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死前说了哪8个字,让刘备听后大怒,而赵云听了却想回常山?
黄老将军的临终遗言远远不止八个字,刘备听了伤感不已,却不是大怒。赵云当时不在场,如果他听了,不是回常山;而是他对比黄忠自惭形秽,羞愧无比,不得不想着跑回常山。大家想要知道内情,就得先看看黄忠的临终遗言。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战猇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忠年老血衰,箭疮崩裂,病甚沉重。先主御驾自来看视,抚其背曰:“令老将军中伤,朕之过也!”忠曰:“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言讫,不省人事。是夜殒于御营。后人有诗叹曰:
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黄忠的阵亡,痛彻心扉、惋惜不已。作为皇帝,朝中精忠报国的大将战死沙场,刘备的情绪是完全正常的。那么赵云为什么会羞愧难当,要跑回常山老家呢?因为黄忠的话让赵云觉悟到了自己的渺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话怎讲?
我们看黄忠的话:“我原来只不过是一个武夫,陛下的知遇之恩我已尽力报答,今年七十五岁了,寿命可以了,希望陛下保重身体,以进取中原。”
黄忠的话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内容却极其丰富。有对自己一生的简单总结;有对人自然生命的理解体会;有对刘备和蜀汉的殷切希望和对讨伐孙权的深刻认识。
赵云同样也不过是一武夫,同样被刘备赏识提拔,而赵云的政治觉悟却比黄忠差之千里。
黄忠早就认识到了:讨伐孙权不仅仅是为关羽报仇,而是为了最终进取中原。通过襄樊之战,关羽的由胜转败,有识之士纷纷认识到,有东吴这个后顾之忧,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东吴不是可以联合吗?
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但是事实证明:孙权此人出尔反尔、首鼠两端,无法再跟他实行联合了。所以,消灭孙权,兼并东吴是北伐战争正式打响前,必不可少的步骤。
此时,东吴杀害关羽,攻打东吴正好师出有名。所以刘备才力排众议,借着为关羽报仇雪恨的名义,坚决讨伐孙权。这样既不用违背道义,承担破坏联盟的责任,又能够使得荆州系的广大文臣武将和士兵们同仇敌忾而鼓舞士气,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东吴。
被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赵云,在这一事件上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赵云的话是这样说的:
“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
“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陛下以天下为重。”
这都是些什么话啊?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这句话怎么看都是“白马非马”一般的言论。
曹操篡汉是国贼;孙权投降了曹操而且帮曹操消灭了最忠于汉朝的关羽,这跟国贼有什么区别吗?赵云硬要说黑马是马;白马不是马,那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居功自傲,强词夺理吗?
还有,关羽的仇是刘备私仇吗?关羽担任的襄阳太守,蜀汉五虎上将,镇守蜀汉两个州中的一个,这是私仇吗?
即使是小学生也应该知道,说关羽和张飞是蜀汉的不祧之祖也不为过。尤其是关羽,掌管、守护着蜀汉的半壁江山,被人给暗害了,竟然被说成是私仇。
请问英俊潇洒的子龙哥哥,关羽是跟孙权争财产,还是抢美女了?关羽跟孙权有私仇吗?一个团队的第二把手被人暗害了,是一把手一个人的私仇吗?
厚道讷言的刘备在悲痛欲绝之际,竟无法反驳赵云冥行擿埴的谬论,只好派使者招来张飞助阵。刘备太老实了,否则一句话就可以使赵云等闭嘴,这句话就是:
“天子无私事”所以,天子也无私仇。刘备是蜀汉的皇帝,刘备的仇人就是蜀汉的仇人,因此不是私仇。
另外,刘备还可以对赵云教训道:
“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孙权杀害关羽夺取荆州是我刘备的奇耻大辱,你们做臣子的还不该舍生忘死地去讨伐孙权吗?
遗憾的是刘备不喜欢读书,关键时刻上不来话。最重要的是:
刘备在内心深处,还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一个皇帝;而是把自己当成了蜀汉众文武的大哥。
此事要是换做是我,我能至少拿出二十条反驳赵云的理由。我可以问赵云:“既然白马非马,那么什么颜色的马才是马?再者,既然白马非马,黑马非马;那么白羊是马吗?黑牛是马吗?”请问子龙哥哥,孙权不是国贼,刘璋是吗?
“另外,曹操是国贼,孙权不是国贼,那么我们只能打曹操。孙权夺了荆州杀了关羽我们不能打,因为他不是国贼;那么有朝一日,孙权又来夺了益州,杀了我等其中的一个,是不是也不能打?因为他不是国贼嘛!”
所以通过刘备讨伐孙权,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赵云的政治认识不如黄忠。
第二、赵云的正义感也没有达到黄忠的高度。
大家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的誓言是要匡扶正义,济困扶危的。而孙权在盟友讨伐敌方时,背后下手,夺取盟友的领土,杀害盟友的统帅,这是严重违背道义的行径。这样恶劣的行径,对于嫉恶如仇的刘备和张飞来说,不是谴责一下就可以抒怀的,而是必须予以斩草除根。
我就经常认为:对于逐臭之蝇,一只只地打虽然太慢,但是打死一只少一只。因此,遇到苍蝇我就坚决打死,而不是赶走了事;更不是大声谴责一番然后转身去打老鼠。
孙权的小人行径,即使是国贼曹操也不屑为之。再说,曹操已经去世了,你到哪去打人家?按照赵云的理论,马死了,白马又不是马。所以就万事大吉了,可以刀枪入库了,享受安逸了。
刘备讨伐孙权,无论是为了报公仇还是报私仇,都是正义之师。凡是轻诺寡信、杀害盟友的人,人人得而诛之。
第三、黄忠义薄云天,在这方面要远胜赵云。
黄忠积极参加讨伐孙权,一方面是认识到了,孙权是刘备进取中原的后患;一方面也是想要为关羽报仇。而仅仅是因为和关羽和他在长沙城下的一战。
那一战,黄忠马失前蹄,关羽却没有乘人之危,而是手下留情,放了黄忠一马。黄老将军就从此对关羽命俦啸侣、引为知己。这一次上阵杀敌还大叫曰:“我要为关公报仇!”可见,黄老将军的义气,受了关羽一恩,就没齿不忘;而且对于关羽的有关不当言论,也不计前嫌。(关羽在刘备册封五虎上将之时,曾经说过,不与老兵为伍。)
赵云认识关羽和加入刘备集团,要比黄忠早十几年。而面对二哥关羽被害,竟然以私仇为论据,谏阻刘备出兵。因此,仅从义气而言,赵云实在是有点差强人意。
刘备讨伐孙权没有错,错就错在不知道适可而止。其实,如果刘备答应孙权交还荆州和孙夫人;交出参与杀害关羽和张飞的有关人等,就班师回朝,那么彝陵之战,就以刘备的全胜而结束。刘备也许是报仇心切压倒了一切,也许是被早期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总之是有点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刘备要进取中原统一天下,必须讨伐孙权夺回荆州;要伸张正义、激浊扬清也必须讨伐孙权;要为关羽和张飞报仇雪恨也必须讨伐孙权。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黄老将军面临战事,从不以年高力衰为借口,而总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地冲在一线。最后,黄老将军马革裹尸而还,他的死重于泰山。
赵云闻知黄忠临终遗言百感交集。他扪心自问,自己的这半生都是太注重个人的名节而几次差点误事:
三江口只因孙夫人一句:“你不过是一个家奴,焉能管我家事?”就无所适从而差点被东吴抢走阿斗;桂阳城因为不愿娶义兄赵范的嫂子而差点丢失一城;公孙瓒自私自利,而自己不愿背叛主之名而差点与刘备失之交臂……等等。赵云痛定思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没有逃避现实跑回常山,而是立即痛改前非、投入战场,正好恰逢其时,大火之中救了焦头乱额的刘备和其他几员蜀汉战将。
后来,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赵云主动请缨,以七十高龄上阵杀敌,并向诸葛亮大力推荐姜维。赵云的晚年,发扬蹈厉为了兴复汉室不遗余力,全是受黄老将军的感染。
《三国志》五虎上将的排名是:关、张、马、黄、赵,赵云排名最末,也是公平公正无可非议的。
黄忠死前说了哪8个字,让刘备听后大怒,而赵云听了却想回常山?
这是从那考证出来的“黄忠死前说了8个字,让刘备听后打怒,而赵云听了却想回常山”?老黄忠戎马一生,自长沙之战被关羽义释之后,一直效忠刘备,死前确实说了八个字,即“善保龙体,以图中原”,但刘备并未大怒,而只是“伤感不已”,并决计为其复仇,这都是正常的描述,这大怒又从何说起?还有赵云听后却想回常山云云,那时赵云还尚在成都,远隔千里之遥,又何来“听了”之说?这不是异想天开自说自话吗?诚然,研读《三国演义》,即便是无视书作者的主张和用意,以书论书,可也不能去自编自导一些情节,混淆视听啊?作者所描述的刘备一意孤行为关羽报仇,举倾国之兵力讨伐东吴,最后兵败退至白帝城托孤,诚令人扼腕叹息!由此,三国的格局便发生了重大转折,刘备一统天下的宏愿理想便就此打住了。给人们的深刻教训就是没有再延续连吴抗魏的正确主张,给后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这是就书论书的评点。与黄忠之死似乎有点的关联,但这不是重要的方面。关键失误应是安营扎寨,依山而居,忽视了东吴陆逊的火攻战术,才导致了残败!而黄忠临死说的八个字,只是延续了诸葛亮的主张意见即书作者的意思,并未有特别之处。因此,此提问似乎有点牵强附会之意!
黄忠死前说了哪8个字,让刘备听后大怒,而赵云听了却想回常山?
黄忠,字汉升,荆州刘表部下。后曹操占领荆州后,黄忠又归属长沙太守韩玄统领。韩玄死后,感刘备之义,就归属了刘备。
黄忠文武双全,在军中素有威心。在刘备入川的过程中,帮刘备招降了很多守军;定军山之战又力劈夏候渊,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大功,被封为五虎上将。
关羽荆州兵败身死,刘备起兵为关羽复仇,在夷陵被东吴陆逊击败。黄忠也在战斗中中箭,在弥留之际,对前来探视的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话:“恳请陛下将息身体”。本意就是要刘备休战,蜀汉最大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东吴。
刘备听后大怒,而是羞愤之怒,自己不听诸葛亮等人之言,被愤怒蒙蔽了眼睛,而今兵败如山倒,爱将又战死,如何将息?
而赵云从开始就不赞成出兵,此战让赵云感觉很不值得,有种跟错人的感觉,萌生了一种回常山归隐山林的打算。
黄忠死前说了哪8个字,让刘备听后大怒,而赵云听了却想回常山?
年近古稀的黄忠在临死前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刘备说;”恳请陛下将息身体“。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劝说刘备休战。但是当时正处于三分天下的局面,刘备刚刚有了自己的根基是不会就此收手的,所以听了黄忠的话非常的生气。赵云长坂坡之战七进七出有万夫莫开之勇,还想凭借着一身武艺为刘备打下整片江山,建功立业呢,听到黄忠的话差点儿气的回到常山。
由于黄忠年事已高且常年征战留下的伤疾已经很难就职,黄忠自身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当看到刘备和昔日一同征战沙场的战友们来床前探望自己时也是非常的不舍。但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黄忠就对刘备讲出了“恳请陛下将息身体”这句话。
蜀国的建立可以说是历经了艰难险阻,起初是由刘关张三人一点一点平凡乱贼晋升官职而得到了一点小势力,其后在刘关张队伍强大之后,收纳了各路人才。当刘备有了自己一定的势力之后,也迎来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刘备等人等待这样的机会太久了,是不会放弃统一天下的机会的。所以黄忠的这一席话刘备听了肯定会大发雷霆的。
至于赵云为何说要回到常山是因为,赵云不顾自身性命,长坂坡一战时七进七出救下主公之子。赵云身为五虎将之一,可以说如今蜀国的每一座城池都是他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如今这样的局势,他是不会甘心放弃的。说要回到常山不过是被黄忠这句话气的。
黄忠死前说了哪8个字,让刘备听后大怒,而赵云听了却想回常山?
他说了大耳贼:不自量力,固执己见!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所建蜀国,必似前朝!偏安一隅,二世而亡!可惜子龙,命丧他乡!浑噩后主,乐不思蜀!8×6=48个字,哈哈哈!
黄忠死前说了哪8个字,让刘备听后大怒,而赵云听了却想回常山?
黄忠对刘备忠心耿耿,弥留之际,拉着刘备的手说:“天命难违,三国归晋”,刘备听后大怒,赵云也仰天长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