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事指挥能力,蜀汉五虎上将如何排名?谁最强,谁最差?
如果不根据武功修为的高低,但论军事指挥能力。我认为从高到低依次是:张飞、关羽、马超、黄忠、赵云。为什么呢?从他们的指挥战役的成就来看。
张飞指挥过三场大的战役。分别是:
第一、攻取武陵之战。张飞带三千士兵前去攻打武陵。武陵守将金旋被张飞打败,张飞顺利占领了武陵。
第二、攻取巴郡,并收服老将严颜。巴郡太守严颜是蜀中名将,虽然年高,但是精力充沛,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莫敌之勇。严颜还善于用计,知道张飞之勇,就深沟高垒坚守不住。张飞无论如何挑衅,严颜都置之不理。
后来张飞心生一计,派士兵打扮成砍柴的小军,混进山中打探消息。果然,有三四个小军探到了一条小路,可以饶过巴郡。
张飞就假装要绕道而去,引诱严颜出来追击,而在树木杂草从中埋伏。严颜果然中计,就准备伏击张飞,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卖了个破绽,严颜一刀砍来;张飞闪过,撞将入去,扯住严颜勒甲绦,生擒过来,掷于地下。
以上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
看到了吗?张飞粗中有细,打败并生擒了严颜。更另人喜出望外的是,张飞还收服了严颜。为蜀汉再添一员大将。此战充分显示出来张飞独当一面的统帅之才。张飞可以说是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而又见识非凡。因此张飞得享武庙,是有理有据的。
第三、瓦口隘之战,打败了蜀汉深以为患的曹魏大将张郃。
这一次战役,一开始张飞和张郃单挑,然后派兵袭击张郃背后,张飞和副将雷同前后夹击,杀得张郃大败亏输。
这样以来,张郃就守住三个寨子,坚守不出。无论张飞如何的辱骂,张郃都是不理不睬。相持了五十多天,张飞无计可施,就开始饮酒作乐。诸葛亮得知战况以后,派人送来了五十瓮好酒,以助张飞的酒兴。刘备对此忧心忡忡,就问诸葛亮:“吾第自来饮酒失事,军师何故反送酒与他?”孔明笑曰:“主公与翼德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翼德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今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傍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之计耳。”
果然不出军师所料,张飞使用瞒天过海之计,终于把张郃引诱出来了。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患,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也对。太阴,太阳。
意思就是:认为防备的十分周到,就容易斗志松懈、麻痹轻敌起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就不会怀疑。诡计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的公开往往藏着非常的秘密。
张郃就是这样,他以为张飞贪杯是正常现象;看到张飞总是喝得叮咛大醉,也丝毫没有怀疑。结果,这非常态的醉酒里边就藏着张飞的阴谋诡计。
张郃非常庸俗地中计了,被张飞引蛇出洞,又一次打得大败。张郃又只好龟缩回去,等待救兵。张郃的救兵没有等来,张飞的帮手却来了。原来是刘备、诸葛亮要调张飞去葭萌关对付马超,就派来魏延顶替张飞。
张飞就和魏延兵分两路,由魏延负责正面佯攻,而自己带兵从梓潼山小路(老百姓指引的)绕道瓦口关的背后进攻。
这一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张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被打得仅剩十余人。但是张郃被人十分的滑不留手,没有被张飞生擒。
张飞在去葭萌关以前打败张郃,夺取了瓦口关,胜利完成任务以后,又奔赴葭萌关迎战马超。由此可见,经过战争的锤炼,张飞已经具备了高深的智慧和钢铁一般的意志。
张郃十分难缠,张飞满可以趁大败张郃之际,见好就收,把夺取关口的艰巨任务移交给魏延。但是张飞却是知难而进,彻彻底底地打败了蜀汉的大患张郃。每每回忆起这一场大战,诸葛亮都时常感到心惊肉跳、感慨万千。
张飞指挥的这三场战役,面对的对手一个比一个更加厉害;而张飞却打得一场比一场更加精彩。所以在军事指挥方面,我认为张飞应该是五虎上将的第一人。
为什么说关羽第二呢?原因:关羽单独指挥过三场战役,胜了两场半。败了半场。其中第一场胜,第二场胜,第三场先是大胜,而后又大败。所以第三场胜负各半。
第一场:收服汝南之战。这场战役,关羽胜的轻松自如。一开战,汝南刘辟就亮出来自己准备归顺刘备的打算。因此,刘辟就成全关羽,不战而败,让出汝南,让关羽立功好及早离开曹营。关羽兵不血刃就高奏凯歌而回。
第二场:战长沙。
这一次战役的精彩程度不下于张飞攻打巴郡。关羽和黄忠两人的刀逢对手、将遇良才,打得难解难分。关、黄二人还别出心裁地你饶我、我放你,打出了百年不遇的战场奇遇,令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起来津津有味。
先是黄忠马失前蹄,关羽的大刀在半空之中停顿下来,饶了黄忠一命。后是黄忠箭射关羽的盔缨而放了关羽一马。总之就是惺惺相惜,最后心想事成。关羽既攻取了长沙,又收取了老将黄忠。
这个成就可是不小啊。黄忠的分量可比严颜大多了。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是刘备获得了汉中之战最后胜利的关键一环。黄忠名列五虎上将,此严颜高出一至两个档次。
第三场:襄樊之战。这场战役是《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大战。前三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这场战役,关羽头半场打得精彩绝伦。先是打败了曹魏名将曹仁,又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威震华夏”这一殊荣,整个东汉末年,只有关羽一人获得。这一战打得曹仁心惊胆寒,打得曹操差点迁都,打得周边的一些小股武装势力纷纷来投。
但是,最后由于曹操联合孙权,孙权背后捅刀,而关羽惨败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关羽的失败在于孙权背叛联盟,腹背受敌。应该说,当孙权伸出黑手时,关羽必败无疑,换了任何一个人都难逃厄运,只是关羽的代价太大了。关羽应该及早设法突围,而不是固守麦城,等待刘封的救兵。关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虚无缥缈的人身上,不得不说关羽的麻痹大意和性格的悲剧。所以,这一场全是关羽胜负各半吧。
马超排第三的原因:
第一、马超在潼关之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这一战是曹操倍感奇耻大辱的一战。马超指挥西凉兵对曹兵发动全面攻击的时候,曹兵抵挡不住西凉兵的马快枪长,被杀得四散溃逃。西凉兵都争先恐后地要捉曹操。曹操为了不让西凉兵认出自己,就先是割掉自己的长须,又抛弃了引人注目的红袍,最后才浑水摸鱼地跑掉了。
第二、渭水之战,马超采取“半渡而击之”的战术,在曹兵要渡过渭水过半的时候,发动攻击,又一次大败曹操。以至于曹操发出了:“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的哀嚎。
这一战,马超又差点生擒曹操。是许褚及时出手,斩杀了己方的多名士兵,夺了一条小船,救走了曹操。
这两次大战,马超都表现出来惊人的指挥能力。遗憾的是,马超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因为韩遂的叛变,马超大败亏输,最后无奈投奔了汉中的张鲁。因为,马超虽然赢得了两次胜利,但是都没有实质性的成就,所以马超只能勉强位列第三。
黄忠只独立指挥过一次大战,是定军山一战。这一战,黄忠斩杀了曹魏一流高手,大将夏侯渊,震惊了天下。但是这一战是由法正策划的,黄忠大多时候就是执行而已。所以,黄忠只能排第四。
赵云的武功修为可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他由于担任刘备的警卫部队的首领,因此就缺乏独立指挥战役的经历。无论赵云的军事才能如何,都因为没有表现出来,而只能排名最后。
《孙子兵法》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在这五个方面谁做得最好?
论军事指挥能力,蜀汉五虎上将如何排名?谁最强,谁最差?
说起五虎上将,大多数人都对他们的武力排序比较感兴趣,大家争论的焦点都是他们中谁的武功最高,或者说关羽能不能打赢马超等等问题,但是大家对他们的军事能力却没有很多探讨。今天我们就从军事指挥能力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看看蜀汉五虎上将谁最强,谁最差?
第一、关羽
在演义中,关羽的战力是非常出色的,斩颜良诛文丑让他闻名于天下。虽然他后面有败走麦城的失败经历,但这也不能抹灭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整个蜀汉,实际上帅才只有三个,除了刘备,另一个则是关羽,第三个其实是马超,只不过刘备不放心马超,不敢让马超统兵。
还在徐州时,关羽在军事上出色的表现就受到了刘备的看重。当时曹操假借汉献帝的名义,让刘备出兵征讨袁术,原本关羽是想留下来防守徐州的,但是刘备不同意。刘备认为关羽军事能力强,应该和自己一同出征,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一下,所以说把张飞给留了下来。而且发展到后面,让关羽独领一军,刘备很放心。当刘备进攻西川时,也是让关羽留守荆州,在刘备的心目中,关羽是蜀汉唯一能拿出手的帅才,军事能力极强。
事实上,根据关羽的表现来看,他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关羽虽然高傲,但人家是有真本事的,襄樊之战,他打的曹魏名将曹仁不敢出战,于禁率七军前来相救,反被关羽击败,全军覆没。仅凭这一战绩,关羽已经威震华夏了。假如有刘备的支持,孙权不背弃盟约,关羽必将打出更优秀的战绩。
第二、马超
自从加入刘备阵营后,马超露面的机会似乎并不太多,所以很多人认为马超的军事能力并不怎么样。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马超的军事能力是非常强的,只不过刘备不敢予以重用,不敢给予他兵权,最后马超也是身体不佳,英年早逝了。
而为何刘备不敢给兵权给马超,其实和马超的能力也有一方面的关系。马超原本是西凉军的统帅,有能力有名望,甚至在某些方面,他比刘备还强。当年的马超,也是一个可以和刘备、曹操互相抗衡的人物,是一方诸侯,只可惜最后被曹操击败,无奈之下投靠的刘备。有这种经历的马超,怎么可能受到刘备的重用呢?
不过单说军事指挥能力,马超绝对是蜀汉中的前几名。蜀汉众多将领中,真正指挥过三四万军队大作战的,实际上也就只有刘备、关羽和马超了。这种大军团作战,是很考验指挥能力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更不要说,马超指挥的还是骑兵、步兵,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完全毋庸置疑,不然曹操也不会喊出“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矣!”
第三、张飞
演义中的张飞虽然性格比较直爽,比较憨厚,但是人家是一点也不傻,在军事指挥上,他也是一个高手。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之人,在生擒刘岱时,张飞就表现了他精明的一面。而后在入川作战时,他用计生擒严颜、之后又义释严颜,彻底收服严颜,从这件事情中也可以看到张飞出色的才能。面对后期让蜀汉伤痛脑筋的名将张郃,张飞丝毫不惧,更是用计瞒过了张郃,并最终击败张郃,军事能力很强。
用计骗人其实很简单,但是要骗到严颜、张郃这种百战名将,是非常考验能力的一件事,而张飞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优秀,能力超强。
第四、黄忠
在入川作战时,黄忠的表现非常不错,受到刘备的嘉奖。而在汉中之战时,黄忠更是用计斩杀曹魏主帅夏侯渊,使得曹军军心动荡,战力下降,为刘备打赢汉中之战立下了大功。当时刘备听说了黄忠的战绩,曾经感叹过,黄忠此战,使得汉中形势骤变,即便曹操亲自前来,也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第五、赵云
相比于其他四人,赵云独自领军的机会比较少,不过赵云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非常优秀的。黄忠斩杀夏侯渊后,曹操亲自率军前来,刘备派黄忠前去袭击曹军的粮草,结果黄忠迟迟未归,于是刘备又派赵云前去探查消息。查探消息途中,赵云与曹军发生了遭遇战,赵云虽勇,但毕竟兵少,只能撤退,而曹军也是顺势追到了赵云的营寨面前。
蜀军见曹军追来,想要关闭寨门,阻击曹军,结果赵云下令打开营门,玩了一出“空城计”,(历史上,真正的空城计实际上是赵云使出来的)。曹军见蜀军营门大开,怕有埋伏,不敢前进,准备撤退。而赵云见曹军有退意,立即命令手下擂鼓追击,吓得曹军仓皇逃窜,自相践踏,堕入河水溺死者无数。刘备见赵云立下如此大功,赞叹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赵云的军事能力其实非常强,但是相比于其他人,他的表现机会较少,只能屈居于他们之下,倘若多给赵云点领兵机会,说不定他能打出更好的战绩。
结语
论军事指挥能力,五虎上将中,关羽第一,最强,马超第二,张飞第三,黄忠第四,赵云第五,最差。其中只有关羽、马超有大军团指挥作战经验,其他人在这方面基本没有涉足,关羽、马超是真正的帅才,其他人只能说是将才。
论军事指挥能力,蜀汉五虎上将如何排名?谁最强,谁最差?
这事早有定论,蜀,小国尔,名将不过关、张,张亚于关。就是说,刘备的蜀汉集团,实力弱小,没多少兵马,自然也就没什么有军事指挥能力的将领,不过也就关羽、张飞两人,而张飞不如关羽。那刘备这儿,领兵打仗的都是谁呢?是刘备!不说去看历史,就是看看演义,刘备没有多少兵力的时候,刘关张三人同食同寝,这才搞出了“兄弟情深”。有点兵力时,也是关、张留一个守城,刘备带一个出征。到了赤壁之战后,有了荆州,进益州也是刘备亲自领军。汉中打了三年,也是刘备统帅。直到夷陵之战,那怕已登基当了皇帝的刘备,仍是“御驾亲征”。为什么这样?因为统兵能力最强者,还真是刘备,这个可以在史籍里看到,刘备真能骑马舞剑、冲锋陷阵的。如果把曹操、孙权、刘备凑一块,如演义里那般单挑打一架,肯定刘备武功最高。还有刘备地盘确实小,军队就那么点,几乎只是一个方向作战,这和曹操真不一样,赤壁之战后,曹操要守在朝堂,关中、汉中、襄樊、合肥等方向,都得有单独统兵的大将分头镇守,这必然锻炼出一批名将,这才有夏侯渊、曹仁、乐进、张辽以及后来的曹真、曹休等大将涌现。刘备最大的分兵,就是把荆州交给关羽这一件事儿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刘备把部队交给别人他也不放心,这也可见刘备心胸是不够的,生怕把家底交给别人了,这也是蜀汉人才凋敝的主要原因。刘备最终成就最小,也不足为怪了。即然刘备牢牢抓住军权,所谓五虎将的其他几位,当然就没什么统军的机会啦,特别是马超,这个最后投入刘备集团的,无论是演义还是史实,马超再没有独立领兵,还有不少马超的粉丝要傻傻的问,为什么取成都后,就没马超打仗的身影了。赵云、黄忠就是执行战术指令的将领,听命于指挥部,几乎讲不上什么军事指挥能力。只有张飞,还能指挥一下偏师,相对独立一点,这就有了“义释严颜”的“国士之风”。可与关羽比起来,指挥权就小得多了。这种情况下,生生要比较什么军事指挥能力强,多为无稽之谈。这种问题,符合绞尽脑汁提问的题主风格。
论军事指挥能力,蜀汉五虎上将如何排名?谁最强,谁最差?
论军事指挥能力,蜀汉五虎将谁最强?谁最差?个人认为:
赵云最强,张飞最差。为什么这么说呢?读过《三国演义》一书的朋友都知道,赵云武功在三国一流名将的排行榜上是亚军,他活到八十多岁,一生基本上没有打过败仗,驰誉天下而号称常胜将军;
至于张飞在三国一流名将的排行榜上仅仅排在第六名,并且由于经常酗酒误事,尤其是酒醉后动辄鞭打部下,虐待士卒,结果在五十四岁的那一年,被手下人暗杀了。由此可见,张飞不善于统兵,莽撞之勇有余,知人善用则不足。这一点不如赵云和关羽。
论军事指挥能力,蜀汉五虎上将如何排名?谁最强,谁最差?
论蜀汉五虎将军事指挥能力排名。
关羽最强、马超第二;黄忠、赵云二人居中,各有千秋。
带兵能力,张飞本事最差,排名最后!
为何这样排名?且听分析。评定上将军的军事能力,自古以来,硬指标有三:(1)是否有能力独自统领一支几万人以上的大兵团,独当一面,独立负责一个战略方向。
(2)是否有能力管理、训练部队,能不能得到部属的拥护爱戴。打仗时,士兵愿不愿意为他效死。
(3)能不能坚守一地时,能拒强敌侵犯。进击时,则能攻城掠地。
就是由这三点,得出以上的排名,这是客观的。
一:先说排名最末尾的张飞。说张飞军事指挥能力最差,很多人肯定不同意。
- 什么,你敢把长坂桥上一声吼,就惊退十万大军的猛张飞排在最后?真是胆大包天了!
然后,有人说张飞有战绩,曾打败过名将张郃等等。
张飞是打败了张郃。但那是在刘备与法正的指挥下,按照安排好的步骤打,这不叫独立作战。
名将的军事指挥能力,与个人勇猛不勇猛,真没什么关系。比勇猛更重要的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八字。“知己”更在“知彼”之前。
而张飞却是显然做不到“知己”的,他连自己的部队都无法了解,又谈何去了解敌人?
为何说张飞不了解自己部属,是因为张飞不恤士卒,从来不关心士卒生活,也不与士卒同甘苦。
他还要虐待军士,以鞭挞健儿为乐,连自己的卫士都要随意鞭打羞辱。这样的将军,哪里会有壮士肯为这种人效死?
所以,张飞最终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睡梦中被卫士割了脑袋的有名大将。
从这点上看,张飞连带兵的道理,也是不懂的。他只适合做一个率百骑冲锋陷阵的突将,却真是严重不合格的大将。
名将首先要善抚士卒,方能使士卒临阵时,为将军而战,不畏生死,奋勇直前。
而张飞这种人,是没有能力管理部队的,因为他暴虐,士兵对他必怀怨恨。让张飞独领一军守备重要地区,稳出乱子。他守徐州,部下就暗通吕布,将他轰出了城池。
所以,刘备深知,张飞是没有独当一面能力的!才不敢将汉中交给张飞,而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就是这个道理。
连收取军心、凝聚士气也不懂的大将,军事指挥能力是可想而知的。蜀汉五将,张飞只能排末尾。
二:关羽最强。因为关羽善抚士卒,懂得练兵与军心士气的重要性。还能利用气候地利,独领一军挫败了曹魏七军,使其全军覆灭。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名将之姿。关羽有独当一面之能,长期镇守荆州,且能操练出一支精锐兵马。
《三国志》甘宁、徐晃等列传中有记载,关羽的亲领部队有步骑五千,全为骁锐之士,战斗力是惊人的。说明关羽是善于练兵的。
能够水淹七军,亦证明了关羽是善于把控战场的。
而陆逊策划袭荆州时,先要写亲笔书信,不惜用尽谄媚之辞取悦关羽。
因为东吴很忌惮关羽的能力。否则,趁关羽大军在樊城作战时,吴军直接趁虚突袭荆州不就行了,何必冒着后人讥笑,要用诡计拍马屁来迷惑对手?
古人,是很在乎名节的。非迫不得已,是决不会用这种方式偷袭的。
这从另一面说明,哪怕关羽大军不在荆州,东吴也没有硬碰硬的强袭荆州、战胜荆州留守部队的把握。这也是间接的证明了关羽之能。
而关羽之败,以一军之力对抗魏吴二国的举国之兵,真的是非战之罪。
三:马超排第二名。因为马超也是有独当一面能力的。马腾入京为官,部属与地盘全部由马超统率了。从这时起,马超就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小军阀生涯。
羌人服马超,就说明了马超的能力,是可以服众的。而与曹操的连番交战,又证明了马超的军事指挥能力。虽然马超最终败了,但败给曹操,真不丢人。
- 三国英雄,谁在战场干得过曹操?刘关张在徐州时,遇上了曹操的大军,一触即溃,连招架之功也没有。哪儿打得出马超遇上曹操时的那种大战?
当然了,凉州兵马,本就是天下骁锐,这也是有关系的。
黄忠、赵云居中,第三、第四,也是有依据的。黄忠与赵云,共同点,全是纯正的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职业军官。只不过一个是南方荆州军中,一个是北方的幽州军中。
所以,这俩人是中规中矩的,从基层起来的,善于指挥与管理部队,那是肯定。
按部置作战,列战阵攻防,也是黄忠与赵云的强项。
黄忠第三,因为正史上,黄忠是后将军,官职大于赵云。
正史评黄忠,勇猛过人,每战必先登陷阵、勇冦三军,突袭阵斩夏侯渊,这是可圈可点的。夏侯渊,都督关中诸军,地位在张郃之上,那是方面军或兵团司令员的角色。
赵云排第四。
赵子龙浑身是胆,遇惊不慌,长坂坡时。于乱军中护住刘备妻儿脱险,这就是沉着坚毅与忠勇。
赵云善于坚守,遇败而不惊慌,也是《三国志》中肯定过的。
诸葛亮首次北伐,遣赵云与邓芝率军拒曹真,因敌强我弱,众寡悬殊,所以,仗打败了。但是赵云能在败仗中敛众固守,使部队没有遭受重大损失,这就是善于带兵的名将之风。
自古打仗,当孤军对上强敌,败退时,十有八九会成溃退,然后,部队覆灭,十不存一。而赵云竟能做得到败而不溃,这样的将军,史上也是少有的。
如张飞这种不恤士卒的将军,一旦败退,肯定是全军覆灭,仅身率十余骑免。
好,问题结束,最后再重复一遍蜀汉五将能力排名。依次是:
关羽、马超、黄忠、赵云、张飞。
(图来自网络)
论军事指挥能力,蜀汉五虎上将如何排名?谁最强,谁最差?
五虎上将乃是蜀汉建国的军事基石,五大名将均以勇猛无敌著称,论单兵作战能力,蜀汉五虎上将乃是三国中最强的组合。但战争不是一对一的游戏,优秀将领需要具备的素质,也不只有超高的单体战斗力,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甚至纵横捭阖,优秀的武将这几方面缺一不可。以“猛”著称的五虎将,若以帅才而论,当如何排名?
第一名,忠肝义胆关云长关二爷被后世尊为武圣,不仅因其高超的武艺。只会单挑而无头脑,即便再厉害也不过是莽夫一个,不可能出圣入帝。关二爷的指挥才能是相当强的,刘备但凡分兵,则必是自己带一路,关羽带另一路,可见刘备对关羽带兵能力的信任。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曹操南下荆州时,刘备全军陷入险境,几乎全军覆没,此时正是被派往江夏的关羽带兵前来救援,刘备方才得以逃生。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欲复兴汉室,则必须具有荆州和益州,等到北方有变,刘备亲自率领益州之重兵出秦川,而另一路则自荆州出兵宛洛,如此的天下可定。这一计划中蜀汉两大根据地分别为荆州和益州,刘备在取得益州之后将战略重心转移至该地,荆州则留下关羽镇守,这亦说明刘备对关羽的认可。关羽镇守荆州虽说最终失败,但在此期间他北伐樊城,打出了擒于禁斩庞德,几乎迫使曹操迁都的表现,宛如天神下凡,“威震华夏”,自官渡之战后,还没有人能令曹操如此惊慌失措。如此看来,关二爷果然是一代名帅。
但可惜二爷对外交之事过于轻视,加之性格自负,最终酿成悲剧,被吕蒙所算计,落得个身死地失的下场。惜哉,悲哉!
第二名,粗中有细张翼德张飞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大老粗,但据说历史上的张飞可是个俊小生(未经证实)。但张三爷虽然莽,但并不蠢,不仅如此,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一直被低估。刘备占据蜀中后,与曹操的冲突一触即发。双方正式交手之前,总要有一些碰撞。当时曹魏名将张郃带兵与张飞对峙,张飞不仅在武艺上戏耍张郃,在统兵布阵方面更是把张郃玩得团团转。最后张郃是在是不敌张飞,全军覆没并弃城而逃。
如果就此认为张郃徒有虚名那便大错特错。诸葛亮北伐时期,张郃作为司马懿的副手,统辖西北方面的部队,屡次给 诸葛亮造成了巨大麻烦。北伐屡次受挫,与张郃出色的个人能力不无关系。想想当年张飞手下如小猫咪一般的张郃,诸葛亮肯定会感叹张飞的意外故去。假设一下,若张飞不死,诸葛亮的北伐大概率会轻松很多。
第三名,西凉少主锦马超马超年少成名,十八岁不到便跟随自己的父亲马腾四方征战,并创出了一番名气。从小出生在军阀之家的马超,对统兵打仗实在是熟悉不过,他也一直被当做接班人培养。马腾被曹操杀害后,马超顺理成章地结果了父亲的大旗,成为西凉军的主人。愤怒的马超为报父仇,下令全军出击,向北方霸主曹操发起挑战。当然,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巨大,西凉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无奈缺兵少粮,物资也短缺,搞搞偷袭和背后袭扰还可以,一旦正面作战,尤其是打持久战,则绝对逃不过被曹军碾压的命运。
不出意外,曹操仅用一个反间计便令西凉军队内部瓦解,马超韩遂自相残杀,曹操从中渔利,马超被迫逃往汉中。即便如此,在马超的指挥下,西凉军还是打出过不少亮眼的表现,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潼关一战,杀得曹操割袍断须,好不狼狈。纵横天下数十年的北方雄霸曹操居然被毛头小子收拾成这样,脸面上着实不好看。
归顺刘备后,马超始终负责对西边少数民族的防御。论统帅能力,马超虽然不差,但和关张还是有差距的,至少他没有在 任何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证明自己,也没有一场影响全局的炸裂性军事表演,故而屈居第三位。
第四位,老兵不死黄汉升虽然新版《三国》拍得很烂,但对黄忠的在塑造却很成功,尤其是一句台词,更成为了经典——天下没有第二个长沙,人间也没有第二个黄忠,将这位老兵的忠肝义胆刻画得淋漓尽致。黄汉升以年近六旬之躯,迎战巅峰末期的关二爷,居然打成平手,关二爷暗自惊叹黄忠刀法毫无破绽。
归顺刘备后,黄忠在蜀汉政权的崛起中发挥重要作用,定军上一战,黄忠从战略上压倒了夏侯渊,并在阵前亲自斩首夏侯渊,一举拿下定军山这一战略要地,此役对汉中之战影响深远。但除此之外,因年龄原因,老将黄忠鲜有表现之机会。故而无法看出其统帅能力究竟如何,只能排在 第四位。
第五位,白马银枪赵子龙赵子龙以单体能力而论,在五虎上将中绝对排在第一位。他实在是太耀眼了,初出茅庐便与天下成名已久的猛将许褚打得难解难分;后长坂坡一战中,七进七出曹军百万军士的铁桶阵如入无人之境,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人;汉中之战,一杆长枪使得出神入化,吓得张郃与徐晃两人呆若木鸡,顿时失去交战的勇气。甚至在七十岁时,尚能为蜀汉的北伐立下赫赫功劳,担当蜀汉绝对的攻击核心。
但他的定位便是如此——攻坚第一人。赵子龙是出色甚至堪称卓越的将才,但他绝对不是帅才,冲锋陷阵,用自己鬼神般的武艺击碎敌人的信心才是他所擅长,而不是坐在后方的大帐之中推演兵法,运筹帷幄。由于定位的差异,赵子龙在行军打仗方面明显不如以上几位,所以只能排在老末。
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更何况此类排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凭主观,但凡有依据便是合理。如有不同意见,可随意提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