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有一件怪事,就是车迟国国家保护百姓五谷丰登,可是唐僧一走谁保证百姓生活的好呢?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车迟国这样的地方。车迟国二十多年的大旱灾从何而来?
其实也就是佛道之争而已。车迟国并无大过,只是因为佛教在此盛行,上天就给他点颜色看看。佛教盛行,上天为什么要给他颜色看看?因为,车迟国当时的佛教盛行是自作主张的,没有获得天庭的批准。
没有任何人批准,你就来传教了,这不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吗?所以,必须要灭。于是西行路上,一个敬道灭僧的代表国度产生了。
天不下雨,粮食减产,老百姓就无法施舍了。僧人和道士都请求朝廷补偿粮食啊,朝廷自然是论功行赏了。结果,僧人求雨毫无结果,而道士求雨就有求必应保证了车迟国风调雨顺。朝廷当然是要敬道灭僧了。
这样,车迟国就毁了僧庙,追回度牒把全国两千多僧人罚做苦役了。两千多僧人,苦受煎熬,忍饥挨饿,受冻受寒,有六七百人死了;又有六七百人自尽了;只剩下五百多人。这五百多人都信念坚定,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东土大唐的取经人会来拯救他们的。
信念是人生的太阳、是前进的动力、是曲折艰险的道路上行走的拐杖、是濒临绝境时自我拯救的精神支柱。
这五百多个信念坚定的僧人,终于迎来了曙光。唐僧师徒如期而至了。孙悟空对僧人的遭遇岂能坐视不理?于是,精彩绝伦的佛道之斗开始了。
通过孙悟空和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的斗法,我们可以看到,车迟国的三位大仙的法力都是正宗的法术。
虎力大仙求雨时,用的五雷法竟然是地地道道的真法术。法旨一下,玉帝都必须执行。我们看《西游记》第四十六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行者道:“既如此,伺候俺老孙行事。”果然雷也不鸣,电也不闪。
孙悟空一看是玉帝的旨意,就只好作弊,让“风婆婆”等天神们等待他的信号再下雨。其实这场雨,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人家虎力大仙求来的。
法旨是用法术命令天庭做事的一种命令下达方式。像我们都知道的“急急如律令”等等。玉帝下达的旨意是圣旨,是行政命令,而法旨不是直接下达给一般天神的,必须通过玉帝来下达圣旨再来执行。有权力下达法旨的都是法力无边,地位至高无上的大仙。(像三清等等)
我们通过天君的话可以看到:法旨一下,玉帝都不敢怠慢,必须要执行。因为,玉帝本身也是道教出身的。玉帝的位置是元始天尊封的。
这样孙悟空作弊,赢得了求雨的比赛。证明了佛法的强大。车迟国王就准备给唐僧通关文书,让唐僧师徒西行。
可是,虎力等三位大仙不服啊,要求继续比试。结果就悲惨了,孙悟空借比赛下油锅和砍头的机会,把三位大仙一一除掉了。
应该是,道教有很多法术都很有实用价值,说是经世致用也不为过。我们古代的不少科技发明也脱胎于道教。但是,道教过于重视技术,而不重视人事关系,这就使得他跟佛教的斗争中处于下风了。
像这三位大仙就是,明知道唐僧师徒是东土派往西天取经的,而且是玉帝首肯、佛祖倡导支持的,有观音菩萨具体执行操作的,孙悟空保驾护航的,他们还是不依不饶,非要阻止唐僧西行。这就有点不识时务了。
我个人认为佛和道都是要利益天下、造福苍生的,最后的结果是殊途同归。他们的区别在于:佛是先修心修德,后追求功效,即先学做人后学做事;道则是先学习法术,再修心养性,即先培养技术技能来做事,后学习做人。最终的结果是:道能经世致用,佛却安抚人心。
当然,我的认识可能也是片面不够的。
孙悟空对妖精们一般不会赶尽杀绝的,为什么对车迟国的三位大仙却痛下杀手呢?原因在于:
第一、车迟国对僧侣们的摧残太过分了。
车迟国一共有两千僧侣,遭受迫害致死的就有一千五百多,即75%的僧侣被害死。其他剩下的五百多,也都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长受罪!”即使是佛教徒,没有获得允许来此传教,也不至于这样啊!虎力等三位大仙奴役僧侣们不说,每日三餐都是糙米粥,晚上露宿在沙滩上,反正就是非人的折磨。逼得僧侣们投河的、上吊的、自刎的都有。这就有违初衷了。任何一个宗教都应该是积德行善为根本,而不是残害其他教派的教众来逞能。所以,这三位大仙的所作所为已经有违天道。他们的后台大佬肯定也不允许他们这般胡作非为的,只是在等待一个清理门户契机而已。
第二、三位大仙,屡屡阻挠唐僧师徒继续西行。
每次孙悟空显示神通以后,国王都顶礼膜拜,就要给唐僧过关公文。三位大仙却不识好歹,为了赢和输的虚名,非要跟孙悟空纠缠到底而阻挠国王发放公文。国王好心劝阻,三位大仙却仍然不依不饶。
其实,按照孙悟空的要求,就是释放关押的众位僧侣,然后放他们过关即可。孙悟空开始并没有动杀机。最后,孙悟空将他们一举铲除,恢复了车迟国的正常。孙悟空还诲人不倦,最后对车迟国王一番教导,说出了这场斗法的真正目的,那就是:
“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所以,唐僧师徒走后,如果车迟国能做到三教(佛、道、儒)归一,那么肯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西游记》有一件怪事,就是车迟国国家保护百姓五谷丰登,可是唐僧一走谁保证百姓生活的好呢?
真假美猴王,就是天庭对孙悟空多管闲事的一次敲打,孙悟空走后不久,车迟国就被灭掉了,而且并非是亡于敌国之手,国王恨唐僧他们,车迟国的百姓也恨唐僧他们,他们走了,哪里顾得上洪水滔天?
一、车迟国二十年前的干旱之谜风调雨顺,这件事情十分难掌握,特别是在古代,应对天气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并且,很多时候,必须是靠天吃饭。
因此,讲究一个风调雨顺,即便是现在,风调雨顺是重中之重,一旦恶劣天气袭来,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在过去,百姓大多以种粮为生,因此,《西游记》原著里,一旦有一处地方犯了什么错,触犯了什么规矩,最终都会降下来恶劣的天气,君王必须是有德的,才会风调雨顺。
《西游记》原著里,祈雨凤仙郡,师徒四人路过此地之时,这里的郡守对玉帝不敬,最终导致这里干旱异常,就算是孙悟空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可能将雨找来,除非他再大闹一次天宫。
所以,按照这样的推理,一个地方只要是有德的,基本上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
目光再回到车迟国,车迟国王这个人其实不错,也确实为老百姓着想,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比较出格的事情,可是,车迟国并没有风调雨顺,反而遇到了大的旱灾。
没有办法,车迟国王只能让本国的僧众去求雨,结果,他们失败了。
这时,突然间来了三位道家之人,一位是虎力大仙,一位是鹿力大仙,还有一位是羊力大仙。
这三位也很有意思,老虎应该是羊和鹿的,即便是成了妖,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在《西游记》原著里,他们本来的身份就是相互克制的,当然,除了孙悟空和牛魔王这样的超级战斗力。
可是,三位相处得还挺和睦,一起来到了车迟国应聘,帮助车迟国解决了干旱问题,成为了车迟国的国师。
而车迟国因为僧众没有求下雨来,变得十分恼怒,从此便不待见那些人,甚至将那些僧众当做了囚徒,这样一来,时间便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
其实,从那一场大旱开始说起,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出现得那么及时,甚至可以推测出这样一个结论:
那一场旱灾,本来就是天庭制造出来的,所以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三个人才能及时出现,才能帮助车迟国求雨。
他们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僧众,在他们来之前,车迟国是僧众的地盘。
从他们来了之后,一切才变得不一样起来,僧众全部成了囚徒,而他们的道家却成为了被尊重的。
二、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身份之谜根据《西游记》里的种种描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这三个人,绝非是野路子出身,他们能够相处得很好,并且热衷于道家,甚至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不得不考虑,他们三个人是如何修炼的。
他们三个人之所以能够修炼,应该和三个人的师父有着莫大的关系,他们观念的形成,也是师父培养的结果。
将他们培养出来,唯一目的就是去车迟国,击败佛家。
那道士心中焦躁,仗宝剑,解散了头发,念着咒,烧了符,再一令牌打将下去,只见那南天门里,邓天君领着雷公、电母到当空,迎着行者施礼。行者又将前项事说了一遍。道:“你们怎么来的志诚!是何法旨?”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个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行者道:“既如此,且都住了,伺候老孙行事。”果然雷也不鸣,电也不灼
上面这一段是《西游记》原著里的原文,清晰地表述出了虎力大仙的专业性,在这之前,孙悟空也阻止风婆婆和推云童子。
虎力大仙还会“五雷正法”,并且惊动了玉帝,玉帝亲自下了旨意。
这里不仅仅是证明了虎力大仙的专业性,也说明了虎力大仙三个人背后一定是有人的,否则,他们三个妖怪,又是从哪里学到如此厉害的武功呢?
要知道,以孙悟空的实力,也只是偷偷跑到天上去,让别人帮忙而已,这其实算得上是作弊了,虎力大仙可是来真的,是正宗的,并且是高深的。
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三个人后来与孙悟空的比试,也都是真的功夫,没有作弊,反观孙悟空,倒是很多情况都在作弊。
羊力大仙身上的那条冷龙,也并非是假货,而是真真正正的龙,所以,孙悟空找龙王帮忙之时,龙王二话不说,便将那冷龙给收走了,连挣扎都没有。
如果不是真正的龙,又怎么会归龙王管呢?
可是,羊力大仙的冷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凡事不能细细思考,否则就会看到他们背后的存在,也就是说,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来历并不简单。
他们会正宗的求雨之法,可以惊动玉帝,要知道,当年泾河龙王就是因为在下雨之事上胡来,才导致被魏征在梦里所斩,所以,下雨这件事情并非是小事。
后来与孙悟空的比拼里,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和虎力大仙都是有真本事的,只不过三个人都是憨憨,没有想过,孙悟空会去找别人帮忙,最终落得了一个很不好的下场。
他们三个,最终是被他们的师父抛弃了。
毕竟他们做得也有点太过分了,在脸面上不好交代,便顺水推舟,给了孙悟空和灵山一个交代。
三、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车迟国的事情是佛家和道家的一次相争在历史上,佛家、道家、还有儒家,虽然一直是相互吸收理念,甚至是相互借鉴,但是,因为,从汉朝以来,朝廷一直是独尊儒家,而道家和佛家两个派别,其实一直存在相争的状况。
道家和佛家的相争,最后也就呈现在了《西游记》之中,表面上看,取经是双方都同意,且都出动人手帮忙的过程。
但是,实际上呢?八十一难,不能多,也不能少,必须全部完成,这就像是一个已经安排好的流程,必须要走一遍,如果少了一个环节,那就好办,要么是天庭来人,要么是灵山一脉来人,反正坐骑变成妖怪,总是要将八十一难凑齐的。
金蝉子化成的唐僧已经不是第一次取经了,前几次,到了流沙河就被沙僧给吃掉了。
很明显,天庭知道灵山所有的计划,他们虽然默认了经的东来,但是绝对不会同意他们可以自行而来,必须要经过他们的。
因此,唐僧一个人出自灵山,可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全部都来自天庭这边的编制。
如果没有这几个人的保护,金蝉子是到不了灵山的,沙僧连续吃了金蝉子几次,灵山都没有说话。
最终,取经之事,经过了天庭同意,天庭甚至派人保护唐僧,去完成整个流程。八十一难,其实也是天庭和灵山,借孙悟空之手,对那些没有加入天庭或者灵山的妖怪,进行了一次整顿。
所以,那些比较有本事的大妖,比如黑熊精、红孩儿、以及牛魔王全都被收走了,至于那些没有本事的,就被孙悟空一棒子给打死了。
从本质上来说,车迟国的事情,就是佛家和道家两家的争斗,双方都明白的事情,所以,即便是五百僧众成为囚徒,也没有人前去解救。
毕竟,谁都不愿意去得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背后的人。
孙悟空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莽莽撞撞,擅自出手,所以,在《西游记》原著里,第五十七回里,就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两个孙悟空。
孙悟空就是天庭培养出来的,结果却不听话,所以,便有了一个六耳猕猴,这是对孙悟空的一次敲打,就是明摆着告诉孙悟空,你就是一个棋子,就是安插在灵山的一个棋子,如果不听话,随时可以换掉你。
否则,如何解释偌大一个天庭,真的没人可以分辨出来孙悟空的真假?
所以,从那之后,孙悟空性情大变,再也没有叫过猪八戒“呆子”,因为,他发现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呆子,猪八戒才是聪明人。
四、孙悟空的江山永固,只是一句空话孙悟空曾经对车迟国的国王说过,要让他江山永固。
且不说,经历了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被敲打过一次,还敢不敢再提车迟国的事情,还有没有那个能力,去护住车迟国,让车迟国江山永固。
当年,那500僧众虽然成为囚徒,但天庭一直派人暗中保护,没有将事情做绝,孙悟空的插手,将事情做绝了,鹿力大仙、虎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全都没了。
虎力大仙三个人背后,可都是有大佬撑腰的,否则他们不会有那么正宗的功法,分别是出自道家一方某一大佬的亲自传授。
所以,车迟国接下来肯定会进入白热化的相争,双方的相争,只会将无辜的车迟国带入绝境。
所以,双方较量之下,车迟国被灭是迟早的事情,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青衣客最后想说孙悟空说要车迟国江山永固,他的话,可以当真吗?
自然是不能当真的。
就算是孙悟空真的有那个能力,他也基本上会将车迟国这件事情抛却脑后了,可还记得,取经路上,有一个老龟,驮着唐僧几人过河,只有一个要求,希望唐僧可以问问如来,他还有多少寿元。
这件事情,唐僧师徒四人答应得十分爽快,可是到了灵山,就将老龟的事情给忘记了,最后,还被老龟掀翻在水里,经书全都被打湿了。
所以,这样一个有恩之人的嘱咐都记不住,还能指望他们记得住一个与己无关的车迟国?
《西游记》有一件怪事,就是车迟国国家保护百姓五谷丰登,可是唐僧一走谁保证百姓生活的好呢?
玄奘是真,仨徒为妖。受唐僧诱训,祛恶从善,辅佐师傅西天取经,为了还大唐帝王之缘,一行四人肩挑马驮,力涉千山万水,伴随八十一难,续渐续进,忽一日来到了车进国,鞍马劳顿之苦刚消,恰遇妖道兴风作浪,几番会合斗的妖道败下阵来,被悟空打的落花流水命丧形现!从此车迟国国君弃“道”从“佛”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被款待数日,由于使命在身起程为要,于是拜别而行慢奔天竺……有人担忧他们走后,车迟国的日子好过吗?请不必费心,神话就是神话,信奉就是信奉,唐僧代表的是什么?是佛教!取得真经普天信佛,这就是唐朝的愿望,所以大修庙宇供人供奉。车迟之国的命运还用去过问吗?兴许又归顺大唐了呢!……谢谢邀请。
《西游记》有一件怪事,就是车迟国国家保护百姓五谷丰登,可是唐僧一走谁保证百姓生活的好呢?
很久没有回答关于西游记的问题了,看到这么多人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
先说我的观点:车迟国的百姓好日子的确到头了,他们没有资格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实际上通读车迟国这一情节,细心的你会发现,这是一次佛教对道教不正当竞争的有力反击。
首先讲讲道教为什么是不正当竞争。
每个国家都希望风调雨顺,然而这是凡人做不到的。
宗教一般也不会动用这个非常规手段。
然而这几个大仙搞了20年的特权。
你要知道让国家风调雨顺是个多么大的特权。
假如在现实中你有这个能力,
别说A国,不信宗教的C国也得向你低头。
而你的要求仅仅是让人们崇尚道教。
对国家来说代价太小了。
但是对佛教来说真的不公平。
所以取经一行人必然要来到车迟国这个敬道灭僧的地方。
而且这次的行动得到了天庭的授意。
所以500个和尚受到六丁六甲、护教伽蓝的保护,老和尚得到太白金星的托梦。
所以孙悟空师兄弟三人敢将三清像推入五谷轮回之所中去。
三人坐下,尽情受用,先吃了大馒头,后吃簇盘、衬饭、点心、拖炉、饼锭、油煠、蒸酥,那里管甚么冷热,任情吃起。原来孙行者不大吃烟火食,只吃几个果子,陪他两个。那一顿如流星赶月,风卷残云,吃得罄尽,已此没得吃了,还不走路,且在那里闲讲消食耍子。
猴子吃过蟠桃宴会,所以才不大吃人间烟火。
所以,在三位大仙以为三清吃掉了他们的贡品之时,孙悟空确定这几个跟天上没关系。
上朝之时,百姓上告朝廷祈求降雨,虎力大仙趁此发难,却不知这恰好是佛教反击时刻的开始。
你有求雨的特权,我手里有否决你特权的特权。
鹿力大仙坐禅使坏,孙悟空告诉你我能比你更阴更坏。
隔箱猜物本是大仙和国君的一场默契表演,却不想孙悟空如此神通广大,把箱子里的东西都能大变样。
三位大仙一次次地想通过自己的法力表演证实自己的能力,却一次次地被取经队伍打压。
他们想挽救自己的名声,却不成想对方的目标就是摧毁自己20年来苦心经营的名声。
那国王叫道:“东土的和尚,我国师不肯放你,还要与你赌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哩。”行者正变作蟭蟟虫,往来报事,忽听此言,即收了毫毛,现出本相,哈哈大笑道:“造化!造化!买卖上门了!”
所以当他们用性命作赌注时,孙悟空笑了,他知道,这事快结束了。
三位大仙再厉害,毕竟不是仙,还没有实力相当的帮手,在这场战斗中输了不意外。
不过他们没想到,他们本着不被歧视的原则隐瞒的原象被揭穿后,竟然被孙悟空变成了“妖精潜身害国君”这样的阴谋论理由。
本来他们就只是追求长生的修仙人罢了。
不过兴道灭僧搞的太过了,以至于佛教的这次反击道教啥话也没说。
当然孙悟空还是说了些面子话。
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国王依言,感谢不尽,遂送唐僧出城去讫。
实际上就是强行搅局,将两教拉回原来的竞争手段中去。
只是大仙们再也不在了。
车迟国百姓的确是无法确保年年五谷丰登,但实际上老百姓在这件事情上无能为力,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毕竟大仙是妖精呀,那时可没人对妖精有好感。
每个人都想往前走,但是现实很残酷,总有倒退车的时候。
水也不都是向低处流的。
换个思路考虑,车迟国享受了20年风调雨顺的时代,也够好的了。
太多国家因为妖怪的到来而饱受苦难了。
你就偷着乐吧。
《西游记》有一件怪事,就是车迟国国家保护百姓五谷丰登,可是唐僧一走谁保证百姓生活的好呢?
这个问题孙悟空会告诉你:爱谁谁,我管不着,我只负责打妖怪,打完妖怪去西天,其他的跟我没关系。
车迟国斗法本质上其实是僧道之争。车迟国国王重道抑佛,把和尚送给道士当奴隶使。国王的理由也很现实,道士能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和尚就会吃白食不劳动。国王当然喜欢道士了,顺便给不干正事的和尚还安排了工作,给道士当杂役去。
作为佛教杰出代表的唐僧、孙悟空一行人看到肯定不乐意了,居然这么虐待我们同行,以后我们这行还怎么混啊。所以才有了车迟国斗法那一段。
尽管三个道士是妖怪变的,但是人家也没干什么坏事啊,还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潜心修道,无非就是对和尚苛刻了点,谁叫你们和尚没本事呢。但是当孙悟空这几个有本事的和尚来了之后,三个妖怪就倒了大霉了,被孙悟空残忍地弄死了。一向有好生之德的唐僧这次居然一句话都没说,默默地看完了直播,那么血腥的场面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车迟国斗法之后,唐僧师徒代表的佛教取得完胜,从此车迟国改奉佛教。至于佛教会不会保佑他们国家风调雨顺,那就要看他们虔不虔诚了。怎样才叫虔诚呢?当然是佛教的菩萨们说了才算。
《西游记》有一件怪事,就是车迟国国家保护百姓五谷丰登,可是唐僧一走谁保证百姓生活的好呢?
三妖虽然学艺不精,和孙悟空赌赛丢了性命,但是车迟国多旱少雨,他们死后,谁又能保车迟国风调雨顺呢?
三妖虽然砍头挖心,油锅洗澡练得还不够纯熟,但是五雷法却是小有所成,呼个风,唤个雨还是不在话下的。
西游记里除了车迟国,还有两个国家饱受干旱的困扰。
一个是乌鸡国: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一个是凤仙郡: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
这两处旱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大旱三年。
大旱三年的结果是什么呢?
乌鸡国民皆饥死,国库空虚,当官的没有俸禄,国王吃不上肉。
凤仙郡物价飞涨,卖儿卖女,打劫吃人,全城的人死了三分之二。
《窦娥冤》里窦娥临死之前的三桩毒誓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三个毒誓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可见古代劳动人民能想到的最狠毒的事情就是大旱三年。
民以食为天,如果大旱三年,人民温饱都成了问题,国家的一切文明都倒退了,社会就会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时候要是旱情如果没有转机,国家就有亡国的危险。
乌鸡国和凤仙郡恰恰都是在这个时候,来了青狮精和取经团队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危机。
再看车迟国的旱情,依据三妖靠胸贴肉的徒弟说:
“只因这二十年前,民遭亢旱,天无点雨,地绝谷苗,不论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户户拜天求雨。正都在倒悬捱命之处,忽然天降下三个仙长来,俯救生灵。”
倒悬捱命,说明也快亡国了,按此推断也应该是旱了三年。
原著四十五回,孙悟空叫四海龙王现身,车迟国王说道:
“寡人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更不曾看见活龙是怎么模样。”
可见车迟国王从登机,国家就开始干旱。然后就来了三个野生动物变成的道人,呼风唤雨治理了国家的旱情。让国王保住了王位。
理所当然的三妖被奉为国师。
当车迟国王正在看取经团队的通关文牒的时候 ,三妖也来到了朝堂之上:
国王展开方看,又见黄门官来奏:“三位国师来也。”慌得国王收了关文,急下龙座,着近侍的设了绣墩,躬身迎接。三藏等回头观看,见那大仙,摇摇摆摆,后带着一双丫髻蓬头的小童儿,往里直进,两班官控背躬身,不敢仰视。他上了金銮殿,对国王径不行礼。
国王“慌”、“急下龙座”,“躬身迎接”。大臣们“控背躬身,不敢仰视”。三妖对王不行礼。
要是不说这是《西游记》,有多少人会误以为这是《三国演义》里,董卓见汉献帝的桥段。
可见整个国家在二十年里已经被三妖控制了,车迟国王恨之入骨,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由得三妖瞎折腾。
车迟国和尚的寺院叫“敕建智渊寺 ”,这就说明这个寺院是遵王命而建的,可见车迟国本是一个佛教国家。
三妖来了之后尊道抑佛,奴役和尚建了一座辉煌的三清道观。比皇宫都要华丽,即使在晚上也是灯烛荧煌,让人一眼就能看见。原著对此的形容是:
灵区高殿,巍巍壮似蓬壶景;福地真堂,隐隐清如化乐宫。
可以媲美蓬莱仙境和天庭的化乐宫。这是不是也和入董卓兴建郿坞是一个套路。
三妖早就是车迟国王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且三妖的所作所为也早就引起了天庭的不满。铲灭三妖的任务, 就交给了过路孙悟空。原文:
众僧道:“他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他手下有个徒弟,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
众僧道:“我们梦中尝见一个老者,自言太白金星,常教诲我等,说那孙行者的模样,莫教错认了。
三妖虽然有些法力,但是在孙悟空面前还是有点不够看:
虎力说:
贫道将终南山幼时学的武艺,索性与他赌一赌。
赌“油锅洗澡”时,龙王说:
“大圣原来不知,这个孽畜苦修行了一场,脱得本壳,却只是五雷法真受,其余都髹了旁门,难归仙道。这个是他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那两个已是大圣破了他法,现了本相,这一个也是他自己炼的冷龙,只好哄瞒世俗之人耍子,怎瞒得大圣!小龙如今收了他冷龙,管教他骨碎皮焦,显什么手段。”
看来三妖分别在终南山和小茅山分别学过艺。但是学艺不精,没有像孙悟空这样学业有成,得道成仙。他们就会个五雷法,修成了人形,其他的本身都是旁门左道。
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明确,没有在天庭谋个职位的本事。(天庭中不是没有动物成仙,二十八星宿就是例子。)只能找个小国作威作福当太上皇。
也没有跟孙悟空决一死战的能耐,只想弄点自己的小法术让孙悟空知难而退。可孙悟空接受了天庭的命令,闹着玩抠眼珠子,根本没给三妖留活路。
三妖是一个一个受死的,车迟国王的态度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大国师,那和尚也不肯放你哩。你与他赌胜,且莫唬了寡人。”“这事不与寡人相干,是你要与他做对头的,请去,请去。”“三国师,你救朕之命,快下锅去,莫教和尚打我。”
作了20年的傀儡皇帝终于翻身把歌唱了。
可是三妖死了谁来保证车迟国不干旱呢?
咱们再回头看前面两个干旱的地区,乌鸡国干旱是因为文殊菩萨要惩罚乌鸡国王;凤仙郡干旱是因为玉帝要惩罚凤仙郡侯。
都属于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庭的老大玉帝,是不会轻易看着子民有灾情而不管不顾的,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乌鸡国和凤仙郡就是特殊原因。谁能解决灾情,谁就是灾情的制造者。
按照这个逻辑,车迟国的灾情就是三妖制造的,所以这就是天庭必须要铲除他们的原因。
大胆推测,23年前新王登基,正需要换血一批前朝老臣。三妖制造灾情,三妖的五雷法能降雨,就也同样能让此地不降雨。,三年之后出面求雨,救国王于危难之中。取得了国王的信任,被封国师。从此国王成了傀儡,原本的佛国,变成了尊道抑佛。他们设三清观,为国王祈祷长生,不也是为了自己的太上皇当得更久一点。
三妖一死,车迟国就再不会有灾情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