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有人说他却唯独打不过魏延?
这个命题的三大部分有两大部分阐述的不对。那就是:庞德从没有真正打败过许褚和夏侯渊;庞德也没有在任何时候输给过魏延。不过,庞德射伤了关羽倒是确有其事。
庞德跟许褚大战一次,跟夏侯渊也是大战一次,但是他并没有打败过许褚和夏侯渊,都是以平局收场的。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描写:
离城十余里,与曹兵相对,庞德出马搦战。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乃嘱众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依张鲁,未称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乏力,然后擒之。”张郃先出,战了数合便退。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临后,许褚战五十合亦退。
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曹操心中大喜,与众将曰:“如何得此人投降?”
次日,先拨夏侯渊、张郃两支军兵去埋伏。却教徐晃挑战,不数合败走……次日,曹兵攻城,庞德引兵冲出。操令许褚交战,褚诈败,庞德赶来。
这样,庞德跌落陷坑而被曹兵擒拿。庞德也顺势投降了曹操。从以上三段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褚跟徐晃都是诈败,是为了引诱庞德来追,然后把庞德引入陷坑,最后完好无损地生擒之。所以说,我们看问题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看,而不是只看问题的表面。
说庞德打不过魏延更是子虚乌有的。恰恰相反,是魏延打不过庞德。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更是明确写道:
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綽刀,骤马上山来杀曹操。斜刺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看到了吗?是庞德奋力杀退魏延,而不是打不过魏延。魏延立功心切,肯定是全力以赴,但是实在是抵挡不住庞德,才不得不退去的。
庞德暗箭射中关羽倒是事实。
那是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打败了曹魏名将曹仁,曹仁就向许都求救。庞德自告奋勇做先锋来救被包围在樊城的曹仁。
庞德和关羽大战了一个天,不分胜负。庞德回营后,经过仔细考虑,知道以自己的武功修为,很难正面打败关羽。庞德此时才知道了,关羽的三十多年未逢对手,果然是名不虚传。因此,用特殊手段打败关羽,也不怎么丢人,庞德于是就准备来个暗箭伤人。
第二天,庞德再战关羽。五十合以后,庞德掉头就跑,关羽以为庞德要使用拖刀计。因为关羽也擅长拖刀计,所以就丝毫不惧,直追了上去。结果,庞德不是使用拖刀计,而是使用了暗箭,一箭射中了关羽的左臂。关平见状不妙,立即出马救回关羽。庞德也被于禁鸣金召回。
庞德应该说运气不错啊!以前有高手就想和关羽拉开距离,然后使用弓箭,结果因为关羽的赤兔马快,背后赶上,脑后一刀就斩杀了。
此时,关羽的赤兔马垂垂老矣,竟然追不上庞德,让庞德有机会释放暗箭。庞德也不知道关羽以前追杀高手的战例,否则借十个胆给他,他也不敢在和关羽交锋的时候,转身离开。
所以说,无知者无畏,庞德因为不知道关羽的光辉灿烂的过去,竟然一试成功了。庞德和关羽的这一场大战夯实了他超一流高手的战场地位。
态势的发展出乎意料,关羽虽然受伤,却用计借助天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庞德口口声声要打掉关羽三十多年的威风,结果死在了关羽的手里。所以说,战场之上,来不得一丁点的侥幸。庞德想侥幸取胜,得以一战功成名就。
可是,如果都可以侥幸取胜的话,那么名将又是怎么来得?所谓名将就是一次一次地胜利堆积而成的,哪个不是经验丰富、百战余生?
马谡想要侥幸取胜,结果丢失了街亭;曹豹想要侥幸取胜,结果被张飞当场刺死;武安国想要侥幸取胜,被吕布砍断了手腕;公孙瓒也想侥幸取胜,结果被文丑追得狼狈不堪……
侥幸取胜,就是自己明知不敌或者不占优势,幻想靠对方出错,自己取得胜利。可是对方既然是名将,怎么会那么容易出错呢?再说了,名将有时即使是偶尔出错,也可能有补救措施,不一定就是大败。所以,不要轻易地就去挑战高手,以自取其辱甚至自取灭亡。
诸葛亮指挥战役就是稳打稳扎,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攻击敌方。所以,诸葛亮即使是战争失败,不得不撤回,也每次都做到了全师而退,从而把损失降到最低。
而关羽当时其实也对东吴怀有侥幸心理,希图背后的孙权能够遵守盟约。可是如果孙权真的能够重信守诺,他又怎么叫人家“鼠辈”呢?既然是鼠辈,人家自然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守底线了。
所以,孙权背后捅刀,关羽其实还是应该自负其责,怨不得别人。
关羽如果没有任何侥幸心理,对虎视眈眈的孙权有所防备,就应该在水淹七军后,乘胜班师。那么关羽的征战生涯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就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有人说他却唯独打不过魏延?
谢邀!庞德跟魏延,一个是魏将,一个被诸葛亮贴上了“脑后有反骨”五字真言,在《三国演义》中二人的武力值基本都被榨干水份了。
庞德跟关羽大战二百合不分胜负,庞德巧用暗箭射伤关羽,要不是于禁私心 ,关平相救,庞德恐怕大功告成了,对比【南宋岳飞跟杨再兴大战三百合不分胜负,最后岳飞用(杨景梦传杀手锏)一招降服杨再兴】断定庞德胜关羽。庞德虽然勇猛,但论军事才能只能做先锋大将。
魏延的武功和军事才能俱佳,他在蜀国后期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赵云死后,诸葛逝世以前,他作为蜀国唯一的猛将,数有战功。从赵云死后,魏延就是蜀国第一大将了.论计谋可能比不上孔明姜维.但带兵打仗都在其二人之上.而且他也有大策略的,他曾给孔明献计取长安直逼洛阳,可孔明死要面子非要先夺西凉那块鸟不拉屎的地方,最后损兵折将失去战机,魏延镇守汉中抵挡曹魏十年 ,在当时可算蜀汉一等一的武将,论军事才能大概和张辽一个档次。
庞魏 二人只交过一次手,《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一只母狼为了保护幼崽,能够奋力战退黑熊,不等于母狼比黑熊强吧?战场情况复杂,魏延可能觉得杀不了曹操,主动撤退,不恋战。也可能敌不住庞德被动撤退。还有可能保护曹操的将领们陆续赶来,魏延知难而退。从庞德奋力战退魏延来看,魏延跟庞德实力相当。因为庞德在高处,魏延在低处,如果魏延奋力拼杀的话,估计两虎相斗,不知谁伤了?
至于许褚、夏侯渊不属于战败,而是诈败,不能判断谁胜谁负。
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有人说他却唯独打不过魏延?
谢邀!
那就说说《演义》;小说里,庞德战许褚是平手,他打不败许褚。夏侯渊应该与张郃相仿(对黄忠两人都是20余合不分胜负),略逊庞德。从曹操认为只有庞德才是关羽的对手来看,至少可以证明;曹操认为他的武力只可能在许褚之上,不会在许褚之下。
魏延是被小说黑得最惨的一个,但在描述他的武力时,却没有黑他,甚至还有夸张。只要你细细品味书中的情节,你就会得到罗贯中对他的武力评分,却是半点也不逊于五虎。
入川战泠苞,第一次因为走了一夜的路而疲惫,战泠苞30合不能取胜。但是,在巡护水坝的时候再遇泠苞,却仅数合便生擒了泠苞。可泠苞在败退中回身再战黄忠时,十余合黄忠奈何不了泠苞。对泠苞的战绩黄忠是一胜一平,魏延对泠苞的战绩是一平一生擒。生擒敌将比击败敌将、甚至斩杀敌将难度大的多。所以,魏延战绩强于黄忠!
战马岱;与张飞一样,都是不十合击败马岱,战马岱前还有不适合击败杨伯。只是追击中被马岱回马射了一箭负伤。而张飞还是生力军,之所以不中箭,是因为刘备的阻止。如果张飞也追击,马岱同样会回身箭射张飞。这里魏延并不比张飞弱!
第72回的战庞德,是魏延的重头戏;只是因为他的“反骨”,罗贯中对他没有美化修饰之词而已。曹操以慢军之罪斩了杨修,怒骂了夏侯惇。正引着20万大军倾巢而出,要来重夺汉中。却被魏延一支数百人的骚扰部队挡住去路。数百人主动正面对抗20万曹魏劲旅,这种胆略有几人能超过?在大骂曹操时,曹营众将却都装聋作哑,谁也不出来吱一声。曹操只好指名道姓得要庞德出战,两人打了多久没有说。大营里的中后寨起火,按常理,曹操应该是命令众将立即回去战马超救火,因为早回去一刻,就能多抢救一些战备物资,否则20万大军的吃喝拉撒睡怎么办?但他却下达了相反的命令,而且还拔剑在手以死来威胁众将,命令一起上去,群殴魏延。从曹操的这种反常命令看,当然他是看到庞德落了下风。可以分析一下魏、庞的战况;
如果庞德对魏延占据着上风,那么曹操此令就纯属多余。如果是两人难分高下,那么留下一位大将,万余军马,为庞德略阵就足够了。这两种情形,其他人都可立即回去战马超。之所以命令全部将领上去打魏延,当然是曹操已经看出;庞德极可能会挡不住魏延。再加上魏延长得像关羽,他不敢大意。如果留多一人,还是挡不住魏延,那曹军就处于了被两面夹击的风险中。所以,他一时也顾不得后面,要先全力解除眼前的威胁再说。魏延当然挡不住庞德+曹营众将的围攻,却还仅是诈败而走。“诈败”两字就足以证明;战斗中,魏延是游刃有余的,否则怎会轻易就能脱身?整本《演义》,由曹操亲自下令己方多人,围攻对方一将的情况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命令六将共战吕布。这里是第二次;“众将群殴魏延”,上去的战将比战吕布时更多。这种“待遇”五虎也没有得到过。这里就可以看出,罗贯中描述的魏延,单挑战力是很恐怖的!如果此战的主将不是魏延,而是赵云。那么,毫无疑问;赵云会被读者公认为天下第一!
庞德、魏延的第二次交手;是在魏延趁着曹军各将回战马超去了,立即抓住战机,突入到曹操中军,在正面仰射曹操。曹操运气太好,牙齿救了他一命。魏延拍马上山来杀他,这时候庞德闪出,中途截断魏延;“闪”就是突然,带有突袭的味道。庞德处于三人的中间位置,明显的居高临下,占了地利的便宜。魏延是仰攻战庞德。之前魏延又独战庞德+众将,又来回奔波,还要杀入曹操的护卫部队(曹操出征时写得明白;二万五千的龙虎官军卫队)的前面,体力消耗已经极大。而庞德却休息了一段时间,还一上来就拼命(奋力)。为何?只有一个解释;庞德忌惮魏延,在斜谷口的公平较量时,他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打败魏延。如果不能挡住魏延,就会导致曹操丧命。所以,尽管在占尽各方面优势下,还是不敢大意,一上来就用不顾生死的打法。魏延身处敌军重围之中,地理位置又极不利,还碰上一个不要命打法的人拼命拦住。纠缠下去,恐怕又要陷入被群殴了。曹操已经杀不成,再不走自己就危险了。说走就走,一个人带着数百兵,在曹操两万多护卫大军中,要来便来,要走便走,简直把曹军视如无物。这样的豪气、胆识,《演义》中还真的没几人能做到!他还是《演义》中唯一令曹操受重伤的人!
而庞德战退魏延后,居然既不敢追击,也不敢放箭,还保着曹操赶快逃命,为什么?当然是庞德心中清楚,魏延是自己退走的,不是他打退的。如果他又耍诈,突然从哪里冒出来,他是真的没把握挡得住魏延。所以,赶快护着主子逃走,离魏延越远越好。
此后,两人再也没有交集。以《演义》第72回的描述看,即使不说魏延略强于庞德,至少不会低于庞德。所以,至于说庞德是不是“打不过魏延”,我认为是的。起码从罗贯中的这段描述看;庞德都是缚手缚脚的,没有了在其他战役中的气势了。各人见仁见智吧!
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有人说他却唯独打不过魏延?
语文书上都说庞德战败了魏延怎么成了打不过魏延。
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有人说他却唯独打不过魏延?
三国演义中,庞德是马超的副将,又出身西凉,所以庞德算得上西凉勇士,其武艺在三国中处于一流水平,曹操见到庞德也喜欢不得了,整个三国之中,能被曹操看中的武将并不多,一部分如曹操所愿投靠了曹操,比如许褚、徐晃、庞德,另一部分不愿意投靠曹操,比如关羽、马超、赵云。
庞德起初追随马超一起,在渭南之战打得曹操割须弃袍,但马超最终还是被曹操击败,马超的武艺非常高,打遍了整个曹营没有敌手,马超输在了谋略,之后马超投靠了汉中的张鲁,庞德也跟随马超投靠张鲁,但是,张鲁是个没有大志的人,马超后来在攻打暇萌关的机会,投靠了刘备。
庞德
而庞德因为生病留在了汉中,后来曹操攻打汉中张鲁,因为仰慕庞德的勇猛,想把庞德收入麾下,于是曹营诸将联合演了一出戏,目的就是把庞德拿下,随后庞德与曹营多名将领单挑,其中,庞德数个回合战平了张郃,数个回合战平了夏侯惇,三五个回合战平了徐晃,五十个回合战平了许褚。
以战绩来看,庞德差不多达到了当年马超战绩,马超是9个回合击败了于禁,20回合打败了张郃,数个回合杀死了李通,50回合打败了曹洪,然后马超与许褚230回合战平,庞德除了没有打败张郃之外,其他战绩都与马超差不多。
许褚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因为庞德是曹操下了命令要俘虏过来然后再劝降的,所以曹营诸将同时也得到了不得伤害庞德的命令,如果庞德受伤变成残废,或者直接被杀,那曹操收来也没有用,所以曹营诸将与庞德交战的前提是不能伤害他,其次还要让庞德中计。
所以,张郃、夏侯惇、徐晃、许褚四人战庞德的时候,一定不会尽全力,只是象征性地与庞德交手,同时,你也可以从回合数比较短能看出来,几个回数哪里能分出胜负呢,一般来说,最少五十回合才能分出胜负,并且回合数越多,两人单挑的武力越清晰。
与庞德交战的人中,回合数最多的就是许褚,两人是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与许褚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人还有徐晃,所以庞德与许褚和徐晃的武力其实是差不多的,包括张郃与夏侯惇,其实武力与庞德也是差不多的,所以这是一组武力相近的将领。
夏侯惇
由此也能看出庞德的武力水平处于一流与二流之间的位置,如果把这几人的武力排名的话,应该是:许褚>庞德>夏侯惇>徐晃>张郃,而且五十回合之内都分不出胜负,至少要到一百回合才能胜负。
襄樊之战中,庞德口出狂言,要斩杀关羽,关羽在当时可是三国排名前三的将领,杀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的战绩至今没有人能超越,庞德与关羽在襄樊之战有过两次单挑,第一次是两个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双方收后,第二次是两人大战50回合,然后庞德开始使用计谋。
关羽以为庞德使用拖刀计,实际上不是,庞德用的是暗箭伤人,用箭射中了关羽,这不是武力高强的表面,而是阴谋手段射伤了关羽了,所以并不能说庞德的武艺高于关羽,如果双方单挑的话,即使打到两百回合也是不分胜负,或者是关羽略占上风,继续打下去的话,庞德没有胜算,所以你不能把偷袭算成庞德的武艺。
关羽
而且关羽和庞德两人有年龄上的差距,关羽至少比庞德大20岁以上,这也是一个原因,只是因为关羽武艺高,才弥补了年龄大的缺点,另外从关羽与徐晃的单挑也能看出,关羽手臂受伤,与徐晃单挑80回合都是平手,想想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就有82斤,手臂受伤还能单挑80回合,说明关羽武力比徐晃高,而徐晃武力与庞德相差不大。
那庞德若单挑魏延,结局如何?能不能斩杀魏延?
以魏延的战绩来看,他能战平文聘,生擒泠苞,10个回合击败马岱,在汉中之战,魏延还一个回合射中了曹操,被庞德赶来击退,注意了,在三国演义中,庞德是奋力战退了魏延,注意是魏延是被打退的,而不是打败,如果是打败,那就应该写打败了魏延。
庞德
当时两人交手的回合数很短,并不能准确判断武力如何,魏延的最好战绩就是10个回合击败了马岱,马岱是马超是堂弟,与庞德风格相近,马贷的武力应该在略逊于庞德,但是魏延生擒了泠苞,在此之前还与泠苞大战三十回合是平手,而泠苞与黄忠大战十个回合也是平手,黄忠又能与关羽大战一百多回合是平手。
黄忠的武艺与关羽算是比较接近,并且同为五虎上将,而魏延的武艺应该是仅次于五虎上将,五虎上将的武艺排名高于曹魏的张郃、夏侯惇、徐晃、许褚四将,因此魏延的武艺理论上应该与张郃、夏侯惇、徐晃、许褚四将差不多,所以也应该与庞德相近。
魏延
但是实际来看,两人应该是平手,因为庞德能够战平老年关羽,这一战绩足够庞德傲视三国的,而且是一百多个回合,这说明关羽的武力也下降了,而魏延与庞德的武力都处于上升期,如果以关羽为参照的话,两人打起来就是平手。
所以,如果魏延与庞德单挑的话,两人是不分胜负,庞德不可能斩杀魏延,也无法击败魏延,只能是平手,两人单挑一百回合之内不分胜负,超过两百回合的话,庞德应该略占上风,因为庞德是西凉勇士,体力稍强于魏延,但是要击败魏延,庞德也是做不到的,这就是最后结局。
庞德能打败许褚和夏侯渊,射伤战神关羽,为何有人说他却唯独打不过魏延?
庞德能打败许褚、夏侯渊,射伤关羽,为啥唯独打不过魏延?
这提问实际上混肴了真实背景,断章取义,截留故事表象,希图蒙混惑众。想解释清楚,需要还原本来面目,且听在下详细道来。
先看庞德能打败许褚、夏侯渊,这是三国演义第67回的一段:【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乃嘱咐诸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未得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可与其缓斗,待其力乏,然后擒之” ……】随后,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四将轮流上场,虚与逶迤,最多的许褚斗过五十余合,其余都稍稍应付一下就退下了,并没真打实干。看见了吧,表面是庞德单干四将,但实质是啥?是作样子,给张鲁看的。这就像赵云长坂坡所到之处,诸军不许放冷箭一样,所谓勇猛,除了将军本人勇力,曹操功劳要占至少六成以上,是不是?
再看唯独打不过魏延,究竟是咋回事?这段故事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大约五月,汉中战役进入最后阶段,曹操已经心灰意冷,也就是著名的“鸡肋”事件后,曹操杀了杨修,准备彻底放弃汉中,在刘备多路大军追着屁股,不断骚扰的情况下,难免吃相难看。曹操狼狈逃跑中,可能早就暗中窥视的魏延突然杀出,截住曹操,曹操一时手足无措,多亏庞德及时赶来,可形势仍然不乐观。
庞德奋力战退魏延,但魏延利用地形熟悉,绕了一圈,乘庞德不防,又单独对中曹操射出一箭,结果射伤曹操人中,丢了两颗门牙。庞德这时肯定只能全力救曹操,那里有心思和魏延缠斗?但这不是庞德打不过魏延,而是魏延有地利优势,庞德只是不习惯这种游击战,且前面庞德已经“奋力战退魏延”,咋能说打不过呢?
最后看庞德射伤关羽,这次倒是真打硬拼,庞德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和关羽恶斗一百余合,未分胜负,说明一点:这时关羽原来有箭伤的左臂,还在疗养阶段,没好利索,又中庞德一箭,可谓雪上加霜,战平庞德已属不易。要不是主将于禁小心眼作祟,还差点杀了关羽,没有虚假套路。
实事求是地说,演义故事中的庞德,具有和五虎上将战平的实力,但要说打不过魏延,就有点夸大其词、故弄玄虚、违背原著含义,是不?只是这一段可以参考三国演义中,襄樊战役第一阶段,就是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那段故事,这里就不再复述了。(6:53)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