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

这就是赵子龙表演的长坂坡救主,一战斩杀曹将五十多人的尾声。此时,赵云已经突破了曹军的包围,离开了曹操的大阵,却遭遇到了夏侯惇的两员部将的阻击。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却说钟缙、钟绅二人挡住赵云厮杀。赵云挺枪便刺。钟缙当先挥大斧来迎。两马相交,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背后钟绅持戟赶来,马尾相衔,那枝戟只在赵云后心内弄影。云急转马头,恰好两胸相拍。云左手持枪隔过画戟,右手拔出青釭宝剑砍去,带盔连脑,砍去一半,绅落马而死。赵云得脱,望长坂桥而走。只闻后面喊声大震。原来文聘引军赶来。赵云到得桥边,人困马乏。见张飞挺矛立马于桥上,云大呼曰:“翼德援我!”飞曰:“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

好了,赵云的表演暂停,退到幕后休息。张飞精彩绝伦的表演开始了。

文聘领着队伍不依不饶地追赶着赵云,来到了长坂桥。文聘一看,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钢矛,立马桥上;又看见桥东边的树林之后,尘土飞扬。文聘一看这架势,分明就是窝弓待虎啊,就不敢近前,勒马等候。

紧接着,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人都到了。大家一看张飞这架势,怀疑是诸葛亮的计谋,都不敢近前,一字排开,摆在桥西边,使人飞报曹操。曹操闻知,急急忙忙从阵后赶来查看。

张飞知道,自己此次不但要接应赵云救出阿斗;而且还要延缓曹兵的进军,为刘备的脱险赢得宝贵的时间。张飞只带了二十多小兵,硬打硬拼无异于螳臂当车。于是,张飞决定使用“疑兵计”。

这一计策是主张使用各种方法引起敌方生疑,令其难以判断我方虚实和军事活动的目的,在敌方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再依计破敌或者达到某种军事目的。

语意出自《兵经百字·疑字》:

“兵诡必疑,虚疑必败。”

意思就是:用计的双方都是常用诡诈之术。因此,对敌方的动向及所示之形,必然产生怀疑,不相信其表面现象。张飞和曹操认识不是一两年了,他深知曹操是一个性情多疑的人。所以,此时要以二十人阻挡曹操的百万大军,只有使用疑兵之计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张飞就先让二十多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在树林里来回奔跑折腾,搞得烟尘滚滚,好像有千军万马一般。然后立马桥上,怒目横矛,像是要对来者斩尽杀绝一样,令人望而生畏。

曹操边观察张飞的动向,边思索着如何是好,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想起了关羽当年的一句话:

“我弟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曹操心想:“我百万大军如犁庭扫闾,张飞一人敢在这出现,这分明就是诱敌深入之计啊!”

张飞一看曹操还在犹豫,心想:“我必须给他来个趁热打铁、火上浇油才行啊!否则,他们还是不甘心退兵。”于是,张飞决定冒险主动挑战,就大喝一声: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张飞声若巨雷,吓得曹兵个个胆战心惊。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张飞看见曹兵后军的阵脚移动了。知道有戏了,再加上一把火,就差不多了,就又是一大嗓门甩了过去: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意思就是:要打,就赶紧上来动手;不打,就夹着尾巴走人。三爷我没工夫跟你们磨磨唧唧了。

张飞的喊声如晴天霹雳,不绝于耳,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竟然被惊得肝胆俱裂,口吐黄疸,倒撞于马下。

曹操正集中精神在考虑对策,突然身边的夏侯杰翻身落马而且口吐白沫。曹操心想:

这不是遇到鬼了吗?难道张飞还会什么法术吗?怎么当初关云长没透露一点信息啊?怪不得关云长说张飞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原来是另有所指。这一回难道是张飞要取我的首级,而没有瞄得准,结果夏侯杰替我去死了?

一念及此,曹操本能地转身就走。诸军中众将也都不明就里,惊慌失措地跟着曹操往西而走。一时间,人如潮涌,马似山崩,曹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曹操只顾逃跑,头盔也跑丢了,就披头散发地跑着。张辽和许褚两人赶上曹操,揪住马辔,止住了曹操的战马。

张辽说:“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惧哉?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曹操安定了神色,乃令张辽、许褚再回长坂桥打探一下。

这里,许褚的确是一言不发,原因何在?

第一、许褚有勇无谋,不善表达,因此保持了沉默。

张辽可能是在边跑边思考,觉得事情蹊跷,就产生了张飞可能是用“疑兵计”来退敌的思路。张辽也是善于用兵的大将,肯定对兵法有所研究。而许褚则是头脑简单的大将,因此就没有多想。

第二、张辽和许褚的职责不同,因此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向就不一样。

张辽是指挥打仗的将领,许褚是曹操的保镖。张辽考虑的是军事行动的得失,许褚考虑的是曹操个人的安危。至于对手怎么想的,怎么用计的,都不是许褚应该考虑的问题。战役的胜负与否,跟许褚关系不大;但是曹操的人身安全,却是许褚的分内工作。所以,许褚不想也不必要对军事行动作耳食之谈。这就像一个公司,保安部负责人没有必要对购进和销售去指手画脚的,对不对?

适当保持沉默,正是许褚的可贵之处!

第三、许褚曾经和张飞有过一战,他深知张飞之能,也担心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了曹操的首级。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许褚的严重失职了。好在,张飞出现了微小的偏差,糊里糊涂地“取了”夏侯杰的首级,否则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白河边上,许褚遭遇到张飞。两人打了几个回合,许褚不敢恋战。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许褚为什么不敢恋战?当然是因为他没有取胜的希望,就赶紧去保护曹操了。毕竟和别人单挑,不是许褚的应尽之义。

许褚有多次临阵单挑或者斩将的时候,大多都是在曹操的命令下,许褚才应声而出的。曹操遇到敌将勇猛的时候,经常大喊一声:“许仲康何在?”许褚是召之即来,斩将杀敌,利利索索。

许褚堪称曹操手里的一张“王牌”!张飞以“疑兵计”吓退了曹操。曹操虚疑一场,也虚惊一场,果然上当受骗。

张飞此战已经载入史册,《三国演义》只是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大幅度的夸张。所以说,张飞真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万人敌”!

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张辽想杀回去,而许褚沉默不语”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许褚在耍小聪明!

长坂坡之战

众人谈论长坂坡之战,一般只关注赵云七进七出,救出了刘备独子,由此称赞赵云的忠义与神勇。然而事实上,赵云在此战中的表现确实忠义,但算不上神勇,因为此战中,赵云根本就没有和曹营的那些顶级猛将交过手!

首先,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并没有七进七出,这是后人误传出来的,真正做到七进七出之人,乃是三国后期的文鸯!其次,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虽然表现勇武,斩杀了五十余员曹将,但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不知名的小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四流武将,这种战绩任何一个顶级猛将都能做到;再次,赵云在此战中,只和张郃这一个猛将交过手,其余时间他都在不断地逃跑,撤退,这一战赵云的目标本就是逃跑,而不是对战;最后,赵云之所以能安全跑出来,主要是因为曹操下令活捉赵云,不让手下放箭,否则赵云早就被射成刺猬了!

所以说,演义中的赵云虽然很厉害,但他在长坂坡之战中的表现其实算不上神勇,而真正在此战中有神勇表现之人,乃是张飞,因为人家凭借一己之力,压制住了数万曹军,还把顶级军事家曹操吓得仓皇而逃,令人惊叹!

当时一大群曹军在追击赵云,幸亏张飞把守着长板桥,使得曹军不敢轻举妄动。不久之后,曹营猛将齐聚,然而面对独据长桥的张飞,他们仍然不敢轻举妄动,就连出言挑衅的人都没有,让人感觉非常窝囊。

原文: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

按原文的描述来看,曹营众将之所以不敢出战,主要是因为他们之前吃了诸葛亮的大亏,担心这次又是诸葛亮设下的计谋,所以他们只能等着曹操前来决定到底怎么打。不过在本文看来,这么一大堆的猛将齐聚,就算诸葛亮设下了埋伏,可桥头毕竟只有张飞一人啊,真要是有胆子,那就出去挑战张飞啊,怕什么?说白了,还不就是忌惮张飞的武力吗?谁都不愿意当出头鸟,都以诸葛亮为幌子而已!

不久之后,曹操也赶到了长板桥,但他也是一头雾水,没见过张飞这样打仗的,桥头怎么可能就一个人,太匪夷所思了!曹操一头雾水,脑袋在飞速思考,这究竟是不是诸葛亮的计谋?不过还没等他思考出头绪,张飞那边就主动挑衅了!

在曹操看来,张飞一个人就敢主动挑衅,说明他背后肯定有所倚仗,于是这更增加了他的猜疑,担心张飞背后有伏兵,所以他不敢下令全军出击。不过既然曹操不敢全军出击,那至少可以派手下前去单挑啊,为何曹操不这么干呢?

事实上,曹操之所以不这么干,主要是因为关羽曾对他说过这么一番话!

原文: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关羽当年阵斩颜良的事情,曹操可是亲眼所见,连关羽都夸赞张飞之能,曹操自然也非常担心,他担心张飞真的动起来,直接冲过来,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给他来个斩首行动,那可就亏大了。于是曹操选择了果断撤退,先远离张飞再说。

原文:却说曹操惧张飞之威,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张辽、许褚赶上,扯住辔环。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深惧!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

曹操仓皇而逃,非常狼狈,最终还是张辽和许褚赶到,才稳住了曹操的心神。之后张辽对曹操说,他认为张飞就只有一人,是在虚张声势,不用害怕,建议曹操杀回去。曹操冷静下来后也有此怀疑,所以让张辽许褚回去探听情况,发现张飞早就毁桥走人了,于是曹操断定张飞在使诈,命令全军掉头,追击张飞,最终又被突然杀出的关羽给吓退了,就这样,长坂坡之战,以曹军撤退而告终,刘备张飞等人得以成功逃脱!

看到这里,长坂坡的故事我们就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再回到文章最开头的问题,曹操在长坂坡被张飞吓退,张辽建议杀回去,为啥许褚沉默不语?

估计很多朋友都会感到疑惑,自始至终,许褚都从未发声,仿佛他不存在一样。无论是面对张飞的挑衅,还是面对仓皇而逃的曹操,许褚始终没有说一句话,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曹操的护卫,许褚这是典型的失职啊!反观张辽,他和曹操的亲近程度肯定是没有许褚高的,他为何又要建议曹操杀回去呢?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张辽急于立功

张辽原本是吕布的手下,而吕布几乎算是曹操前期最大的敌人了。当年吕布偷袭兖州,把曹操打得只剩下了三座县城,之后曹操和吕布反复拉锯,虽然彻底击败了吕布,但吕布给曹军众人造成的伤害却是不可磨灭的,在此阶段,不知道多少曹军的家人、朋友、兄弟遭到了吕布军队的毒手,所以说当吕布兵败投降时,尽管他把姿态放得非常低,但曹操依然没有放过他,选择了将其处死。

作为吕布的属下,张辽虽然被曹操接纳了,但曹军众人对吕布的仇恨并没有完全消失,不少仇恨被转移到了张辽头上,也就是说,张辽无形之中会承担不少曹军的怒火,他在曹营中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他的真实处境还是比较尴尬的!事实上,历来的降将,都是被人看不起的,投降后的处境都不是非常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张辽自投降曹操以后,只要打起仗来,都是玩得最疯的那一个,因为他需要以自己的疯狂来博取功名,洗刷自己的耻辱,赢得曹营众人的尊重!

长板桥之战,曹营众将没有一个发话的,就连主帅曹操都选择了撤退,但张辽却站了出来,建议曹操打回去,这其实就是张辽在玩儿命,他在用自己的疯狂赢取曹操的信任和曹营众将的尊重!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张辽如此敢打敢拼,所以曹操后期非常信任、重视张辽,即便曹丕上位,也对张辽信赖有加。反观张郃,他和张辽一样,都是降将,但他没有张辽的这种拼劲,所以直到诸葛亮北伐时期,曹魏名将都死得差不多了,他才有出头之日!

二、许褚在耍小聪明

张辽想要洗刷自己降将的耻辱,所以劝说曹操杀回去,而曹营中的其他将领,没有这种压力,曹操要干啥,他们跟着便是。再说了,他们这些曹营猛将,都是和张飞打过交道的,知道张飞的能耐,他们可没把握去单挑击败张飞,所以他们是不愿意像张辽一样表现的。

当年第二次濮阳之战,许褚曾去单挑过吕布,结果二十回合以后,曹操就让手下六将去围攻吕布,可见当时的许褚已经落于下风!而张飞单挑吕布时,那可是一百回合不落下风的啊,两相对比,很明显许褚的实力不如张飞啊!

白马之战,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吓得曹军众将栗然,不敢出战,许褚也是其中一员,因此他也不是颜良的对手。结果关羽上场,一回合秒杀了颜良,之后还轻飘飘地说了一句,他三弟张飞比他还猛,这……这还怎么打?谁还敢去和张飞单挑?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所以说,仅以上述两战的对比来看,许褚并非张飞的对手,他是不愿意去和张飞单挑的!也有人不服了,说许褚胆子大,从来不惧任何武将,他应该不会怕张飞。对于这种说法,本文就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许褚加入曹操时,曾经和典韦爆发了大战,很多人都只关注许褚和典韦的交手,但我们从许褚的操作来看,他先是抢夺了典韦的战利品,逼迫典韦跟他交手,之后拉着典韦打了一天没有分出胜负,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曹军众人既震惊又不至于如临大敌,最终这件事情惊动了曹操,曹操使诈活捉了许褚。而许褚被捉后,没有一丝惧怕,反而不断炫耀自己的武功,等到曹操表示想要收服他时,他立马说了一句“固所意也” ,开开心心地投降了曹操,令惊讶!

瞧瞧许褚玩得这一出手段,简直太经典了,以打平典韦而获取曹操的关注,最终得到曹操的赏识,升官加爵,这哪里像是一个莽夫做出来的事情?许褚被众人低估了,他这人非常精明!

曹操让刘备率军进攻袁术后,又心生悔意,担心刘备就此一去不回,于是让许褚去把刘备追回来。而许褚追到刘备后,却发现刘备手下杀气凛然,而且刘备也表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愿意回去。这一下许褚尴尬了,完不成曹操的命令了,但接下来许褚的操作,又让人再次膜拜!

原文:玄德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面过君,又蒙丞相钧语。今别无他议,公可速回,为我禀覆丞相。”许褚寻思:“丞相与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来厮杀,只得将他言语回覆,另候裁夺便了。”遂辞了玄德,领兵而回。

看看许褚的说辞,丞相没叫我杀刘备,所以我只需要回复给丞相,让丞相定夺即可!太机智了,这哪里像是莽夫干的事情?此事件中,若是许褚真的听从曹操的命令,执意将刘备带回,那么关羽张飞动手,许褚必定命丧当场,而对于这种情况,许褚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立马耍了一个小聪明,找了个借口开溜,搞得曹操和刘备都拿他没办法,真的是机智如我!

同样的道理,面对张飞的挑衅,许褚之所以不像张辽那样建议打回去,而是沉默不语,就是因为他知道张飞不简单,自己打不赢张飞,所以不愿意去以身犯险。只要曹操不下令让他行动,他就一直保持沉默,谁也拿他没办法,他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许褚聪明得很呐!

结语

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原因很简单:一、张辽急于立功洗刷自己投降的耻辱,所以建议杀回去;二、许褚为人外粗内细,非常精明,他知道张飞武艺高强,自己并非张飞的对手,所以不想主动请战,只要曹操不发话,他就保持沉默,这样便不会有任何损失!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

长坂坡一战,赵云为了救幼主阿斗,杀了个“七进七出”,斩杀曹将五十余名。

张飞负责断后,勒马站在长坂桥上。

曹军追至长坂桥前,只见张飞虎须倒竖,环眼圆挣,手挺丈八蛇矛,威风凛凛的立于桥上。又看到桥后的树林内,尘土飞扬,以为有疑兵,纷纷勒住马匹,不敢上前。

张飞看到曹操的旌旗伞盖到来,冲着曹军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张飞的吼声如同巨雷一般,只见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翻身跌于马下,吓死了。

曹操也被突然而来的情况吓得惊惧而逃,幸好被张辽、许褚赶上,拉住了曹操的马缰绳。

张辽对曹操说,张飞也就是一个人罢了,没什么可惧怕的,率军杀回去,一定可以抓住刘备。

曹操听了感觉有道理,就命许褚跟随张辽,一起返回长坂桥探查一下。发现张飞拆桥跑了,于是就搭了三座浮桥。大军过河,一直追击刘备到了汉津渡口,遇到了前来接应刘备的关羽,曹操才命大军停止追击。

许褚,在张辽跟曹操说张飞只有一人时,没有说话,应该是用肢体语言附和了张辽的看法。如果许褚反对张辽的意见或者是非常害怕张飞,罗老先生必然会明确的写出来。但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来,许褚并不惧怕张飞,两人曾数次交手。许褚喝醉了酒都敢去迎战张飞,也曾大战过马超。许褚如果害怕,那就不叫“虎痴”了。

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

张翼德大喝三声当阳桥,吓死了夏侯杰,喝退了曹操的千军万马!曹操什么都不顾了,简直是狼狈逃窜。等张辽、许褚追上前,扯住了曹操的战马疆绳,曹操才喘了一口气,直呼“吓死宝宝了”!张辽提议“奈张飞一人,何惧哉?”,不如杀回去,曹操才稳下神来,让张辽和许褚回去探路。许褚作为曹操手下第一猛将,为什么全程哑声,未作任何表态呢?张辽真想杀回去吗?

首先说许褚。许褚之所以全程没有存在感,绝对是因为内心深处惧怕张飞,他是真的怕!充分原因有三:

1.关羽曾经对曹操说过,“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关羽曾经速斩颜良,而颜良二十回合速败徐晃,当时操营诸将无一敢上前交战。这些都是许褚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试想一下,关羽那句话,在许褚心中的分量是非常重的。所以说,许褚打内心深处对张飞非常忌惮!

2.许褚曾经和吕布单挑了二十回合,但是就处于下风了。而张飞在虎牢关和吕布单挑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当时十八路诸侯都看在眼里。张飞后来又和吕布单挑了一百多回合,所以说,张飞的武力和名声,早就听的许褚耳朵起茧子了。对比一下自己和吕布的战绩,我相信许褚会有自知之明。

3.还有一个侧面人物间接证明了许褚怕张飞,他就是张郃。在张飞攻打瓦口关之时,张郃主动请缨,还吹牛道“人人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当然,最后张郃牛皮吹崩了,让张飞收拾的一塌糊涂!人人怕张飞,肯定包括许褚在内,否则张郃不会这么嚣张,许褚也肯定跳出来反驳他。

所以说,许褚这次是真的怂了!

有人会问,许褚可是“虎痴”啊,他不可能怕。呵呵,虎痴不是白痴。

那么,张辽真的想杀回去吗?绝对不是!有两个原因:

1.刘备和关羽对张辽有救命之恩,但是张飞也在跟前。张辽这种能文能武深明大义之人,不会对刘备关羽等人赶尽杀绝。

2.最简洁明了的原因,张辽如果真的想杀回去,为什么不在桥口就向曹操提出建议?或者直接主动请缨,自己上前单挑张飞然后带人冲杀过去。张辽之所以在曹操带头逃窜了半天,才追上去提议,完全是考虑到刘备关羽可能已经尽量走远了。而且自己身为大将却百无一能,简直不像话,未免说不过去,所以才提出了要杀回去的建议!

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

许褚是曹操的帐前侍卫统领,相当于曹操的安保大队长。虎卫军是一支特种部队,其成员都经过特殊训练。他不说话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有心理阴影,确实害怕张飞,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二是他另有任务,曹操对他另有安排。

许褚内心深处对张飞非常忌惮。

张飞有多厉害?许褚早有耳闻。他曾经听关羽对曹操说:

“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这就使许褚心目中产生一种神秘感。

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当时曹操营中“诸将栗然”,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打,其中当然包括许褚。

而关羽上场后,秒杀了颜良,因此,关羽的厉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听关羽讲:张飞更加厉害,这就使许褚心目中产生一种阴影。这么厉害的人,能不惹还是不惹为好。

张飞曾经和吕布打了100多个回合,不分上下。而对付一个吕布,曹操营中六员大将上前群殴,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因此张飞的厉害,早就传遍天下。许褚肯定也听说过,所以他对张飞非常忌惮。

张飞是许褚的克星。

许褚在《三国演义》第40回“火烧新野”时,和张飞曾经交过一次手,两人单挑,许褚不敢打,夺路逃命。

张飞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许褚遇到张飞,打都不敢打,直接就溜了,说明他真的非常害怕张飞。

张飞的武力和名声,经过关羽的宣传,已经被神话了;他和吕布的战斗过程,又经过众人的口耳相传,越传越神。因此,在曹操营中,不止许褚一个人害怕,连曹操自己都很害怕。

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文聘“疑有伏兵”是假,害怕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是真。他不敢上去打,因此,就以有伏兵为借口,安慰自己,给自己不冲上前去打找借口。

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

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这么一大批将领,是曹操营中武力值的巅峰存在。就算有几个伏兵,按道理也不应该怕成这样。

他们主要还是看到张飞那个凶恶的样子,心里害怕了。否则,如果换个人站在桥头,你看他们怕不怕什么所谓的伏兵?

接下来的描写,就很清楚了:曹操根本不是怕什么伏兵,而是畏惧张飞,完全乱了方寸。

曹操惧张飞之威,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张辽、许褚赶上,扯住辔环。曹操仓皇失措。张辽曰:“丞相休惊。料张飞一人,何足深惧!今急回军杀去,刘备可擒也。”曹操神色方才稍定,乃令张辽、许褚再至长坂桥探听消息。

张飞吼叫了三声,曹操居然吓得完全失态,他的帽子也掉了,发簪也没了, 披头散发,策马狂奔而逃,居然怕成这样,也真的令人无语了。

跑了很远之后,张辽、许褚赶上来,张辽首先恢复了理智:张飞不就是一个人吗?至于怕成这样吗?

许褚在旁边为什么不讲话?这是因为他还处于害怕的状态之中,心中所想的,可能只是逃命,因此他想不到要说什么话,只能沉默不语。

经过长坂坡一役,张飞怒吼吓走了曹军,如此一来,张飞更加成为许褚的心理阴影。

许褚遇到马超,敢于脱了衣服,光着膀子上去搏斗,并且抢夺了马超的兵器。但他每次遇到张飞,气势上首先就输了,根本不敢和张飞硬碰硬地打。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赤壁之战时,许褚遭遇张飞拦截,许褚根本不敢打,“尽皆胆寒”,他骑了无鞍马,上去做了个样子,无心恋战,慌忙夺路而逃。

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

后来的汉中之战,许褚喝醉了酒,遇到张飞,毫无还手之力,被张飞一矛刺中肩膀,差点丢了性命。

忽山凹里鼓角震天,一枝军当住。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挺矛纵马,直取许褚。褚舞刀来迎,却因酒醉,敌不住张飞;战不数合,被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

许褚几个回合就被张飞挑落马下,后来被手下救了性命。这固然与他喝醉酒,战斗力下降有一定关系,但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他遇到张飞心里紧张,乱了方寸。否则以他的武力值,不可能几招之内就落败。

许褚的主要职责是保卫曹操安全。

许褚当时不讲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有保护曹操安全的责任。对他而言,曹操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现在既然曹操吓得披头散发,如果曹操不发话,许褚不宜多讲。

许褚是曹操的虎卫军统领,专门负责保卫曹操的人身安全。据《三国演义》第58回:

“曹操选极精壮之人,为帐前侍卫,名曰虎卫军,以骁将典韦、许褚领之。典韦已死,今救曹操者,必许褚也。此人勇力过人,人皆称为虎痴;如遇之。不可轻敌。”

许褚是曹操的帐前侍卫的统领,相当于曹操的警卫营营长。曹操已经逃离现场,没有生命危险,所以许褚也没有必要多说。

《三国志·许褚传》中,对此是这么记载的:

“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皆剑客也。”

根据这个记载,曹操的虎卫军是一支特种部队,其成员身体健壮、武艺高强。曹操评价许褚:“此吾樊哙也!”“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并非虚言。

关于三国的问题,我之前进行过多次分析,敬请关注。

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

许褚一生真的叫洒脱不羁,敢爱敢恨,他怕张飞是绝对不可能的!

张飞长坂坡一声吼吓退百万曹军,为什么曹操最喜爱的大将“虎痴”却 沉默了呢?说实话,在三国的武将里,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位“虎痴”许褚,他性情洒脱,勇猛过人,敢爱敢恨,为了曹操安全,就连曹操看重的美女貂蝉都敢说杀就杀!

许褚是谯县人,从曹操平定淮、汝时开始跟随曹操,与另一位名将典韦一起统领虎卫军,保卫曹操的安全,多次在曹操险些丧命时出现,曹操曾经大赞:“此吾樊哙也!”,这说明在曹操心中,许褚就是刘邦的樊哙一样勇猛,由此可见许褚在曹老板心中的地位,曹操死后,许褚痛哭直到吐血。

许褚一生可以说是真的叫洒脱不羁,敢爱敢恨,他怕张飞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实例看出来。

一、吕布被擒后,曹操下令处死了吕布,我们都知道吕布的棋子貂蝉可是美丽倾城,而我们的曹老板又偏爱这人妇,所以就动了心思。荀彧觉得貂蝉是祸水,于是怂恿许褚去杀貂蝉,这许褚一听貂蝉可能危害到曹操,立马提到就冲出去了。

二、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时,曹操好友许攸投诚,并且带来了袁军屯粮乌巢的情报,于是曹操亲率精骑烧了乌巢,袁军大败,后来许攸又帮助曹操进入冀州。但是这许攸没有脑子,大肆辱骂曹操,许褚听说后,提刀就砍了许攸。

三、曹丕即位后,眼里哪里容得了曹植,于是派许褚去召曹植,曹植家的家丁仗着曹植的势头轻视许褚,声称不敢动他一丝一毫,谁知这许褚举刀就砍了。

这些情节虽然后影视作品以及小说里的,但是足以看出来“虎痴”的胆量,他会怕张飞?论武力,许褚裸衣战马超,几百个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也不过如此。

那为什么许褚会沉默?我认为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虎痴”许褚虽然勇猛过人,但是毕竟是虎卫军统领,说白了就相当于保安队长,曹操的私人保镖,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曹操安全,张飞只是傻吼,还远着呢!所以他没必要出手。

其次、张辽为啥想啥回去?也很简单!张辽本身吕布部下,投诚曹操的,所以也是想着杀敌立功。

另外、当时跟随曹操身边的还有曹家和夏侯家的诸位亲属将军,那些都是曹操的兄弟们,所以怎么也轮不到许褚上前。

所以,“虎痴”并不是怕张飞,也绝对敢和张飞一站!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熟读《三国》十年却老爱跑偏,欢迎各位大佬一起探讨每一个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