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三顾茅庐时带上关羽张飞?

有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刘备当时干什么事几乎都带着关羽和张飞两位兄弟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么简单,那你就太单纯了。说个不好听的,就是太幼稚太肤浅了。告诉大家,刘备之所以带关羽和张飞一起去请诸葛亮,其中有很深的内幕。今天我就给他们挖掘出来,以奢各位三国爱好者。

“一起下过乡的,一起扛过枪的,一起同过窗的,一起分过赃的”这就是古代人们之间最铁的四大人际关系。

刘备和关羽、张飞应该属于一起抗过枪的。但是,他们在徐州一战却分道扬镳过一段时间。这些艰苦而孤独的日子里,刘备孤身一人投奔了袁绍,张飞自己独占了古城,而关羽则投降了曹操。而曹操此时却在与袁绍开战。也就是说,关羽竟然和刘备处于完全敌对的两个阵营。刘备因此有两次差点就被袁绍斩首。对于关羽降曹一事,刘备和张飞都误会颇深。刘备曾经托陈震给关羽去信一封云:

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同生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看到了吗?真是诛心之论哪!关羽为了保护二位嫂子才投降曹操的,而且是有条件的“降汉不降曹”。刘备却误认为关羽是为了图功名利禄。人们常说:不教而诛,刘备这是不解而诛啊!就是根本不加以了解就武断地发出诛心之论了。而且,信中对关羽竭尽讽刺挖苦和指责之意。

更有甚者,张飞对关羽是一见面就又捅又刺的,要不是关羽武艺超群,就太有可能被张飞一矛捅了,根本没有解释一下的机会了。

从刘备和张飞两个人的做法来看,你是拿人家关羽当兄弟了吗?难道兄弟就应该不能同富贵就必须同卑微吗?关羽不就是被封了个“汉寿亭侯”吗?何况,关羽走得时候已经“挂印封金”了。

由此看来,刘备和张飞对关羽是早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关羽卖身投靠曹操了。等关羽护送二位嫂子安全到达目的地后,二位嫂子给予证明,刘备和张飞这才相信了关羽。但是说实在的,他们欠关羽一个道歉。关羽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内心深处却希望老大和老三给自己一个说法,心中才能够平衡。

刘备对此也是心中雪亮啊!但是太过正式的道歉反而显得兄弟们关系远了,可能会适得其反加深彼此之间的隔阂。因此,刘备一直都是寻找一个改善三兄弟关系的锲机。而诸葛亮的出现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刘备这才准备三兄弟一起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深知,诸葛亮不是那么好请的,否则的话,早就被刘表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还能等着他来请?其实正是因为诸葛亮的“难请”,刘备才有了捡后漏的机会。所以,这次请诸葛亮刘备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了。这样他就可以带着关张二位老弟一起下乡吃住一个阶段,再次培养加深三兄弟的感情。三兄弟的感情就由原来的一起抗过枪的再加上这次一起下过乡的,就变得铁上加铁,牢不可破。事实也证明,刘备的做法完美无缺。

时值隆冬,在一个“北风卷地白草折、彤云密布瑞雪飞”的日子里,刘关张三兄弟第三次来到了远在乡下的三间茅草屋。茅屋四周,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天寒地冻,呵气成冰。刘关张三兄弟徘徊在茅屋门前,互相嘘寒问暖,知冷知热,感情迅速升温。刘备心中感慨万千又欣慰无比。他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久违了桃园。真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三兄弟出道以来,十年有余了,哪一天不是伴随着刀光剑影?哪一天不面对着生死离别?像这样兄弟们伫立于漫天梨花飘舞之中谈天说地,回顾着血腥的过去展望着美好的未来,如此浪漫的人生,夫复何求?其实,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是这样:有朋友在一起,无拘无束坦坦荡荡地喝茶聊天是最幸福最开心的事。可是今天,这样简单的幸福快乐,又有几人能够享受到?到底是因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舍本求末,并且乐此不疲?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生要追求和谐、宽容、谦卑、理解和生命本来的意义。那么,生命本来的意义是什么?是别墅?是豪车?是高速?

我认为人们追求荣华富贵没有错。错就在于:总想一生荣华;渴望一夜暴富!

好了,话题又扯远了。言归正传,刘备精诚所至,诸葛亮金石为开。刘备的诚意终于感化了诸葛亮,从此以后他就踏上了刘备匡扶汉室的巨大战车,而且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么,刘备带关羽和张飞一起请到了诸葛亮还有那些深远的意义呢?

第一、刘备携手关张一起请回诸葛亮,向诸葛亮表示的诚意无与伦比。这是个豪华的阵容啊!刘备当时是左将军宜城乡侯领豫州牧,关羽是偏将军汉寿亭侯,张飞怎么也是县令级别的人物。这样两个侯爷加将军再加上一个县令来聘请诸葛亮一个青年书生,可以说面子够大的了。诸葛亮应该深以为豪了。

第二、刘备携手关张共同出面,对自己的集团内部也可以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了。刘备原来手下有:孙乾、简雍、糜竺等谋士,突然要外聘军师,让他们情何以堪哪?怎么也得对老班底的谋士们有个说法啊。关张的出面就表示了他们是集体决策,不是刘备一意孤行,从而使诸葛亮的到来更有说服力。

第三、关羽和张飞二人,本来对诸葛亮颇有微词。让他们亲自参与邀请诸葛亮,这样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中,诸葛亮的有关决定,他们就不好反对。因为,关张是你们自己也参与了邀请了,你们再带头反对诸葛亮的话,那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所以,以后尽管有时关张对诸葛亮有些不服,但是大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第四、刘关张携带诸葛亮一路同行,有利于磨合关张和诸葛亮的关系,培养同志感情。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家一起出个差,一起散个步的,一起吃个饭的,彼此之间防备心里就会退减而感情更加融洽。

第五、刘备带关张也有担心遇到危险,以防万一的意思。当时处于战乱时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以关张的武功之高,足以保护刘备的人身安全的。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其实,三顾茅庐应该是刘关张三兄弟一起三顾茅庐。

刘备为何三顾茅庐时带上关羽张飞?

刘备到了荆州,刘表让他住到新野去。一来刘备有自己的几个兄弟,二来,刘表对刘备还是不放心。所以,兄弟嘛,分开比较好。再说刘备这是还没有几个人,新野虽然小,但是住的下他们。

刘备当然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寄人篱下的日子,主家说了算,刘备是客居,所以就到新野安顿下来了。

刘表的意思,新野离曹操势力和孙权势力比较近,是荆州的前沿阵地,实际上,一个小小的县城如何抵挡得住别人的侵略?但是,刘备已经来了,又不好拒绝。再说刘表的麻烦也多,娃儿们长大了,虽然不多,但是,家务事实在打理不清楚,刘表担心刘备兄弟在荆州会引起麻烦而产生误会。

荆州与其他州郡的州际环境又不好,曹操要南下,又与孙权有杀父之仇。所以,刘表对刘备的到来,说不上热情,也说不上冷淡。勉勉强强吧!

刘备带上关羽张飞赵云和孙乾,糜竺,糜芳就去新野安家落户了。

刘备当然是不会闲下来的。由于刘备与刘表是宗亲,又有封号,当是当今的皇叔,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几十场,成功地利用曹操杀了吕布,与曹操,袁绍,袁术,公孙瓒等等著名诸侯官僚都有往来,在朝廷上面与人合盟要替朝廷除去奸臣……搞得名声远扬。刘备的名声很大,走路几乎不带粮食,出门喝酒有人出酒钱。这样的日子哪里找。如此的“躺平”日子真正是神仙过的。但是,刘备是有大志的人,不会“流落江湖载酒行”的,他被曹操称为枭雄,显而易见是有点本事的。

所以,刘表对时局的担心,就差不多找刘备参谋。有一次荆州集团开公司大会,刘表由于自己有病,孩子不是小,就是能力差。就让刘备代行地主之责任,向荆州九郡官吏尽地主和上司之问候。

刘备推辞不过,就去了。刘表的舅子蔡瑁,见不得姐夫如此行事。就埋伏了刀护手,在宴席上要杀刘备。刘备得到消息后,半途逃出荆州西门,落荒而奔,蔡瑁派追兵紧紧跟随,眼看就要追上,刘备被迫马跃檀溪。脱离苦海后,投宿到了司马徽的庄子上。

刘备夜里听到有关卧龙的消息来。刘备就上心了。 从此就留意荆州襄阳地区的人才来。

刘备问来问去, 才知道卧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个天南地北的人,是襄阳隆中的一个读书人。刘备的朋友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所以 刘备认为,诸葛亮一定是个高才。

关羽张飞一见哥哥着了魔一样三番五次地去找诸葛亮,心头很是不满。

关羽到底是二哥,既然大哥要去找诸葛亮,他再有意见也要维护大哥的尊严。张飞再怎么着,关羽还得替大哥管教他。所以,关羽见大哥要去,他自然是要去的。张飞看不惯读书人的臭脾气,摆架子。就说,大哥二哥都别去,我去把诸葛亮捆了来。刘备当然是把张飞喝住,就说你不去就在家里玩,我和你二哥去。张飞觉得没意思,大哥二哥都去了,留在家里恐怕不好过。所以张飞又求带了去。刘备就说,要去,就得听话,不可以乱来。张飞马上答应。

于是,在北风呼啸之中,哥三人就望隆中而去,本来天寒地冻地,诸葛亮这回是在家,但是,人家在睡觉。刘备为了天下 就耐心地立在院子里等呀等呀。张飞恼火了,不是诸葛亮如何如何,而是见不得大哥二哥受罪,就要去后院放火,把诸葛亮烧出来。关羽连忙拉住,要不,隆中就一片火海了。

至于刘备为什么要带关羽张飞去,就是因为两个兄弟都在维持大哥的尊严,把大哥当成一回事情,这样的兄弟,刘备为什么不带,刘备一是向诸葛亮表达和实践桃园三结义的内容,二是说我刘备够意思了吧,我三兄弟来请你,你应该出山了吧!诸葛亮能不出山吗?再说,诸葛亮待价而沽也要有点自知之明。商山四皓也有“过了这个村,就没下个店”的遭遇,再不动身,就错过机会了。

诸葛亮拿够了架子,再推辞不就,说不定张飞就真地放火了。

刘备为何三顾茅庐时带上关羽张飞?

他们三人是集团初期的几位股东,也是集团的所有者,更是兄弟。为了表示诚意,必须到齐,少一人便是失礼,

刘备为何三顾茅庐时带上关羽张飞?

刘备三顾茅庐每次都带关羽和张飞,原因有两个,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某件事加强了安保,另外一个捎带的原因是考察地形。

一、加强安保

刘备掺和了刘表立接班人的事,还悲催的让蔡夫人听到了。从此刘备就上了蔡家的黑名单,蔡家和当地其他士族大家都有关联,刘备这是得罪了一大片,蔡家的蔡瑁更是想方设法的想要弄死刘备。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刘备也担心,所以他听了高人的建议,主动请示刘表想要到外围驻扎,刘表就给他拨了新野县,让他镇守荆州的北大门。

虽然外放,但刘备也会时不时的去荆州见见刘表,一开始他的安保工作做得并不是严密,只有赵云带了几百士兵保护。到刘表府上赴宴,士兵肯定不能去,蔡瑁又让荆州武将拉走赵云(获得了刘备批准),打算在刘备上茅厕的时候动手。

刘备得伊籍通报,及时走脱。赵云虽然时刻关注着刘备,但谁能想到刘备上一趟茅厕的时间就不见了呢?

刘备因事急和赵云失散,单人独骑躲避蔡瑁军的追杀。要不是关键时刻刘备的的卢马越过了檀溪,刘备很可能就挂了。这件事回去肯定要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能说赵云没有责任心吗?换成谁去,估计也是这种结果。所以得加强刘备的安保工作,尤其是刘备外出期间)。至少也得是两个五虎将级别的保镖保护(谁让刘备五虎将多呢,次一级的武将又太少呢),以防蔡瑁之流再行不轨之举。

隆中在襄阳西南约二十里,距离新野反而更远一些,再加上次赵云保护不力(虽然不算赵云的错),关张肯定是要跟着的。刘备加强了安保,这一点在刘表托孤时得到了证实。

却说荆州刘表病重,使人请玄德来托孤。玄德引关、张至荆州见刘表。

跃马过檀溪事件之后,刘备两次重要的外出事件都是关羽和张飞跟随,这还不能证明刘备加强了安保吗?

二、观察地形

诸葛亮曾经和鲁肃讨论过为将者所具备的条件: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关羽张飞初期打仗虽然喜欢直来直去,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识地利。地利怎么识别?不能只看地图,实地考察也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

刘备虽然暂时寄居在刘表门下,但是他内心是有吞并荆州之心的。隆中距离襄阳这么近,说不定哪天就会用到这里的地理环境(虽然最终没用到)。

作为刘备的主要成员,关羽和张飞一起去请诸葛亮,顺道也考察一下地形,了解一下百姓生活,这也算是一举两得。

刘备带关张出行,以上两个原因是主要的,当然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说诸葛亮万一不肯出山,一个可以唱黑脸,一个可以训斥,另外一个可以拉架(刘备拉架就有失身份了)。多年的兄弟 了,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