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十子允锇怎么没被雍正清算了?
显然胤䄉被秋后算账了,不一定非杀了才叫清算。
胤䄉被革爵圈禁,关了13年之久。如果不是雍正早死,摊上乾隆,说不定他被关到死。
胤䄉是八爷党的一份子,八阿哥整日价沽名钓誉,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德行,暗地里却和九阿哥,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勾结在一块,拉拢一干官员,结党营私,意图谋取太子之位,这种小集团,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一切之上,罔顾国家法纪,历来是君王大忌。
因此康熙对八阿哥非常厌恶。
谕曰:“凌普贪婪巨富,所籍未尽,允禩每妄博虚名,凡朕所施恩泽,俱归功於己,是又一太子矣!如有人誉允禩,必杀无赦。”允禟语允禵,入为允禩营救,上怒,出佩刀将诛允禵;允祺跪抱劝止,上怒少解,仍谕诸皇子、议政大臣等毋宽允禩罪。八阿哥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锋芒太露,不懂得韬光养晦,对权力的迷恋表现得太露骨。
所谓恨屋及乌,康熙对十阿哥胤䄉自然也不喜欢
允䄉与允禟、允禵皆党附允禩,为世宗所恶。——清史稿不得不说,胤䄉没有一点眼力界。
后来,康熙驾崩,老四当上皇帝了,他还不知进退,跟雍正顶着来。雍正派他送骨灰盒道喀尔喀,胤䄉走到张家口就不走了,装病。然后又偷偷的祭神,祭文里直接写“雍正新君”。
这事被雍正知道,定了他大不敬的罪名,并派人将其抓回京师圈禁。
直到雍正死,乾隆即位第二年,胤䄉才被放出来,获得自由没几年,就病死了。
有人觉得胤䄉虽然被圈禁了,但是处境不错,我可不这么想。把你关院子里,不允许干这干那,每天有吃有喝的,好吗?
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有时候比杀了他更狠。胤䄉曾静贵为郡王,现在却处处被人限制,监视,成了个无权无势的渣渣,内心憋屈可想而知。
也不能怪雍正心狠,如果八爷党当了家,照样饶不了他老四。
康熙第十子允锇怎么没被雍正清算了?
“九子夺嫡”以四阿哥胤禛的全胜而告终,而胤禛夺嫡的主要对手八爷党也遭到了胤禛的清洗。八阿哥和九阿哥被削籍除名,抄家圈禁,改名为塞思黑和阿其那。八爷党骨干(胤禛的亲弟弟)胤禵也先被派去守陵,后被圈禁。而八爷党的铁杆十阿哥胤俄却只受到了夺爵的处分,并没有被实际圈禁,而是被胤禛派人暗中监视。而且在乾隆继位后,他旋即被释放,封为辅国公。为何胤俄的下场相较其他两个皇子好了那么多呢?
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胤俄此人胸无大志且城府浅薄,虽然是八爷党的骨干力量,他却并不能对胤禛的皇位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胤俄的性子很直,喜欢做的事情说什么都要做,不喜欢的事情说什么也不做。雍正即位后,派遣胤俄遣送泽卜遵丹巴、胡图克图灵龛还喀尔喀。胤俄一开始称病不去,奈何雍正皇帝不允许。胤俄只得去办这个难办的差事,可是他走了几步就自己溜了回来,为此受到了驳斥。
而且他对胤禛十分不满,在给胤禛的奏折上竟然直书“雍正新君”,这让胤禛异常恼火,直斥胤俄对皇帝不敬,这也导致了胤俄的被削爵和被抄家。
而且在抄胤俄的书信时,竟然发现了胤俄与胤禟来往的绝密书信,胤俄竟然没有按照规矩将书信烧掉。这也在侧面反映出胤俄没有什么心机,但是胤俄的这封信却断送了胤禟的命运。因为书信中有机会已失,追悔莫及这种话,这就成了胤禟谋反的关键罪证之一。
而且与胤禟和胤祀相比,胤俄本人并不善于经营关系,在朝野中也没有什么心腹大臣,这让胤禛对其十分放心,因此他没有遭到进一步的打击。
此外,胤俄出身高贵,且其外公家族势力庞大,这也让胤禛对其的惩罚有所保留。胤俄的母妃是温僖贵妃,是有清一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贵妃。温僖贵妃是康熙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小女儿,是康熙孝昭仁皇后的妹妹。
而胤祀的母妃是良妃卫氏,是康熙口中的卑贱者,而胤禟的母亲则是大名鼎鼎的宜妃娘娘,这位宜妃娘娘虽然颇受康熙宠爱,可她竟然在为康熙守灵期间冒犯了胤禛的母亲,当今的太后。这也成为了胤禟的一大罪名,所以良好的出身让胤禛也对他保留了打击的力度。
所以说胤俄之所以没有落到最悲惨的下场,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他个人水平太有限,而不像胤祀和胤禟那样具备冲击皇位的能力,这让胤禛从未对他产生过担忧。其次,胤俄良好的出身和外祖父家的地位也让胤禛对他没有痛下杀手。
傻人有傻福,某种意义上是有道理的。
以上。
康熙第十子允锇怎么没被雍正清算了?
说起允锇这个康熙第十子,我们还是先从康熙朝两废太子,九子夺嫡说起。
康熙一生勤政爱民,谁料到其嫡子二阿哥胤礽,身为太子却行止有亏,被康熙两废太子,彻底失势。
储君之位空缺,众皇子皆有觊觎之心。康熙共有二十四子,有九个儿子参与了储君之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其中,以老八胤禩、老九胤禟以及老十胤锇、老十四允禵联盟的八爷党,与老四胤禛争夺最为激烈。最终老四胤禛成了笑到最后之人,承继大统,史称雍正帝。
雍正生性严苛,登基后暂时隐忍,只待政局稳定时机成熟,就开始清算九子夺嫡时的旧恨。
雍正四年,他将允禩允禟改名阿其那、塞思黑,剥去宗室身份,圈禁致死,就连同母弟允禵都被圈禁,而作为铁杆八爷党的允锇却只得削爵,没有实际圈禁,能得以善终。
那允锇为何未被雍正清算呢?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一,草包十爷性格直爽简单,能力有限。
允锇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他天资一般,在众多才华横溢的兄弟中,只能算是愚钝之人,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草包十爷。
也许他并不是那么蠢,只是他的参照物都是人中龙凤,他只有当陪衬的份了。
他生性直肠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太多的政治心机,他只顾自己嗨的爽,并未有未雨绸缪结交朝臣的远见卓识。
因而他加入八爷党,自己并没有继位野心,只是打酱油的角色而已。八爷党真正的核心智囊则是允禩、允禟、允禵。
我们再看看允锇获罪削爵始末,雍正元年,有几位藏地活佛到北京朝拜,却突然逝于北京,雍正令允锇将活佛骨灰护送回喀尔喀蒙古。
允锇养尊处优,又怎肯做这样的苦差事,他推脱不掉,只得启程。
可是这位十爷只到了张家口,就自行停滞不前了。雍正怪责他,没成想这位王爷竟然在奏折中直言“雍正新君”,以雍正的暴脾气,怎能不严惩他呢?
可雍正并未直接下手,而是令允禩拟罪,他又假意不忍苛责弟弟,只将其削去爵位,并押回京拘禁。雍正将责任皆推给了允禩,自己反落得爱弟之名,其心机之深无人堪比。
我们再看这位十爷的获罪言行,怎么看都不像一位能运筹帷幄,心思缜密之人,颇有一些孩童般率性而为的直性,没有懂得隐忍,懂得韬光养晦的心计。
这也是雍正对其无太多忌惮的原因吧。
因而雍正清算允禩允禟时,并没有给允锇再加罪责,反而任其自生自灭。
有书君觉得,雍正清算兄弟并不只是清算夺嫡旧恨,更想清君侧。他不光清算了八爷党,昔日有能力与之夺嫡的兄弟都在清算之列,就连三哥允祉都被圈禁了。至于朝中党羽众多、城府最深的允禩、允禟,还有握有兵权的允禵,当然是其重点清算对象了。
而允锇一无政治大智慧,二无朝臣拥泵,三无兵权,属于三无王爷。他身后没有允禩等智囊团,掀不起大浪。雍正留着他也乐的延续自己爱弟的好名声喽。
二,允锇背景深厚。
允锇别看愚钝,可其母族背景相当深厚。其生母温僖贵妃,是康熙朝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又是康熙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其在宫中位分只在皇后之下。
温僖贵妃母家钮祜禄家族,能一门同时出两后妃,其家族背景势力之大,在朝廷中的根基不是随意就能撼动,这些足以抬高允锇在众皇子中的地位了。
我们简单的说,就是允锇在众兄弟中,除了二哥允礽是嫡子之外,其身份地位无人能与之比肩。
我们且看允禩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库身份低微,允禟之母宜妃虽受康熙宠爱,可其位分远低于钮祜禄氏两姐妹。从而在子以母贵的清宫,允禩纵然才华卓绝,其身份背景亦是他夺嫡的阻碍。因而允禩允禟九子夺嫡时,将允锇拉入八爷党,并不是考虑其才能,只想利用允锇的背景势力,增加他们夺嫡胜算。
雍正在清算夺嫡旧恨时,也不得不考虑允锇母族背景,牵一发而动全身,清算一个允锇就可能扰乱臣心,动摇刚刚稳定的政局,倒不如对允锇网开一面,送钮祜禄家族一份人情。
而雍正面对允禩允禟,就不如此客气了。允禩生母身份低微,其母家不足惧。允禟生母虽是康熙宠妃,可是康熙已逝早无恩宠可以倚仗。
雍正没有了顾忌,其下手之阴毒真的不留一丝温情。尤其是他对允禟更是毒辣,据说允禟被圈禁后,一直受尽刑罚折磨很快逝去。
有书君觉得,雍正除了顾忌允锇的母族背景,还有一层原因则是允锇生母早逝,与后宫无太多恩怨纠葛。
而雍正之所以待允禟更加残酷,与其生母宜妃对雍正母亲有僭越之行,有很大关系,雍正一举报了母子之恨。
三,雍正粉饰其得位之正。
雍正继位之初,就有传言皇位本该属十四爷允禵,是他篡改遗诏得位不正。胤禛之所以取号雍正,就是为了抨击传位不正的流言。
他已经清完君侧,如果把所有兄弟一网打尽,只怕更会留下得位不正报复的口实,那就留下最无能的允锇掩掩众人之口喽。
易中天曾评论雍正“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
雍正是有仇必报之人,他不寡恩,不无情是有选择的。只要威胁到自己的帝业,他都刻薄冷酷,其对允禩允禟诚如是也,就连同母弟允禵都不能幸免。允锇才能有限不足惧,其背景势力可以借用,雍正对其就不寡恩,不无情,反而能减少其对兄弟薄幸之名,顺便彰显一下自己得位之正。
允锇过着闭门王爷生活,熬过了雍正,在乾隆二年得到完全自由,并被封为辅国公,卒于乾隆六年,享年59岁。
他是九子夺嫡失利者中唯一能得善终者,看来聪明有时不一定能救己命,曾有人说他是装傻,无论怎样也是傻人有傻福吧。
斯人都逝,是非恩怨犹有人说。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康熙第十子允锇怎么没被雍正清算了?
康熙第十子,原名爱新觉罗·胤䄉,在雍正登基后,为了避讳,将名字改为允锇,首先说一下,题主可能对清算有些误解,不是杀了,放逐,削籍,抄家这才叫清算,允锇在雍正二年就被雍正皇帝圈禁革爵,这就是被清算了。
爱新觉罗·胤䄉在康熙时期,九子夺嫡中,他就一直站在八爷党一边,所以雍正皇帝登基后怎么可能放过胤䄉,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彻底剥夺他所有的权力,再说爱新觉罗·胤䄉最后被削去爵位,其实只是一个大不敬的罪,是因为他在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按理说应该写为皇上,雍正皇帝或者皇兄,其实雍正新君也没错,毕竟这时才雍正元年,但是这件事的确也就给了雍正一个理由清算胤䄉,先剥夺他的爵位,然后拘押在京城,最后圈禁。
这其实还算是八爷党的人下场最好的一个了,只是削爵,而爱新觉罗·胤禩直接被削去宗籍,爱新觉罗.胤禟被削宗籍,后来乾隆皇帝给他恢复了宗室,康熙的第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由于和雍正皇帝是同一个妈,所以雍正只是把他圈禁,降为贝子,到了乾隆皇帝时期,他被封为辅国公,升为郡王。所以相比之下不能拼妈的其他弟兄,爱新觉罗·胤䄉,在被乾隆皇帝放出来后,还封为辅国公,下场算是非常好的了。
爱新觉罗.胤䄉在乾隆六年去世,用贝子礼下葬。
康熙第十子允锇怎么没被雍正清算了?
康熙共有24个儿子其中参与九子夺嫡的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按照史书的记载,老十应该也算被雍正清算了 雍正上台后,他的二哥、三哥、五弟、七弟被关押进监狱,并且都剥夺了地位封号,将他们都贬为了庶人,这几位兄弟陆陆续续死在监狱。 他的八弟和九弟在他继位初期,便都进封为了亲王,等大局稳定后,他便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八弟和九弟的王爵,并将八弟和九弟更名为“阿其那”、“寒思黑”(这两句话是满语,意思是猪和狗的意思)。
相对于其他附庸八爷党阿哥,老十的结局就算可以了,雍正为何没有真正的清算老十,只是圈进监视他,大概因为这些原因,老十的生母是温僖贵妃,孝昭仁皇后的妹妹,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他是遏必隆的亲外孙,家族力量雄厚,论出身,除了太子,其他人都不如老十。还在于老十此人胸无大志且城府浅薄,虽然是八爷党的骨干力量,他却并不能对雍正的皇位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他的性子很直,喜欢做的事情说什么都要做,不喜欢的事情说什么也不做。而且他对雍正十分不满,在给雍正的奏折上竟然直书“雍正新君”,这让雍正异常恼火,直斥老十对皇帝不敬,这也导致了老十的被削爵和被抄家。
康熙第十子允锇怎么没被雍正清算了?
爱新觉罗·胤䄉(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敦郡王。 作为"八爷党"的成员,为何没有被雍正皇帝清算呢?具体原因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要说清算还要先从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说起,康熙一生建树颇多、勤政爱民。他的皇子们对皇位虎视眈眈,于是就造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康熙一生有二十四个儿子,其中有九个儿子参与了这场储位之争。
以老四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老八胤祀为首,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四胤禵为辅的"八爷党"尤为突出。我们都知道一旦参与了皇位的竞争,就很难善终。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鹿死谁手。
对于这场轰动一时的储位之争,最终以老四胤禛继承了大统,史称雍正帝。
雍正继位后,老八胤祀等人不甘惜败,所以双方的斗争在雍正继位后延续了下来。雍正在政治上采用了多种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逐步分化瓦解皇子集团,先是把老十四胤禵从西北召回,加以圈禁。后又晋封老八胤祀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后因雍正权力逐渐壮大,随即加紧惩治了胤祀等人。
·老八胤祀被削宗籍和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意为狗)。老九胤褆也被削宗籍、圈禁,改名"塞思黑"(意为猪)。老十四胤禵先是派守皇陵,后被圈禁。突然间想到了当年曹植在逼迫下写出了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种种无奈和苦楚。
相较于前面几位的结局,老十胤䄉的结局还算善终,而为什么说他没有被雍正清算?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1、 母族背景深厚
他的生母温僖贵妃,是康熙时期遏必隆辅政大臣之女,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她在宫中的地位只在皇后之下。是清一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贵妃。再加上钮祜禄家族能一门同出两位后妃,可见其家族势力之大,在朝廷的根基深厚,也不是随意就能撼动的,这也足以抬高胤䄉在一众皇子中的地位。
而当时老八胤祀在争夺皇位时也是看中了老十胤䄉身后的背景势力,以此来增加他们夺嫡的胜算。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对老十胤䄉加以严惩,难免不得不考虑他身后母族势力,清算了他很有可能会扰乱臣心,所以雍正在惩罚胤䄉时格外的网开了一面。
二、"草包老十"
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八爷党"的智囊主要是老九胤褆和老十四胤禵,在八爷党中留有一句"草包老十,毒蛇老九"的说法。胤䄉生性直肠子,没有继位的野心,也没有未雨绸缪结交群臣的远见。
雍正元年,有几位藏地活佛到北京朝拜,却突然逝于北京,雍正令胤䄉将活佛骨灰护送回喀尔喀,胤䄉哪里肯做这样的苦差事.一开始称病不去,奈何不能违抗皇命,只能去办这件差事。
可是他走了几步就自己溜回来,为此受到了驳斥。他对胤禛十分不满,在给胤禛的奏折上竟然直书"雍正新君",这让胤禛非常生气,直斥胤䄉对皇帝不敬,这也导致了胤䄉的被削爵和被抄家圈禁。而且在抄胤俄的书信时,竟然发现了胤䄉与胤禟来往的秘密书信,竟然没有按照规矩将书信烧毁。这也在侧面反映出胤俄没有什么心机。
此后胤䄉开始长达十三年的圈禁,老十性格豁达,心态非常好,圈禁以后该吃吃,该喝喝,闲暇时间还自己唱唱小曲,怡然自得。事实上雍正也并没有真正的控制老十胤䄉的行为,只是安排了耳目监视他,这一切胤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是没有向任何人表态出来。一直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皇子。
一直到乾隆二年(1737),乾隆把这位十叔放了出来,此时胤䄉已经五十四岁了,老八,老九已经先后死去。乾隆皇帝还封他为辅国公的爵位。在被释放后的第四年,于乾隆六年(1741)九月病死。
他是九子夺嫡失利者中唯一的一个善终者,说他真的草包也不见得,但没有心机,没有一颗想登上皇位的心无形中也保住了他的命。也可能是应了那句话:傻人有傻福吧,有时候聪明也不定能救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