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强周老师说过一句话那就是离家越远挣钱越多这种说法合理吗?

这个说法可能有点断章取义。我认为,离家远尤其是远离故土,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挣钱比较容易,但是绝对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虚伪感和羞涩感,而这些心理阴影是挣钱尤其是干事创业的很大障碍。

比如:你要是摆地摊卖个小商品,肯定不愿意遇到熟人,这个时候离家远点就比较好;你要是到澡堂干个搓澡工,是不是在外地更好?其实我觉得,因为面子我们曾经放弃了太多的致富的机会。

我也是这样,我到外地搞销售,那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同样的行业,同样的产品,我在本地搞的处处碰壁寸步难行。这其中有面子的原因,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一般来说,要干一番事业,背井离乡好像更容易成功,有以下几个有利因素:

第一、人在外地,可以从十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繁多的社会活动中得到相应的解脱。有些地方的传统规矩太多了,那么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就分散瓦解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比喻红白喜事、小孩过生日,孩子考大学等等,都要请客举办宴会。如果一个人在本地的亲戚朋友多的话,这样的活动是少不了的,就很形影响自己的事业。尤其是离家100公里左右的距离,最不好办。如果离家20公里以内好说,到了点参加就是,基本不耽误什么事情。但是100公里以上200公里以下的距离,参加任何一项活动就基本上需要一天的时间,就不用干别的事了。不参加又觉得离家好像又不算太远,应该能赶回来。200公里以上的距离,就可以借口因为有些远,而不用参加一些活动。

这样,一年到头,过年过节需要回家;两头老人过生日需要回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结婚,需要回家;七大姑八大姨的一旦有丧事,需要参加四五次。

大家看看,这样下来,就需要耗费多少精力?

我在旅游景区开过店,我知道那种滋味。我的销售是过节期间是旺季,一天有时能挣上半个月的钱。比喻五一节、国庆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期间一般都是前后四五天的旺季。可是大多数的婚宴哪、聚会拉什么的也都是安排在这期间,每年的清明节还得回乡扫墓。我这一参加那些个活动,店关上一天门的话,心里那个痛啊!谁能理解?没有干过的肯定不知道那个滋味。

所以,如果你远离家乡出去创业,就很少会因为一些繁琐的社会活动耽误经营。

第二、人在外地,对老人的照顾方面,付出的少、承担的少,因此牵扯的精力少。有利于自己一心一意地干事创业。

1、人在外地,尤其是远离故土。那么就不用每个节日都回去,老人过生日也不用每次都会去祝寿而少耽误自己的经营。

2、远离故土,照顾老人的责任大部分就落在了家乡的兄弟姐妹身上,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经营。

比喻,老人一旦生病,需要检查、住院治疗等等,一般情况下,住院10天左右,离家近的儿女就负责了,不用离家远的子女负责。一般来说,不到病危的紧急时刻,老人不会通知千里之外的子女回家的。

一个老人,到了70以上,每年用于体检、看病、治病的时间加起来就得一两月以上,这都牵扯很大的精力。如果有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在身边,你很难再去创业了。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做到不顾一切。即使是不顾一切,也不能不顾老人哪!而远离家乡的人,一般来说就每年给老人捎点钱,过年能回家探望一下,老人就心满意足了。这样就不会因为照顾老人而顾此失彼耽误自己的买卖。

第三、远离故土,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孤独和悲壮感,能激发人的斗志,有利于干事创业。

人一旦有了悲壮感,就往往会意气风发,不怕困难,甚至是死都不怕。这样就更有胆有识,敢拼敢闯,就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发展更有空间,路子更加宽广。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在一些朦朦胧胧的机会面前会犹豫不决,而悲壮哀伤感往往使人产生大无畏的精神,从而敢于破釜沉舟,甚至有时误打误撞地取得了成功。这也就我们常说的“哀兵必胜”。

所以说,离家越远越容易挣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有些时候,离家近也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这就看个人的具体情况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人而异”和“因地制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