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职级正科,由公务员转入城投之类的国有企业领年薪好吗?
对于年龄较大、发展受限的公务员,若有去国有企业任领导的机会,一定是要抓住的,即使失去公务员身份,也在所不惜。年龄大了,提拔不上去,我们就要学会算两笔待遇账,一笔是在职待遇帐,另一笔是退休待遇帐。以我们小县城为例分析。
一、在职待遇方面,正科级公务员远远不及国企同级别领导。①正科级在职待遇。算上公积金、年终奖,全年收入大概13万元。②国企正科级领导在职待遇。县属国企主要是城投公司、水务公司、交通投资公司等,大多都是正科级企业。这些企业正科级老总全年收入大概31万。国企老总全年收入,比正科级公务员高出18万元。题主50岁,离60岁退休,还有10年时间。假如去国企,10年时间可以多领取180万元。
二、在退休遇方面,正科级公务员与国企同级别领导相差不多。①正科级退休待遇。算上职业年金,每月退休金大概5500元。②国企正科级领导退休待遇。一般来说,国有企业养老保险缴纳基数比公务员稍微低一些,同级别的退休待遇会比公务员低一些,这个比例大概是85%。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养老保险已经并轨,题主原来是公务员,之前退休待遇仍然存在,受到影响的只有后面10年时间。10年时间缴纳的养老保险,对你的退休待遇影响不大。
举个例说,正科级公务员去企业后退休,每月退休金大概5000元,比正科级公务员退休待遇少500元,一年少6000元。但是正科级国企老总1年的在职收入,比正科级公务员多18万元,10年多出180万元。这个在职收入差距,是正科级退休公务员用30年时间都无法弥补的。
有的人会说,正科级公务员也有可能提拔为副处级,届时享受较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的确,正科级公务员只要不超过55岁,是有可能提拔为副处级的。以我们县为例,副处级全年在职收入17万元,退休金大概每月6300元,在职与退休待遇综合起来,与副处级公务员经济待遇与正科级的国企老总相比,还是差得比较多。至于政治待遇,虚的层面比较大,大多都是一些参加会议、阅读文件等。
因此,50岁的正科级公务员,有机会去城投之类的国有企业领年薪,绝对是好事。如果是我,不要公务员身份,也要抓住难得的机会去。
50岁,职级正科,由公务员转入城投之类的国有企业领年薪好吗?
说一个我们县原来的旅游局局长,去县旅投公司(县企)当老总的例子,供你和大家参考。
县旅游局的局长也是正科级实职岗位,那年他的工资大概是4000一个月,加上车补、公积金、年终绩效奖励,一年大概是10万的收入。这是他当旅游局局长的正常收入。
县里成立旅投公司后,征求他的意见,让他当个老总,年薪20万。当然,基本工资是15万,还有5万是年度绩效。正常来说,这20万肯定能够领到手的。
他想的是,去旅投干一年的收入是当局长的2倍。那时候,他45岁,按照我们县55岁正常退居二线来算,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他就可以多赚100万,况且这只按照现在工资和收入来算的。于是,他就答应了去。
可是去旅投公司当了还不到2年的老总,他就跟县委书记申请不当了。为什么呢?
他跟我们说,主要是风险太大了。县里之所成立旅投公司,就是想利用山山水水、村村落落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当了旅投公司的老总之后,他说压力特别大。一是项目特别多,一年投资上个亿,大大小小的项目上百个,人特别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以前当旅游局长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闲的。
二是风险特别大,一是鱼目混杂的大小老板不断的金钱和美女诱惑,二是项目多工地就多,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就大。
三是由于开发旅游业,就会涉及到征地、甚至是占用群众的田地等,那就少不了政府和地方百姓的冲突,人家老百姓知道他是业主,就找他,他说有很多来自群众的威胁。
总之,当了旅投公司的老总后,他说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就消失了,不是看工地、搞规划,就是去考察之类的,就一个字:累。
后来,县委也同意了他回归体制的申请,又让他转回县直部门,当了特价局的局长。
辛酸职场说在最后:
1、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世上的金钱是赚不完的。当因为多赚了些钱,但是失去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情况下,还是不划算的。
2、人所举的例子是当公司一把手的例子,至于从公务员去企业拿年薪,当普通员工是不是值得去,我不敢下结论,因为我没有了解的真实事例。
3、50岁的年龄,如果在公务员单位里舒服岗位的情况下,其实我个人不建议去。
4、由体制内公务员转入企业公司里,一定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风险,以及是否有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家庭和谐。比如,你去100公里外的企业上班,家人是否同意。
5、由公务员转到企业里,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了解情况退休金怎么算、公积金怎么补、养老保险怎么交等等问题。毕竟,退休后拿一份稳定的收入,过一段美好的晚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50岁,职级正科,由公务员转入城投之类的国有企业领年薪好吗?
最近本地国企重组,有两个正处级干部主动要求去企业任职,一个四十五六岁,一个四十八岁,后者还是部门一把手,两个能力魄力都过硬,未来有很大概率重用到县区担任主官,解决二巡待遇。对于他们的选择,多数人表示不理解,明明可以好好地当公务员,偏要跑到企业去,现在企业又不好干,这不是明摆着跳火坑吗?
可实际上他们不仅没入坑,在他们看来组织能让他们去反而是他们捡了便宜。
一是待遇大幅度提高了,一年保底四十万,比他们在行政机关的一倍多;
二是工作压力小了,现在在行政部门当领导,面临着着大量的指标考核,不做不行,做了要出成绩必须突破常规,难免有打擦边球的情况,除此之外还要负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领导责任,稍不留神可能被问责,机关领导并不好当。而企业尽管有经营压力,好在考核权在自己手中,效益上点下点不影响领导待遇,事务性工作比机关少,工作强度也要小一些。即便同样强度,在企业和机关都是干活,还不如选择收益更高的企业。
三是政治待遇并不降低。调到国企虽然公务员编制没了,仍保留级别,其他同级领导该享受的工作待遇,比如阅文、参会、工作用房等,企业领导也有。有工作需要,企业领导随时也可以调回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拿几年高薪,再转回公务员队伍一举两得,岂不是更好?
诚然,公务员去了企业以后再回公务员有难度不假。可凡事因人而异,到一定级别,有足够的助力,回来同样不是事。即便回不来,现在公务员和企业社保已经并轨,以当前形势国企领导的待遇摆在那,缴纳的养老金、企业年金比公务员只高不低,退休后待遇实际上也不比公务员低,而且还拿了N年高薪。这些领导能够爬上正处级位子,不可能不清楚其中道理,既然他们都争着去,说明去企业当领导有足够的吸引力,并不比当公务员差。
年富力强、尚在上升期的领导尚且如此热衷,像题主这样50岁已经没有多大晋升希望的老同志还有什么犹豫的?
题主50岁还是正科,大概率是在县一级单位,以正科身份去国企一般是担任正职,至少是副职,年薪少说也有几十万。以题主所在地区县区城投30万标准为例,假设50岁去企业干到退休,10年就是300万,相当于在公务员队伍干20到25年,换言之十年时间差不多拿了公务员一辈子的工资。拿了高薪其他待遇一样不少,还能扎扎实实过把主要领导瘾,去哪找这么好的差事?
归根结底有钱才是硬道理,所谓的公务员身份只不过是一张纸,只要有合适的价码,该丢则丢,错不了。更何况,国企还算是体制内。
50岁,职级正科,由公务员转入城投之类的国有企业领年薪好吗?
在我们成都各区市县,凡是公务员或事业人员转入国企担任领导职务的,全部实行年薪制,大约每年40至60万以上,比一般公务员待遇要出高2至3倍。同时,也保留其公务员或事业人员身份的。今后一旦辞职,又随时可以转回机关事业单位,对其职务工作没有什么影响。
你才50岁,还有10年才退休,按我们这里国企老总级待遇,10年比公务员多拿300万左右,政治待遇不变,如城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为正局级(正处),副职为副局级(副处),聘任人员只有经济待遇,其公务员或事业人员本身身份,退休不受任何影响,仍然享受机关事业单退休待遇。
因此,如果你们那儿与我们这里条件相当,我建议你应该去城投,一来年薪制待遇高,二来城投算大的国企,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50岁,职级正科,由公务员转入城投之类的国有企业领年薪好吗?
对于在职的公务员来说,很多时候都会有着机会去企业任职,而且在企业一般都是领导职务,但是真正愿意去企业的公务员却仍然是少数,并不是说公务员不喜欢企业的工作氛围或者环境,而是对于大部分小县城而言,比较常见的企业都是城投、水投等政策性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地方的政策,而老吴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作为50岁的正科级干部,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城投之类的企业工作呢?个人建议还是在行政单位继续工作,避免出现晚节不保的情况。
首先,对于老吴来说,以50岁的年龄去城投任职,基本上去了以后就很难再转回来。对于小县城的企业而言,主要集中在城投、城建等领域,而且这些企业的领导层一般都属于组织部管理的干部,因此其去城投企业任职,在身份上从公务员转为了企业人员,而且在职务上并没有提升,仍然属于正科级企业领导干部,但是责任上却增加了很多,这种情况对于老吴来说有些得不偿失,而且从公务员去企业容易,但是从企业来行政单位却很难,甚至对于地方企业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
同时,对于城投这类企业来说,其主要业务就是对政府投资类项目进行监管,相当于一个平台公司,基本上没有任何实际的产业,更多的是吃地方的政策,一旦上级要求整治此类企业的话,老吴就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而且城投还有一个核心业务,就是利用企业的信誉度去银行申请贷款帮助地方搞发展,而这些贷款不出事还好,一旦出了问题肯定就是老吴背锅,这样就有可能晚节不保。
其次,对于老吴来说,选择继续在行政单位工作,仍然有着一定的提拔机会。作为县城正科级干部,虽然没有任实职领导,但是仍然有着不小的发展机会,毕竟在职级并行的情况之下,各个单位都会有着一级主任科员以及四级调研员的岗位设置,在这种情况之下,从正科级干部晋升为一级主任科员对于老吴来说是顺理成章的,至于四级调研员,只要老吴有机会任职正科级实职岗位,也是有着一定的机会,毕竟,老吴虽然年纪不小,但是距离退休还有这很长的时间,这样机会还是不会少的。
最后,对于老吴来说,如果对于收入的高低比较注重,那么选择去城投企业任职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说从公务员转地方国有企业任职,其收入大概会高出原来的一倍,当然城投这类的企业会更高,但是这类企业能够继续存在多久很难说,因此老吴的高薪工作并不能一直维持下去,选择去城投工作就要多对以后做规划,避免政策出现改变的时候让老吴自己措手不及,当然,作为这类企业的领导,失业倒也不会。
50岁,职级正科,由公务员转入城投之类的国有企业领年薪好吗?
谢谢邀请!
50岁,职级正科,由公务员转入城投之类的国有企业领年薪好吗?
正科级的公务员年龄已达到50岁,一般是没有上升空间了。如果从机关调往如城投公司等国企单位任正职,那是可以考虑的。如果转入城投公司为一般工作人员那就没有必要了。因为类似城投公司类的都是垄断型国企,根据各地不同,公司领导层正副职以及中层干部都是参照外企、私企高管,实行的年薪制。一般年薪制根据企业级别规模大小,县级城投公司一般年薪公司正职30万,副职20万,中层10万左右。县级类似国企正副职领导任职都掌握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国资委领导手中,中层年薪太低,公务员正科去任低职是不划算的。因此一般考虑公司正副职位能否转调,最好任正职。原因有二,一是副职年薪20万元比公务员工薪多不了多少,再去晋升正职没有年龄优势了。二是按20万年薪退休养老金比公务员退休金不会多,如果按天津规定调入之前在机关工作工龄不论缴费与否都为视同缴费,视同缴费指数为1,38年工龄(本科生)28年视同视同指数1,实缴10年实缴指数3,那么平均指数=(28*1+10*3)/38=1.53,平均指数1.53,10年的个人账户的企业养老金不如机关正科养老金多(不含年金)。如果任公司正职10年的年薪30万元,10年可能多收入150万左右的工资收入。养老金按上述计算是一样的,因后十年缴费封顶指数3,所以与副职养老金相同。不过万事都有变通,如果在机关缴费7年正科指数有1.3可以转到企业也不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计算17年实缴平均指数就是:平均指数=(21*1+7*1.3+10*3)/38=1.58,17年的个人帐户储存额,如果平均指数为1.58计算,能否与机关正科养老金相同恐怕勉强。如果有企业年金的单位养老金就不会比公务员低了。
如果能够以高指数3补交20年,那就另当别论了,县级社平最多养老金可领到8000元,养老金是大大高于机关公务员退休养老金的(这是指今年退休水平,十年后退休养老金会相应增加),不过此类操作恐怕是不符合政策的,不过社保局能否通过不得而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