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6岁,之前在县政府办,刚上任副镇长。有机会去市里,去吗?
我说过很多次,80%的借调都是坑,都是打“黑工”。题主目前年龄36岁,已经超过了科级干部遴选年龄(35岁以下),况且还是以借调方式过去,想要直接调到市委办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或者说难度比较大。对此,我的建议是,不要去趟借调的浑水了,继续在乡镇老老实实当个副镇长,多少是个令人尊敬的领导,责任虽然大,但是相对自由,没有必要。
一、市委办工作要求高,不比县府办、乡镇工作轻松我在市直单位工作多年,又在乡镇当过党委委员。市委办主要是信息报送、材料撰写、检查调研、工作督导、会务组织等。论工作繁忙程度,市委办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常态,工作不比县府办、乡镇轻松,甚至比县府办、乡镇还要繁忙。论工作严谨程度,市委办一向以严谨细致著称,根本不是县府办、乡镇可以比拟的。论工作自由程度,市委办要求随时保持在岗在位,领导随叫随到,乡镇副镇长在这方面只要不值班,比市委办自由多了。
二、副镇长借调去了市委办,就是个免费的最底层的劳动力副镇长级别虽然小,但也是领导干部,分管着几个办公室,比如分管经济发展办公室、防火防汛办公室等,下面也有几个具体办事人员,讲话材料有人帮你写,方案报告有人拟制,作为副镇长只需要牵头组织、搞好协调即可。借调到市委办,打扫办公室你要搞,端茶倒水你要搞,甚至科长的快递也要你去拿,干着单位最苦最累的活,公活私活都得干。很多人为了表现好一些,过着五加二白加黑的日子,甚至为了一篇材料得到领导好的批示,不惜通宵达旦、连夜奋战。
三、借调有好处,但更多的是“坑”借调到市委办,机关平台高,看问题、想事情、做决策,无论是思维、还是眼光都比下级机关更宽广一些、更深入一些、更长远一些。市委办是服务大领导的机构,机关里大多都是精英人士,工作要求高,标准要求严,在这样的单位工作,能力提升得很快,甚至有些时候你得快马加鞭,自己主动充电、主动学习。在上级机关工作,既可对上,又可对下,露脸的机会比较多,露脸多了,认识的多人就多了,自然就会积累一些人脉。
借调借调,只借不调。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大多都只是借,最终并没有调。借调人员因为不在原单位工作,所以很多评功评奖、提拔晋升都受到影响,比如:因为你不在单位工作,可能你的绩效奖系数等都是最低等;因为你不在单位工作,没有承担原单位的具体工作,可能不会将你纳入考虑对象。此时,你就成了娘家不疼、婆家不爱的人。
另外,借调人员因为工作繁忙,大多长时间回不了家,照顾不了家庭、看不了小孩。当然,这些苦累在个人理想抱负面前,都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最终不能正式调动,有一些影响还是较大的。
个人建议:短时间借调可以去试一试,长时间就没有必要了①有仕途抱负的可以去。有政治抱负,想干出点名堂的,无论是年轻与否,都可以去试一试、闯一闯、干一干。不试不闯怎么知道未来呢?万一成功了呢!
②想学点东西的也可以去。这种情况只针对年轻人,毕竟年轻人还是多学点东西、多长点见识、多提升个人能力,即使最终调动不了,也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不枉借调一场。
③有思想包袱的或年龄大的最好不要去。结了婚,上有老、下有下,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小孩,特别是有上学的小孩,更是需要父母的陪伴。
鉴于此,题主已经36岁的人,还是不要去了,去了也经受不住那份苦累,而且你还竞争不过那些20几岁的年轻人。在乡镇老老实实当个副镇长,多少是个令人尊敬的领导,责任虽然大,但是相对自由,只要你不值班,都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小孩。我,36岁,之前在县政府办,刚上任副镇长。有机会去市里,去吗?
听哥一句经验之谈,还是不要去了,36岁借调到市委办,就是一个免费的劳动力,借调完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耽误了在乡镇的发展,无法正式调到市委办去的。
市委办每天都缺人,尤其缺少会写材料、人又勤快的老实人,不要觉得市委办借调你去,觉得优越感满满,36岁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子才是你的核心,借调去市委办,你会发现并没有你想象的好,吃饭租房也许都需要自己解决,真的不值得。
36岁了,早过了遴选的年龄,这一点题主要知道。科级以下干部必须通过遴选,直接调还是有困难。在市委办工作,那些科长们都非常年轻,你现在借调到市委办去,那些科长都要喊你一声哥,无论是谁都可以使唤你做事。你县级一个副科实职领导,根本接受不了这样的情况。
再说了,市委办工作非常忙,材料特别多,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有一次我抽调到市委办帮忙,遇到几次晚上十二点以后还在忙材料,凌晨三点把材料复印出来,在办公室睡两个小时,然后起来布置会场,准备早上八点半的会议。市委办开会,经常是会议前几个小时才能定稿,因为市委大佬根本没有时间看材料,得等秘书长、书记看了签了字才能复印。
老弟,还是在家里好好干副镇长吧,有机会进入专职副书记行列,解决一级主任科员这才是你的目标,有时间陪陪老婆孩子,比借调到市委办工作更有意义,要知道你现在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儿女双全,夫妻两都有不错的工作,少点幻想,在县里争取任个正科实职,退休解决四级调研员,也许这样的人生比你去市级更有意义。祝你工作愉快。
我,36岁,之前在县政府办,刚上任副镇长。有机会去市里,去吗?
机遇难得,年轻有为,组织赏识您,为什么不去呢?还在犹豫什么?
三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正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段,成家立业可以说完成了一多半,一儿一女,老婆还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幸福的家庭,令过来之人羡慕啊!
现在确实有少数人,祖先所积的德行全砸在某一个人身上,不接福也是不行的。试想一下,市委办出面供调,谁敢去阻拦?除非是当事人的脑袋被驴踢了,否则,决不会产生瞻前顾后的想法。
题目告诉路人,现在的正式职务仅仅是个副镇长,也就是副科级干部。难道说当事人不想再升半格,由副科到正科,呆在小小的县城里,没有三五年的继续努力,就这半格由副转正也是很不容易的。
到了市委办就不一样了,副科级的干部伸手就能抓一大把,就是正科级的干部也被称之为主任科员。场面大了,露头的机会自然就多了。本博曾读过一本书,书名忘记了,但书中有一个细节至今记忆犹新。某官员的秘书下到基层去执行任务,当地政府的一二把手设宴款待,此秘书的级别并不高,也就是一个正科级的主任科员。而陪Te的县太爷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处级领导。
针对题主所问的问题,改一句歌词祝福您: 兄弟“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前程似锦,光明一片。先去干着,结合自身情况再说下一步个人的安排。
如果个人的工作能力达到了市委办公室主任的满意,甚至是更高一级领导的赏识,为什么不可以将家搬迁到市里去?老婆工作原本就是银行职员,市里面银行多的是,不用改行。
至于孩子入学入托,更不在话下。三线城市围绕在市委、市府周边的幼儿园绝对是最好的。就是市委、市政府旁边的小学可以说也是最好的。路人生活所在的三线城市,全市一共有两所较好的小学,就是在市委旁边。
所以说,任何人机会来了莫错过,乘势而为,很有可能为个人争取到更高一级的职位、待遇和环境的改变。(原创于:2021/11/14)
我,36岁,之前在县政府办,刚上任副镇长。有机会去市里,去吗?
当然去,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以你的年龄升个正科级应该没问题,可乡镇干上三五年调到县局级给个副职这一生也就完了,到市里那怕做个一般工作人员可从行政级别上是上个台阶,到市上如果工作优秀照样有晋升空间。
我,36岁,之前在县政府办,刚上任副镇长。有机会去市里,去吗?
这一次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之后,我因为年龄超过了35岁,没有获得挑拨晋升,仍然徘徊在副科级之外。
确切地说,是没资格参与比赛,而不是比赛输给了对手。
这让我很沮丧,也让我颓废了一小段时间,虽然工作还是兢兢业业地完成,但却少了之前的一股冲劲。
直到有一天,跟一个体制内的长者聊天,长者给我指了一条路,那就是想办法调去市直单位。
我不解。
长者告诉我,市直单位一般是正处级单位,提拔副科级、正科级也只是单位的中层干部而已,单位自己就能决定,只需要任命之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就行了。
所以,在市直单位提拔一个副科级、正科级干部,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年龄要求,也没有那么多的干部年轻化政策要求,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方法。
然而,想要调动去市直单位,谈何容易,连个愿意接收的单位都没有。
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哪个市直单位愿意借调我,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前去。
虽然很可能只借不调,但始终还是有机会实现真正调动的,而且这个机会应该大于超过35岁的乡镇公务员提拔副科。
回到问题本身,有好几个问题。
首先是36岁还能从县政府办提拔为副镇长,应该不是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的时候上任的,而是刚换完届就开始了届中调整,才上任的。
其次是36岁刚开始担任副镇长,说明前期发展不顺,现阶段也已经落后于大部分人了,如果留在乡镇,大概率会一直是副科,提拔到正科的概率不大,如果没有办法在五年内实现正科愿望,基本也就到头了。
再次是刚上任副镇长,一般是不允许借调的,现实情况中也很少市直单位直接从乡镇借调人员的,除非是之前在县政府办的工作因素,引起了市委办领导的关注,所以才想要借调你过去。
最后,才3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还那么多顾虑,还顾虑家庭?此时不拼搏,更待何时?
退一万步讲,你现在已经是副科级了,哪怕最终借调结束,从市委办回来了乡镇,也只是少了副镇长这样一个职务,级别仍是副科级。
而且我相信,从市委办回来,大概率还是可以回到副镇长的岗位上。
因为相对于乡镇来说,市委办实在是太高了,市委办随便一个科长跟县委组织部、跟乡镇一把手提一下,县委组织部和乡镇一把手都不得不慎重考虑。
如果在市委办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就算没办法实现正式调动,回到乡镇以后,在市委办领导的关心帮助之下,后续的仕途也会顺利很多。
结论:必须去,除非36岁就想过退休生活!
我,36岁,之前在县政府办,刚上任副镇长。有机会去市里,去吗?
我说了您别生气。身在公门好修行。能不能放下功名利禄,设身处地的全心全意的干点事,别在老是考虑自己的个人得失好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