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
你的问题是有关房子投资的。买套房子,用来出租,用租金收入,去还贷款,这样的模式,现在看,显然意义不大。
原因:1、房子空置率已经很高了,很多地方的房子很难出租,在我们这,即使是市中心的位置都经常租不出去,因为房源太多了。2、即使是出租,租金也是很低。远远达不到利息的水平。我们这一个价100万的房子,一年的租金还不到2万,试问,这样的投资,意义何在?3、房子的管理成本也是很高的,要维修,要反复跟客户见面,劳心劳力,特不值。
“房住不炒”,房子如果是用来住的,就果断出手,如果是投资,就要深思熟虑了!
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
房奴的房子是自住,不是出租。否则属于炒房一类。
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
未来就看你所在的城市发展如何了,就像买股票一样,买房子要考虑这座城市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买在好的城市未来人口流入多,你的房子自然就好租,如果买在3-4线城市未来人口流失严重自然就租不出去了。
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
大家好!我是20年的家具人,很高兴回答这位网友的问题,关于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其实,有句很经典的话怎么说来着,叫着“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大,人口多,人口流动的基数也大,各省之间无省界,人口可无限制流动,一个中国的人口比欧盟体的人还多,且完全是一体的。我现在举几个身边的例子,就知道中国的住房情况:
例1,我的一个大姐,两夫妻刚退休,在单位有单位房,县城的,她们退休前两年,在市里面又买了一套养老房,现在单位房在出租,就一个儿子,儿子在外地工作,结婚也在外地买了婚房,生第一胎时父母帮忙带小孩,但前两年又生了二胎,6口人住在一起有点挤,他儿子在婚房的附近又买了一套房,这样,我这个大姐6口人4套房,你说是多还是少?她们愁交房贷吗?
例2,我一个堂姐,远嫁外省浙江,夫家在浙江镇上有一幢五楼的房子,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为了回娘家方便,在娘家县城也买了一套房,为了回娘家时有地方住,毕竟是自已的房子住得舒服。前两年,她们的大女儿要上初中,又在夫家这边的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例2的这种情况还房贷一点问题都没有。
例3,我自己的情况,我2008年在开发区买了一块地,2009年盖了一幢大楼,差不多600多平方,因为小孩子上学的原因,2014年10月份,在市中心又买了一套学区房,按揭10年,每个月还6000左右,已经还了快6年,只有4年多,按揭就还清了,何况我手头上还有存款,不想提前还款而已,开发区的整幢房子还在出租。
所以,买房越多有房的,房贷真不当回事,真正的房奴,是那种高杠杆率买房的人,或者炒房投资但又没有接盘侠的人。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
谢邀。买房的人越多,有房的人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呢?房贷怎么还?更正一点,房奴是指因所工作城市没有房子,而且全款买不起房子,只能背负高额贷款,按月还高额房贷的群体,投资客不算。所以这里对于刚需、房奴来说,根本不用考虑房子租给谁的问题,自己还不够住租给谁?下面聊聊房子越来越多,有房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投资客投资的房子租给谁、卖给谁的问题(以郑州为例,有心的老铁也可以算算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产情况)。首先看看郑州到底有多少房子。
郑州到底有多少房子?
郑州的房子到底够住吗?
这两个问题想必是很多读者心中的疑问。
根据乐居网郑州梳理郑州市历年房地产数据,进行粗略计算,得出郑州全市目前住房总量约36831.69万方,按照套均90平方计算,合计约409万套(具体算法,可参阅“郑州住房总量409万套!人均住房36平!”一文)。
根据郑州2018年常住人口数,可以得出郑州人均住房36平米。
国家卫计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家庭户均3.02人。这样算来,郑州总共337万户。那么郑州户均住宅1.2套,约户均108平方。
这样看来,郑州住房已经趋近饱和。当然,这一千多万的总人口中还包括农村人口,那么除去农村人口,住房情况又是怎样?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18河南人口报告》,截止到2018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1013.60万人,城镇化率为73.38%,也就是说约744万人共享409万套、36831.69万方住宅,这样算来,人均有0.5套、49平方住宅,户均1.6套,147平方。
而且,这个数字中还不包括部分企事业单位住房和城改房,如此看来,郑州市住房已经趋于饱和。郑州房子真的够住了吗?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郑州存量住房保有在409万套左右,按照户均3人的结构比例,郑州的房子足够居住1227万人。而截止到2018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的总量为1013.60万人,显然,郑州的房子是够住的。
然而,事实却不尽然。
首先,在这约3亿方共计409万套住房中,2010年之后的只有37%,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还约有三分一建设于2000年之前。也就是说,在郑州现有住房中,三分之一的房子房龄已经接近20年。
近年来,随着人口政策的改变,很多家庭结构出现变化,多数家庭面临结构性改善住房的问题。还有是房龄20年左右的房子,出现难以出售、空租的现象,据有关机构统计,此类“老破小”房子的空置率达到20%-30%。而住宅总体的空置率也在20%左右。此外,那些老房子多都是砖混结构,本身它的使用寿命就非常有限,再加上很多的一些功能并不健全,并不是完全符合现代意义的住房,这就让住房总量的数字大打折扣。
其次,平均主义并不能解决分配不均。如今并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的算法并不能导致平等的结果。因为,你并不能把拥有多套房产的人的房子转移到没有房子的人头上。
不说此前曝出拥有数百套、数十套房产的“房大爷”“房哥”、“房姐”们,单单就是拥有数套房产的家庭都不在少数。而且,置业需求已经不单单是居住需求,其中教育需求、金融需求、投资需求被牢牢捆绑,置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投资手段,作为财富增值最快的方式,很多人都把资金投在了房地产,拥有大量的不动产。这些拥有“平均面积数”之上的人,一下拉大了住房差距,这样平均是不合适的。
然后,常住人口得统计问题。常住人口的统计是一个定量,然后人口的流动是一个变量,何况郑州是一个人口长年净流入的城市,只有有人口流入,需求就在增加。而且,常住人口的统计中,流动人口的算法口径不一,覆盖面不同,也会造成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
郑州人口流入全省第一
所以说,从根本上来看,对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只要人口在不断增加,住房紧张的问题的一时半会得不到改善。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8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郑州城镇化率73.38%,城镇人口744万人。分城市来看,18个省辖市中,郑州市常住人口1013.6万人,首次跨入千万人口城市行列,也超过南阳市成为河南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由于各省辖市流动人口类型的差异和城镇吸纳、承载人口能力的差异,常住人口变动差异较大,2018年18个省辖市中,有15个常住人口增长,其中,郑州市常住人口增长最多,增加26万人。
郑州到底有多少房子,这只是一个算术题,很好找出结果,但是郑州的房子到底够不够住,这却是一个大命题。不仅仅要从数字的层面去看,还要从时间的角度看待整个市场的发展。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需求升级的市场,住房改善和住房升级将会成为购房群体的主力。满足这个需求,还需要房地产实现大量的生产和建设,并在结构上出现蜕变。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尚还属于城镇化的增长期,房产过剩情况暂且不会出现。至于所担心的房奴还房贷的问题,只要适度运用杠杆,还是买得起房的,也不用担心房屋贬值的问题,比较担心的群体,投资客会更多一点。但是投资客一般都有相对敏锐的嗅觉,在合适的机会出手套现。所以最终一句话:只要不过度使用杠杆,不必过多担心房贷问题,房屋贬值问题。
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
买房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房贷怎么还?小菜认为,国家应该掌握着大数据,不会让老百姓的财富打水漂。但是,国家也一直在预警,告诉大家“房住不炒”。这既是善意提醒,也说明警戒线还未到。相关的意见分享如下,供参考。
第一、买房的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奴的房子租给谁?买房的越多,有房的就越多,未来房子总量也就越来越多,这样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且不是非常危险吗?
包括小菜在内都有这种想法,但这个危险既然我们普通人都能看到,你想想掌握大数据的国家和各类研究机构能看不到吗?
当然了,投钱盖房子的各位金主也不会看不到这个问题。他们看到了,还愿意大把大把地砸钱继续盖房子卖,说明我们看到的现象得出我们认为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小菜以恒大地产研究院数据为证,结合自身的一些经验,为大家分析下这个问题。
01、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
据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约70%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约20%是租房,其他约10%是借住、住单位宿舍等(不含学生、部队服役人员、在押服刑人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8.5亿,同比新增467万,占比60.6%;农村常住人口约5.5亿。
也就意味着,以现在的人口结构算,城镇租房人口数量为1.7亿,其他居住状态的人口数量为8500万,两者相加大概是2.55亿人。
2019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8亿。其中,流动人口2.36亿,这和恒大研究院2.55亿差距很小,仅为1900万人。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约70%!小菜认为,这个数据更为合理些,而西南财大抽样调研后的数据是90%,可能有些乐观。
也就是说,现在城镇住房总量仍然是不足的,还有些缺口;流动人口(租住人口和其他人员)数量还很庞大,租房人口数量依然很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房价普遍很高,仍有相当部分居民难以承受高房价,在房子上仍然没有实现自有梦。
02、城镇住房套户比
套户比是衡量住宅存量充裕程度的国际通用标准,是用厨卫齐全的成套住宅套数与常住家庭户数的比值,国际均衡值是1.1。
恒大研究院套户比为1.09,略微低于国际正常值1.1,表明我国住房总体供给平衡。
基于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宅分离、投资住房空置以及房屋使用年限带来的折旧、改造、拆迁等误差、损耗,叠加休闲、度假、养老、上学等需求,成熟的套户比应该略微高于正常值才行。
这就意味着,我国城镇住宅在套与户匹配上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0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恒大研究院数据显示,1978-2018年期间,大陆城镇住房套均建面从44.9㎡提高到89.6㎡,城镇人均住房建面从8.1㎡提高到33.3㎡。
国际上一般对人均住房面积统计口径采用使用面积,那我们在测算上述面积是需要排除公摊,如果采用0.7的系数,那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就是23.3㎡。
另外,国际上对人均住房面积统计不区分城乡住房,那其他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上还得乘以系数0.85。
这样统一标准尺度后,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是最低的,跟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就意味着我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04、未来城镇人口增量
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实现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
但这不是城镇化的终点,按经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看,普遍在75%上下,G7国家城镇化率普遍高于80%,日本已超90%,意大利最低,接近70%。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预计到203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约70.6%!距离现在还有10年时间,19年末是60.6%,就还有10%,按14亿人口基数算,就还有1.4亿农村居民进城。
未来10年内1.4亿人进城,按照3人居住一套,那大概需要新增4700万套住房;如果以2人住一套,那将还需要7000万套。而这只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需求,还不包括流动人口、改善型、拆迁户、旧城改造等住房需求。
综合本节4项指标分析,城镇住房自有率、城镇住房套户比、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农业转移进城人口住房需求等都有较大提升空间,不用担心房子建得太多,也不用担心房子越来越多后,卖不出去、租不出去,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不仅个人在关心,国家和各类机构也在关注房屋数量问题。
第二、房贷怎么还?还房贷更多还是个人经济来源问题,这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个人只要肯劳动,肯不断提高自己,做些安全的理财,逐步增加收入还是没有问题的。
01、工资、薪金收入
保持正常的就业状态,获得工资和薪金收入,负担每月的月供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经济发展,通货膨胀上来,收入跟着上来,房贷月供的压力会越来越小。比如,30年前,每月工资几十元,还几千元的贷款都很吃力,想买个车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万元户”牛得不行。现在月薪过万的,上厕所都会遇到一大堆。
02、适当做些投资
还是要自律一些,攒点钱,不要乱花了,每年攒几万元钱,有把稳的理财产品就理财,没有把稳的理财产品和投资项目,就拿去提前还款,慢慢压力就会小了。
03、提升自己,广开财路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而机会到来时能不能抓住?还是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和不断提高自己。
综合能力强,或者某项技能特别突出,慢慢就是专家,在主业之余,还能搞些副业,增加收入也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房贷压力会有,但随着经济发展,通货膨胀持续,加上自身经济收入提高,房贷压力会越来越小,不用过于担心。
第三、房子存量越来越多,以后房子该怎么买好?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虽然房子的存量还未接近红线,但总量还是越来越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买房更合适呢?
01、刚性需求
不管在哪里,不管以后房价怎么变,刚需一族总得有个房子住,这个需求不可能一直不解决,该改善居住的还得继续改善居住品质。
怎么说呢?
不用太在意房价的变化,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等众多调控政策下,楼市是稳定的,房价大概率都不会大涨或大跌。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经济能力允许,该买就买,解决好一家人的居住才是王道,不用担心房子总量会不会过量,以后房贷怎么还,一家人的力量,供一套房子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
02、投资购房
这类群体还真得仔细考虑下。
认清楚大的国家形势,“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回归居住属性,这是未来房地产业的大趋势。
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在路上,就是号称“终极杀手锏”的房地产税。随着存量房体量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替代土地财政,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的基础。
但房地产税如何实施?征税标准如何?起征点是什么?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大家有这个戒备心理,但也要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合理决策。
从国家城市战略看,以一二线为代表的城市群、都市圈将是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人口流向,产业布局方向,也就是未来房产投资方向。
三四线人口和产业转移后,人口和经济都无法长期支撑高房价,房价走跌的概率很大,不宜再投资。
总之,投资房子,选好城市是第一步,选好房子是关键,而随着房产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投资房子还得要算好购置成本、持有成本和最后收益,不要折腾一番,钱没赚到,还倒贴些进去,就很不划算。
综合全文:
未来存量房将会越来越多,大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大,人口、产业和经济都能持续支撑房价的稳中上涨;不管是刚需,还是投资,在经济能承受,自己那本帐算得过来的情况下,长期都是可以买的。
中小城市逐步流失人口、产业和资本后,将会在接下来的城镇化发展中“掉队”,房子存量越大的话,意味着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房子保值功能会减弱,房价走跌的概率很大。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变化和趋势都是渐进的,也是长期的,美国人用了40年走完。因此,不管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不宜“见风就是雨”!
做好自己,壮大自己,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对强者的影响都是很小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