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进汉中时,向献帝上表的名单中诸葛亮为何仅位列第五?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必须讲究排名。排名的先后顺序是很有讲究的。这涉及到参加者的地位、威望、权力、实力等等的高低。

有的集体中的人物排名是以地位高低为主的,像梁山好汉排坐次,就是以当事人的地位为主。如及时雨宋江是寨主,就排名第一;玉麒麟卢俊义是唯一的副寨主,就排名第二;然后是军师吴用;再就是副军师公孙胜;再往后是五虎上将等等。

《隋唐演义》中的好汉排名,纯以武功高低来排列的。如排名第一的李元霸武功也是绝对的无敌;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就只有李元霸能打得过他;以此类推,排名第三能打不过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总之,排名越是往后,武功修为越低。

有的地方排名又是看综合素质的。如蜀汉的五虎上将的排名:关、张、赵、马、黄就是综合了资历、战功、武艺、职务、威望等等。

还有的方面的排名是按照总积分来排的。如乒乓球队员的国际排名,就是按照队员所参加比赛的总成绩的积分来排的,每获得一个奖牌就获得相应的积分,最后累计起来,谁得分最多,谁排第一。

无论什么方面,排名都必须认真对待马虎不得,否则就会出事的。轻则有人产生不满闹矛盾、闹意见;重则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我们村就有一起因为排名而闹得不欢而散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十里八乡的都知道,影响了好长时间。

那是我们村的老李大叔参加他外甥的婚礼。他到了酒桌一看,他竟然做了一个三席。一席是新郎的爷爷,二席是新郎的奶奶,三席才是老李这个舅舅。农村讲究娘舅最大啊!在酒桌上,如果没有外公和外婆在场,那就是娘舅最大了,应该做一席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排名问题。而新郎的爷爷奶奶是自家人,不能当做是客人的,年龄再大,也不可以排位在娘舅之前的。所以,老李当即恼羞成怒,一把掀了桌子,扬长而去。于是,这一桌酒水、菜肴一片狼藉,全桌客人不欢而散。老李也因此和自己的亲妹妹以及外甥不再来往了。

老李的做法可能有点过激,但是却不能说他做得不对。你这不是不懂规矩吗?这不明摆着拿着舅舅不当回事吗?不尊重舅舅吗?其实我也是当舅舅的,老李的待遇比我好多了。我的外甥们结婚,我连个三席也没有坐上,而是当了酒陪,还得伺候其他客人。这当然不是我姐姐和我外甥不懂规矩,更不是他们不尊重我;而是他们拿我不当外人,当做一家人,一起帮着操办外甥的婚事。

结果,同样是舅舅,老李做三席,感到是奇耻大辱;而我做酒陪却感觉兴致勃勃。

也就是说,大家做在一起,如果地位、职务、威信等等不相上下,那么处于礼貌,关系远的就排名靠前。如果关系是平等的,那么就参考职务的大小、威望的高低、年龄的老幼来排名次。如果是兄弟几个在一起,非正式场合肯定是按照年龄来排的。如果是参加会议,或者联名上书,那肯定应该是按照职务和爵位来安排。

诸葛亮等120人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加封刘备为汉中王。这是十分正规的公文了,所以具名必须按照职务和爵位的高低来排名次。因为,职务和爵位是朝廷册封的,只有按照职务和爵位的高低来排名,才可以体现对朝廷的尊重。只有尊重朝廷,朝廷封的王位才有权威,才更有含金量,更有号召力。

那么,上表名单的前六名,我们看都是谁,爵位和职务如何?

第一、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

第二、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许婧。

第三、营司马庞羲。

第四、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

第五、军师将军诸葛亮。

第六、荡寇将军,关羽。

我们可以看到:马超是重号将军,又是一方诸侯,影响力最大,因此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许靖也是重号将军。排名第三、四、五、六的四人都是杂号将军,职务基本差不多一样高。排名就得搞好平衡了。庞羲是益州实力派,又率先有反对刘璋的行为,是刘璋请刘备入川的促进者;射援也是益州实力派;诸葛亮和关羽都是刘备的自己人。相对来说关羽是兄弟,关系更近,所以诸葛亮就排名在关羽之前。

关羽和诸葛亮排名倒数,他们的实际权力却是这六人当中最大的。蜀汉的文武大臣基本设定的格局就是:诸葛亮将来做文臣之首;关羽做首席大将。

从这份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用人艺术,那就是:能够给职务的给职务;能给实权的给实权;没有那么多的职务和实权给了,就给荣誉。总之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大家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最后形成齐心协力地干好工作的有利局面。同样的职务,那么就把荣誉给关系较远的人,关系近的一般不会斤斤计较。

关羽曾经有所不满,但是费诗的话,使关羽立即转变态度并马上行动起来,投入了北伐大业之中。

费诗是宣旨大使,当关羽表示不满,拒绝受封的时候,费诗笑曰:

“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立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能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

一句兄弟之义,使得关羽感受到了自己和刘备是休戚与共的关系,是同命运、共呼吸,排名高低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排名只是有一个参考价值的形式。它能给人带来一定的荣誉感,而感到很有面子,到不代表一个人的绝对地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遇到同类问题,就应该保持豁达大度的态度,对于一些关系若即若离的人,排名不能忽视;对于自己人,排名就不必太在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讲究的是顺其自然、因事制宜即可!

刘备进汉中时,向献帝上表的名单中诸葛亮为何仅位列第五?

古代爵位分王、公、候、伯等,其中王爵最高,非开国一般异性不得封王,乱世有大功老者可以封王。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进为魏王,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占据汉中,于是蜀中大臣向汉献帝上表,请进刘备为汉中王。

据《三国志》记载:上表写道:“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等一百二十人”。

在这份请求封官的名单中,马超第一、诸葛亮第五、关羽第六、张飞第七、黄忠第八。在上表八强中,第一:马超是世代公卿,名将马援的后人,汉献帝亲封的都亭候,名望最大。第二:许靖早在汉灵帝的时候就在朝中为官做尚书郎,资格最老。第三:庞羲是益州土著,拥护刘备有功,排第三是给益州官员看的。第四:射援是朝中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女婿,官职中郎将,官职最高!

第六:关羽在打董卓的时候就名声鹊起,跟曹操那段时间里,被汉献帝亲封为汉寿亭侯,第七张飞也是打董卓的时候就名声鹊起,可惜跟着刘备乱跑,没有爵位。第八:黄忠,是知名老将,可惜名声只在长沙那一片。所以诸葛亮能排在第五,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说在刘备的荆州集团里面,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了。

刘备进汉中时,向献帝上表的名单中诸葛亮为何仅位列第五?

这张表还是很玄妙的,是刘备的统一战线。听知常容详细分析。这里涉及到的人名有: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诸葛亮排在第五个,很多人都不满意,认为诸葛亮怎么可以排在第五个,应该排在第一个,因为大家的印象中诸葛亮就是二把手。

以诸葛亮为分界线,你会发现前面四个和后面的人完全不一样。

用一句话说排在前面的是外人,排在后面的是自己人。

马超当过一方诸侯,他在反曹操的时候曾经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在之前曾受封过偏将军、都亭侯,这是官职是正宗的东汉皇室授予的,所以论资历,他纵横天下之时,刘备还寄居他人之下,排第一所有人应该没有意见。

马超什么结局?

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马超到了刘备这一方实际上每天过的胆战心惊的日子,他的早逝和这种强大心理压力是很有关系的。

他听到彭羕说刘备的坏话就去举报了,最后彭羕被杀,这说明什么?

排在第二个叫许靖,许靖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许靖是名士,与许邵一同成名,而且都有喜好评品人物的声名。许邵就是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那个人。刘备对许靖是什么态度?

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於是乃厚待靖。——《三国志·庞统法正传》

刘备围成都的时候,蜀郡太守许靖想投降结果被发现无果,刘备很看不起许靖。因为许靖是看到刘璋要亡才想到投降,完全投机主义,不像张松和法正是看中刘备的才华才投降。

刘备很看不起许靖,但法正劝他许靖名声太大,你对他不好,对你的名声有害,所以刘备才重用许靖,但内心是鄙视的。用许靖实际上是向天下人展开刘备重贤之名。

庞羲的份量是很重,他是东州集团的首脑之一,在汉灵帝时期就担任过官职,是刘焉托孤重臣。他的女儿庞氏嫁予刘璋长子刘循为妻。不过后来他和刘璋有些不好。

以资历排在第三显然有安抚东州人的意思在,显然庞羲是用来平衡势力的。

射援是东汉末年名将皇甫嵩的女婿,皇甫嵩是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光从这一点你可以想象出皇甫嵩的份量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力。所以射援位列之前显然也有用意,因为关于射援的记载很少,所以很难猜测出刘备的真实用途。

从诸葛亮开始,这些人都是自己人了,关、张、李严、法正等等。有人说赖恭呢?

赖恭也是刘备的自己人,他担任过刘表的交州剌史,为人忠勇刚直,才华杰出,与刘备在荆州相识并且直接支持的。

不要在意诸葛亮排名,要看诸葛亮排名在关羽的前面,就说明诸葛亮已经取代关羽成为刘备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之前第二号人物是关羽。

刘备进汉中时,向献帝上表的名单中诸葛亮为何仅位列第五?

公元219年,刘备在持续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这是刘备第一次在大型战役中的正面战场上击败了曹操,几个月后,刘备在群臣的劝说下,自立为汉中王,那么刘备为什么要自立汉中王呢?

第一个原因:与曹操地位对等。

曹操在公元216年已经被封为魏王,这是东汉的第一个异姓王,曹操的封王行为预示着夺权篡位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下一步就是禅让称帝了,而作为曹操一生敌人的刘备,自然在政治上不能输给曹操,为了与曹操政治地位对等,所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第二个原因:为之后建立政权做准备。

刘备的志向一直就是建立政权当皇帝,他从小的理想就是乘坐“羽葆盖车”,这可是皇帝的车驾,刘备在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战中,一直坚信的理想就是建立政权并称帝,但是,建立政权是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的。

刘备

刘备在公元198年开始,就被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为左将军,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 ,刘备一直是个左将军,左将军是不能直接称帝的,需要先称王,所以刘备要自立为汉中王,打好基础,为称帝做好准备。

第三个原因:模仿当年刘邦建立政权的流程

当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就是定都汉中,然后从汉中出发先攻打三秦,然后东出函谷关统一天下的,这是一条成功的路线,也是一条幸运的路线,刘备之所以选在汉中称王,就是想沾沾当年刘邦的好运气,这也显示了刘备的野心就是统一天下。

第四个原因:笼络人心。

刘备只有先把自己的地位提上去了,然后才能封赏他人,只有封赏他人才能拉拢人才跟随自己创业,刘备当了20几年的左将军,左将军只能开府治事,离建立政权尚远,刘备只有自己先称王,然后再封赏手下笼络人心。

诸葛亮

但是,自立为汉中王也不是自己做做样子就行了,有一套流程,同时得让天下人服你,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手下来劝他进位汉中王,对,你没看错,必须得别人来劝才行,而且还得劝三次拒绝三次才行,显示出谦虚,然后还要给当时的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上一份表章,由刘备部下联名所写的一封劝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表章。

这就是三国历史上的《汉中王劝进表》,是以刘备手下群臣的口吻写的,这份表章的大致内容是:

曹操篡权、陛下蒙冤,刘备是汉室后裔,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现在汉室倾危,我们将仿造古制,拥立刘备为汉中王,封大司马,统帅天下兵马讨伐曹操这个逆贼!

当然了,这份表文也不可能会送到曹操控制的汉献帝手上,只是刘备以昭告天下的形式把内容传达出去,这份劝进表上联名的群臣一共有120人,其中排在前十一位分别是:

马超

第一名: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

第二名:左将军长史兼镇军将军臣许靖

第三名:营司马臣庞羲

第四名: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

第五名:军师将军臣诸葛亮

第六名: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

第七名: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

第八名:征西将军臣黄忠

第九名:镇远将军臣赖恭

第十名:扬武将军臣法正

第十一名:兴业将军臣李严

这里是按官职+爵位+姓名来排列的,为什么马超排第一名?诸葛亮排第五名?关羽排第六名?排名的依据是什么?

许靖

排名的依据就是地位,这里的地位就是指官职和爵位,官职和爵位是两个概念,官职表示在朝廷所担任的职务,比如平西将军、左将军长史、营司马这些是官职,爵位表示获得封赐的封建等级,都亭侯、汉寿亭侯、新亭侯这些是爵位,上面的十一人中,只有马超、关羽和张飞三个人有爵位,其他人都没有爵位。

官职大小的排名有个原则,就是汉朝官职>刘备的左将军府属官>刘备手下的直属部将。爵位则是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

马超排第一就是因为他的地位最高,刘备在没有称汉中王之前,与马超的地位相当,马超的官职可是汉朝廷所封的偏将军兼并州牧,这是正宗的汉官,包括刘备本人的左将军也是汉朝的官职,汉朝的官职含金量是最高的,所以排第一。而马超的爵位是都亭侯,与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一样大的,比张飞的新亭侯有含金量,因为张飞的新亭侯是刘备封的,不是汉朝封的。

庞羲

在这十一个人中,只有马超的官职是汉朝廷封的,并且马超的爵位也是汉朝封的,所以按原则他应该排第一,这个纯粹是以官职和爵位来排行的,与实权关系不大,马超在蜀汉政权的实权是不如关羽和张飞这样的刘备嫡系的,但并不影响他的官位比关羽和张飞要高,连这种正式的汉朝廷公文上排名马超自然排在第一名。

除了马超之外,诸葛亮的前面还有许靖、庞羲、射援三个人,这三个人凭什么排在诸葛亮前面?

许靖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曾与堂弟许劭一起主持过东汉时期的人才选拔节目“月旦评”,一旦有人在这个节目中有了好的评说,那他的仕途就有了保证,几乎当时的名士人人都知道许靖的名声,许靖后来逃到益州,在刘璋手下担任蜀郡太守,刘璋投降刘备后,许靖被任命为左将军长史兼镇军将军。

许靖的这个官职相当于是刘备左将军府的首席秘书长兼职三品的镇军将军,官职在刘备的左将军府中算是最高的了,许靖一是因为名气大,二是因为官职高,所以排在马超之后,在汉中王劝进表中排名第二。

刘备与关羽、张飞

庞羲曾经担任过汉朝的议郎,而且在益州身份特殊,庞羲既是刘璋嫂子的族人,又与刘璋是儿女亲家,同时庞羲手下少数有实权的官员之一,曾经帮助刘璋平定赵韪的叛乱,刘备主政益州,为了团结益州力量,极力拉拢庞羲和原刘璋家族及外戚,任命庞羲为营司马。

这个官职相当于刘备手下直接领兵的将领之一,刘备是左将军,左将军并不直接领兵,要任命五个司马分别帮助刘备领兵,庞羲的营司马应该是五个司马之首,也是刘备手下级别较高的军事将领,其级别高于诸葛亮的军师将军,军师将军是参谋级别的虚职将军,并没有兵权,只有参谋权,所以以官职级别来看,营司马位列第三。

射援是当时的名士,是刘璋手下的重臣,被刘备任命为议曹从事中郎与军议中郎将,这是两个官职,前一个相当于刘备的近身侍卫官,后一个相当于刘备手下直属的领兵将官,这两个官职与刘备的关系都比较亲近,相当于刘备的副官一样。与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一比,射援的官职也比诸葛亮的高,所以排在诸葛亮的前面,位列第四。

刘备与诸葛亮

诸葛亮的官职是军师将军,相当于参谋级别的虚职将军,虽然官职不高,但是诸葛亮是有实权的,负责处理刘备左将军府的一切政事,所以诸葛亮在劝进表中排名第五。

这些官职的地位可以打个比方来形容:刘备在前线打仗,可能随身带着射援,在身边传达命令或者处理刘备身边事务,同时带着庞羲,为他率领一支军队打仗,然后诸葛亮在后方为刘备管理左将军府一切事务以及筹措粮食、兵员,保证后勤,而许靖只是一具牌位,虚名高,刘备打仗也不会带,只是供奉起来。马超则有可能随刘备一起参战,有可能镇守地方,官职虽高,但没有实权,没有兵权,只是象征意义上的高官

刘备进汉中时,向献帝上表的名单中诸葛亮为何仅位列第五?

刘备欲主汉中王,必先向汉献帝晋表,而为了拢络各方山头,就要平衡各方,不能全部用刘家军。太明显,明眼人一看大鱼大肉全给了自家人,而他人只能喝汤,一不服气,二还能尽忠吗?三汉献帝顾忌起来也不好对付啊!

诸葛亮凭竟是布衣出身,还不到名震天下之时,况且心腹家将,可以完全理解。还有手上大牌不要随便打出,伏虎藏龙,用在关键时候。

另外,平衡各个山头,互相制约,也是一门大学问。不能像老蒋那样,嫡牌军趾高气扬,杂牌军一无所有,军心不定,关键时候,就会杂牌军三心二意,乱了方寸。

刘备还是特别注意示人以宽和和仁慈,善于收服人心,凡事不会像曹操任用曹家夏侯般强势。

诸葛亮直到白帝城托孤,才真正确立了一人之下丶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

刘备进汉中时,向献帝上表的名单中诸葛亮为何仅位列第五?

刘备自少时就想当天子,自他从涿郡起兵开始,就带着关、张二人,到处流窜。幸好,在依附荆州刘表之时,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得到了统一天下的大策,这才让他的事业突然开始好转。

先是赤壁之战,刘备联合孙权大败曹操,顺势得了荆州。然后,又在法正、张松的内应下,迫降了刘璋,取了益州。至此,刘备的好运还没到头。他又率军出征汉中,先是杀了守将夏侯渊,接着又逼退了曹操大军,汉中也成了刘备的囊中之物。曹军颓势,上庸也随之投降,成了刘备的地盘。

此时的刘备,达到了事业的巅峰,自然而然地就想在地位上也更上一层楼。曹操早在三年前的216年已经获封魏王。现在刘备还击败了曹操,自然不能比曹操差了。于是乎,刘备就想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称“汉中王”。

不过,刘备如果自己直接称王,或者自己跟汉献帝要王位,那就有点太不儒家了,所以,必须展示自己的号召力跟威望,让众人推举。于是乎,“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表中共有一百二十人上言,“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皇帝呀,我们依照旧制,请求封刘备为汉中王,大司马之职。

刘备洋洋得意啦,看吧,我刘备是众望所归,是大家让我当汉中王的,不是我自己要做的,所以,只能勉为其难了。而实际上呢?曹操的魏王还是经过汉献帝同意,“进魏公操爵为王”。而刘备虽然演了一场大戏,还是被史家毫不客气的记为“自称汉中王”。

想想也是,汉献帝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怎么可能同意晋封刘备为汉中王。可是,刘备不管,自己玩得高兴就好,管你同意不同意。不过,刘备还是对上表的一百二十名“群下”的排名,做了精心安排。

排在第一的是“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接着是“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而诸葛亮才仅仅排在第五个,关羽、张飞、黄忠则紧随其后。

如果论实际地位和功劳,诸葛亮、关羽、张飞排在前三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们却排在了马超、许靖、庞羲和射援之后,主要就是个人影响力的原因。

马超的父亲马腾纵横西凉二十余载,后被曹操召入京城,马超则接替父亲继续镇守西凉,成了一方诸侯。曹操为了安抚马超,加封其为偏将军,都亭侯。马超的职务和爵位是东汉朝廷正式册封的,含金量十足。再加上马超及其家族在西凉的影响力,自然要放到第一位。这意思很明显,我刘备是得到了西凉拥护的。

同时,马超跟曹操打过仗,刘备估计也是有意挑逗一下曹操。看吧,不服你曹操,不愿意跟随你曹操的人,却投靠了我刘备。不但抢了你的汉中,还抢了你的人,刘备这个嘚瑟呀。

再看许靖,绝对是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名士。他和堂弟许劭(即许子将)同为评论当时重要人物的名士,主持过“月旦评”。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说“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就出自许劭之口。

许靖有名而无实,作为一名清流的代表,在东汉末年的乱世,大家都愿意收留他,把他作为一个招揽人才的标志。而许靖本身也是一个墙头草,见势不妙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刘备进攻成都,许靖就想越城墙投降,被刘璋发现未能成功。好在,当时形势不妙,刘璋也没处置他。刘备对于许靖的行为颇为不屑,不过法正却说“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正因为许靖声名太大,所以,如果正在用人之际不礼遇许靖,则会让“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刘备这才给了许靖一个左将军长史的虚职。

刘备重视许靖,其实跟重视马超一样,并非要用其才,都是为了用他们的名声而已。可以说,许靖代表了当时的清流士人一派,自然要排名靠前了。

再看庞羲,这可是东州派的实力派首领人物。他跟刘焉家族是世交,深受刘焉、刘璋父子二人的重用。刘焉去世前,庞羲成了托孤重臣,地位堪比诸葛亮之于刘备。刘璋时期,他担任巴西太守,防御汉中张鲁。同时,庞羲的女儿还嫁给了刘璋的长子刘循。

庞羲好义士,邓芝就慕名投奔。而且他手下兵强马壮,曾因私自招募刚猛善战的賨人为部曲,遭到刘璋的怀疑,意图自立。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将其任命为左将军司马,地位仅次于许靖的左将军长史,即利用了庞羲在益州的影响力,又解除了庞羲的兵权,一举两得。

庞羲列在第三的位置,包括吴懿、李严这些人,也是没人敢反对的。同样也是展示给曹操看,我刘备已经收服了刘焉、刘璋的东州旧部,得到他们支持了。

最后来看射援,同样是一位厉害人物。他的先祖本姓谢,后来被赐姓射。射援家族世居长安京畿,少时便很有名气,因此,太尉皇甫嵩就将女儿嫁给了他。他的兄长射坚原本在朝中为官,后来因为三辅,即京畿地区,发生饥乱,兄弟两人才一起入蜀,投靠了刘璋。

射援是刘焉旧党中三辅移民一系的首领,也代表了一大批人,所以,被放在了第四位。

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都是刘备荆州派的人马,刘备是首领,他们是站在刘备身后的人,都只能代表他们个人。而马超代表了马氏家族,比如遗留的马岱等,还有西凉一系;许靖代表了天下清流士人一系;庞羲是刘焉东州派的代表;而射援是刘焉旧部三辅一支的首领,他们都代表了身后的一批人,排名靠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过,从这个表中的排名也可以看出来,刘备很明显是在依托荆州派,拉拢东州派及天下士人,形成自己的力量。因为他占领的是益州,为了防止益州派的骄横反扑,故意冷落了益州一系的人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