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布从没有评价过关羽,甚至没有提及过关羽?
吕布身材高大、威风凛凛、玉树临风而又风流倜傥。《三国演义》中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可见吕布地位之高,影响之大。《三国志》中称吕布为“飞将军”,可见吕布武功之高。
吕布贵为一方诸侯,尤其是在他诛杀了董卓以后,威震天下。曹操都深以为患。
吕布一介武夫,所以很少对别人评头论足。他一共评论过四个人,他们是:
第一、刘备:吕布开始称呼为贤弟,最后临死前大骂刘备是“大耳賊”。
第二、张飞:吕布叫张飞是“环眼贼”。
第三、貂蝉:吕布对貂蝉的评价是:“此女怎么长得如此美丽?
第四、自己:吕布说自己是一勇夫。《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中写到,吕布去徐州投刘备,刘备把吕布迎到城里后,要把徐州的牌印送于吕布。原著是这样写的:
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张二人,各有怒色。布乃佯笑曰:“量布一勇夫,何能做州牧乎?”
由此可见,吕布不会也不感兴趣去无缘无故地评论别人。他之所以评论刘备是因为要跟刘备发生交集,要共事,要打招呼,互相才有个称呼什么的。至于,他最后对刘备的称呼加评论是对刘备仇恨之极的大骂。
吕布评论张飞是因为张飞屡次挑衅于他,他忍无可忍,才破口大骂的侮辱之词。
他评论貂蝉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他一见貂蝉就喜出望外、惊为天人。“天下竟然有如此美丽之人!”可以想象吕布心中的震撼。
总而言之,吕布评论的人,除了他自己的谦称外,这些人都是要与他发生交集的人。刘备是他要合作共事的人;张飞是他要打击对抗的人;貂蝉则是他要娶回家的人。
关羽和吕布的直接交集就是在虎牢关发生过得“三英战吕布”那么短短的一瞬间。从那以后,他们而人就没有再发生直接的来往关系。所以,关羽在吕布的心目中的印象应该不是很深刻,甚至吕布很有可能对关羽是视而不见。
和吕布打交道的一般都是朝廷重臣或者是封疆大吏。而吕布的有生之年,关羽虽不能说是默默无闻,在军政两界却也没有多大影响,所以没有引起吕布足够的重视。至于张飞,所以吕布有暇顾及,是因为张飞的鲁莽和主动,又跟吕布不共戴天。而关羽恰恰是理性和内秀的稳重性格。如果吕布能活到关羽威震华夏的那一天,我想,吕布不会无动于衷,肯定也会对关羽有所评价!
为什么吕布从没有评价过关羽,甚至没有提及过关羽?
事实上,吕布之所以没有评价过关羽,甚至都没有提及过关羽,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吕布看不上关羽!很多人奇怪,关羽武功不错,军事能力也不错啊,吕布凭啥看不上关羽?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地分析一下!
之所以说吕布看不上关羽,其实主要反应在以下三点。
一、关羽和吕布的地位不对等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地位不对等的人,其实很难交流沟通到一块去。吕布的起点非常高,刚出场时就是丁原手下猛将,后来受到董卓的赏识,又成为了董卓手下一等一的战将。在当时,“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已经传遍了天下,这就说明当时的吕布名声已经是非常大了,他跟着董卓,不仅在官位上非常高,而且在天下间的名声也算不上低,可以说,抛开吕布的反面角色来看,他也算是当时的天之骄子了。
后来吕布击杀董卓,被封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这个时候的吕布地位,可是受到东汉官方承认的,就连刘备的地位都没有他高。后来即便是吕布被李榷郭汜击败,被迫逃亡中原,他也差一点干翻了曹操,成为兖州之主。到了徐州后,没用多久,吕布就把刘备从徐州之主的位置上赶出去了,并取而代之。可见,吕布从一开始到最后,其实一直是处于高位的,就连刘备,地位也是长期低于吕布的。
反观关羽呢,其实他的地位一直是不怎么高的!关羽出生算不上富裕,早年因为看不惯豪强欺负人,击杀了豪强,之后流亡江湖,这一阶段的关羽,其实就是个逃犯,是有案底在身的。要是没有跟着刘备平定黄巾军起义,估计关羽这辈子会一直会以一个逃犯的身份存在。不过就算是他跟着刘备南征北战,洗白了身份,但他的地位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毕竟连刘备这个老大也是到处寄人篱下的。
在徐州这一阶段,原本刘备成为徐州之主,关羽的地位会水涨船高,说不定刘备会给他争取个官当当,但是就在关羽满怀希望时,张飞直接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张飞把徐州给丢了,刘备辛辛苦苦多年,原以为有了一块根据地,现在又成为了无根的野草,要不是吕布收留刘备,估计刘备连个落脚地都没有。刘备这个老大都成为了别人的小弟,地位低于吕布,关羽自然在地位上也是不能和吕布相比的。事实上,关羽真正地位得到明显的提升,还是在曹营中。当他帮曹操阵斩颜良后,曹操给他封了个汉寿亭侯,这应该算是关羽地位最高的时候了,这也是为何之后作战,关羽总是会把这个汉寿亭侯挂在嘴边的原因!
关羽和吕布的地位差距太大了,就连刘备这个老大在吕布面前都得认怂,老老实实的搭话,关羽这个小弟怎么可能入得了吕布的法眼?没办法,寄人篱下的滋味,确实就是这么不好受!
二、关羽战斗力不如吕布
说关羽的战斗力不如吕布,应该是没有多少人会反对吧!在演义中,吕布被认为是三国第一猛将,战斗力非常彪悍。虎牢关之战,关羽张飞联手围攻,也没能拿下吕布,最终还是刘备亲自上场,三个打一个,才击败了吕布,可见吕布之强。虽然在演义中,很多人认为张飞的战斗力也不低于吕布,但是总的来说,张飞相比于吕布还是差了点。
虎牢关之战,张飞先是和吕布打了个五十回合不分胜负,随后关羽就主动上阵帮忙了。从关羽的这一举动来看,其实足以说明当时张飞已经并非吕布的对手了,再打下去张飞很可能落败甚至受伤,要不然关羽完全没必要上场。再说关羽,他当时上场,如果有自信击败吕布,完全可以让张飞退下,自己和吕布单挑,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干,相反,他去和张飞以二打一,可见在关羽看来,当时的他也并非是吕布的对手!
虎牢关之战,关羽已经知道自己并非是吕布的对手了,所以在徐州又一次遇到吕布时,关羽并没有对吕布喊打喊杀,而是保持了一定的沉默,因为他知道自己打不赢吕布。而吕布这边呢,对于一个打不赢自己的人,自然也不会那么重视了,手下败将嘛,吕布和何惧之有?
另一方面,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好玩的事情没有,关羽这个人,在吕布还活着时,似乎表现非常低调,但是当吕布去世后,他可是见谁都非常高傲的!
白马之战,颜良战力爆表,连续斩杀曹营两员大将,之后更是二十回合击败了曹营猛将徐晃,吓得曹营诸将栗然,根本就不敢再出战了。面对如此强悍的颜良,曹操没有了办法,只能请关羽出马。关羽出战前,曹操特意把关羽带到了前线,看了看颜良的军阵,让关羽了解一下颜良的虚实,结果关羽直接来了这么一句!
原文: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看看关羽的这番话,多么的猖狂,多么的嚣张,在此之前,他可不是这样的啊?怪不得很多人说,自从吕布死后,关羽是彻底解放了自己!连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颜良他都不放在眼中!事实上,要不是颜良粗心大意,把关羽放进军阵,让关羽来到麾盖之下,关羽怎么可能一刀斩杀颜良?
三、关羽的性格太低调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中,吕布最看得起的人应该是刘备,而最讨厌的人应该就是张飞了!张飞这个人,外表粗犷,心直口快,从跟吕布第一次见面时,就给吕布取了一个“三姓家奴”的名号。这个名号基本上算是伴随了吕布的一生,直到现在,众人一提起吕布的这个名号,总是会津津乐道!
虽然张飞打不赢吕布,但是张飞这个人不服输啊,就算打不赢那也不服,只要逮住吕布,必定痛骂一顿。吕布来到徐州投奔刘备时,刘备关羽都没有表现出对吕布的不满,唯独这个张飞,对吕布死后喊打喊杀的,多次当着吕布的面拿出刀剑,令吕布非常愤怒。不过吕布也没办法,刘关张三人长期在一起,只要敢和张飞起冲突,其他两人必定帮忙,吕布并非三人对手,所以只能忍住这一口气。寄人篱下,只能如此!
后来吕布偷袭了徐州,把刘关张三人赶到了小沛,吕布算是占据了上风,然而张飞对吕布的态度仍然没有丝毫改变,甚至于说,他更加讨厌吕布了。在吕布帮刘备劝退纪灵的进攻后,张飞仍然带着人去抢夺了吕布的战马,令吕布非常愤怒,这简直就是骑在吕布的头上打脸啊,吕布纵横天下这么多年,何时受过这种侮辱,于是找到刘备对质。而面对吕布的质问,张飞不仅毫不服软,甚至还主动挑衅,更是逼得吕布不再顾忌刘关张三人,一定要和张飞分出一个胜负!
原文:布指骂曰:“我辕门射戟,救你大难,你何故夺我马匹?”玄德曰:“备因缺马,令人四下收买,安敢夺兄马匹。”布曰:你便使张飞夺了我好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赖!”张飞挺枪出马曰:“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藐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
不得不说,张飞真的是一个糙汉子,把刘备不敢说的话全都给抖搂出来了,让吕布非常难堪。可以说,张飞虽然并非吕布的随手了,但就是他的这种歌不服输的气质,就已经足以让吕布记忆深刻了。打不打得赢是一回事,服不服输是另一回事!就算是打不赢你吕布,我张飞也不怕,就是要挑衅你,就是要让你不爽,这其实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做法!
看完张飞的做法,再看关羽的做法呢。在和吕布的对接中,关羽经常是一言不发的,甚至于主动示弱的,这让吕布对关羽轻视起来。吕布劝纪灵退兵时,纪灵不从,张飞剑拔弩张,想要和纪灵作战,但关羽却拦住了张飞,并喊出一句吕将军,让人大为吃惊。
原文:张飞大怒,拔剑在手。叱曰:“吾虽兵少,觑汝辈如儿戏耳!你比百万黄巾何如?你敢伤我哥哥!”关公急止之曰:“且看吕将军如何主意,那时各回营寨厮杀未迟。”
一声“吕将军”,其实足以让很多人看不上关羽了,没办法,同张飞的不屈服做法相比,关羽的这个做法,确实略显懦弱。虽然关羽是为了大局着想,但是有些时候啊,该强硬就得强硬,一旦你软弱,别人都会来欺负你!无论是面对多么强悍的对手,该亮剑就要亮剑,要让别人看到欺负你会付出惨重代价,这样别人就不会轻易和你动手了,而会去欺负其他更软弱之人!事实上,这就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你表现得人畜无害,那麻烦事总会主动找上门来。而如果你表现得比较强硬,棱角分明,那别人找麻烦时也会主动掂量,划不划得来!
结语
吕布和关羽乃是熟识,却从没有评价过关羽,甚至没有提及过关羽,这其实主要是因为吕布看不上关羽!至于为啥吕布看不上关羽,其实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吕布地位比关羽高,二、吕布战斗力比关羽强,三、关羽性格太低调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为什么吕布从没有评价过关羽,甚至没有提及过关羽?
以官阶、爵位、出身论英雄,吕布非第一人但是典型。拿美色当爱情,吕布致情致性。
吕布,三国美男子,武功第一,人称“人中龙凤,马中亦兔”。
吕布,爵加温县侯,官封平东将军。
这么一个天之骄子,初为丁原副将。与董卓对阵于京城。受董卓封官诱惑,杀丁原,认董卓为义父。横行朝庭。
汉臣王允巧用连环计,把收养的美女貂蝉送给董卓的同时,又许配给吕布。吕布色迷心巧,诛杀董卓,独霸貂蝉。惹起兵祸四起,落魄而逃。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扬,刘备。为曹操所不容,攻伐而杀掉了他。
吕布自恃武功高,骄横跋扈,眼里只有诸侯,心里总想雄霸一方。他与刘皇叔称兄道弟并非真拿刘皇叔当兄弟,意在沾便宜,吞食刘备手里的徐州。
而关羽,是谁?不过刘备的属下,侍从。只在虎牢关有一次交集。在别人眼里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而在吕布眼里,不过“阵前小斗群贼”而已。
这,正是吕布失败的原因。
大凡英雄,多起于寒微。自古“食肉者鄙”嘛。刘备组阁的阁员,主要猎于平民草莽中。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宠统,魏延。
而吕布,心高眼高。谋士一个陈宫,武将一个张辽,也用不了。
好好的一副牌,打成烂局,输个精光。天之骄子逆转成刀下之鬼。那么雄霸的温侯、平东将军,竟然哀求刘备说情留条性命。
呜呼,吕龙凤,空有架子,不过凡夫俗子庸才而已!
为什么吕布从没有评价过关羽,甚至没有提及过关羽?
吕布是个倍受争议的武将,在三国,虽然武功高居榜首但始终东奔西走忙忙碌碌不得志,由于太现实名声很差,急需找大佬罩着。关羽虽然不可一世名声在外但不是吕布要依附的人,在他眼里关羽不过是刘备手下一个技工,斗殴技艺还不如他一半工夫,曾经发生过三英战吕布群殴事件就是例子。没有值得吕布吕奉先评价的热点。
为什么吕布从没有评价过关羽,甚至没有提及过关羽?
三国中,关羽的豪横是出了名,关羽经常蔑称别人为“匹夫”,但对吕布毕恭毕敬称为“吕将军”。可是,从来没有听到过吕布对关羽进行过任何评价,甚至在别人面前提及过关羽。
为何吕布从未评价过关羽,甚至提及过关羽呢?其实,这个与吕布本身的经历和性格有关,毕竟吕布对关羽不太了解,并且关羽并不是吕布的关注对象,加上吕布性格贪财好色,对关羽的事压根儿不感兴趣。因此,吕布自然不会去提起或评价关羽,下面聊一下具体原因。
1.两人的交集太少,吕布对关羽不了解在三国里,关羽和吕布只在两个地方有交集,一个地方是牢虎关,也是三英战吕布发生的地方。当时,在讨伐董卓过程中,刘关张三人短暂群殴过吕布。另一个地方就是徐州,吕布投奔刘备后,又反客为主占据徐州,最后,刘备借曹操之力攻击吕布,吕布兵败后,被曹操杀死在白门楼。当时关羽跟随刘备左右,与吕布有过短时间接触。
由于,吕布与关羽交集太少,接触时间短,对关羽不了解,加上两人之间又没有交情,因此吕布无法评价关羽,也没必要去提起关羽。
2.关羽不是吕布的关注对象吕布最初投靠丁原,后来效力董卓,在动乱逃出京城后,吕布先后投靠过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等人。窃取徐州后,数次对战曹操,直至战败被杀。可见,当时吕布好歹也算的上是一个诸侯,其关注对象也都是当时的诸侯。
而此时的关羽只是刘备的跟班,跟诸侯身份差距太大,不可能引起吕布的关注,所以,吕布也不愿去提起或评价关羽。
3.吕布性格贪财好色,对关羽的事不感兴趣根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吕布性格“唯利是视”,并且贪慕美色。当年,王充为了拉拢吕布反水董卓,让人给吕布送钱财送美女,果然,没多久吕布戏貂蝉,随后反水杀了义父董卓。
一介武夫的关羽,对于吕布来说,既无钱财可图,更无美色可贪,因而,吕布对关羽的事不感兴趣,也不想去评价关羽。
为什么吕布从没有评价过关羽,甚至没有提及过关羽?
温侯吕布本事大丶胆子也大,此君贪财好色,不讲规矩,不守信义。温侯看似是小人,实则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
关二爷守忠义,以忠勇闻名天下,关二爷也是有真性情的人。
有真性情的人,给人的感觉有好有坏。实际上,有真性情的人都不是坏人,所谓好坏之分,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旦有真性情的“坏人”改变了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后,他们就立马变成了“好人”。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指有真性情的“坏人”,改变了看待世界的角度后,立马变成了“好人”。
正所谓“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真正的坏人,不是那些有性情的坏人,而是那些虚伪的人,是那些虚情假意的人。
关二爷与吕温侯,只是人生观丶价值观丶道德观不同而已,实际上两位都是有真性情的实在人。实在人只着眼于当下之事,而不会刻意去论人长短。这也是温侯吕布没有评价过关二爷,甚至没有提及过关二爷的原因所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