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市局副科长,领导推荐去下属事业单位当正职领导,去吗?
类似的问题,我回答了不止3个了。市局副科长是副科级,到下属事业单位任正职,那几乎可以肯定正科级。副科到正科,肯定是好事,职务晋升了。另外,下属单位再小,也是五脏俱全,一把手管理着几十号人,是单位的法人代表,有相对独立的业务领域,也有自己的财务,还有一把手比较看重的人事权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把手就是这个领域的江湖老大,掌握着一定人财物事处置权,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权力和领导威信,还有一把手本身所辐射得各种隐形的人情世故红利。这些都是一把手的优势,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题主之所以提问,主要有两个疑虑:一个是到下属事业单位任职,公务员身份会不会被取消?二个是到下属事业单位任职,以后是不是100%调回市局任职,恢复公务员身份?针对题主的疑问,我们一个一个分析。
回答第一个疑虑:公务员到下属事业单位任职,公务员身份100%会被取消非常遗憾地说,行政编制或参公编制的公务员到事业单位任职,公务员编制身份肯定是要被取消的,在上任之前,人事部门会要求写一份主动放弃公务员身份的承诺书!
因为,事业单位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其他人员调往事业单位后,也必然使用事业编,绝不会再另行编设其他编制。今年3月份,我们市直机关有一个副科长,调往省直事业单位,就被取消了公务员身份。下面说说这位副科长公务员身份被取消的过程。
该副科长兼任三级主任科员,女性,35岁,结婚多年,其丈夫在省直机关某厅,小孩在省会读书。为了结束两地分居,为了家庭小孩,前些年,两夫妻一直找关系调往省直机关或省会市直机关,副科长也多次参加省直机关的选调。其丈夫农村出生,人脉资源极其有限。结婚差不多10年,小孩都读3年级了,调动仍然没有成功,选调也是欠点火候,不是笔试成绩差一点,就是面试成绩不太满意。去年,副科长年龄35岁,调动再不成功,就不再符合选调要求。一个偶然机会,其丈夫单位下属事业单位面向全省选调人员,丈夫询问副科长是否愿意?女人嘛,大多都是感性的。副科长想到这些年的两地分居生活,照顾不了家庭,看望不了小孩,不再想品尝异地家庭生活艰辛与孤独。思考再三,两夫妻退而求其次,参加这次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选调。副科长参加过多年的公务员选调,经验比较丰富,这种事业单位选调不在话下。加上面试单位是丈夫单位派出的,这次选调异常顺利。
没过多长时间,调动文件就下到我们单位人事科。由于去的是事业单位,也不属于参公单位。所以,人社局要求我们单位人事科,调出人员必须提供主动放弃公务员编制身份的承诺。副科长早有思想准备,二话不说写了承诺书。
回答第二个疑虑:公务员到下属事业单位任职,以后可能调不回市局行政单位转为事业编后,要想再回到机关恢复为公务员编,原则上是可以的。新的《公务员法》规定,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不受编制身份限制,可以调往公务员单位、国企、高校等单位任职。请记住,这只是“可以”,没有说必须。可以是什么意思,是要有外力支持,要有领导推荐,要经过组织研究。可想而知,难度比较大。
题主去任职的事业单位是正科级。正科级事业编人员,要想调到公务员单位任职,难度比事业副处级调任公务员单位大很多很多。毕竟这是逆向操作,受到身份限制,必须经过编办审核,必须经过组织部门考察,必须经过民主测评,有的地方还得经过大领导签字。所以在市局,科级以下的事业编人员,要想转为公务员,操作起来非常难,一般人不可能成功。
当然,题主若有市局一把手强力支持,亲自为你运作,正科级事业编转回市局任职科长,也不是没有可能。题主到事业单位任职,至少也要任职个2年吧。计划不如变化。这2年时间,局势随时在变化,人事随时会调整,你就能保证一把手不会被调走,即使不被调走,他就一定能够为你恢复身份的事情上心操劳吗?除非你是他的直系亲属。
再者,题主已经38岁了,干个2年的事业正科,要想调回市局当科长,年龄上已不占优势。就凭这一点,组织部门可能会作出否定决定。
综上,个人建议:①千万不要折腾到事业单位任职,应该继续留在机关当副科长,伺机运作提拔为科长,退休前100%解决四级调研员,享受实打实的副处级待遇。
②即使不能提拔晋升为科长,任职过副科长职务的,退休前解决一级主任科员也是妥妥的。
③不怕失去公务员身份,也有强烈的一把手欲望,非常享受一把手所带来的权力和威信的,可以选择到下属单位当一把手。
最后,还是建议题主深思熟虑,都38岁了,在市局还是副科,说明题主综合实力非常一般。领导看中你的话,早提拔正科副处了;有外力支持的话,说不定早就将正处了。听哥一句劝,不要折腾了,继续留在市局,最差也是一级主任科员。
38岁的市局副科长,领导推荐去下属事业单位当正职领导,去吗?
几年前,我们县教育局一位接近50岁的何副局长,为了去县里一所高中当校长,跟县委组织部长拍桌子的事,县里体制内的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了呢?
在我们县,县教育局有过几个先例:年龄大了的县教育局副局长,没有希望在县直部门提拔当部委办局的主要领导了,也就是没有机会当一把手了。县教育局长为了让副科级的副局长解决正科级领导的级别,会向县委组织部推荐到县里两所高中里的一所当个校长,一般来说,县委组织部都是会同意的。
毕竟,县里两所高中,都是县教育局直属的事业单位,谁当校长,县教育局推荐的人选还是比较可靠的。几年前,县教育的何副局长也同样是这样的问题,他接近50岁了,县里一所高中的校长眼看到退休的时候了,所以他就马上向局长汇报,表达了自己想去当个校长解决正科级的想法。
县教育局长也不含糊,找了个时间直接向县委组织部长说了自己的想法。谁知,那县委组织部长听完教育局长的想法后,马上否决了。理由是何副局长的名声不好,不适合当学校的领导。
原来,何副局长有过被举报的纪录。举报人是一名乡镇初中的女老师。举报的内容是:有一次,何副局长在带队(带老师们,当然很多女老师)到外地听课的时候,试图对那位女老师行不轨之事。
当然,何副局长是全盘否认的。最后,县纪委也确实查不来证据,那女老师也没有什么直接证据。最终,那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何副局长听说县委组织部长是因为自己有过被举报,名声不好为由拒绝提拔自己到县一所高中当校长后,直接去找县委组织部长。据说,在县委组织部长的办公室里,有过大声的争吵声,还有何副局长边拍桌子边骂人的声音。
当然,最终何副局长确实也没有实现到高中当校长的愿望。到了55岁退居二线了,他也没有解决正科问题。
辛酸职场想说的答案就是:在体制内,不管是公务员编制单位,还是事业编制单位,总是当鸡头好过当凤尾的。也就是说,38岁的你在下属单位当正职,永远比你当副局长强。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虽然你只有38岁,但是不一定能够上到正处级实职领导岗位
市局副局长,在我们体制内的人来说,就是副处级领导干部。按理说,38岁就上到了副处级领导实职的岗位,前途是很大的,上到正处级实职的机会也是很大的。但是,机会大只是个概率而已,并不表示就一定能够上到正处级。
二、组织安排你到下属事业单位当正职是想锻炼你,必须去啊
处级干部是市管干部。既然组织有意安排年轻的你到下属事业单位,那一定是有组织意图的。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组织想培养你,让你经历多个岗位的锻炼,然后看你的表现,再决定是否提拔或者进一步使用你。必须去啊。
三、虽然级别相同,但是当正职比当副职有更多的好处
当然,这里所说的好处,不是说可以捞钱那种,我从来不希望当领导的去做违法违纪的事。我所说的好处,指的是你可以更好的施展你的才华,你可以更好的根据自己的想法支配资源、增加人脉、提高领导艺术,为你以后的发展做个铺垫。
总之,之所以举那个例子,就是想告诉你,人家为了去当下正职,居然可以跟组织部长拍桌子。你,还有什么不去的理由呢?
38岁的市局副科长,领导推荐去下属事业单位当正职领导,去吗?
这个肯定要去啊,一般领导推荐下去的都是领导认为工作比较能干的人,他下去干几年干好了领导会把他调回来,而且可能会推荐到新的领导岗位任职,你不下去的话,可能一辈子就是个副科长。
38岁的市局副科长,领导推荐去下属事业单位当正职领导,去吗?
肯定去,人常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在市局做付科长,都是在做一些具体事务,工作永远是自己的,功劳永远是别人的,难有出头之日。而在事业单位当正职,也就是一把手,也算一方诸候,人,财,物,都是自己说了算,容易出成绩,可在工作中煅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在说年龄不大,上升区空间大,渠道多。
38岁的市局副科长,领导推荐去下属事业单位当正职领导,去吗?
以个人经验分析,市直机关公务员如果要提拔到下属事业单位任职,不到副处级以上建议慎重考虑,风险太大。
为什么说风险太大,主要是基于身份考虑。公务员从机关到二层事业单位任职,必将面临身份的剥离,即剥离公务员身份,登记注册为事业编。这种身份的置换意味着将有一些明面上的损失。
比如收入,从公务员到事业编将没有车补、通讯补贴等待遇,年终绩效奖励也将少拿很多,多种收入的折损意味着收入将减少,哪怕级别从副科到正科提了半格。
再比如晋升空间,公务员本身职数就比事业管理岗多,职数多意味着机会多,相对来说公务员提拔也更快。更重要的是,公务员不能提拔实职,还可以晋升职级,而事业管理岗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政策。所以从晋升考虑,公务员留在机关是首选,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是二层事业单位。
最后是流转方面的问题。公务员法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交流任职,事业编可以逆向调入行政机关,前提是符合基本的条件,比如在事业单位取得副科以上职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等等。理论上,事业科级可以流动到行政机关置换为公务员,然而现实因为条件太苛刻,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没有强大助力做依托的前提下,事业科级其实很难调入行政机关。这不像处级干部,不管机关还是事业,只要有工作需要即可以自由流动,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也有很多处级领导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流动,而科级则很少。这也正是很多公务员的担忧所在,怕去了事业单位后回不来,因而不太愿意去事业单位任职,特别是公务员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以后。
基于以上事实,个人建议科级公务员谨慎考虑到二层事业单位任职,优势是在38岁这个不上不下的年龄。当然,个人能力比较出色且有倚重另当别论。
38岁的市局副科长,领导推荐去下属事业单位当正职领导,去吗?
体制内,“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有人错过了如此“弯道晋升”的机会,从此“机不再来”。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听从领导的安排。
第一,提拔为下属事业单位正职,已经属于较好选择。按照题主的叙述,如果身在地级市的正处级市局,目前应该是某内设部门的副职,如某业务科副科长、人事科副科长等。这种情况下,晋升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提拔为内设部门的正职,晋升正科级。二是提拔为下属事业单位或者系统内其他单位(如县局局长)等。很明显,提拔为县局局长最难。假设不是垂直系统,几乎不可能。提拔为内设部门的正职或者下属事业单位正职,已经是比较好的发展途径。
但市局的下属事业单位大多是正科级,也有部分是副科级。姑且不论究竟是正科,还是副科。我个人认为只要是主官,就应该大胆地去履新。至少在地位上,属于提升了!
第二,38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以在正职岗位施展才能。体制内,正职和副职虽然同属班子成员,但二者的角色定位、资源掌控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很多时候,正职的潜在话语权要远大于副职。所以,如果能够担任事业单位的正职,至少已经具备了“一方大吏”的任职经历。这对于将来无论从事哪个部门,对自己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作用。
从锻炼人的角度看,10年的部门副职或正职,都有可能比不上3年的基层“一把手”经历。
很多时候,当过正职和没当过正职,在气质上都是不同的。因为,正职要面临上级的压力、干部职工的期盼、外界的影响,需要处理交织在一起的各方因素,掌管人、财、物,所以非常锻炼人。38岁的年纪,正是担任正职、“大展拳脚”的最佳时机。
第三,虽然赴任事业单位可能存在放弃公务员身份问题,但不应拘泥于此,应放长远。首先,如果调任下属事业单位,需要放弃公务员身份,个人认为也可以完全尝试,千万不要顾虑。因为,这个下属的事业单位属于本单位的系统,并非外部系统。说白了,就是仍在自己的“圈子”里。
其次,38岁如果放弃公务员身份,将来完全可以再“捡回来”。2019年新修订的《公务员调任规定》明确:调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县级和乡镇机关乡科级领导职务或者一级至四级调研员及其他相当层次职级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调任其他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很明显,如果履新正科级的下属事业单位,甚至可以憧憬50岁前返回市局,担任副处级、正科级职务或者三级、四级调研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