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白门楼刘备为什么称呼丁原用丁原的字,而称呼董卓用官职太师?
在古代,人们都是有姓有名还有字的。比如刘备就是姓刘名备,然后还有一个字叫玄德。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式的场合必须使用名。比如需要签名的时候,就必须要签刘备的,而不能签刘玄德。那么玄德什么时候叫呢?就是比较亲近的人叫得,就象我们现在的小名一样,一般都是父母师长或者亲朋好友或者是发小才可以叫的。再说了,不是比较亲近的人也不知道小名啊。
但是,对于一个名扬四海的人来说,他的名和字大多是家喻户晓的。像关羽字云长,那么普天之下都知道的。一个人的知名度越高,知道他的字是什么的人就越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名人效应吧。
对于大名鼎鼎的人,称呼他的字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显得自己对被称呼的人态度很亲切。像张辽称呼关羽都是称呼的“云长”而且叫得语重心长的,感人至深。像有些领导也是这样称呼下属,就显得对下属很亲切,没有把他当外人。像刘备称呼赵云都是叫“子龙”有些时候是长辈对晚辈的亲切称呼。像诸葛亮称呼关兴都是叫“安国”等等。同级别和同辈份的人互相称呼字也是亲切友好的表示。
第二、显得自己和被称呼的人关系密切,尤其是私交很好,有的时候属于攀龙附凤式。有的人,在被称呼的人面前不敢称呼字,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称呼的人不在场,这些人就通过叫人家的字而显得高深莫测的。像有的人,当着诸葛亮的面不敢称呼诸葛亮的字。可是当诸葛亮不在场的时候,他就左一个孔明,右一个孔明地叫得很欢。
第三、有时候也是表示自己和被称呼的人平起平坐。像刘备称呼丁原,说的丁建阳怎么怎么的,就是这个意思。
丁原当时是荆州刺史,而刘备在吕布被擒的时候是豫州牧,地位不低于丁原。所以刘备称呼丁原的字“丁建阳”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刘备为什么称呼董卓的职务董太师,而不直呼其名或是其字呢?原因如下:
第一、不管怎么说,董卓是当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即使董卓有罪,但是他担任的职务也是值得尊敬的。
董卓担任的职务是“相国”和太师。请大家注意一下,整个汉朝,包括董卓在内一共只有三位相国,他们是:萧何、曹参和董卓。太师只有一位就是董卓。
大家应该知道,“太师”是最高加衔。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的太师可能只有十个左右。大多数时候,太师都是个荣誉加衔。什么意思呢?荣誉衔就是死后才追封的。所以,一个大臣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太师的话,那简直就是荣宠至极了。封为太师,立即身价倍增光芒万丈。像明朝的首辅张居正被万历皇帝封为太师后激动的老泪纵横、手足无措,因为张居正是整个大明唯一一个在活着的时候被皇帝封为太师的。在此之前,张居正一直都是以太傅的身份进宫教导万历皇帝的。
大家看电视剧中什么华太师啊,庞太师啊,潘太师啊,那完全是无中生有的。真正的太师少的就如凤毛麟角。大家知道《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曾担任太傅一职。当时太傅有好多人担任过。像蜀汉的许靖、曹魏的钟繇、东吴的诸葛恪等等。但是太师却只有董卓一个人担任过。
为什么大臣被封为太师这么激动呢?太师、太傅、太保,号称三师也有的时候是号称三公。就是说,这三个职务是皇帝的老师。在尊师重教的古代,作为皇帝的老师,皇帝都必须尊重,何况其他大臣。大家想想看,皇帝是尊重他的老师呢,还是尊重他的大臣呢?大臣对皇帝的老师是平起平坐呢还是毕恭毕敬呢?
既然皇帝有三个老师,那么为什么封为太师就格外激动万分呢?因为太师、太保、太傅虽然平级,都是正一品。但是他们的分工不同,而且太师排位第一。他的分工是:
1、太师相当于皇帝的班主任兼政治老师。主要负责指导教授皇帝治国理政、强军富民和思想品德的有关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2、太傅相当于皇帝的文化课老师,主要教授皇帝文化知识,就是读书认字啊,写诗作词啊,算个数啊什么的。
3、太保相当于皇帝的体育老师。负责陪着皇帝搞好体育运动以强身健体,也可以负责皇帝部分的安全保卫工作。一般倾向于武职。
太师的重要性,大家看到了吗?指导教授皇帝治国理政,还有比这个更厉害的工作了吗?所以电视剧中历朝历代的太师都权倾朝野是真,但是有那么多的太师是假。
再看董卓担任的相国一职。我敢说秦朝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历史,正式担任过相国的不超过五人。
像曹操和诸葛亮都担任过丞相,那是不同的。“相国”是替皇帝看守国家的,即某特定时刻的代理皇帝;而丞相是协助皇帝治国理政的。丞相实际上就是副相国。相国通常只有一个,而丞相大多数时候是左右两个。也就可以这样说:丞相基本上就是在没有设相国的情况下主持相府工作的副相国。
有人会说,既然没有设相国,副相国主持工作那不和相国一个样吗?当然不一样,而且差别不小。大家想想看,头上有一个位置一直在虚位以待,不知道哪一天就有人坐上去了,而如果坐上去的那个人又不是自己,那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肯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这就是皇帝不设置相国,而设置丞相的政治艺术。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丞相经常心存危机感,而对皇帝更加忠心耿耿。在理论上也可以为丞相预留那么一点点继续上升的空间。
董卓能够担任相国,这是《三国演义》里边说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董卓可以说是特别的出类拔萃了。
所以刘备也可能发自内心的佩服董卓,也可能是佩服董卓所担任的职务。
第二、此时的曹操类似于当年的董卓。曹操虽然没有担任相国和太师。但是曹操已经控制住了汉献帝,其权势丝毫也不下于当年的董卓。甚至类似于董卓的继承者。刘备如果不尊重董卓,就怕曹操产生他对曹操有含沙射影的想法。因此刘备对董卓的称呼严谨一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对董卓的态度,很容易引起曹操的对号入座。刘备的小心谨慎是千真万确的。
第三、董卓是吕布杀的,强调董卓的高贵身份,更容易让曹操对吕布心存恐怖感。而促使曹操赶紧下决心杀掉吕布,以除后患。
想一想,董卓已经是代理皇帝了,吕布照样敢杀。那么以此类推,吕布对曹操下起手来也很可能会毫无顾忌。听到这里,曹操心中会想:吕布不仅仅只是敢于杀掉义父那么简单,而且他还敢于杀掉君主的。曹操颇感不寒而栗,他深深地觉得:越早杀掉吕布,自己就会越早获得安全。
我们再回顾一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的情节:
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吕布的积极表态,让曹操此时对于如何处置吕布颇感棘手。杀掉吕布,吕布又对诛杀董卓有功,而且留着吕布可能有利用价值。刘备就赶紧落井下石,把董卓和丁原的处境旧事重提,以提醒曹操。
如果曹操收留下吕布,那么曹操就有可能和董卓的下场一样。因此,刘备此时巧妙暗示曹操,促使曹操对号入座去考虑清楚。那么此时的对号,自然是刘备对应的丁原;曹操对应的董卓。所以,刘备不敢随便称呼董卓,以免引起曹操的疑心。此时此刻,如果刘备不尊重董卓就等同于不尊重曹操;吕布能够杀掉董卓也等同于能够杀掉曹操。
处境相同的人,就更容易相互理解。刘备把曹操置于和董卓相同的处境;把自己置于和丁原相同的处境。曹操就可以不由自主地和自己达成共识。因此吕布气数已尽。
荀子云:“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意思就是:说话不慎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为不慎有时会造成耻辱,君子对于立身处世是慎之又慎的啊!
刘备一番话既保全了自己,又借刀杀人促使曹操除掉了大对头吕布。不得不承认刘备的谋略水平真的是登峰造极了。
正史白门楼刘备为什么称呼丁原用丁原的字,而称呼董卓用官职太师?
原文“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称丁原为建阳,称字表尊称,称董直呼其名表轻视,何来太师之称?
正史白门楼刘备为什么称呼丁原用丁原的字,而称呼董卓用官职太师?
首先来说古人非常注重称呼。在东汉是不能直呼其名的,都是称呼其字。比如马超给刘备的上疏中讲述自己家两百余口都让孟德所杀,而不是讲让曹操所杀。即使曹操是仇人,马超也没有乱了规。
在东汉上级、长辈等对下级、晚能称呼其字,但反过来是不能。东汉时尊称有明公、公、君。三国时刘备、曹操都被手下称呼为明公。马谡也是称呼诸葛亮为明公。蛮人孟获称呼诸葛亮为公。君一般是对尊敬之人的称呼。比如刘备对陈登的称呼就是君。
在东汉官场上的称呼有明府、使君、令君等。明府一般是担任太守,部下对其称呼。使君是担任州牧、刺史,比如刘备就给人称呼为刘使君。令君,是担任尚书令的称呼,比如荀彧,荀令君。剩下的大多以姓+官职称呼。例如赵俨准备投曹操时对好友繁钦说:“曹镇东应时顺世,必能匡济华夏,我知道我的去处了。”因为当时曹操的官职是镇东将军。就如刘备的官职是左将军、豫州牧。所以别人对刘备的称呼是左将军或者刘豫州。
所以说刘备称呼董太师是合理的。但不同的是称呼丁原就称呼其字。那是因为丁原的官职只是执金吾、并州刺史,而刘备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的官职在丁原之上,所以用不着尊称。
正史白门楼刘备为什么称呼丁原用丁原的字,而称呼董卓用官职太师?
先看看小说原文:“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称呼别人的字,带有尊重的成份。而直呼其名,就不一定带尊重语气。
刘备是汉室宗亲,对董卓这种乱臣肯定不会尊重。
其实吕布情商太低,不够聪明。
他其实可以回答:“丁原寒门小吏兴兵戈,董卓乱臣贼子污社稷,二人皆有取死之道,安可与曹公相提并论?今曹公雄才大略,玄德兄忠厚仁德,吕布只愿协同二位匡扶汉室…”
拍一拍曹操和刘备马屁,也许还能活命。可他直接开骂,立刻就把刘备这个盟友赶到了对立面,也让曹操看透了他的无情一面,不敢再留他了。
一句话能成事,也能坏事。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正史白门楼刘备为什么称呼丁原用丁原的字,而称呼董卓用官职太师?
在古代名和字是两回事,名是卑称字是尊称,自称用名他称用字。
比如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就不能自己称,我诸葛孔明如何如何,要自称亮如何如何,自称用名表示谦卑。
而除了长辈与君主,能说诸葛亮怎样怎样,其他人都要说孔明怎样怎样,这叫他称用字表示尊敬。
他称若直呼其名,就等于说,你这小儿,自称要是用字,就等于说,我是你大爷,所以说自称用名他称用字。
搞懂了名和字,下面就来说说,为啥正史记载刘备对曹操说:“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
这丁原为啥用的就是字呢,为啥不是丁执金吾,或者丁并州呢。
而这董卓怎么就用了太师的称呼,而不用字去称呼。
先说为啥不叫丁并州或者丁执金吾,而是用丁建阳称呼,据说是董卓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免去了丁原的职位,所以这里不能称官职,为表尊敬则称丁建阳。
这董卓为啥称官职而不称字呢?虽然董卓死了,但是经历李淮郭汜之乱后,董卓的称号又恢复了,所以这里称官而不称字。
这句话重要的是潜在意思,无论吕布的主公官职有多大,无论给吕布多大的官职,吕布为了马和女人就反水了,你真能压住这反骨仔?就怕有命招安没命使。
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另外据猜测,曹操和刘备可能少年时就认识,并且还一起共过事,所以才有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之所以分道扬镳,是因为刘备想要恢复汉的旧秩序,而曹操想要改革新的秩序。
刘备不为吕布求情,一来出于朋友关心,二来去除一位大敌,三来想出一口气。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和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若是喜欢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
正史白门楼刘备为什么称呼丁原用丁原的字,而称呼董卓用官职太师?
因为董卓职位高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