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对马超、赵云敌不过二三十回合,为何对张飞五十回合不败?
《三国演义》中各位名将都个性鲜明,武功和兵器也是五花八门,打法更是各有千秋。
其中,吕布是好整以暇型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高手,他都从容淡定,成竹在胸;关羽是先发制人型的,前三刀嘁叱咔嚓的,三刀以后,对手生还的概率大增;赵云是稳打稳扎型的,遇到武功差的基本就是速战速决,武功好的也可以稳占上风;许褚是大刀阔斧型的,从头到尾都是狂轰乱炸的,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头;魏延则是败中求胜型的,总是先来个失败而走,不管是真败还是诈败,可以说一位“诈败王”;徐晃则是鲁莽灭裂型的,什么样的高手,他都跃跃欲试,赢了就斩杀对手,败了也不以为然……
张飞和张郃呢?张飞是愈战愈勇型的,遇到绝顶高手,张飞能立于不败之地;遇到不入流的战将,张飞能大喝一声,刺于马下;遇到一流高手,张飞能如愿将他打败。
张郃也是《三国演义》中最有特色的战将。他的打法就是:看风使舵,见状不妙,掉头就跑。张郃不重视战绩、不计较胜负、不重视虚名、更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张郃的一贯作战风格就是:打不过,就跑。“跑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去说吧,去笑吧,我充耳不闻,我只在意自己的生命;仗打不赢不要紧,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张郃来说,这的确是最好的战略方针。很多时候活着就是胜利!因为张郃的运气不好,遇到的绝世高手太多,不这样的话,他早就驾鹤西去了。
我们看各位一流高手遭遇超一流高手的总体情况:
第一、徐晃遭遇五人次:其中遭遇许褚和庞德都是曹操有意收降,而眷顾他;遭遇赵云是没有直接交手;遭遇关羽,是关羽右臂刮骨疗伤力气欠缺;遭遇张飞,是跟许褚等等群殴;只有遭遇颜良是实打实的对决。也就是说,徐晃只有大战颜良这一次有生命危险。其他的都是无惊无险。
第二、张辽只遭遇两次。第一次是在下邳城下,遭遇到张飞,张飞欲出战,还被关羽搅局劝阻了。我们也错过了一场好戏。第二次是遭遇文丑,没开打就被文丑射中战马,摔落马下。
第三、夏侯惇遭遇吕布第一次战败,第二次是群殴;遭遇关羽两次:第一次是土山之战,属于群殴关羽,第二次是黄河渡口,刚打了十几回合,被张辽搅局;遭遇张飞一次,也是群殴。
第四、魏延遭遇庞德一次,被杀退。
第五、姜维遭遇老年赵云一次,战平。
第六、夏侯渊遭遇张飞一次,被杀退;遭遇黄忠,措手不及被杀。
第七、华雄遭遇关羽,被秒杀。
第八、高览遭遇许褚一次,战平;遭遇赵云被秒杀。
第九、曹洪遭遇马超一次,咬牙坚持了四五十合。后来夏侯渊赶到,营救了曹洪。
第十、周泰和韩当遭遇许褚,被杀退。
第十一、关平遭遇庞德一次,三十合平手。
孙策、太史慈、甘宁、凌统、文聘、丁奉、关兴、张苞、王平、王双等其他一流高手,运气超好,从来没有遭遇过超一流顶级高手。
通过以上盘点,我们发现,除了徐晃由于太过勇往直前,遭遇过超一流高手五人次;其他的都是一两次。其中不乏被超一流高手斩杀的名将。由此可见,能够斩杀一流高手的只有关羽等几位超一流高手;另外就是弓箭。
张郃遭遇到的超一流高手也是五人次,和徐晃一样多,但是遭遇的背景却跟徐晃是大相径庭。徐晃只有大战颜良一次是实打实的。而张郃只有大战庞德一次不是实打实的,其他几次都是真刀真枪地硬抗,甚至有时候是对方杀红了眼的。我们回放一下张郃大战五位超一流高手的情景:
1、大战庞德,是放水之战,可以忽略不计。他只敷衍了事了三个回合,就跑路了。
2、大战赵云两次。第一次是穰山之战,赵云和许褚大战了三十多合,又战了李典和于禁若干回合,又战张郃三十多合,张郃败。第二次是长坂坡,赵云怀抱幼主阿斗,急于突围无心恋战,只战了十多回合,赵云就急急忙忙地跑了。
3、大战马超二十合,完败退下。
4、大战黄忠二十多合,当时黄忠有严颜助阵,张郃略微处于下风。
5、大战张飞四五十合处于下风。
通过盘点,我们可以看到:张郃大战张飞那一场是回合最多的一场,战况最为激烈。四五十合仅仅是处于下风,而不是完败。为什么?
主要的战斗的处境不同。张郃大战庞德是因为曹操精心部署要收服庞德,张郃等车轮战庞德是为了诱导庞德进入埋伏。所以张郃只是意思一下,象征性地出手,而不必在乎胜败。
大战马超,当时是马超报仇心切,杀红了眼,超常发挥,稍有不慎,就会命丧当场,所以张郃自知不敌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死磕下去。大战黄忠是军事上的行动为主,也没有必要拼了老命去死磕到底。大战赵云是赵云救主心切,肯定也是竭尽全力了,能争取一秒是一秒,张郃一见阻拦不住,他就见好就收了。
那么大战张飞这次才是他真实实力的体现。这一次是因为曹洪对他下了死命令了。当时是曹操去对抗东吴孙权,留下曹洪、夏侯渊、张郃汉中。他们和刘备相持三年之久。曹洪和夏侯渊一直按兵不动,张郃却认为蜀汉不可怕,应该取巴西,进而取成都。张郃反复要求出战,曹洪就拨给他三万大军让他攻打巴西张飞。
看到了吗?张郃独自带领三万大军攻打张飞的巴西。这是张郃首次独立带兵,而且一下子就是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巴西了。
张郃这一次出兵是怀着必胜的信心出征的,所以他必须全力以赴。以前他都是以副将的身份参加战斗的,因此他总是想法保存实力,有时甚至出工不出力。而这次不行了,不仅是作为一方诸将出战的,而且还是主动请缨的,战败了要是负法律责任的。这次出征,张郃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调查了张飞的作战特点,自己也鼓舞士气,兵力也颇有优势。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失败。
结果,张郃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他又一次被五虎上将打得大败亏输。差点被曹洪军法从事了。所以说,战场之上来不得任何侥幸。张郃被张飞打败以后就又恢复了往日打不过就跑的风格,甚至还成熟改进了不少,打不过就袖手旁观,干脆就不出手了。第三次遭遇赵云,他看到赵云的盘蛇梨花枪法,就直接哑火,懒得出手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操急需大将带兵营救樊城曹仁,张郃也默不作声。
我们也可以看到:曹魏集团跟五虎上将的几场大战、恶战,张郃都没有逃避,有时甚至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尽管张郃都是以失败收场,但是他在跟顶级超一流高手的反复颉颃中保持了全身而退,又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也是他的聪明机智之处。
毋容置疑,遭遇到超一流高手,尤其是遭遇赵云和关羽两位,可谓凶险倍增。像华雄、颜良、文丑、高览、夏侯渊都死于超一流高手之手;张辽被射于马下,命悬一线;曹洪若不是有夏侯渊赶到相助,也可能被马超结束战斗生涯等等。张郃遭遇五虎上将次数之多、形势之险也是独一无二的,能次次都保持全身而退也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如狮似虎的五虎上将,张郃不采取“知难而退”的战术,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最不可思议的还是:张郃居然还打出了自己的威风。他大战张飞,给蜀汉集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勇猛形象,使得刘备和诸葛亮两个首脑人物对他深为忌惮。多年以后,诸葛亮竟然挖空心思地去专门设计了一场杀死张郃的围猎大战。张郃也因为五虎之后天下无敌而得意忘形,违背了自己的初衷,结果还是难逃宿命。所以说:
”骄兵必败,骄将易死”,是颠扑不灭的战场真理。张郃对马超、赵云敌不过二三十回合,为何对张飞五十回合不败?
看过《三国演义》,我也曾有过同样的疑问。
我琢磨了几十年,大概有两三种原因。一,张郃与张飞之战时,张郃武艺大有长进,临场发挥得特别好;二,那天张飞可能感冒了或者拉肚子,四肢乏力,发烧38度左右。不然张郃怎么能与张飞硬拼3、50回合才败走呢?再者是作者罗贯中老先生妙笔生花,顾弄虚悬,为读者留下许多的瑕想吧!。[捂脸][耶]
张郃对马超、赵云敌不过二三十回合,为何对张飞五十回合不败?
历史上张郃没有和张飞、马超、赵云单挑过,所以这个问题要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回答。而按照演义中的描述,问题存在一些错误。首先菪渠山之战中,张郃是和张飞战了三五十个回合,不是五十个回合,其次没有说打了三五十个回合以后还是平手,极有可能此时张郃已经是苦苦支撑,即将落败。
当然了,穰山之战张郃面对已经和许褚、李典、于禁大战一场,体力损耗不小的赵云,不过坚持了三十几个回合,而潼关之战他对上马超更是二十个回合就被杀败。相比之下,张郃和张飞之战坚持的时间要长不少。不过这并不是说赵云、马超的武艺强于张飞,而是这一战张郃是拼命了。
穰山之战张郃和赵云交手是在刘备被曹操击败,逃命途中发生的事。此时张郃正好堵住了刘备的去路,对于张郃来说,这会根本不用和赵云死战,只要挡住刘备去路,等曹操大军赶来就是胜利。
所以张郃和赵云战了三十几个回合以后,看看不是对手就退回本阵,带着兵马守在隘口,赵云几番冲杀,因为路窄没能杀出。好在此时关羽带着关平、周仓和三百残兵从张郃后面杀来,两下夹攻将张郃击败,刘备才得以脱身。
而张郃和马超交手更是在两军阵前,此时曹军由曹操带队,许褚、徐晃、夏侯渊、曹洪等将都在军中,张郃打不过根本不需要冒险继续拼下去,退回来自有人去战马超,因此张郃也是早早退了回来。
相比之下,张郃和张飞交手前,他是在阆中被张飞击败以后,退守菪渠、蒙头、荡石三寨,坚守不出。张飞于是假意在军中饮酒,引张郃前来劫寨,自己却偷偷伏兵在外。张郃果然中计,半夜带兵杀入寨中,被张飞截断了后路。张郃既然坚守不出不敢和张飞厮杀,当然是知道自己不是张飞对手。可是这会被张飞堵在了寨中,只得拼命死战,以等待救兵。
演义中武将拼命的情况下,往往可以超水平发挥。比如说曹洪当年曾经败在张辽手下,张辽又和张郃战平过,因此曹洪的武艺应该不如张郃。乐视潼关之战马超追曹操时,曹洪为了救曹操,和马超战了四五十个回合才败,表现就比张郃还要好得多。
所以张郃在菪渠山下和张飞战了三五十个回合并不奇怪。从后来张飞带五百轻骑从小路奇袭瓦口关,张郃有近万兵马却不敢和张飞厮杀看,他和张飞之间的武艺差距很大。正常情况下交手,最多也就是打上二十几个回合就败下阵去了,表现不会比遇到赵云、马超时更好。
张郃对马超、赵云敌不过二三十回合,为何对张飞五十回合不败?
张郃原是袁绍的部下,在官渡之战中与同是“河北四庭柱”的高览一起投奔了曹操。曹操对张郃十分欣赏,对他加官进爵。为了报答曹操的恩情,张郃在战场上奋勇当先。他与刘备的五虎上将中的四位都交过手,但是有个现象让大家疑惑。那就是张郃与马超、赵云、张飞的单挑情况不尽相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张郃与马超、赵云和张飞的单挑。张郃与马超的交手是在潼关之战时。当时曹操杀害了马腾父子,遭到了马超的起兵反抗。一时间,马超席卷关中,夺取了长安。为了平定关中,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平叛,结果在潼关遇到了马超。
在和马超的交锋中,曹操屡次被打得惨败。为了逃命,曹操甚至割须弃袍。张郃作为曹操的得力战将,自然与马超进行了单挑。在这次单挑中,张郃与马超战二十合就败走了。因为马超的英勇,使得马超获得了曹操“不减吕布之勇”的赞誉。
张郃与赵云的交手次数更多,最激烈的交手是发生在穰山之战和长坂坡之战中。在穰山之战中,赵云为了解救遭受前后夹击的刘备,出其不意的从高览的后队杀出。赵云一枪就刺死了高览,并且与拦住去路的张郃交手。双方交手三十余合,张郃败走。
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怀抱刘禅突围,行动不便,张郃趁机与赵云进行决战。在这次单挑中,赵云不想与张郃恋战,只是交手了十余合就夺路而走。追击的张郃看到落入土坑的赵云依然能够从容脱困,自知不是对手,便自行退却了。在后来的乌林、汉水,张郃与赵云相遇,都没有再与赵云死战了。
张飞与张郃的交手是在宕渠之战中,这一战作为张飞的辉煌战果记载史册。在这一战中,张飞和张郃相持五十多天,斗智斗勇。最终张郃被张飞前后包抄,打得大败。张飞为此还刻石留念,遗迹保存至今。
在这一战中,面对张飞咄咄逼人的攻势,张郃采取坚守不战的战术。张飞为了引张郃下山,故意假装饮酒大醉,肆意侮辱张郃。张郃见势决定半夜下山袭击张飞,结果中了张飞的埋伏。双方战到三五十合,张郃败走。
我们看张郃与马超、赵云和张飞的战绩,就会发现马超和赵云战败张郃都用了不到三十合的时间,可是张飞却用了五十合还没有拿下张郃。马超、赵云和张飞同为五虎上将,实力相差应该不远,为何战绩却相差这么大呢?
二、为何张飞战败张郃用的时间长。在这些战绩中,马超和赵云与张郃的交手都是全力出手,没有留有余地。这是因为马超和曹军交战,是为了报杀害亲族的仇恨。此时的马超对曹军的仇恨不共戴天,当然使尽全力冲杀。马超的奋勇作战,让曹军闻风丧胆,曹操说马儿不死,我没有葬地。
而赵云与张郃的交手情况也大致相同。在穰山之战中,刘备前有张郃阻截,后有高览包围。保护刘备的刘辟也被高览杀死。在这种万分危急的关头,赵云突然杀出,杀死高览,击退张郃。在这个时候,赵云如果在稍晚一刻,刘备就可能没命了,因此赵云只有选择拼死一战,对高览、张郃毫不留情。
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怀抱幼主,同样没有其他的选择。他肩负糜夫人的嘱托,只有将刘禅救出重围,才能上不负刘备的器重,下不负糜夫人的英灵。因此在遇到张郃的时候,赵云只有拼死作战,杀出一条血路。正是这一战,使得张郃认清了自己与赵云的武艺差距,再也不敢与赵云死拼。
可是到了张飞与张郃的交手中,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在这场战斗中,张飞与张郃的交手,是张飞用计的重要环节。在这场交手中,张飞并没有使尽全力和张郃单挑,而是利用交手拖住张郃,来完成自己的作战计划。
张郃在巴西之战中,将兵力分别驻扎在三个营寨中。他亲自守卫宕渠寨,与蒙头寨、荡石寨形成掎角之势。张飞面临的任务是将张郃部全部消灭,而不是仅仅消灭宕渠寨的敌人。因此他在设计引张郃下山偷袭的时候,就做了相应的部署。
张飞将偷袭的张郃围住,自己与他进行缠斗,让张郃欲进不能,欲罢不可。蒙头和荡石两个营寨的曹军前来救援的时候,正中了张飞围点打援的计谋。不但兵力被歼,两座营寨也丢失了。在夺下这两座营寨后,张飞的军队又趁势夺取了宕渠寨,彻底击溃了曹军,张郃也只得仓皇逃窜。
在整个战斗的过程中,张飞缠住张郃是胜利的关键。只有张飞缠住张郃,才能逼迫留守的曹军出动救援,张飞的部下才能消灭这些敌军,夺取敌军营寨。而且整个攻击次序也很分明,先夺蒙头、荡石两寨,最后才夺取宕渠寨。
因此,张飞和张郃的交手就不能使出全力,只能按照作战计划尽可能的拖住张郃。只有在曹军的三个营寨都落入张飞军队手中,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才能够最后解决与张郃的战斗。这也就是张飞与张郃战斗三五十合才击败张郃的原因。
结语:张飞与吕布单挑百余合不败,马超和张飞在葭萌关大战两百余合不分胜负,赵云在刘备和诸葛亮眼中更是马超的对手。这说明三者的武艺相差不大,可是马超、赵云只用二三十合就打败张郃,张飞却用了三五十才解决战斗,这中间暗藏玄机。
这是因为由于作战环境问题,马超、赵云和张郃交手都用了全力。而张飞与张郃的交手,则需要顾全全盘的作战计划,不能全力以赴。张飞要做的只是拖住张郃,让手下顺利消灭曹军,夺取敌军营寨。因此,张飞和张郃的交手时间就自然而然的延长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张郃对马超、赵云敌不过二三十回合,为何对张飞五十回合不败?
事实上,关于“张郃敌不过马超赵云二三十回合,却能够大战张飞五十回合不败”这个问题,曹操是最有发言权的!看懂曹操在汉中之战的操作,也就明白为何张郃能够大战张飞五十回合不落下风了!
张郃与赵云马超张飞的对战
张郃乃是曹操手下的猛将,当年在官渡之战中,他曾和张辽大战五十回合不落下风,逼得许褚亲自上场助阵,可见张郃的强悍!然而在和赵云马超张飞等人的对战过程中,张郃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穰山之战中,曹操使用计谋,让许褚在前线牵制刘备,自己带着兵马去偷袭刘备的后方,逼得刘备撤退。而曹操也早就算准了刘备的撤退路线,提前布置好了伏击的兵马,前线由许褚、于禁、李典等人负责伏击,后方则由张郃等人负责伏击,结果曹操的安排虽好,张郃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当赵云突破了许褚、于禁、李典等人的围攻,又赶了一夜路之后,他应该是非常疲惫、战力大减的,而当时的张郃是在以逸待劳,所以说,按照常理分析,张郃对阵赵云,是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的,结果最终的战果却出乎众人意料,赵云击败张郃,仅用了三十回合!
潼关之战中,曹操亲自督战,按照常理来说,张郃应该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尽力拦截马超,结果张郃在马超手上,只不过坚持了二十回合,令众人大跌眼镜!
从张郃与赵云马超的作战来看,他的表现差强人意,他哪里有一点一流猛将的样子?然而在接下来的宕渠山之战中,张郃与张飞的对战却又让人再生疑惑!
原文: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宕渠山之战中,张郃遇到伏击的张飞,直接和张飞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且从后文来看,张郃是因为后方营寨失守,所以才决定撤退的,也就是说,他在和张飞大战五十回合以后,也没有落于下风!这就令人非常奇怪了,张郃既然能和张飞大战五十回合不落下风,为何在面对赵云马超时,表现却如此拉胯,竟然只能坚持二三十回合?难不成张飞的战斗力不如赵云和马超?
事实上,从演义原文来看,张飞的战斗力是一点也不输于马超赵云的,甚至于说,张飞比马超赵云还要更强一点!
吕布活着时,也就只有张飞敢于数次挑衅吕布,且一百回合不落下风!长坂坡前,张飞听闻赵云投敌,怒气冲冲地表示,要去寻找赵云,戳赵云一个窟窿,吓得刘备慌忙制止,仿佛张飞真的能够干掉赵云一样;葭萌关前,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回合不分胜负,即便各自使用阴招,都未能击败对方,可见两人的战斗力,是真的差不多,而这,还是因为张飞年纪大了……
从张飞的战绩来看,他是一点也不弱于马超赵云的,按照常理来说,张郃遇到张飞,根本不可能表现得比遇到马超赵云更好!那么为何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为何张郃敌不过马超、赵云二三十回合,却又能大战张飞五十回合不败呢?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曹操是最有发言权的!在汉中之战中,曹操直接以自己的行为,向众人解释了上述的不合理情况!
曹操的操作
正史中,张郃以巧变著称,令很多人称叹,但在本文看来,巧变其实并不是多么好的词汇!官渡之战中,虽然许攸的叛变,导致了乌巢粮仓被毁,但袁绍家大业大,完全可以再从后方调集粮草,也就是说,袁绍大军其实本来是不会崩溃的!但张郃的临阵投敌,却使得袁军的军心彻底崩溃,自此袁绍的败势彻底不可挽回!同样,在演义中,张郃也是以巧变著称!
官渡之战前,张郃曾经和张辽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且从后续许褚主动上阵帮忙的情节来看,当时的张郃很可能还占据了上风!张辽多么厉害不用多说了,那可是连关羽都夸奖的人物,逍遥津的吴军对此感触颇深,然而面对张郃,张辽却没有获胜的机会,可见张郃的强大!然而如此强大的张郃,在后续的作战中,却漏洞百出!
穰山之战中,赵云就算是再强,那也是经历过连续的大战、体力不支的,要是张郃硬拼,根本不可能三十回合就落败。张郃之所以会败得这么惨,完全是因为他这个人怂了,不愿意死战,不愿意拼命!之后的长坂坡之战,再次把张郃的这一特点凸显得淋漓尽致。
当时赵云怀抱阿斗,身处曹军包围圈中,根本不敢硬战也没有那个实力硬战,所以他在和张郃交手几个回合后,便开始撤退逃跑。没过多久,赵云就掉进了陷坑,给了张郃一个天大的机会。结果因为一道红光,张郃再也不敢去追击赵云了,令人大跌眼镜!
原文: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凭空一跃,跳出坑外。张郃见了,大惊而退。
试想一下,赵云身处曹军包围圈,若张郃能够胆大一点,缠住赵云,赵云怎么可能轻易逃脱?更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张郃本是离赵云最近的猛将,结果当曹操下令捉拿赵云时,当曹军众将前去追击时,张郃竟然出现在了曹军将领的最后几位,很明显张郃就是在摸鱼嘛,他压根儿就不想去追击赵云!
说白了,张郃就是那种擅长巧变的人,他的信念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绝对不会轻易为别人卖命!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张郃对阵马超!
潼关之战前,曹操已经把马超的父亲以及宗族近两百人斩杀,惹得马超大怒。所以说,潼关之战,其实就是马超的复仇之战,马超是怀着拼命的心思前来的,战斗力爆表。所谓横的怕愣的,愣得怕不要命的,张郃和马超本身就有武功上的差距,他又怎么可能尽力抵抗拼命的马超呢?只要在马超手中坚持个二十回合,面子上做足也就行了!毕竟当年徐晃面对颜良也只坚持了二十回合,现在张郃面对马超坚持二十回合,也说得过去吧。
于是,潼关之战中戏剧性的画面出现了。张郃面对马超只坚持了二十回合,但是当曹操被杀得弃袍割髯时,曹洪却能在马超手下坚持五十回合,难不成曹洪的战斗力比张郃更强?非也,张郃的战斗力比曹洪强多了,只能说明当时的张郃在耍心机,他并没有使出全力!而对于张郃的这种做法,曹操也是心知肚明的,于是在汉中之战,曹操直接做出了如下操作!
当时黄忠率军去袭击曹军粮营,遭到了徐晃和张郃的围攻,迟迟无法脱身。于是赵云带人前来接应,当赵云发现黄忠的踪迹时,他身边并没有多少人,然而面对冲锋而来的赵云,张郃却再一次明哲保身了,不愿意迎战,导致黄忠被赵云救走。对于张郃的这种行为,曹操非常愤怒,于是他亲自带兵前去追击赵云,逼得张郃不得不带兵跟随,最终追杀至赵云的营寨。
从曹操亲自带兵追击的操作来看,很明显他是知道张郃的行为的,知道张郃这家伙,就是个善于巧变之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根本不愿意全力作战,所以他才亲自带兵追击,逼迫张郃不得不跟随出战!
说白了,张郃就是一个明哲保身之人,他之所以对阵赵云马超二三十回合落败,对阵张飞却能五十回合不落下风,完全就是因为形势不同。面对马超赵云,张郃有退路,所以打个二三十回合做做样子就撤了,但是面对张飞,张郃已然没有了退路,必须死战下去,所以才会打出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夸张战绩!
结语
张郃敌不过马超赵云二三十回合,却为何对张飞五十回合不败?曹操心知肚明!事实上,马超赵云并不比张飞厉害,甚至他们比张飞还要差一点,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令人奇怪的战绩,完全是因为张郃这人喜欢偷奸耍滑,对于敌人,他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正常情况下根本不愿意全力作战,也正是因为曹操发现了他的这一特点,所以一直没有特别重用他,甚至在汉中之战,还是曹操亲自带兵出战,逼迫张郃出战!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张郃对马超、赵云敌不过二三十回合,为何对张飞五十回合不败?
其实这类问题,都是网友们闲得无事,闲得蛋疼才无聊的比来比去,恨不得搞个数学公式,来推导出谁武功第一,谁第二。还为证明有理有据,抓出原著来找论据。
我们认真想一下,有没有个作家,在写小说时,边上放个记事本,记着上次xx和xx打架,我写他们打了几回合,下次写xx和xx打架时,我一定要写大战几回合才符合我上次写的。哦,这还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如果再引进变量,还应该是二次函数,n次函数……那这个人不是小说家,是个数学家,写的不是小说,而是函数原理,你还看得进去吗?用于催眠吧!小说家只是虚写,表明一下战况的激烈程度和两者间能力的高下就行了!想多了,你就输了,要不就是你太闲。
张郃同志现在很网红啊,也不知道那点红了起来,是因为郃字很多人不认识,需要普及一下吗?相较与演义中的张飞、赵云、马超这样的一流将领,他在老罗笔下就是个二流,别说什么河北四庭柱,和颜良、文丑没法比,凑数的。更不要说和五虎上将比了,所以不管多少会回,必败无疑。多少回合败,就看老罗当时笔怎么歪了。
张郃的人生巅峰是战街亭,遇上个纸上谈兵的马谡,打下街亭逼得诸葛亮一出祁山不得不撤军。历史上这就是张郃一个人的功劳,演义中生生加了个司马懿,张郃只是个先锋官,让老罗崇拜的诸葛亮吃了败仗,自然之前就安排五虎将中好几个人,见他一次败他一次,之后干脆让他在木门道万箭穿身而死,可见有多不待见他了。要不是史实如此,说不定在荆州被赵云一枪挑了的,就不是高览,而是张郃了!哈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