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城里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

我估计,城市老人有一多半不愿意去养老院。我父母都85岁以上了,也是不愿意去,我发现周围邻居们也喜欢选择居家养老,这是为什么呢?

1、观念‬问题‬,怕邻居们笑话。过去老人养儿防老观念很严重,在城市居住的不少老人大部分以前也在农村生活过,或者说也是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

老人都认为,我生养儿女,孩子们都会孝顺的,会给自己养老,家家老人都这么想,相互就会有攀比心理了。身边有老人去养老院了,就会猜测这家孩子是否不孝顺呢?

2、有退休金,在家里养老更舒服一些,比养老院要好。人老了,都会恋着自己的“老窝”,不舍得离开经营了一辈子、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去养老院总归是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中多有不便。反正自己有退休金,再不济还可以请保姆照顾。

3、现在的80岁以上的老人孩子比较多。我婆婆今年86岁,如今四个孩子轮流排班照顾,而婆婆那栋楼都是如此,没有一户老人去养老院,都是孩子们照顾饮食起居,直到故去。这不,今天又送走了一个老人。

而70岁以下的老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不可能让孩子来照顾,观念上会有所改变,即使不去养老院,也会依靠自己的退休金选择居家请人照顾养老。

4、害怕被虐待。去养老院让别人照顾不放心,觉得还是自己的孩子好。这是绝大多数老人的想法,尤其怕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养老院人多,几个护理人员照顾不过来、敷衍甚至虐待自己,而子女又“撒手”不管自己了。在家里,孩子们会“一对一”的照顾,更精心也贴心。

5、对子女也放心不下。虽然人老了顾不了自己,但是也会经常想起、眷恋孩子们。去养老院了,怕孩子没有家回,父母在家孩子们就会经常回家看看,一家人在一起才有家的感觉和味道。

6、觉得家才是自己的最终归宿。这可能才是不愿意去养老院的真正原因之一。经过了解周围的邻居,发现不少老人更愿意“老”在家里面,认为家才是自己最后走得安心之地。即使到了“人生终点站”,也愿意在家里,不喜欢“挪地方”,总觉得会“心神不宁”,缺乏归宿感。

虽然愿意在家里养老,但不少老人表示出更愿意回老家,回到自己出生、生养自己的地方,有落叶归根的心愿。

当然,也有不少城市的居民想得开,晚年选择去养老院生活,觉得也更舒心,不再自己操劳家务。这与所去的养老院档次、退休金高低、是否想得开看得开、自己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等因素都有关联,总之个人对养老方式认识不同。

图片来源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为什么感觉城里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

中国现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像50.60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两个人要照顾四位老人,他们还有工作,还有自己的孩子,等我们用人照顾的时候,他们也有孙辈了,他们上有四个老人,下有孙子辈,国家现在号召生三胎,他们要看几个孙辈。

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我们不想给孩子找麻烦了,他们太累了,因为照顾老人是很累的,假如请保姆,保姆的费用也很高的,比去养老院的费用都高,我也是城里人,就是去养老院,别无选择。

有人会说,养儿防老,你为什么不用孩子?现在是新社会了,有孩子们的孝顺就可以了,孝顺有两种,一种是亲自去照顾老人,一种是花钱让别人照顾,有事的时候孩子来干,像住院签字和缴费什么的,都是孩子负责就可以了。

只要老人开心快乐,不受罪,过好每一天就是她的幸福,不管是在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养老。

为什么感觉城里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

到那里去住,都不如在家里好,这是大多数老人的共识。感觉自己身体健康还可以,生活能自己照顾自己,能做饭、做点家务,无论岁数大小,都不想去养老院。当然了,等到连做饭都困难的时候,儿女又指望不上,到那个时候就应该先走一步,去养老院了。

为什么感觉城里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

这还用问?我们国家的养老事业,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许多养老院多为私人经营,服务人员培训程度不够。因而管理服务上跟不上或不达标。而收费却偏高。许多老年人感觉在养老院,生活质量不理想。享受不到相应的服务。所以。有些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去了的又想着岀来。

为什么感觉城里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

有的是子女的问题,有的老人想去但子女不同意,怕别人说闲话!

为什么感觉城里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

不愿意去养老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生活的不舒服,至少没有目前的生活环境顺心

对比中选择较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正常的事情。这说明养老院要想真正地承担起老年人生活的第二居所,还需要相当长的道路去走,去完善。比如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工作人员付出真正的爱心。

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整个环境对老年人生活的重视,需要从业人员有真正的爱心,需要养老院的运营方不把赚取利益放到较高的位置。

二、费用较高

目前大多地方的养老机构(公立的是个例外),所收取的费用对应于当地的老年人来说,是较高的,也就是当地大多真正需要去入住的老年人,没有收入来源,没有高额的养老金,没有足额的存款条件下,就无法支付入住养老院的生活费用。这种情况下,选择费用低的养老院生活,所得到的服务是更加的不满意。如果让子女来支付入住养老院的费用,又觉得子女也是不容易,从而选择了不舍。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养老院空置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三、对子女的补助

在我国,从树立扩大城市化目标起,到现在也只是3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从“第一批”迁移到城市中开始起算,到现在这个阶段的群体中,年龄刚好接近于老年人,而这个群体的父母则属于真正的老年人,同时这个群体的子女,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并且这群独生子女的生活,总体来说并不太好,于是就出现了并不富足的养老金对子女的补助,这种希望子女生活更好地关爱,基本上就是以降低自己生活品质为代价所换取的。

这种情况下,在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养老金的现状中,给予子女的补助后,自己可支配的额度就更少了。同时,这部分老年人看到子女后代生活的不易,想着自己还能够动的情况下,总是能够给予子女一些帮助,那怕仅仅是看个门,买个菜,打扫下卫生。想着通过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减轻子女们的负担,由此形成的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的付出。

我认为城市的老人不是不愿意去养老院生活,之所以不去那里生活,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主要就是以上三个方面。假如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更贴心一些,更细致一些,更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一些,费用更低一些,相信就能够促使有需要的老年人重新去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