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哪张照片唤起了你的讲述欲望?
一张普通照片,能唤起内心的波澜。
我讲讲我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我嫁给我老公后,我妈妈总是看不上他。总觉得他人无能,不能像别人家女婿那样送这送那的,看别人家女婿送丈母娘什么贵重礼物了,我妈就唠唠叨叨的没完,说我当初选错了人。
其实我的老公当初还是我妈妈给我选的,也是我妈教他该怎么追的我。其实我老公对我父母真的非常好。逢年过节买礼物,我老公都让我买比他们家多一倍的东西送我的父母,而且他还亲自送到家。即使平时不过年节,也是三天两头和我一起买东西去看我父母。我妈妈爱打麻将,我们就每个星期都抽时间陪他们玩半天,真是累得腰酸背疼。
我有个弟弟也在父母身边,可我妈从来不责怪他儿子。我妈受老传统观念影响,比较重男轻女。家里有重活累活,比如装修房子,修水龙头热水器等我妈就不找他儿子找女婿,活干完了还落一身不是。我老公这个人不怎么爱说话,更不会说好听的哄老人开心,这可能是他致命的弱点吧。
我父母越来越老了,住院看病是常事。儿子儿媳都忙很少在医院陪护。当然了,照顾自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是责任。我就嘱咐老公多担待点,老公说没事没事,应该的应该的。我老公在医院推着轮椅陪老人做各种检查、输液等毫无怨言,一整天了饭都没吃。我怕老公受委屈,没人肯定他的付出,哈哈我只有经常在家里表扬和赞美他啦。(下图老公陪我母亲看病,照片还是我偷拍的)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哪张照片唤起了你的讲述欲望?
那一年部队的年终总结工作结束后,连队新来了一名漂亮的女军官,担任排长。
男兵私底下议论,有的说她像叶倩文,有的说她像割了双眼皮的吴倩莲,我觉得,她像高冷范的梅艳芳。
还有八卦的消息说,别看她是中尉,人家男朋友是总参的,正团级。
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交往中,她并不高冷,一直表现的落落大方,而除了工作,大家也很少接触…… 年终总结时连队被评为先进,连长,指导员和全连官兵都很高兴,除了日常的训练,值班,就等着过春节了。
有一天早上起床后,发现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雪,整个营房银装素裹。
那几年的北京很少下雪,战友们都很兴奋。 各单位组织扫雪时,有战友就拿出照相机来给人们照相(那时好像带相机功能的智能手机还没上市)。
一个老铁走过来神秘兮兮的对我说:你看,×排长也在照相呢,你敢找她合张影吗?
我顺嘴就说:这有什么敢不敢的,都是纯洁的同志关系!
老铁撇了撇嘴:少来这套,你要敢过去开口和人家合张影,我在过年的时候就请弟兄们吃狗肉(连队附近有地方狗场)!
我头脑一热:说话算话啊!
老铁说:可以让某某作证,你要是不敢,也要请啊!
我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这个某某,是我们共同的老铁。
说某某某某就到,他听了,当然全力支持!不论结果怎样,狗肉他是吃定了……
我的性格其实挺内向的,别看平时喊口令很响亮,公共场合发言,总结讲评也很顺畅,可是真让我和不是特别熟悉的女孩子说话,还是挺怵头的。
但是,事已至此,我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某某和老铁很快拿了相机,催促着我过去。 我走了两步,忽然转过身,往回走。
“怎么,怂啦?”他俩异口同声 。 “洒家什么时候怂过啊,俺是觉得这雪太白了,有点儿晃眼,我戴个眼镜再去。”我边走边故作轻松的说。
我有个茶色的近视镜,平时不戴,只在外出或者看电视的时候戴。
这时我想,戴上眼镜就可以避免和她的眼神直接相对,心里还能坦然些。
他俩等我我回房间取了眼镜,一起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去……
照相的过程比我想得轻松多了,几秒钟就搞定了,她全程配合,快门按下的那一霎那,还刻意的喊了“茄子”,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她和我们男兵也渐渐熟络起来……
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退伍,转业,都在为生活劳碌,奔波,只是偶尔才有联系。
部队的营房也进行了整修,变得漂亮,宽敞。
这就是这张照片的来历,平平无奇。
至于狗肉,我们到底还是没有吃上,不是老铁失言,而是狗在路上出了问题,那个过程很闹心,就不谈了。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哪张照片唤起了你的讲述欲望?
我这两张照片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的小外孙女,我的小外孙女是2009年三月份生的,我女儿生我小外孙女时候,我的身体健康可不好了,因为我前几年患过病毒性心肌炎,身体健康特别弱,那时我在黑龙江东北,东北特别冷,我总是爱感冒,一感冒就心㤺气短,真的难受极了,我女儿在河南洛阳,2009生了我小外孙女以后,我就到河南洛阳女儿家,我到了河南洛阳以后,因为河南洛阳的气候比我们东北暖和,我在我的女儿家看着我的小外孙女三年,不知不觉的我总爱感冒的毛病好了,不感冒了,我就心也不㤺了,也不气短了,在加上我的小外孙女特别可爱,我心情又好,所以我在我女儿家把病养好了,到至少这几年,几乎都不那么感冒了,也是我的小外孙女给我带来了福气,现在我的身体越来越好了,身体好了,使我活着每一都快乐开心幸福。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哪张照片唤起了你的讲述欲望?
父亲的照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昨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为在世的入朝人员,包括其他辅助人员,颁发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
坐者是我的父亲,站立者是连部的通讯员杨毅叔叔。看着我父亲当年的照片,真是感慨万千。要是父亲健在,享受几天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的新生活该有多好!然而,他们那一代人仿佛注定要肩负着历史使命和家国情怀,在保家卫国的的战火中淬炼成为男儿本色。我现在明白,当一个人义无反顾,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时,他是最幸福的人!他思想的纯粹和人格的魅力一定会留驻人间,惠泽后人!
我父亲当年20岁,是1950年11月底,由丹东入朝作战的,当时是排长。1952年底带着军功归国。他是幸运的,能活着回来;可他又是痛苦的:他出发前回老家动员带出来的11个青年,只有3位回国,其他5位牺牲,3位失踪。父亲很少和我们谈他的往事。在晚年时,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不回老家,老家不是还有那么多的亲人吗?我记得在我两岁时父亲带我回过老家一次,此后再也没有回去过。都在东北,相距不过几百公里。我真的不太理解。后来有一次父亲和我说他不回去的原因:死了那么多人,都是我带走的,我说什么啊?怎么见他们家里人啊?!我知道这成了他老人家一生的愧疚和伤痛。这是心病。我相信在他年仅54岁离世时一定会愈合的。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想得更多的可能是身边的琐事,甚至为个人的荣辱进退而患得患失。想想我们的父辈们,我们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令人汗颜。
按照规定,已牺牲和去世的志愿军入朝作战人员,这次不在颁发纪念章之列。可我坚信,历史的天空一定会镌刻着他们的名字!人民一定会将他们铭记在心中!
致敬!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先烈们!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哪张照片唤起了你的讲述欲望?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哪张照片唤起了你的讲述欲望?
我和老公是经媒人介绍认识的。从定婚到结婚两年当中,见面不上十次吧,每次见面也没有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
上世纪89年冬结的婚,那个时代农村还比较贫穷落后。结婚那天,新娘脸上没有涂一点粉黛,素面朝天,棉袄外面罩一件四个兜军绿色的布衫,下身穿一条蓝棉裤(那个时代农村大多都是这样),走着去婆家的。和现在简直没法比,那时候太土了,太寒酸了。后来每每看到别人做新娘子时,穿着美丽洁白的婚纱,很是羡慕😊。
大概是08年吧,记不大清楚了,街道上宣传免费为中老年人照婚纱照,还送一个大盆。当时就心动了。年轻的时候没有赶上好时候,做新娘子没有穿过婚纱,很是遗憾。这次免费照婚纱照,❤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记得老公一回家就和他说这件事,人家说啥也不愿去,说是骗人的,还说什么老夫老妻的,怪不好意思的,照它有啥用?后来经不住我软磨硬泡,一再相求,终于生拉硬拽照了几张婚纱照。
当时照了很多镜头,商家只让选六张免费的,六张以外收费。许多中老年夫妻,这一张想要,那一张也舍不得删,看到特别如意的照片,还要求放大用相框裱起来。一个镜框一百多,二百多,三百多不等。不管怎样,总算留下人生途中的一点影子,挺高兴的😄。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哪张照片唤起了你的讲述欲望?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6年11月份,主人公是一个15周岁,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上身穿着一件蓝布学生装,下身着一件土布染色的裤子,膝盖处打着两块大大的补丁,那是他外婆精心缝补的。这个人就是我。
我当时就读于离县城有20多公里的一个乡村中学,我们班有50多位同学 ,年龄悬殊很大。小的十五六岁,大的有二十五六岁。我在班里学习成绩是前10名,乒乓球打的还可以,曾参加校队到县里打过比赛,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处得很好,也算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1966年10月份,学校接到通知,要选派学生代表赴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每个班分配两个名额。我们班经过无记名投票,我和班长被选中。当时别提有多高兴 ,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马上就能见到敬爱的毛主席了。
大约在1966年11月初,我们到县里集中后 来到省城火车站。这是我第1次到省城,也是第1次乘火车。火车站里可算是人山人海,大多数人都是要到北京去的。好在我们是赴京代表,就这样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挤上了火车。上车后,人根本就无法挪动,过道上、行李架上、椅子的靠背上全都是人。从省城到北京要30多个小时,大小便是最大的难题。厕所虽近在咫尺,但很难过去,有些女生忍不住了,只好把小便解在身上。当时的火车晃动很大,一路上我都担心火车会不会翻掉。因为我见火车上部又高又宽,铁轨又那么窄,接触面又那么小,总感到是头重脚轻,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其实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准点平安到达了北京。
到达北京后,我们被安排住在永定门外的一所学校,现在只记得在一条河的旁边。初到北京,最不习惯的就是自来水的味道特别浓 ,没有我们家乡的井水好喝。后来知道那是用来杀菌的氯气的味道。
11月9号接到通知,明天毛主席将会见、检阅红卫兵。知道消息后,激动得整夜无法入睡。第2天天未亮大家都已起床,早饭后,乘坐二三十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向市区驶去。
毛主席第1次接见红卫兵是50万人,到第4次是150万人,我们是第7次,有200万人。因人数太多,我们被安排在长安街的民族文化宫旁边等待检阅。在等待的几个小时里,大家有时集体朗诵毛主席语录,有时分片赛歌,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因没有手表,也不知道是几点钟。突然离我们老远的地方有人喊,毛主席来啦。不久就见毛主席的敞篷车,朝我们徐徐驶来。毛主席站在敞篷车的前面,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手臂上戴着红袖标,神采奕奕,满面红光,不断地向两边招手。我们手挽着手(这是现场指挥要求的,怕有人往前拥),一遍又一遍的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们目送着毛主席的背影,缓缓离开我们的视线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见毛主席也就一两分钟,但使人,终身难忘。
所以这张照片对我非常珍贵,他记录着我一段最美好幸福的时光。回到家乡后,很多亲戚朋友向我索要这张照片,我便洗印多张送给他们,至今在他们家的相框里还放着这张照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