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科6年,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该怎么办?
看来,你的心态还是不行,还是不适应体制工作。体制内,对于大众来说,得到提拔晋升的是少数,长期不提拔的仍然是多数。对于个人来说,提拔是非常态,不提拔是常态。在体制内,一定要摆正心态,一定要正确看待提拔晋升,对于别人的提拔晋升我们要祝福,但没有必要去羡慕。
就拿我来说。我2001年6月份985大学本科毕业。那一年,与一同进入我们地级市体制内的有50多个,大家一起在市委党校培训,这一批人当中985大学的有8个,211大学的有18个,一般本科大学的有28个。现在,我们这一批人当中,50%的人提拔了副处级以上,其中有5人提拔了副厅级,这5人都不是985大学,3人是211大学,2人是一般本科。985大学毕业的8人,只有2人提拔为副处级,包括我在内的6人都还是正科级以下,还有一人还是乡镇副科级。
我们当中有一位女同志,一般大学毕业,父亲是正厅级干部。这位女同志一开始在乡镇当公务员,2年后提拔为镇团委书记,第3年又以女性的优势提拔为副镇长,干了两年的副镇长,第5年又提拔为我们县的团委书记,27岁就达到正科级。当了2年的县团委书记,直接到一个大镇干镇长,1年后升任镇党委书记。31岁那年,作为后备干部提拔为团市委副书记,33岁提拔为团市委书记。34岁到我们县担任县长,36岁又提拔担任团省委副书记。38岁那年,空降到我们隔壁市担任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目前是41岁,已担任市委副书记1年多,2023年底极有可能提拔为市长。
我们虽然是曾经的党校同学,曾经一起进入体制、一起上课的同事,但是部分人提拔快,一些人提拔慢,一些人多年不提拔。这就是差距,这就是体制内的提拔晋升的常态,学历高的,名校毕业的,能力素质强的,不一定能得到提拔晋升。而那些一般大学毕业的,但是有外力支持,又遇到较好的机遇,往往提拔较快,短时间就走上了领导岗位。
对于体制内的提拔晋升,对于身边同事的提拔,而自己却原地踏步,我的建议有7条:第一条:一定要摆正心态。体制内的提拔是综合因素的考量,根本不讲什么公平性。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上上下下,进进退退是体制内的一种常态。提拔谁都很正常,不提拔你也有很多原因。不是因为你能力强,任职年限长,学历文凭高,就会提拔你。一定要保持“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心态,组织提拔我就好好干,不提拔我也无所谓,也会尽力干好本职。
第二条:找领导调整岗位。多年不提拔,可能与岗位环境有关。不妨换个岗位,或者换个单位,说不定能发挥个人长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提拔的机会大增。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
第三条:千万不要放弃,不要躺平。体制内提拔晋升,贵在坚持,贵在等待机会。绝不能因为一次没有提拔成功,就彻底边缘化自己,选择躺平。在体制内躺平了,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机会了。再说了,领导也非常讨厌躺平的人。
第四条:努力干好工作。想要获得提拔,外力支持固然重要,但是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也是关键因素。领导也不可能提拔一个能力素质弱,没有任何工作成绩的人。
第五条:多多靠近领导。可以多多找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思想,汇报个人想法。还是那句话,既要低头干活,更要抬头看路。不跑动、不走动,想要提拔,除非你是不可或缺的人?体制内,一定靠近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一定要紧跟一把手,一把手在你提拔晋升时能为你说话。
第六条:逐渐看淡职务晋升。对于提拔晋升,应该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尽力而为,不要争强好胜,不要为了一官半职削尖脑袋,组织任用我,我就好好干,不任用我也无所谓,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胜之坦然、败之淡然,不困于心、不乱于情。
第七条:回归家庭、陪伴家人。在单位,我们什么也不是;在家,我们却是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一定要多花时间陪伴妻儿子女,多陪父母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人在世上,能够陪伴自己走完终身的,只有自己的妻儿和子女。多锻炼身体,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副科6年,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该怎么办?
我是31岁提的副科长,任市局办公室副主任,当时上副科长的年龄虽然已经不算小了,但是胜在科室比较权重。
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两年,33岁的时候,我的直接上司办公室主任调走了,心里暗暗盘算,办公室就我一个副主任,这次即使不能直接上正科,起码能给个主持工作吧,结果新来的局长找我谈话了,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但他说他想要一个男办公室主任,为了锻炼我,他让我下县局进班子挂副职,许诺我三年回来后重用。
没能直接在办公室主持,虽然有点小失落,但局长答应三年后重用,我理解的重用起码能上正科吧。
在县局的三年中,我就和打了鸡血一样,任劳任怨,拼命工作,三年都是优秀公务员,还立了一次三等功,终于要到三年头上了,结果许诺我的局长调走了,新任的市局局长直接把我招回,不是回市局,而是安排在了市局的直属分局,我们分局局长的级别比县局高,是副处,副局长是正科,下面科室都是副科级,是的,就是把我安排到了分局的科室,任科长,文件上还括号注明是副科级。
到分局工作后,确实有几天很沮丧,挂职回来的安排,严重不达预期,更为刺激的是,当时和我一起提副科的人,有几个已上正科了,相比较之下,心中更为憋屈,觉得实在有点不公平。这么委屈地过了几天以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使劲想了想,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过好现在吧。
想开以后,就在分局好好干,我要证明我自己,在哪个岗位都能出成绩。于是又开启了热火朝天干工作的模式,结果五个月之后,上级突然通知,我们分局从副处降格到正科级别,分局科室正式成为股级,这次我接到自己的任命文件是股长,然后括号副科级待遇。
这次降格我已经欲哭无泪了,好在分局的其他人也都一样,左右看看,心里也就平衡了,继续好好工作吧,不然咋办。接下来,在分局的股级岗位上工作五年之后,迎来了分局副局长的竞岗,经过竞岗流程,我成功地争取到了这个副科实职的岗位,这个时候,和我一起提为副科的两位同事,已上了副处,进了市局的班子。
在分局副局长职位上干了两年后,我才如愿以偿上了正科。这个时候掰着指头算算,我在副科岗位上一共在了12年,这12年间有九年是优秀公务员,两次荣立三等功,从最初权重市局副主任实职岗位,到了县局副科级挂职岗位,然后是分局副科级科长职位,再然后就成了分局股长职位,副科级实职成了副科级待遇,然后再奋斗成副科级实职。
我在副科级岗位上12年的波折,能否对你有个安慰?!
副科6年,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该怎么办?
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的一位领导,曾在县里面工作了16年,是正科级领导职务。由于一直与爱人两地分居,就想调回市里。直到2009年,他已经40岁了才调回市里某单位。
当时,由于单位职数限制,他被定级为主任科员,说白了就是科员,不过发的是正科的工资,相当于40岁时他的仕途又重新起步了。一般情况下,当40岁还是科员的话,就会觉得没什么进步和前途了,多数人也就开始浑浑噩噩混日子了。
然而,我的这位领导团结同事,与人为善,从不怨天尤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多次出色的完成了所在处室的各项工作,深得领导赏识,同事对他的评价也非常好。两年后,他被提拔为副处长;又过了两年,被提拔为处长;现在已经是单位的副县级领导干部了,是实实在在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晋升的典型。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想说的是:
一、在体制内,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领导和同事心里都有一杆称,只要你兢兢业业干好工作,都会有被提拔的机会。
二、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身边同事的提拔,不要害“红眼病”,更不能怨天尤人,迷失了自己。要始终保持专注,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牢记厚积才能薄发,任何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加油!!!
副科6年,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该怎么办?
从你的问题描述中发现,说明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好领导、好干部。如果你是在基层工作,上副科都已经6年了,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觉得你要正确面对没有被提拔的这事,工作还得继续,空闲时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个人建议如下:
一是调整心态。工作的目的是为老百姓服务,组织提拔是为了挑起更重的担子,为更多老百姓服务。如果不计个人得失的话,只是服务老百姓的数量上发生了变化,同事提拔后工作压力也随着增大。你真的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继续认真工作。
二是找出差距。正确对待自己与一起工作过同事的差距,包括工作、生活、家庭以及对人情事故的处理等,我们不是去与同事比,而是正确对待这些差距。如果是工作上的差距,你真的要谦虚跟同事们学习借鉴一下。
三是坚持学习。个人坚持学习真的非常重要,在不违背党员干部学习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无论是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生活百科方面的学习都可以,丰富自己的内涵真的有用。
四是做出成绩。无论你分管什么工作或主抓什么项目,在统筹推进的同时,将某方面的工作推向极至,只要得到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的认可,下一次提拔的可能就是你。
副科6年,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该怎么办?
如果年轻,该努力的要努力。当然,顺其自然,干好本份工作也是一种态度!
副科6年,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被提拔了,该怎么办?
没有怎么办,只有努力工作。别人提拔是别人的事,还有连副科也不是的呢,他们怎么办?也只能好好工作。还有进不了公务员系列的他们怎么办?只能好好工作。职务、职业不能攀比,只能随遇而安。
六年的副科不奇怪,有的干到退休还是副科,也不错。老是想着提拔会影响心情,影响工作。有些东西是可望不可及的,或许永远得不到。能不能得到职务的晋升不只是看工作能力,还须看机遇,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
同事、同学的职务差别大了,没有可比性,在这方面有烦恼是完全不必要的。职务低并不是矮人三分,只要不犯错误,就是活的硬气,活的有尊严。
知足者常乐,仕途无止境,知足者会有更好的归宿。急于晋升,不踏实工作,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万一犯了错误就追悔莫及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