心机,也没有学会先天功,功力比西毒的蛤蟆功差之甚远;七个徒弟的武功还不到自己的一半,在西毒面前就更是不堪一击。
所以王重阳必须提前未雨绸缪,做好防范西毒的措施。他采取了三个措施:
第一、自己假死,引诱欧阳锋上勾,然后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能杀死他最好,杀不死他也争取一击废了他的蛤蟆功。
结果,在王重阳假死入殓的当天晚上,欧阳锋就迫不及待地来抢《九阴真经》了。欧阳锋为什么不等王重阳办完丧事以后再来呢?这就是西毒的毒辣阴险之处。
1、他认为,王重阳新亡,全神教肯定忙于办理教主的丧事,就会疏忽大意,自己就有可乘之机。
2、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担心其他三绝也来抢夺,因此要抢先一步下手。正所谓: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3、他担心全真教状况稳定之后,会妥善保管好《九阴真经》,或者干脆藏起来,自己就无从下手了。
所以,西毒就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九阴真经》,然后跑回白驼山,潜心修炼,再争夺“武功天下第一”的美名。这样就名利双收了。
西毒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惜王重阳技高一筹,突然从棺材里死而复活,一击得手,用阳指点中了欧阳锋的眉心大穴,把欧阳锋的蛤蟆功一举废掉了。
第二、为了从长计议,王重阳把先天功传给了南帝段皇爷,这样就留下了可以克制西毒之人,使得西毒有所顾忌,不敢为所欲为。
王重阳不愿意显得施恩与人,就提出跟段皇爷交换武功,他学习段皇爷的一阳指;段皇爷学习他的先天功。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都学习成功了。
第三、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王重阳苦心孤诣,为全真七子量身定做,创出了“北斗七星阵”,用来抵挡其他四绝,确保全真派屹立不倒。
全真七子也用“北斗七星阵”大战黄老邪两次,大战裘千仞一次,大战欧阳锋一次,确保了全真教的安全。
那么王重阳为什么不直接除掉西毒,何必这样大费周折地做安排呢?其中的秘密就是:
第一、王重阳有能力的时候,却没有理由去除掉西毒。
西毒是大反派不错,但尚未构成必死之罪,在武林中也没有什么斑斑劣迹。要知道,欧阳锋也没有什么杀人越货的恶劣行径;也没有烧杀拐骗,奸淫掳掠的丑恶勾当,只是专心致志地想夺取《九阴真经》而已。至于夺取了真经,天下无敌了以后再干什么坏事,那毕竟只是一个有罪推定,但却不能作为量刑的依据。你总不能因为预测人家将来会犯罪,就去除掉人家吧?天下人都不服啊!
第二、王重阳如果主动出击,也杀不掉欧阳锋。
欧阳锋尽管不是王重阳的对手,想要自保还是能够做到的。王重阳如果贸然出击,就会打草惊蛇,西毒会闻风而逃,反而留下祸患。
第三、王重阳没有必胜的把握。
因为王重阳已经是风烛残年,最后破了西毒的蛤蟆功也是凝聚了毕生的精、气、神和全部功力。如果王重阳有必胜西毒的把握,又何必去假死呢?
一代武功天下第一的王重阳也因为年纪原因,有了力不从心的那一天。所以说,岁月不饶人,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青春。
重阳真人智尽能索力克西毒的故事,告诉大家:
青春无价,流水年华,我们的成长就是对岁月的无言诠释。青春短暂,谁与我轮回?除了努力奋斗,我们别无选择。让我们与青春同行,追寻阳光,追随大地,再觅一次人生的真谛,再圆一次年轮的梦想!只愿此生,无悔青春!《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为何不直接除掉欧阳锋,而只是破了他的蛤蟆功?
珍别江湖,金老千古,书魂还在,侠义永存!
实际上,不是王重阳不杀欧阳锋,是当时的他根本杀不了欧阳锋。华山论剑之前,王重阳或许杀得了欧阳锋,华山论剑之后,王重阳对阵当时包括欧阳锋在内的其他四绝,都难有胜算,欧阳锋被破“蛤蟆功”,是被王重阳给暗算了。华山论剑让王重阳见识了欧阳锋的实力《九阴真经》重现江湖,引起无数腥风血雨的武林纷争,为了还武林一个安宁,济世为怀的重阳真人挺身而出,获得了《九阴真经》之后,为表自己夺经非私,邀请当下天下武学最顶尖的英豪到华山参与论剑,比出“天下第一”,以定《九阴真经》最终归属权。王重阳此举,目的便是将经书归属于武功第一人之手,无论其修不修练此经,江湖中人惧于此人武功高强,自然不再敢有觊觎之心。但重阳真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其时参与论剑的五人中,只有王重阳、黄药师和洪七为中土人士,欧阳锋来自西域,而段智兴却是南国大理皇帝。王重阳之所以邀请欧阳锋参与论剑,除了当时中原武林武学沉寂,人才凋零的原因之外,羽菱君认为是欧阳锋当其时已经在中原为非作歹,但是难逢敌手,王重阳邀请他论剑就是为了让他见证中原武林顶级高手的实力,让他明白中原尚有克制他之人,好让他行为收敛。
不过在论剑的过程中,王重阳也见到了欧阳锋的实力。实际上第一次华山论剑,除了王重阳自己,其他人的武功其实皆未大成。王重阳很明白这一点,当他看到欧阳锋的实力时,他就知道心性险恶的欧阳锋是个隐患,《九阴真经》是决不能落到欧阳锋之手的。因此,为了让欧阳锋知难而退,心服口服,羽菱君认为华山论剑最终的一场大战应该是在王重阳和欧阳锋之间进行的。王重阳不惜耗费自己的先天真气,用“先天功”力压欧阳锋,获得了“天下第一”。
但是对于论剑结果,比起其他三人对王重阳的折服,欧阳锋并不服输。因为在内功比试的过程中,他的“蛤蟆功”并不比其他人差,也不见王重阳的“先天功”比他的精妙。洪七公的外家功夫“降龙十八掌”精妙无比,但他的内功修为并不入境;段智兴的“一阳指”虽然能反克他的“蛤蟆功”,但段智兴的内功修为也在欧阳锋之下,这也是他们只能打成平手的原因;黄药师属于内外双修的,但当时他最年轻,内外功其实皆未臻化,他能与其他三人打成平手,是因为他的武理修为还在三人之上,除了王重阳,就他是自创武学的。欧阳锋认为王重阳能够取胜,是因为众人中他的年龄最高,内力最为深厚。
这是个事实,假如让王重阳对阵二十年后“蛤蟆功”大成的欧阳锋,王重阳并无必胜把握。这点从欧阳锋功力被破,仅仅几年之后,便恢复功力,十几年后功力再攀高峰,就可看出“蛤蟆功”这门内功心法的精妙不弱于当世任何一门绝学,甚至是《九阴真经》。当世中的其他三绝,在功力没有任何受损的情况下,毫不懈怠的潜修了二十年,功力水准也就与欧阳锋相当,在桃花岛,西毒与北丐的一番较量,黄药师都自叹不可思议。后来逆练《九阴》竟能突破玄关,也足见他的武功修为。
华山论剑之后的王重阳并不能制胜欧阳锋武学修为大成的王重阳自然明白欧阳锋的这一点,他也很清楚自己为“天下第一”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华山一役,先天真气大耗,致使他阳疾凸显,阳寿已然不久。他知道在他之后,世间难再有克制欧阳锋之人,但却必须给后世留下一个克制之法。
王重阳知道南帝的“一阳指”虽能克制欧阳锋,但大理段氏的内功法门却一直是个短板。当年段誉能以强劲浑厚内力练成“六脉神剑”,完全是得益于“北冥神功”,然而他有“朱蛤神功”为基础的机缘却是不可能为后世所复制的。以当时南帝的内功修为,要破欧阳锋“蛤蟆功”,几乎不可能。而王重阳自己因为“先天真气”大耗,也是难再凭“先天功”压制欧阳锋。
并未心服的欧阳锋,在华山论剑之后,肯定是表现出了不甘和重新夺经的心思,他的这层心思也让王重阳倍加防范。因此,王重阳想到了将南帝的“一阳指”与自己的“先天功”相融合,寻求一个克制欧阳锋的法门。王重阳为此不远万里到大理王宫,用“先天功”与南帝交换“一阳指”,功成之后,开始布置克制欧阳锋之策。
在王重阳从大理返回终南山不久,欧阳锋便潜入重阳宫,伺机夺经,但他对王重阳始终心存畏惧,不敢贸然行动。而王重阳却早已察觉到了欧阳锋的行踪,于是以“诈死”来“请君入瓮”便成了王重阳背水一战,以求出路的最后一策。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一“死”,已无畏惧欧阳锋必定现身夺经。但这一策,也从侧面证明了王重阳面对欧阳锋并无必胜的把握。
“一阳指”和“先天功”两技旁身的王重阳,此时只剩下最后一口真气,他的这一口真气必须是最后一刻的破敌之功,不然的话,他用不着诈死,大可以直接揪出已经潜入重阳宫的欧阳锋,然后与欧阳锋正面交锋。但王重阳知道这时与欧阳锋正面交手,真气耗去,徒劳无功,只会让自己处于下风,而且最终人、经两空。只有趁其不备,方有胜算。
此计果然奏效,欧阳锋以为王重阳已死,现身夺经,在他毫无防备是情况下,被王重阳偷袭成功,一招制胜,破了他多年的“蛤蟆功”。小说中描写这一段是在桃花岛中出自周伯通之口,写得非常清楚。
周伯通:“那时我师哥身随掌起,飞出棺来,迎面一招‘一阳指’向那西毒点去。欧阳锋明明在窗外见我师哥逝世,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这时忽见他从棺中飞跃而出,只吓得魂不附体。他本就对我师哥十分忌惮,这时大惊之下不及运功抵御,我师哥一击而中,附有先天功的‘一阳指’正点中他眉心,损伤了他多年苦练的‘蛤蟆功’。”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七回》老毒物中了王重阳的陷阱,吃了一个哑巴亏。很明显,倘若王重阳不是出此一策,行暗算之举,面对能够运功抵御的欧阳锋,附有“先天功”的“一阳指”能不能破他的“蛤蟆功”,尚且还是一个未知数,最终还能否力克欧阳锋,就可想而知了。
故此,当时的王重阳并不是不想杀了欧阳锋,而是他根本就杀不了欧阳锋。能够用计,一击破了他苦练多年的修为,让他知难而退,为后世再有克制他之人的出现争取一段时间,已属大幸。假如欧阳锋没有经此一伤,与其他人一样,同经二十年的潜修,他的修为肯定不止与其他三绝还同处一个水平。王重阳这一击,为中原武林消除不少隐患,已属难得。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第一百一十八期:“射雕三部曲篇”之《欧阳锋“蛤蟆功”被破的探究》
前期回顾:
第一百一十七期《王语嫣归宿的探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为何不直接除掉欧阳锋,而只是破了他的蛤蟆功?
王重阳是射雕里唯一称得上真人的大师,为了《九阴真经》不流落在外江湖引起江湖杀戮所以参加华山论剑夺了经书,拿了经书又怕他人起觊觎之心,又想毁了经书,最终没忍心,全真七子武功最强的是丘处机和王处一但是他却传给马钰因为马钰更符合出家人的心性无欲无求,他不杀西毒原因是因为他本身就不擅杀,他又怕自己死后没人克制西毒所以把先天功教会了同是出家人的南帝,又怕拂了南帝的面子,就说自己和南帝是相互学习,他学了一阳指,南帝学了先天功。
《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为何不直接除掉欧阳锋,而只是破了他的蛤蟆功?
一
很明显,临终前的王重阳已然不能除去欧阳锋。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击败另外四大高手夺魁,独得《九阴真经》,公认为天下第一。
王重阳虽然击败四人,但是王重阳深知个人都是潜力无限。毕竟此次论剑,王重阳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获胜也是必然。
“天时”是当时高手王重阳一枝独秀,少林寺处于低谷期,没有高手在江湖出现。另外的四绝都是年龄尚轻,武功并未大成,所以王重阳武功修为明显高出众人。
“地利”是王重阳在终南山修道,东邪在桃花岛,西毒在西域白驼山,南帝在大理,北丐在中原,而论剑之地在华山,离终南山最近。王重阳基本上可以以逸待劳,占据地利。
“人和”是王重阳创立全真教,收了“全真七子”,在江湖的影响力极大。而其余几人并未成什么气候,可见,王重阳在江湖上的威望也是最大。
故而,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夺得头魁也是必然,他的修为要比另外四人更为高深。
二
第一次华山论剑,虽然王重阳武功胜过其余几人,但是他很明显看到四位高手的潜力。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必将是天下最为刚猛的掌力,黄药师的“弹指神通”不可小觑,段皇爷的“一阳指”高深莫测,而欧阳锋的“蛤蟆功”更是威力奇大。
巅峰时期,王重阳武功自然盖过众人,但是第一次华山论剑以后,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重阳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
王重阳这才感知到自己的大限将至,武功的威力必然大打折扣。可是,他也知道欧阳锋对《九阴真经》的觊觎之心相当明显,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抢夺真经。
王重阳深知,一旦自己过世,《九阴真经》必然被欧阳锋抢走,因为他可以为了争夺真经不惜放下武学高手的身份,死皮赖脸的去抢夺。而诺大重阳宫虽然弟子不少,但是真正的高手只有两个,就是王重阳和周伯通,而“全真七子”完全派不上用场,周伯通也不低欧阳锋,也就是全真派只有一个人能够击败欧阳锋,那就是王重阳。
可是,此时的王重阳内心知道,如果硬战,自己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一定能够胜过欧阳锋。只能智取,不可硬来。
三
于是,王重阳就使了一计:利用“假死”让欧阳锋现身,然后一举击败他。果不其然,欧阳锋见到王重阳入棺,就赶忙开抢,正在他势在必得之时,王重阳“死而复生”,用“一阳指”一举破了他的“蛤蟆功”。
其实,欧阳锋并非不能够接住这一招,只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王重阳会“死而复生”,一下子将其吓懵了,这才让王重阳一举击败自己。
所以,这一战王重阳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更多的是取巧,而非真正的实力表现,如果真正对决,欧阳锋不至于一招被击败。
但是,王重阳将其击败以后,就真的功力耗尽,因为他是集中自己仅有的功力对欧阳锋全力一击。这一击虽然击败欧阳锋,但是他自己也因功力耗尽而谢逝。
于是,重阳宫大乱,都忙着王重阳的后事,也无暇顾及受伤的欧阳锋。所以,欧阳锋趁此机会赶紧逃离重阳宫,再也不敢轻易上重阳宫。
欧阳锋离开重阳宫以后,第一时间回到白驼山,全力修炼,恢复功力,二十年不敢来到中原。
由此可见,王重阳临终击败欧阳锋是靠“使诈”,完全不是真实实力。此时他也没有实力将欧阳锋除去。当然,此时如果王重阳狠下心让周伯通去除掉欧阳锋,那么欧阳锋就肯定逃离不了。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197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为何不直接除掉欧阳锋,而只是破了他的蛤蟆功?
当时的重阳真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全靠一口真气撑着,他能把欧阳锋惊走已经是他临终之前努力做到的最大限度。“五绝”之中,王重阳虽然是公认的武功第一,但是,他和其余四位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也许就是毫厘之间。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NBA中超级巨星和巨星之间的差别——巅峰时期的麦迪,科比和艾佛森的水平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科比只是稍微高一点点。
我们不知道第一次华山论剑采取的是何种比赛机制,但从周伯通的口述中我们了解到:比赛进行是异常艰难,有理论有实践,共耗时七天七夜,最后王重阳夺得冠军。如果把这场论剑看成拳击比赛的话,这可以看做,王重阳不是靠KO对手获胜,而是通过点数的微弱优势取胜的。
也就是说,即使在他的巅峰时期,他在单独面对另外“四绝”中的任何一个对手时,都没有绝对碾压性的实力。更何况,西毒的“蛤蟆功”异常阴狠毒辣,王重阳为了增加在自己假死后他来抢夺经书时能够一击必中的把握,还特意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去大理找段皇爷学会了一阳指,足见他对欧阳锋的重视。
欧阳锋也由于想到真经即刻到手,按捺不住心头地狂喜有些粗疏大意,他万万没有想到王重阳会死而复生,瞬间着了对手的道,仓皇而逃。其实双方当时面临的情况属于是秫秸秆打狼——两头都害怕。王重阳既没有“追穷寇”的能力而置对方于死地,欧阳锋也不敢再起不轨之心,只得当做吃个哑巴亏,回到白驼山好好休养生息,以图东山再起。而王重阳如“死诸葛惊走活仲达”的这一招也成为了一段人们津津乐道的武林佳话。
《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为何不直接除掉欧阳锋,而只是破了他的蛤蟆功?
金庸武侠小说中,王重阳和张三丰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张三丰开创影响深远的武当一派,两人胸襟博大,深通道家之学,其人生境界远非一般武林高手所能比。
张翠山沉吟半响,道:“武功只是小道,他老人家所学远不止武功,唉,博大精深,不知从何说起。”—《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武功出神入化,武功对他来说只是小道。同样王重阳先学文,后学武,举兵抗金,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学武成为一代绝顶高手,不是王重阳的终极人生追求。
天下人学武是为了成为天下第一,成为武林至尊。因此《九阴真经》的出现,武林中便掀起了血雨腥风,无数英雄豪杰因此而丧命。
黄药师“骗”《九阴真经》,结果妻子惨死。梅超风陈玄风“偷”《九阴真经》,结果是孤苦伶仃,性命不保。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而疯疯癫癫。
王重阳胸襟博大,为人忠厚,有一副救世济民的胸怀,他之所以参加华山论剑,夺得天下第一,拥有了《九阴真经》,其目的是为了拯救武林人士,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心。
丘处机继承了王重阳济世救民的思想,不远万里去见成吉思汗,劝他少杀人。
丘处机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成吉思汗道:“何者为善?”丘处机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成吉思汗默然。—《射雕英雄传》。救世济民思想在武侠世界里的反应就是武林人士和平相处,江湖风平浪静。
江湖上人人觊觎《九阴真经》,欧阳锋也是如此,在王重阳死后(诈死),他武力抢夺《九阴真经》。
王重阳的全真教本是道教流派,道家思想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一切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统一,即是“齐”,实际也就是超越二元对立。
欧阳锋抢夺《九阴真经》,固然不是好人,但也非大奸大恶,无恶不作之徒。
王重阳超越善恶二元对立去看欧阳锋,他希望欧阳锋能够改邪归正,而不是除掉他!
因此说,人生境界更高的王重阳怀着救世济民的胸怀,用超越善恶对立观念去看欧阳锋,给他于惩戒,希望他改邪归正,而不是直接除掉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