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颜良和纪灵单挑,谁会胜?
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任何悬念,那就是颜良必胜无疑。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证明颜良必胜纪灵。
颜良是袁绍手下的头号战将;纪灵是袁术手下的头号战将。袁绍和袁术之间没有发生战争,因此颜良和纪灵根本没有单挑的机会。难道说,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吗?
有很多问题就是这样:我们虽然直接面对,却不能直接找到答案。因此,我们必须想法从侧面去打开突破口,做到由此及彼、由远及近、深入浅出地进行,最终问题迎刃而解。这也就算是我们常说的“曲径通幽处”吧。
因此,我们要论述颜良比纪灵厉害,就必须分析他们的战场表现,擘肌分理,最后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先看颜良。颜良是《三国演义》中昙花一现的人物。但是颜良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像夜空中的一颗流星,它虽然一闪而过,但是它璀璨夺目的光芒和划过线条优美的痕迹却给观望它的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颜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是:第一、他打败了一流高手徐晃,而且仅仅用了20合。第二、他被关羽斩杀。要知道,死在关羽的刀下,也算是死得其所了。颜良因为死于关羽之手,因此就和关羽一起被载入史册。
颜良的战绩如下:
第一、一合斩杀耿武。耿武是原冀州牧韩馥的手下,要刺杀袁绍。袁绍身边的颜良眼疾手快,立斩耿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颜良的出手是既快又狠又准,一刀毙命。
第二、白马坡颜良三合斩杀曹将宋宪,又一合斩替宋宪报仇的魏续。
第三、20合打败徐晃。这一战的含金量很高。颜良斩杀耿武、宋宪、魏续只能证明他属于一流高手;而打败徐晃却使他晋级超一流高手的结论成为不易之论。为什么呢?
因为徐晃是《三国演义》中名副其实的一流高手,而且是介于一流高手和超一流高手之间承上启下的战将。也就是说:谁能够打败徐晃就是标准的超一流高手;谁能够战平徐晃就是一流高手。因为徐晃临阵正面斩杀过崔勇、李乐、汪昭三员敌将;打平过许褚和右臂少力的关羽两名超一流高手。徐晃的这些成就在一流高手之中已经是独一无人的了。徐晃能够抗衡许褚50合不分胜负又抗衡过关羽80合不分胜负,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战绩了。
而一流高手中的佼佼者徐晃只在颜良手下走了20合就败归本阵。不可忽视的是,颜良是在连战两场以后,体力有所消耗的情况下又战徐晃的。由此可见,颜良的实力相当恐怖了。
这就是关羽对颜良做出评估以后,不愿意跟颜良正式单挑而采取智取的主要原因。
总结完了颜良,我们再来看看纪灵。纪灵的战场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因为他的作战经历太少了。他的一生只有过两次单挑。
第一次:单挑关羽。这一次从表面上看,纪灵的成绩还是不错的。纪灵和关羽大战了30合,而且混了一个不分胜负。能对抗关羽30合似乎应该是一流高手了。一般来说,一流高手对抗超一流高手20合以上就可以了。像张郃对抗马超仅仅20合败逃,对抗赵云30合败走;像徐晃对抗颜良20合败归;像夏侯渊对抗张飞20合退走等等。
所以说,纪灵能够对抗关羽而且是不分胜负,这实在是难能可贵了。但是不久以后纪灵的第二次战斗就推翻了纪灵属于一流高手的推论。
第二次:单挑张飞。这一次,不到十合,被张飞刺死。《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写道:
玄德知袁术将至,乃引关、张、朱灵、路昭五万军出,正迎着先锋纪灵出。张飞更不打话,直取纪灵。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
这一个就彻底动摇了纪灵的一流高手地位。因为一流高手必须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在正常单挑时,一流高手必须对抗超一流高手20可以上而且能够全身而退才行。特殊情况例外,比如措手不及和被人背后突袭等等。
纪灵不但缺乏一定的自保能力,而且是不到十合就被刺死。这个表现还不如于禁和马岱。于禁败于马超和张飞之手都用了不到十合,但是于禁起码做到了全身而退。马岱抵挡了张飞十几回合,才败下阵来的。
纪灵跟张飞的单挑绝对是双方都全力以赴了。当时是袁术称帝,刘备奉诏讨伐袁术,双方已经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所以张飞才毫不留情一矛刺死纪灵。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关羽和纪灵的那场战斗有很大的水分。其中明显的疑点有:
第一、纪灵大叫稍歇,关羽立即停手,让纪灵回去稍歇。请问,这是一位名将正确的对敌态度吗?
纪灵大叫稍歇,关公便拔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
看到了吗?关羽不但放人家纪灵回去稍歇,而且自己不趁机也稍歇而是立于阵前候之。
这完全就是两人在一起友好切磋一下,交流心得体会,以利于互相取长补短的比武方式。关羽不需要休息也说明关羽根本没有尽全力。
第二、纪灵回去稍歇以后龟缩不出,派副将荀正出战,关羽大怒一合斩杀荀正。
疑点就是,关羽为什么大怒?你怒什么呀?人家纪灵虽然说是稍歇,意思是一会再回来接着打,但是人家不回来了也正常啊!兵不厌诈嘛,关羽作为一代名将难道不知道这个军事常识?
这些细节在暗示我们,关羽当时是没有把纪灵当做敌人对待的。当时是曹操用“驱虎吞狼”之计逼迫刘备出兵攻打袁术。刘备早已洞悉曹操的险恶用心,因此才和关羽制定了敷衍式的作战方针。关羽要执行刘备的方针,就不能对袁术的头号大将下死手。这就是纪灵能够在关羽手下战了30合“不分胜负”的根本原因。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位既面对过颜良又战斗过纪灵的人,因此颜良和纪灵谁更厉害,关羽最有发言权。
关羽跟纪灵大战有如闲庭信步游刃有余,敢于大大方方地放纪灵回去稍歇,而且耐心等待。说明关羽对纪灵有必胜的信心和把握。
而关羽对颜良进行分析评估以后,采取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突袭智取的方式。说明关羽虽然斩了颜良,但是正面单挑,关羽没有必胜的把握。
所以,颜良如果和纪灵单挑,颜良必胜纪灵,最多不用20合。原因:
第一、从关羽对两人的态度可以窥豹一斑。关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他的判断应该准确无误。
第二、从颜良和纪灵两人的战斗经历来看。颜良的战绩远远大于纪灵。两个人不是一个层次。颜良高于纪灵两个层次,至少是一个层次,所以两人对抗纪灵必败无疑。
《三国演义》颜良和纪灵单挑,谁会胜?
在《三国演义》中,颜良与纪灵虽是同一级别的将军,但武艺却相差很远,可以说,一个颜良能吊打两个纪灵,而碰巧的是,颜良是河北袁绍的爱将,而纪灵却是袁绍同父异母袁术的上将,二者同属袁氏集团,所以,他们是不可能正面交锋的,他们也从来没有交过手。
那么,颜良和纪灵单挑,谁会赢的问题,就只能从侧面去进行衡量。
我们先说颜良:颜良是袁绍手下第一猛将,战斗力非常强悍,与河北名将文丑同属三国一流武将,祖籍山东监沂,勇冠三军而闻名,在白马坡战斗中,颜良二十合打败曹操悍将徐晃,给曹操阵营带来很大压抑,连曹操贴身保镖许褚都产生怯意不敢上场,因为许褚知道徐晃战力可与自己打成平手,所以,他不敢挑战颜良还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如此彪悍的颜良在白马坡又为何从关羽秒杀呢?这还得从刘备一句话说起,后称之为“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也就是说颜良在领兵出征时,身在袁绍帐前的刘备对他说,我兄弟关羽在曹操营里,你若遇见他就跟他说我在河北,让他来找我。所以这句话就跟颜良殒命埋下了祸根。
颜良在阵前叫战时,看见关羽从曹操帐下骑马提刀出来,就想对他传递刘备说过的话,谁想关羽向他直奔而来,手起刀落将颜良斩于马下。
注意,这是关羽给颜良一个措手不及的秒杀,不是斗杀,如果两个是经过战斗决胜,颜良虽不能完胜关羽,但全身而退还是可以的,作为同是三国的一流猛将,关羽是杀不了颜良的。
我们又说纪灵:纪灵是袁术手下的一员猛将,在袁术出兵攻击刘备时,纪灵出马单挑关羽,关羽与他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败,这说明纪灵的功夫还是十分了得的。后来袁术兵败,准备投靠同父异母的兄长袁绍,就派纪灵为先锋。
为阻止袁家兄弟的联合,刘备带张飞前去拦截,在纪灵刚刚到达徐州时,张飞立即就与他展开决战,结果只十几个回合,纪灵便被张飞刺死。
为何能与关羽斗上三十回合的纪灵,能被张飞十几合就刺于马下呢?在徐州会战的时候,纪灵主动挑战关羽,而关羽的特点是快、准、狠,以闪电般的速度杀人个措手不及,颜良就是这样被他冤杀的。所以,失去先机的关羽只能被迫迎战,结果才与纪灵斗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败。
显而易见,颜良二十合能打败徐晃,令许褚产生怯意,而斩杀颜良的关羽在后来的樊城会战中,竟然能让徐晃打得难解难分。
所以,综合以上二者实力,颜良肯定要比纪灵强许多,如果要分等级,关羽是三国时超一流的猛将,颜良是一流猛将,纪灵是二流(含准一流)猛将。因此,一个颜良完全是可以单挑两个纪灵的。
《三国演义》颜良和纪灵单挑,谁会胜?
这个问题答案很明显,当然是颜良更胜一筹。
在演义里颜良和纪灵对上关羽的表现可谓差距很大,颜良一招未走就被关羽杀死,纪灵则和关羽斗了三十合不分胜负。不过这不是说纪灵武艺就比颜良要高得多。
颜良被关羽秒杀,主要还是因为他过于大意,关羽又马快,冲到面前时还来不及招架,直接被关羽一刀刺死。实际上他的武艺非常高强。
在白马之战中颜良连续斩杀了曹操手下宋宪、魏续两人,又击败了名将徐晃。徐晃可是面对许褚都能打上五十几合不分胜负的猛将,武艺和许褚相比差距都不大。结果面对颜良只坚持了二十合就败走,足见颜良之强。
所以曹操都没让许褚去战颜良,而直接去找关羽帮忙。演义中能让许褚自叹不如的人可没几个,颜良显然可以算得上超一流高手,正常情况下和关羽公平交手即使不敌,也可以斗上几十上百合。
而纪灵虽然和关羽打了三十合不分胜败。不过他和关羽交手是因为曹操用计挑拨刘备、袁术关系,挑动他们互斗,以便从中渔利。早在开战前议事时,刘备的手下糜竺就识破了这个驱虎吞狼之计,反对刘备出兵。只是曹操伪造了献帝的诏书,刘备说不能推脱,才不得不出兵。
议事时关羽也在场,自然知道此事,因此并不愿意和纪灵死战,和袁术结仇,出手时大大放水。后来纪灵抵挡不住说要休息一下,关羽就放他回去,很明显没有杀纪灵之心。
纪灵的真实水平,要从后来他和张飞之战来看。这一战纪灵十合就被张飞杀死,显然他最多也就是二流水平,和颜良武艺差远了。如果两人真的打起来,纪灵最多也就是能坚持十几个回合而已。
《三国演义》颜良和纪灵单挑,谁会胜?
很可惜,罗先生没安排他俩的赛场。
《三国演义》颜良和纪灵单挑,谁会胜?
《三国演义》里颜良与纪灵都是出场不多的武将,颜良被关羽杀死,纪灵被张飞刺死,两个人没有交战过,判断两个人单挑谁会胜只能通过他们与别人交战情况来断定!
《三国演义》里颜良在帮袁绍夺冀州时一剑砍死耿武,在曹操与吕布大战时曾带兵攻打吕布,吕布闻颜良来攻大惊而走投靠刘备去了,这是因为吕布在袁绍处时了解颜良武力值,欺负袁绍手下人,袁绍欲杀之,颜良武力值高强吕布才会大惊而走,否则吕布会对陈宫说“吾怕谁来“,挺戟而出迎战颜良!
颜良真正大出风头是在白马坡,曹操这个人很阴,遇到强敌向来先派降将出阵,先派宋宪迎敌,颜良不到三个回合手起刀落砍死宋宪,魏续上去被颜良一个回合斩杀,这两个人都是吕布手下猛将,不是草包,在曹操询问后徐晃应声而出二十个回合败归本阵,实际上嘉靖本颜良十七个回合击败徐晃,毛宗冈考虑到后来吕布与许褚二十合战平,曹操让典韦助战,因此修改为颜良二十合击败徐晃,否则颜良的武力值明确超过吕布了,因为徐晃、许褚公平情况下五十合不分胜负,即使如此颜良表现的实力也压过吕布,曹营众将“栗然”不敢应战,而夏侯惇、许褚等人则敢挑战吕布!
其后颜良在恰欲问时被关羽刺死属于无效战例,因为颜良没有应战,颜良的表现可以确定是超一流战将!
纪灵是袁术手下猛将,特意标明其大刀重五十斤,这是演义里特意交代兵器重量的少数例子,比关羽青龙刀八十二斤轻很多,武力值也差,纪灵在袁术兵强马壮时与关羽单挑,刘备、关羽知道征讨袁术是曹操计策,所以关羽与纪灵大战三十合,纪灵喊少歇时放其回去,其后纪灵精得很,不出战,副将荀正不知深浅出战大骂关羽,被一个回合砍死!袁术大败给曹操后如丧家之犬,投靠袁绍路中被刘备率军拦截,这时已无顾虑,张飞十个回合后大喝一声刺死纪灵,客观的说此时纪灵是败军逃亡之将,没有士气,战斗力比平常下降很多!
张飞也是超一流猛将,颜良的真实武力值不次于吕布,当然也不比张飞差,并且在对战宋宪时颜良的实力要超过张飞!纪灵在对战关羽、张飞的表现可以确定在一流中档的水平!
所以通过比较,若颜良与纪灵单挑,纪灵必败,颜良有十个回合之内斩杀纪灵的实力!
《三国演义》颜良和纪灵单挑,谁会胜?
纪灵,是袁术手下第一猛将,手中兵器是一杆50斤重的三尖两刃刀,曾奉命率军攻打驻扎在小沛的刘备,在吕布辕门射戟的调停下撤兵。
此人最傲人的战绩,就是与关羽大战三十合,至少关羽在三十合内,未能将纪灵斩杀,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偏偏作者让纪灵在此后与张飞的单挑中,未及十合,就被一矛刺于马下,这让关羽的粉丝情何以堪,于是,就罗列各种牵强附会的理由,据此莫名其妙地说关羽有放水之嫌,不想斩了纪灵,是无法令读者信服的。
当然,再与关羽打下去,纪灵肯定是会输的,所以才会对关羽大叫一声“少歇”,让其副将荀正来单挑关羽,结果被意犹未尽的关羽一刀给斩了,从侧面也印证了副将荀正与主将纪灵的武力值有天壤之别。
颜良,是袁绍麾下排名最前的猛将,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河北四庭柱”的名声威震江湖,可谓勇冠三军。
白马之战,三合内,颜良就斩了宋宪;仅一合,也斩了魏续,宋魏两将也绝非等闲之辈,当年,也曾位居吕布帐下“八健将”行列,都被颜良秒斩,颜良武功之高,不会逊色吕布多少。
曹操遣徐晃接战,二十合内,徐晃败归本阵,曹营诸将栗然,包括许褚、张辽、乐进、夏侯惇等在内的猛将,没有一个人敢主动上前挑战颜良,因为上去也是必输无疑。
使一柄开山大斧的徐晃,是武力值仅次于许褚的猛将,当年在杨奉手下时,曾和许褚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令曹操非常欣赏,想尽办法将徐晃挖过来。
徐晃,在二十合内,被颜良杀败,许褚对阵颜良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其他各将就更不该上了,曹操只得撤兵,让人请来关羽对阵颜良。
关羽,凭借赤兔马快,顷刻之间,就跑到麾盖之下的颜良,颜良正打算开口问话,被关羽手起一刀,将措手不及的颜良刺于马下,枭首而归,河北军兵无人敢挡。
其实,关羽斩杀颜良,有偷袭的成分,如果按常规打法,两将列阵以后,各自通报姓名,在颜良有所准备的前提下,关羽上前一刀,将二十合内打败徐晃的颜良斩于马下,可能性可以直接排除,关羽没有这个本事。
同样被颜良二十合内打败的徐晃,日后却与关羽大战八十合,明显占据了上风,以至于关平怕父亲有失,急忙鸣金收兵,关羽拨转马头就走。
如果颜良有机会与纪灵对阵,估计纪灵也挺不过十合,大概率将被颜良手起一刀,斩于马下,参考张飞战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上,败军奔走。”
不能因为关羽一刀斩了措手不及的颜良,而纪灵与关羽大战,却走了三十合,就认为纪灵武力值在颜良之上。
按正常列阵来打,颜良、文丑的武力值都不在关羽之下,甚至都在关羽之上,但有意思的堂堂“河北四庭柱”中排名最靠前的颜良和文丑,都莫名其妙地死在关羽刀下,让关羽名震江湖,从此威名远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