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就待遇来说,一个是事业编管理岗非领导10级职员,一个是编外人员,编外人员每月打卡工资大概相当于事业编管理岗10级职员的60%左右。另外,事业编管理岗10级职员有年终奖,而编外人员没有。其他的,算上五险二金,则差距更大。下面以我们市直单位举例分析。
①编外人员。女性,听说是副局长外甥女。从事文秘、档案工作、会议室工作。工龄1年。每月打卡工资2300元,双边公积金640元,没有年终奖和职业年金,算上公积金,全年可支配收入大概36000元,每天可以享用与事业单位人员一样4元钱的午餐。我们市区的社会平均工资为1700元,编外人员工资比社平工资高出35%。
②事业编管理岗10级职员。 全日本科生毕业,从事业务工作,工龄1年。每月打卡工资3850元,双边公积金1200元,年终奖大概7000元,算上公积金,全年可支配收入大概67600元。另外还有较高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
从上可以看出,同样是底层人员,编外人员工资待遇与事业编在编人员工资差距比较大,编外人员每月打卡工资只相当于在编人员的60%;若再加上公积金、年终奖,全年收入差不多只有在编的一半。 随着事业编的职级晋升,工资待遇差距将会拉大。
在编与编外工资待遇不同,主要是个人身份性质不同。编制决定身份,身份决定待遇。这就是编制的吸引力和重要性。因此,若实力允许,还是尽量考有编制的,工资待遇高不说,还有身份、有地位。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既然都考试了,为什么不努力去考个正式编制,非得考编外岗位?
机关事业单位现在聘用编外人员,只要使用财政资金,按程序必须报财政、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才能对外招聘。招聘的岗位类似公益岗,一般都是从事辅助性工作,录用后签订聘用合同,合同三年一签,到期自动终止重新招录。部分表现出色的,经单位综合考核可以续签。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只要经过公开笔试、面试考核录用的,和编内人员一样都享受基本的五险一金待遇,但工资水平比较低,基本上相当于正式人员的一半,甚至更多。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为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8级职员,每月收入扣除五险两金及30%的绩效后,实际到手三千五左右。而临时聘用人员扣除五险一金(有的没有公积金)后,实际到手一千八九,有的两千出头,差不多是正式人员的一半。这只是月收入的差距,除了这部分收入,正式人员还有餐补、物业补贴、各项工会福利以及年终的考核性绩效、奖励性绩效,这部分收入总计平均到每个月也有两三千。也就是说,事业在编人员每月实际收入有六七千,而非编人员除了到手的那两千,其它所有的待遇都不能享受,相当于正式人员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差距。这个差距还是低的,如果是在东部地区,因为工资基数比较大,编内和编外的差距可能还要大。
事业单位非编岗位作为过渡可以尝试去考,比如有些人想进体制,一下子又没考上或者找到合适的岗位,可以通过类似的临时聘用岗位先行过渡,一来解决吃饭问题,二来也可以增加多体制工作的了解,便于下一步考试。如果想长期干,不推荐。
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反正都是要经过笔试面试,横竖要过考试关,为什么不努力一把考个公务员,再不济也考个事业单位,为什么一定要去考要钱途没钱途、要前途没前途的临时聘用岗位?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几年前我还在单位法规科的时候,编外人员的考试题目都是我出的,领导的要求就两点:1、不能太难,否则刷掉的人太多,招不够名额。2、不能太简单,否则都是一些歪瓜裂枣进来,交代的工作难完成。
于是我就拿了当年正式编制的考试书,加上前几年的真题,稍微改一改就算是一份试卷了。其实买本书来看,只要不是那种什么都看不懂的人,都能过。
至于面试的情况我也在外面看了一下,只要笔试过了,不是结巴或者逻辑混乱的人,都通过了。
但那几年通过考试的人很多,但最后来上班的人数从来没有达到招聘人数,原因很简单,就是待遇太少,基本上有些本事的人,都看不上事业单位的编外。
光说我们城市的待遇我们市私企工资大概在3000-3500这样,我们单位能拿到2700.到手大概2500,五险没有一金,每个月400块绩效,每周休两天,没有节假日,节假日算加班费是3倍工资,其他福利就是过年过节发一袋米、油之类的,不超过300块。
其实福利并不算好,所以我才会说,稍微有些本事的人,都不会来事业单位做编外。这种福利待遇任何一个好的私企都会有,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来的人就分两种:
1、刚毕业什么都不懂,觉得事业单位编外也算是个工作,骑驴找马的。
2、接近30岁,没什么能力,求个稳定工作的人。
而做得久的,基本都是第二种人,所以我们单位编外年龄都偏30岁以上,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每个月拿3000块钱不到,他们也不乐意,觉得钱少事多,又受不得领导批评,很容易就离职了,所以我们单位年年招编外,年年都招不满。
我的意见就是,如果你刚毕业,还是去私企吧。事业单位学不到什么东西,钱也不多,如果你想进事业单位,还是去考正式编制更加好,刚毕业的大学生,学习能力要比30岁的好太多了。
如果你能力并不强,又接近30岁,被私企开除就找不到工作了,还是考事业单位编外好,至少在事业单位,你不犯大错,基本都不会开除你,做到退休也是没有问题的。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同样在事业单位工作,没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合同工和有编制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福利都是没法比的。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话,一般承担的任务量都是比较重的。干的活多不说,工资,一些福利什么的跟那些有编制的员工真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非事业编制的合同工要不要去就看自己的选择了,你可以先去,然后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事业编制,也可以不去,直接复习备考事业编制。
公基是个综合性的科目,内容涉猎宽广,如果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公基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如果不想花大量的时间在公基的记忆上的话,在最开始复习的时候就跟着秦叶事考红宝课学习是最好的选择。这个课帮助记忆的效果是最快最好的,在听课的时候就能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虽说不能记忆的倒背如流,但是记住个80%左右是没有问题的,用记住的知识点把题目做对也不是什么难事,不仅题做的又快又好,分数也能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总之,还是拥有个事业编制比较好,不仅工作会轻松稳定,福利待遇也比较好,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可能就比较辛苦了。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就是临时工,比如派遣工、合同工等。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和编内正式工待遇肯定会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工资比正式工低,二是福利比正式工低,现在事业单位发钱少了,过去过年过节正式工发3000元,编外临时工发1500元就不错了。现在不准发钱了,福利多少总有,编外人员要少些。再就是前途问题,正式编制内人员正常提拔,管理岗的可提拔职务,专技岗的可晋升职称,职称职务是与工资挂钩的。但编外人员干的再好这些职务职称与你是无关的。但往往干工作编外人员比正式工干的还要多,得到的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还要去考试,好象有点不值。如果有能力去考试,倒不如去考正规编制的公务员和事业编,何必费力去考一个不值得考试的事业编外岗呢。
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待遇怎么样?值得去考吗?
别的地区我不知道,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以我们这里而言,曾经的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比较复杂,有领导亲属打招呼进来的,有单位没经过任何考核招进来的,后来出现了劳务派遣机构,以劳务派遣方式进来的。其实工资待遇都差不多,年总收入大概率是编制内人员的50%,还有一份差距就是没有五险一金。最近两年,才给这类编制外人员购买了最低额度的养老保险。
自从去年起,事业单位的社区工作岗位和乡镇街道办的临聘用工被列入区县财政定额预算,直接由组织人事部门制定招聘条件,也会使用笔试、面试、体检、审核、聘用的方式进行。
不同的是,招聘信息里会标注聘用期间年薪多少,其中包含五险一金。以我所知,大概率年薪6万的公告,月到手3500左右。
没什么值不值得去考的说法,只有说适不适合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