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赵云是“常胜将军”?
说赵云是常胜将军,主要是指他个人单挑和杀入敌阵中的混战,都没有失败过。赵云也从来没有被敌人暗箭射中过,也没有被敌人群殴打得落荒而逃过,也没有因为受伤等因素被打得乌飞兔走过……
所以说:赵云在单打独斗和冲锋陷阵上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但是,赵云在军事上有过两次失利,就是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丢失了街亭,赵云不得不撤退。但是他也做到了不丢一兵一卒,胜利全师而退。
第二次失利,是他被兵困凤鸣山,老将军不得不卸甲休息,而且面临空前的危机,多亏诸葛亮派来张苞和关兴二位战将,把他救了出来。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赵云深入重地,只听得四面喊声大震。邓芝急收军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则,两路兵杀到。邓芝兵少,不能解救。
赵云被困在垓心,东冲西突,魏兵越厚。时云手下只有千余人,杀到山坡之下,只见夏侯楙在山上指挥三军。赵云投东则望东指;投西则望西指;因此赵云不能突围,乃引兵杀上山来。半山中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上山。
赵云从辰时杀到酉时,不能走脱,只得下马稍歇,且待月明再战,却又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见四下火光冲天,鼓声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杀到,皆叫:“赵云早降!”云即上马迎敌。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前。云仰天长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就在赵云生死攸关之际,关兴和张苞两员小将领兵杀到,他们斩杀了董禧和薛则救了赵云。赵云的一生救人无数,这是唯一一次需要别人救他。所以,人们发出感叹:
名将迟暮,美人白头。这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这又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流逝的日子像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多少雨飘在胸前,多少风响在耳畔;只记得沧桑早已迈进了我的心,爬上了你的脸……
赵云的青春是沙场上纵横捭阖,创造了战场上无限的浪漫主义情怀。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初出茅庐,参加袁绍和公孙瓒的磐河之战,就大显身手。
1、大战超一流高手文丑,六十多回合不分胜负,从文丑的枪下救出了公孙瓒。
2、斩杀袁绍手下的大将鞠义。
第二、一枪刺死裴元绍,占领卧牛山。
关羽派周仓回山整顿兵马,赵云一连刺中周仓三枪,周仓毫无还手之力。
第三、跟随刘备参加平定江夏判乱,表现卓越。
赵云一枪刺死叛将张武,夺得了宝马“的卢”,献给刘备。
第四、参加徐庶指挥的大破曹仁之战,斩杀曹仁的副将吕旷。
第五、穰山之战,发挥潜力,大战一天一夜,救出被包围的刘备。
这一战,赵云杀退于禁、李典、乐进;三十合战平许褚;三十合打败张郃;又斩杀大将高览。赵云发挥了连续作战,不怕辛苦、永不言败的精神。
第六、长坂坡超常发挥,使得曹将从此以后闻风丧胆。
这一战,赵云在百万曹军阵中七进七出,救出了糜竺、孙乾等谋士;重要的是:他救出了幼主阿斗;一战斩杀曹将五十多人,创造了神话般的斩将杀人记录。
第七、单枪匹马,去东吴接回诸葛亮。一箭惊得东吴兵将胆战心寒。
第八、保护刘备东吴招亲,返回荆州的路上,多次遇到吴将拦截,但无人敢于出手迎战。
第九、单人独剑保护诸葛亮到东吴为周瑜吊孝。东吴诸将因此不敢下手,放弃了刺杀诸葛亮的计划。
第十、攻取武陵时,不到十个刺死邢道荣。
张飞是十合打败邢道荣。
第十一、收服桂阳郡。桂阳太守赵范不战而降。
第十二、进川路上,在蜀军的包围圈中,一合生擒蜀将吴懿,救出被围困的张飞。
第十三、马超归降时,下城秒杀蜀将刘鐀和马汉,震惊了马超。
第十四、汉中之战,和黄忠大破徐晃。
他的梨花瑞雪枪法,令徐晃、张郃胆战心惊,不敢迎战。还顺手牵羊斩杀慕容烈、焦炳等曹将。
第十五、夷陵之战,危难之中杀入吴兵包围圈,救出精疲力尽的刘备。
第十六、参加平定南中的战役,并斩杀南将金环三结元帅。
第十七、参加第一次北伐,担任先锋,一战斩杀曹魏先锋大将韩德父子五人。
第十八:大战姜维十几回合不分胜负,为诸葛亮智收姜维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云的光辉业绩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就不方便一一列举了。赵云的单挑,除了三十合平许褚、六十合平文丑这两场以外,均以胜利收场。两军混战的时候,赵云更是灵动无比,善于浑水摸鱼地斩杀数名敌将。赵云总是冲锋在先,撤退在后,而且胆大心细、锐不可当。所以,刘备评价赵云:
“子龙一身是胆!”曹操评价赵云:
“吾得此人可以得天下!”由于大领导对他喜爱信任,士兵们对他信心满满,人民群众对他崇拜有加,于是对他的战场表现津津乐道,因此他的两次小的失误就被大家集体忽视了。人们更需要一位百战百胜的英雄来激励自己,是不是?正所谓:
瑕不掩瑜因此,赵云就成了历史上的“常胜将军”的象征。
为什么有人说赵云是“常胜将军”?
谢邀。
赵云被称之为常胜将军当之无愧。但是常胜不等于没有败绩。
一、赵云的战绩
赵云跟随刘备三十余年,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赤壁之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1)长坂坡单骑救主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逃,在当阳长坂被曹军追上,刘备弃妻小南逃,不见赵云,人言:’赵云已北走’,刘备用手指着那人大骂:’子龙不弃我走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因混战赵云与刘备失散后,身边仅有五十多名士兵,其后陆续阵亡逃跑,身边竟然已无一人,此刻偏偏又遇到了当时的河北名将晏明、晏亮率领的四五百士兵,赵云知道不能久战,立刻秒杀了这两兄弟,这一下,把几百个士兵吓得四散而逃。
长坂敌强我弱,赵云无畏生死,单骑救主的行动,使之升任牙门将军。到刘备平定四郡,其被提拔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
(2)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入蜀初期,屡遭败绩,甚至损失了谋士庞统。受到重创的刘备急调留守荆洲的诸葛亮、赵云和张飞入蜀参战。两路人马平定江洲后,诸葛亮、赵云从江州溯长江而西攻克江阳,继续西溯长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阳,赵云则从江阳北上平定汉安、资中、牛髀,最后同时到达成都。兵贵者神速,赵云在进军途中,势如破竹,攻必克,战必胜为最后的攻取成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后赵云晋升为翊军将军。
(3)刘备平定汉中时,赵云上演了他一生中最最经典的一幕。在黄忠劫粮失败后,曹操大举进攻,赵云当时只带了数十骑,在寨前偃旗息鼓,只见赵子龙挺枪兀立马上,曹操误以为有大军埋伏,吓得曹军自相践踏,掉进汉水淹死不计其数。这充分体现了赵云的英雄胆略,刘备夸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二、史载唯一败绩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吸引曹真率领的魏国主力,使得诸葛亮放心在祁山战场作战。但马谡在街亭被张郃击败,赵云的疑兵也被暴露,从而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赵云最后一次的失守,也是有记载的唯一一次败绩。
从赵云择定刘备,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一路走来,每每身先士卒,杀敌无数,屡建奇功,其轻财重义,大赏不独享,能使士卒用命,能征善战,智勇双全之赵云,被称之为常胜将军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为什么有人说赵云是“常胜将军”?
常胜将军——赵云,不是虚的。
窗外大雾浓浓。 我正捧着一本《三国演义》发呆出神,忽然一阵疾风刮过,一位身高一米八,浓眉大眼,威风凛凛,白衣胜雪,长枪如霜的将军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啊哈,此人不是赵云赵子龙又能是谁?! 但见赵云身边层层叠叠的围满了打着“曹”字军旗的士兵,真是个水泄不通啊。而赵云却全然无惧,眉间闪出一丝英气,大喝一声:“主公(刘备)将甘夫人、糜夫人与小主人阿斗都托付在我身上。
今天在军中失散,我有何面目去见主公啊?不怕死的就来吧!” 说罢手中的涯角枪一转,来往冲突。所到之处,曹军或奔走,或倒下,狼狈不堪。赵云左冲右突,反反复复,竟无人能挡。真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赵云如入无人之境,先后救出了刘备手下的简雍、糜竺等人。 “赵云休走!”一将手提大刀,背后浓烟滚滚,乃是曹操部下的淳于导。赵云大喝一声,涯角枪狠狠地向淳于导的心窝刺去。淳于导抵挡不住,吓得屁滚尿流,跌下马来,结束了他的短暂生命。
赵云勒转马头,正欲前进。突然一将手提一把破铁枪,背着一口宝剑,纵马而来。赵云被剑的光芒吸引,定睛一看:“好剑!看我夺剑!”他一催坐下白龙马,枪尖一扫,那将果然就十分不禁打地跌下马来。
赵云趁势夺过宝剑,笑道:“这是曹操的青釭剑,他爱不释手,削铁如泥,没想到今天被我夺了。”青釭剑刚一出鞘,一股寒光便扑面而来。 “糜夫人!”赵云一瞥眼,刚好看见抱着阿斗,坐在墙边枯井下啼哭的糜夫人。
“夫人,快上马,赵云步行保护您杀出去。”赵云一下跳下马来。糜夫人摇摇头,把阿斗递给赵云,“将军怎能没有战马啊?你一定把阿斗保护好,交给他的父亲我就放心了。”说着便纵身一跃,跳下深井。
“糜夫人啊!”赵云嚎啕大哭,还没等收住眼泪,曹军便又层层叠叠地围了上来。赵云怕曹军毁糜夫人的尸体,于是推倒枯井,把阿斗放到怀里。赵云左手提涯角枪,右手持青釭剑,双手齐下,
顿时血花四溅。 但见面前浓烟滚滚,一员大将提着一口宝剑,大喊道:“赵云留下性命来!”原来是曹操帐下大将张郃挡住去路。赵云虚晃一枪,夺路便走。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赵云掉入了“施工路段”——拌马坑中。 “哈哈,赵云,今天任你插翅也难飞啊!”张郃得意而又放肆的在马上扬鞭大笑。“哇!”赵云怀中的阿斗此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哭声,那白龙马一惊,凭空一跃跳出坑外。
张郃以为有神助,拔马便逃。 曹军一拥而至,赵云情急之下,拔出青釭剑乱砍,杀退了重重包围,夺条路便走。话说曹操正在山上观景,看见赵云如此勇猛,惊叹道:“不准放冷箭,只许捉活的!我需要这样的难得的虎将啊!”
“驾!”夕阳西下,赵云已征战了一天,他已经由“白衣白甲”变成了“红衣红甲”,神情疲惫,单靠意志支撑着。赵云在万军中救出阿斗,砍倒两面大旗,前后枪刺剑砍,一共结果了五十多名曹操大将的性命。
“张飞救我!”赵云一夹马肚,冲了过去…… “这是梦吗?看来我对《三国演义》太痴迷了。”我一屁股坐了起来,打个激灵,心想,我刚迷糊了一会儿吧?我一看《三国演义》,故事怎么就真正的出现在了我眼前呢?犹如亲临现场一般。
后来,我才明白,我已经有超能力了!我开天眼了,哈哈,哈哈! 我又翻开《三国演义》,赵云的闪烁光芒也逐渐显露在我眼前:他于乌林截杀曹操、护送主公东吴娶亲、截江夺阿斗等被后人津津乐道。
更让人捏一把汗的,当属下面这件事,那情景便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眼前: N年后,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亲征刘备。刘备虽然不是当年一穷二白的“穷小子”,不过仍不想跟曹操拼命,而是采用一种更简洁的方法——烧粮。
黄忠自信满满:“老夫愿意担当此次重任。”赵云一撇嘴:“人老了就会糊涂,我愿前往帮助黄将军。”孔明一摇羽扇:“那你俩就一块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黄忠性格急躁,“你是副将,我是主将,我先去。”
赵云略一沉思:“好吧。如果你明天中午不回来,我就引兵接应你。” 第二天一早,黄忠就让士兵悄悄地出发。但见曹操的军粮堆积如山,黄忠正想一把火烧个干干净净,却半路杀出个张郃、徐晃,把黄忠打了个措手不及。
午时三刻。赵云心急如焚,对副将张翼喃喃:“你守好营寨,我去也!”说着便领着三千军马出发。赵云冲入阵中,犹入无人之境。手中的涯角枪化成点点寒光,如同梨花飞扬,又像瑞雪飘动。有军士认得,恨不得拿大喇叭喊:“他是常山赵子龙啊,快跑。”
张郃和徐晃吓得四散奔逃。 赵云救出黄忠,没命地跑啊跑啊,跑回了营寨。副将张翼献计道:“我们关上寨门,严防死守就成。”赵云差点把肺气炸:“你是不是卧底啊?!
你难道不知道我在当阳长坂坡,不惧曹贼八十三万雄兵!现在又有我这样的猛将,又有你们这样雄壮的士兵,怕个头啊?你们如此如此。”
说着便把马一催,站到寨前。 此时背后曹操刚好亲自引兵追来。但见曹军杀来,赵云如同雕像一般一点不动。赵云把手中涯角枪一招,万箭齐发。
曹操大惊失色:“中计了!大家快跑啊!”赵云、黄忠、张翼各自另一支兵来往冲杀,好不痛快。半晌,刘备到了,他听过士兵添油加醋的禀告,拍着赵云的肩膀:“子龙,你真是一身都是胆啊!”
后来,刘备阵亡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力斩五将,箕谷不损一兵一卒,战功卓著。后来终年八十二岁。 后人有诗称赞他为证:“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达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事芳!”
我慢慢合上《三国演义》,微闭双眼,啊,真是痛快啊!这就是我喜欢赵云的原因,真正的一个常胜将军!
为什么有人说赵云是“常胜将军”?
首先要说明的是,正史上刘备因为实力较弱,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带兵上阵,赵云极少有独自领兵的机会,因此这“常胜将军”的说法,是出自《三国演义》。而在演义中,赵云是单挑次数最多,而且在公平条件下他没有一次失利,当得起“常胜将军”这四个字。
《三国演义》中最吸引读者的一是谋士的韬略,二就是武将的单挑了。而在演义中,赵云共有大小三十八战。在这些战斗中,赵云取胜的有三十二次,其余六次没有取胜的战斗中,有两次是赵云主动退走,两次诈败诱敌,两次战平。
赵云第一次主动退走是长坂坡遇到张郃。当时因为他怀中抱着阿斗,而且周围都是曹军各部,因此赵云不敢久战,和张郃斗了十几合以后主动退走。
第二次是在诸葛亮一出祁山取天水时。此战诸葛亮本来想用计将天水守军调走,然后命赵云乘虚夺取。结果此计被姜维识破,赵云来到天水城下时,先被姜维敌住,战了数合未能取胜。随后马遵、梁虔又率领魏军从后杀来,赵云首尾不能兼顾,只能带兵撤走。
这两战赵云尽管是主动退走,不过张郃在穰山之战时也和赵云交过手,当时赵云刚刚和许褚等人大战一番,消耗了不少体力,不过依然三十几合就把张郃击败,可见两人武艺差距不小。
而姜维在天水之战后不久被王平、张翼击败。王平、张翼的武艺还不如张郃,因此算起来,姜维的武艺水平也要比赵云差着一筹。
所以这两战赵云并非打不过对方战败,只是形势所迫而撤。
赵云两次诈败第一次是火烧博望坡之战。这一战赵云奉命诱敌,几次和夏侯惇厮杀,都是战了数合就败走,最后把夏侯惇引到了伏击圈内。
第二次是诸葛亮渡泸水平南蛮时,诸葛亮为了捉拿祝融夫人命赵云、魏延前去诱敌。赵云、魏延二战于是轮流出马,遇到祝融夫人以后都是战了数合诈败而走。最终祝融夫人中计来追,被马岱用绊马索绊倒活捉。
这两战演义中都写明了是诱敌诈败,因此也不能算赵云战败。
此外赵云还有两次战平记录:
第一次是他在磐河之战救公孙瓒时,对战袁绍手下大将文丑。这一战赵云和文丑厮杀了五六十个回合未分胜败。随后公孙瓒的援兵赶来,文丑孤身一人不敢再战,拨马而退。
第二次是穰山之战赵云对许褚,两人在两军阵前大战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此时关羽、张飞两路大军分别从东南、西南两个方向杀来。曹军立足不住,大败而走,许褚也只能随军败走。
这两战文丑、许褚虽然先退,不过单就战斗时的情况来说,赵云并没有占据上风,因此只能算是平局。
不过总体来说,赵云在这么多次战斗中没有一次真正战败,也算是非常难得了,足以称得上常胜将军。
为什么有人说赵云是“常胜将军”?
说赵云是常胜将军,那是因为在《三国演义》诸位名将中,赵云的战绩是最好的。按照《演义》的描述,赵云的战斗生涯可以称得上是光辉灿烂。
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中,有两个人无论功绩还是品行,都表现得比较完美:文为诸葛亮,武为赵子龙。
我们来把赵云的战绩列出来看一下。
赵云,字子龙
武器:梨花银尖枪、青缸剑
武力附加值:金刚不坏护体神功,八十步神射,还有一项最重要:永远被上天垂青眷顾的好运气。
赵云的单挑战绩如下表:赵云死亡原因:善终。
赵云总共参加过39次战斗,从未负过伤。
赵云的有效胜绩是35次。其中杀死22人,生擒了4人。
赵云有过两次平局,对手是文丑和许禇。
赵云小败过两次:
1.长坂坡携幼主遇张郃,十合而走;
2.天水中伏遇姜维,主动撤退。
纵观三国演义,赵云有几项其他将领难以企及的纪录:
1.参加战斗次数最多,39次 ;
2.胜绩最多,35次;
3.杀死将领人数最多,22人(尚未包括长坂坡杀四十余将);
4.受到围殴的次数最多,5次;
5.生擒敌将最多,4人;
6.救护主君次数最多,5次。
赵云有个鲜明的特点,越是到了危急关头,他的发挥就越是惊人。屡次在恶劣的形势下挽救他人,初出救公孙瓒,徐州救刘备,长坂坡救阿斗,截江救阿斗,西川救张飞,汉水救黄忠,彝陵之战救刘备。
像这样一个放到哪里都放心,又总能在危急时刻挽救局面的猛将,怎能不受到嘉许呢?
所以说,如果从战绩和适用性上来看,赵云确实是常胜将军。
为什么有人说赵云是“常胜将军”?
大家好,读历史,学道理。个人见解,坚持原创。我是小洲。很高兴为您解答。
世人都喜欢称呼赵云为“常胜将军”,并不是因为赵云没有打过败仗,而是对他战绩做出的一个综合评价。三国武将当中能和赵云相比的没有几个,而赵云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称呼,足以见证他的英勇。
赵云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看似威风八面,实际上刘备从来没有重用过赵云,赵云按理来说很是憋屈,但是实际上赵云却是一直忠心耿耿,赵云对待刘备,对待蜀国,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都是些在马背上度过,他足智多谋,武力高强,是难得一见的奇才。
长坂坡一战,世人算是真正了解了这样一位将军。他孤身冲入曹操十万大军,不曾后退一步;单枪匹马救出刘禅,就连曹操都爱惜这样的人才,这些足以证明赵云有多么的厉害,试问三国当中有谁能够做到如此,怕是关羽等辈也绝不敢夸下海口吧。
赵云没有关羽的傲气,也没有张飞的怒气,他有的也是一身浩然正气。他要实力有实力,要资历有资历,可是仍然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只是刘备身边的一个保镖,可是他从不抱怨,只是做着自己分内的事,这样的手下哪里去找,怕是换成关羽后肯定会把天给捅个大窟窿吧。不过这也从侧面显示了刘备对于赵云的信任,尤其是白帝城托孤,更是让人看到赵云的重要。
赵云身经百战,足智多谋。当时黄忠被围困,他孤身一人带着几个手下愣是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把黄忠给救了出来。再说蜀国后期五虎将早就已经死光了,也只有赵云活到了最后,虽然年迈,但是心不老,他一直跟随丞相征战,所到之处战无不胜,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镇压蛮族还是北伐,他都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赵云一生战绩辉煌,追随刘备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对其忠勇双全,立下汗马功劳。一生大大小小的战争无数,赢得了无数的胜利。“常胜将军”不过是对赵云的一个褒奖罢了,这四个字其实完全抵不上他一声的功绩。评论五虎将中对蜀国贡献最大的人应该就是赵云了吧。这样一个集武力、忠义、外貌于一身的男儿,应该是各位最喜欢的武将。
我是小洲,感谢各位的观看。各位不妨给在下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