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赵云,与夏侯惇单挑独斗谁有机会赢?
赵云与夏侯惇只有一次单挑的经历。不过,那一次单挑是赵云在诸葛亮的安排下要诈败以诱敌深入,所以那一次单挑应该算是无效单挑战例。《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是这样写的:
云大怒,纵马来战,不数合,云诈败而走。夏侯惇从后面追赶。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
看,原著中明确指出,赵云是诈败而走。不过,夏侯惇肯定不会这样想的。夏侯惇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高估自己,而且莫名其妙地高估自己。像夏侯惇不止一次地不服关羽,扬言要生擒关羽,至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还好,夏侯惇海屋添筹得以寿终正寝。三番两次要生擒关羽的蔡阳身首异处了;大声疾呼要生擒关羽的杨龄被一刀两断了……由此看来,夏侯惇老将军的运气实在不错。
既然,赵云和夏侯惇的唯一一次单挑属于无效战例,那么我们只能另辟蹊径,来分析评估他们的实力高低。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层次划分法,一个是通过中间人来参照对比法。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地来判断他们的高低,我今天这两种方法都分别使用一下。
第一种方法:中间人参照法:夏侯惇单挑过吕布、张辽、曹性、桥蕤、关羽等五人。赵云则单挑过无计其数的敌将,而其中又没有上述五人。如此说来,就无法参照对比了?不,我们可以采取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找个间接参照人的方法在难以发现的蛛丝马迹之中找出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张郃。
因为,张辽跟张郃大战过,而张郃和赵云又大战过。张辽跟夏侯惇大战几十合不分胜负;而张辽又跟张郃捉对厮杀不分胜负。张辽的武功既等于张郃又等于夏侯惇。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夏侯惇的武功也等于张郃,是顺理成章的。
也有人可能说,这里面有“一物降一物”的因素。但是,在他们三人之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都使用用一种兵器。他们都用“枪”,既然兵器相同,那么使用原理肯定大同小异,高低之分就在于熟练程度、力度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而不存在相生相克的可能。五行当中,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但是水能克水吗?兵器当中枪有可能克刀,刀有可能克剑;但是你非要说是枪克枪就恐怕有点强词夺理了。
所以,张郃的武功等同于夏侯惇是完全成立的。而张郃在赵云手下30合完败。也可以说是由张郃推理出张辽不是赵云的对手。而张辽又等同于夏侯惇。所以,以张郃的间接参照来看,夏侯惇无论如何都不是赵云的对手。也可以看做是:夏侯惇、张辽、张郃都不是赵云的对手。
第二种方法:层次划分法。就是把赵云和夏侯惇划分出层次,如果他们能够划分到一个层次当中,他们就可以不分胜负。那么,他们属于一个层次么?
赵云:武将的最高层次,超一流高手。这个就不必要多说什么了吧?赵云在三国武将中是公认的排名第二,他如果不是超一流高手,那就没有超一流高手了。
夏侯惇:武将的第二层次,一流高手。那么为什么,夏侯惇属于一流高手而不能划分到超一流高手的队伍中去呢?原因就是,他不符合超一流高手的条件。
超一流高手的条件:必备条件,单挑从未失败过,再加上任意一个附加条件。附加条件有如下四个:
1、斩杀过10名以上敌将的。只要正式失败过一次就进入不了超一流高手的行列。如:徐晃20合败给颜良,因此徐晃虽然一生只失败一次,但是也不能划到超一流高手的行列。当然仅仅是没有失败过也不行,如凌统一共单挑两次:一次是大战张辽50合不分胜负;一次是大战乐进30合不分胜负。能把凌统划到超一流高手的行列中去吗?夏侯惇一共只斩杀过曹性和桥蕤两人,因此不符合这一条件。
2、正面单挑打败过一流高手的。像马超杀敌数量不够10个,但是他20合打败过一流高手张郃,因此马超属于标准的超一流高手。张飞杀敌数量也不够10人,但是他先后打败过一流高手夏侯渊和张郃两人。因此,张飞也是标准的超一流高手。
夏侯惇只战斗过一名一流高手张辽而且不分胜负,因此也不符合这一个条件。
3、和其他超一流高手颉颃100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像黄忠能够颉颃关羽100合,因此黄忠属于超一流高手;典韦颉颃许褚200合不分胜负,因此典韦属于超一流高手。
夏侯惇战斗过一名超一流高手关羽,但是只战了十几合,不足以支撑其成为超一流高手。因此,他也不符合这一条件。
4、打败过其他超一流高手,或者同时对抗两名以上超一流高手的。如:吕布同时对抗关羽和张飞两名超一流高手,因此吕布也属于超一流高手。
夏侯惇显然没有对抗过两名超一流高手的经历也没有打败过任何一个超一流高手。所以,这一条夏侯惇更不符合。
归纳总结出来:夏侯惇最高的划分层次只能是一流高手,而进去不了超一流高手行列。
夏侯惇的不虞之誉主要是来源于他的“拔矢啖睛”。那是夏侯惇在和高顺大战时,被埋伏在大树后的曹性暗箭射中眼睛。夏侯惇拔出箭杆时带出了眼珠。夏侯惇别出心裁地把自己的眼珠一口吞下,并且大喊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然后纳入口中,一口吞下。
夏侯惇的“拔矢啖睛”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两军将士。从此以后,夏侯惇也开始享誉天下,他的大无畏的英勇精神成为年轻一辈的光辉榜样。
“是男人,就必须对自己要狠一点!”这就是夏侯惇告诉我们的。尽管如此,夏侯惇要是和赵云单挑,恐怕依然是凶多吉少,他竭尽全力如果能在赵云的枪下全身而退,就可以说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三国演义》的赵云,与夏侯惇单挑独斗谁有机会赢?
如果常山赵子龙与夏侯惇在阵前单打独斗,是怎样的结果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与夏侯惇是有过交锋的,就是在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的那次战斗中。赵云奉诸葛亮之令,率领着数百老弱残兵,穿着破旧的衣甲,旗帜不整,去执行诱敌任务。在博望坡,夏侯惇与前来诱敌的赵云交锋,“两马相交不数合,云诈败而走”。夏侯惇率兵追出十余里去,赵云回马再战,“不数合又走”。这就是两人的正面交锋,大家都明白,这其实是一次无效的战斗。
那如果赵云不是诱敌,而是放开手脚与夏侯惇硬碰硬地斗一场,则肯定是另外一番结果。咱们通过两人的几场战例来分析一下。夏侯惇在荥阳之战中曾经与吕布有过一场对战,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但战不数合,敌军三面来袭,“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勇气归勇气,实力归实力,夏侯惇与吕布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完全不是对手,“飞马回阵”,这场战斗说明夏侯惇的武力值完全进入不了超级猛将的行列。在濮阳之战中,曹操大军与吕布对峙,曹军中乐进出马与臧霸对抗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夏侯惇“拍马便出助战”,被张辽截住厮杀。没有具体的回合数,但通过“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可以分析,夏侯惇与张辽的对战中绝对不可能下风,否则吕布不会急眼发怒。这场战斗说明夏侯惇属于较强的一流猛将,武力值排名决不在张辽之后。在徐州之战中,夏侯惇奉命率先头部队出发,遇到吕布麾下大将高顺,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夏侯惇挺枪跃马,来战高顺,“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通过这次战,明确了夏侯惇的武力值定位――强一流猛将。
赵云的武力值不用说,肯定是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要比夏侯惇高出一个层次去。做为超一流猛将,对战夏侯惇这样的强一流猛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咱们也拿几次战例进行比较。许褚对战徐晃,五十合不分胜负;绵竹之战,黄忠对战李严,五六十合不分胜负;长沙城关羽对战庞德,百余合不分胜负。
考虑到黄忠年老,关羽也近六旬,处于衰褪期,可以推测,强一流猛将抵挡超级猛将的上限:五十回合。
再看以下几场战例:
穰山赵云对战张郃,三十合击败。白马坡颜良对阵徐晃,二十合击败;渭北之战,马超对战张郃,二十合击败。
考虑到穰山之战赵云体力严重消耗,可以推测,强一流猛将抵挡超级猛将的下限:二十回合。这就其本上可以推测出赵云与夏侯惇正面交战的结果了:不低于二十合,不多于五十合。考虑到夏侯惇的武力值和战斗勇气应略胜于张郃,可以得出结论:正面单挑厮杀,夏侯惇能支撑赵云三四十回合,肯定会败阵,但以夏侯惇敢战也敢逃的一惯德行,“飞马回阵”是必须的。
《三国演义》的赵云,与夏侯惇单挑独斗谁有机会赢?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两军打仗,能通过一两个人单挑取得战役胜利的可以说绝无仅有。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团队的精诚团结,没有众人的众志成城,要打败敌人,那是非常之难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团队合作作战中,自然不乏一些力大武功高的人,他们的战场表现,自然会让人夸赞,这样的人人口口相传,就形成了人的名树的影,神乎其技的人物就跃然纸上,过份夸大个人武功力量的作用,就再所难免。
其实真正的两军战争,单凭个人的力量武功是很有限的,一个人的武功力量,可以打两个人、三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但要说能打败几百上千个人,那就是无稽之谈了。因此真正决定战争胜利的,那还是人的智慧和团队力量,力敌万人那是天方夜谭。但是人们都有一个喜欢羡慕崇拜个人武功力量的情结,在口口相传中,往往过份去夸大个人的武功力量在战场上的作用,于是就出现了古代战场上的奇葩现象,两军对垒,个人单挑决定胜负一方。于是撰书的人就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去故意刻画一个人的英雄形象,去故意描写一个人的巨大武功力量,上千万士兵的鲜血,竟视若无物,或者是可有可无。一两个勇猛的战将存在与否,就能决定战场的胜负,这在真正的现实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小说的夸大描写,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是,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在议论《三国演义》中的武功高低时,竟然往往会出现那么多“正史狗”,总是会显摆他们学识有多渊博似的,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在正史上其实其人怎么怎么着”,仿佛就他们看过正史,了解正史似的。能这样说的人其实就是白痴,他们竟把小说和正史混淆了,把小说当成了正史,把正史也当成了小说。
因此,演义上过份夸大的个人武功力量并不真实,正史上真正叙述个人武功力量决定战争胜负的少之又少,讨论演义中武将的武功力量,真的不需要把正史拉出来。
《三国演义》的赵云,与夏侯惇单挑独斗谁有机会赢?
那肯定是赵云赢了。俗话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三国里面赵云武力值排第二,那还用说。而且这里面,除了马超病死,其他超一流猛将皆没有善终。唯独赵云终老。公元229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一说80岁,妻子绣花针所刺,血流不止而死)。后追谥为顺平侯。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县)。赵云一生征战无数,从未败绩,俗称万人敌。尤以公元208年当阳长坂坡之战,最为著名。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坡,刘备遗失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糜二夫人。赵云血染白袍,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一战成名。此战过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赵云胆大心细,勇冠全军,一生谨慎,为人谦逊。纵观其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绝非偶然,是其实力的真实体现。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讲,夏侯惇单挑独斗,硬杠赵云,必败无疑。
《三国演义》的赵云,与夏侯惇单挑独斗谁有机会赢?
赵云在三国演义里基本上是完人的楷模,与上下级关系都能搞好,虽然说刘备在许多的重大事件宁可用关张,黄忠等,而不用赵云,而赵云又以常胜将军署称,这道题是把赵云与夏侯惇做比较,这里没有可比胜,演义里也特写了夏侯惇勇武,把眼珠子都呑下去,并把对手斩了,可见夏侯惇的勇武。
但把赵云与夏侯惇做比较,那夏侯惇什么都不是了,赵云是谁呀,他的武艺至今都还是个迷,一吕,二马,一吕二赵,历史最后考证在哪里呢?
夏侯惇在曹魏阵营深得曹操厚爱,曹操多次私下教导夏侯惇不光是勇,要多动脑子,要有谋略,以夏侯惇的性格曹操的话已是多余的了,为什么,夏侯惇不懂,也做不到。
有一点可以说明,无论是历史,三国志,三国演义,曹操绝对信夏侯惇,而夏侯惇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随曹操征战南北所起的作用不是赵云能相齐并论的。
大凡答题者都有一种感觉,怎么把蜀汉的五虎上将赵云去比一个夏侯惇,答案夏侯惇什么都不是,这一比有辱赵云,简直要把提问者骂一顿才心甘。
这里是讲演义,演义里夏侯惇与赵云不是一个档次。还需要探讨什么呢?
因为赵云接近完人,在演义里早已根深蒂固。
个人看法夏侯惇一点不比赵云差,夏侯惇为曹魏作岀的貢献远远超过赵云,关键赵云在蜀汉独挡一面的事刘备很少交给赵云,所以说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赵云的评价不怎么样!
《三国演义》的赵云,与夏侯惇单挑独斗谁有机会赢?
按照《三国演义》来说的话,赵云比夏侯惇强的多,夏侯惇最多能打上二三十合就要败走。
赵云和夏侯惇在演义里只有在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时在交过手,不过此次赵云是负责诱敌,并没有好好和夏侯惇打,所以只能通过两人的综合表现来衡量武艺谁更好。
赵云刚出山的时候就和名将文丑战平,此后在穰山之战又战平许褚、击败张郃,汉水之战杀得张郃、徐晃两人避而不战,前后杀死敌将七十多人,战绩显赫,其武艺水平足以和关羽、张飞等人并列,即使比之吕布,也不过相差一线而已。
而夏侯惇相比之下就要逊色的多,在荥阳之战时,夏侯惇曾经和吕布交手。当时两人战不数合以后,李傕、郭汜两人率军从左右两边杀来,曹操刚命夏侯渊和曹仁前去迎战,夏侯惇已经败退下来。
按照这段叙述看,夏侯惇在李傕、郭汜冲杀出来以后和吕布交手时间不长,前后相加最多不过和吕布打了十个回合左右。这个表现和此前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五十多合不分胜负的张飞相比,显然要想去甚远。
所以赵云和夏侯惇相比,明显要赵云强的多。至于两个人交手的结果,可以参考他们和张辽、张郃的战斗结果。
张辽和张郃曾经在官渡之战打过一次,两人战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所以两人武艺水平很接近。夏侯惇曾经在濮阳和张辽交过手,最后打的吕布按捺不住冲上来厮杀,可见两人也是难分高下,所以吕布等的心急了。而赵云在穰山遇到张郃时,只花了三十多合就将他击败,而且赵云此前还和许褚厮杀了一番,体力损耗颇大,正常情况下击败张郃应该更快。
根据这两战结果来看,即使乐观估计夏侯惇略强于张郃,面对赵云最多也只能坚持三十几个回合就要败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