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在中部小县城任正科级职务,还有进步空间吗?

42岁任小县城正科级职务,姑且不论还有没有进步空间,以题主现在的正科级职务,在小县城已经算是优秀的大人物了。用手指头都可以算清楚,一个县也没有多少正科级职务的干部。我们以下辖20个乡镇的县为例,算上乡镇长、书记、人大主席(60个),县直局长(35个),其他正科级干部(30个),大概125个正科级干部。一个县大概有2200个公务员,题主已经把2000多个人员甩在后面,在县里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人物,虽说不能呼风唤雨、前拥后簇和八面玲珑,但办起事来也可以左右逢源和得心应手。

据不完全统计,县城局长的初任平均年龄为41岁,现职平均年龄为50岁,平均任职年数为8年。按照这个统计数据,题主42岁任局长,略大于县城局长初任年龄,也算是出色的。按照平均任职年数,题主8年以后,刚好50岁。

在县城,土生土长的正科级干部提拔为副处级干部,初任平均年龄大概为50岁,但一般50岁以后就很难提拔晋升为县委常委了,只能是任副县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副主席等。因此,若题主运气好,任完8年正科50岁可以提拔,也可以赶上50岁提拔为县委常委这道年龄坎。过了50岁以后,即使能够提拔,也只能是副处级闲职了。当然,这些推算都是建立在题主运气好的基础上的,若运气不好,说不定可能干10年或10几年的局长,更甚的是,在局长位置退休。

需要说明的是,职级并行后,县直机关也编有四级调研员,但属于县委组织部统筹掌握。像题主这样的正科级局长,即使提拔不了副处实职,到退休时,100%可以晋升为四级调研员的!

42岁在中部小县城任正科级职务,还有进步空间吗?

一、这是一个炫耀式的提问

42岁的县正科级官员,踌躇满志,眺望远方,发出了“我还有上升空间吗?”这样居高临下的提问。

其实,提问者并非寻求答案,而是炫耀和宣告。开心之事,与人分享,这无可厚非,属于人之常情。

中部小县,42岁,正科级,可以说仕途通畅极了。部委办局、公检法司、乡镇街道等全部正科职位加起来,也不到200人。

假设该县总人口40万人,那正科级就是0.05%的塔尖人才了。假设该县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总数为2万人,那就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人才了。

可见内心其喜洋洋者矣,绝对光宗耀祖啊!

二、关于“进步空间”的若干种情况分析

1、立足本县,步步高升,争取拿下最后两个正处职位。

别看县域小,五脏六腑齐全。机关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一应俱全,完全是一个国家的架构。

如果立足本县发展,最高目标就是正处级。

虽说正科到正处只有两个台阶,但是在县里,处级编制太少,台阶太多,造成竞争激烈。一般晋升途径如下:

正科级→县长助理→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

正处级职位只有两个,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书记、县长一般由非本地官员担任,本地官员只能出任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两个正职职位。

如果你有浓郁的家乡情节,就不要升迁到外地了,本县弄个副处级就该心满意足。毕竟本地官场耕耘多年,同僚部下众多,亲朋好友受惠,此乃上上策,夫复何求?

2、不贪清闲,不恋肥缺,争取在重要职位上奋勇争先。

全县200个正科职位,有要职、有肥缺、有闲差,轻重不均,苦乐不均。

你若要忙中偷闲,就去人大办、政协办、档案局、林业局等部门任职,可以整天陶醉于书画,埋头于旧籍,寄情于山水。

你想要进步空间,就去县委办、县府办、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任职,可以经常陪同领导视察,频频亮相电视报刊,以便混个脸熟,也可引起上级组织部门的关注。

也可以去重点强镇主政一方,容易做出成绩,引起高层领导重视。此招谓之触底反弹,曲线提拔。

重要职位往往位高权重,同时也承受压力。越有压力,越能增加才干,越能得到提拔的机会。

常见要职晋升,少见闲差提拔。同为正科级,但上升空间不一样。重要职位,就是坚固的起跳平台,平台越硬,跳的越高。

3、如果朝中有人,可以量身打造,走捷径优先提拔。

一个小县,大约200个正科、30个副处、2个正处,上升空间越来越难。

怎么办?如果上面有关系,可以走捷径,曲径提拔。

比如你是42岁,正科级干部,大学本科,农业专业,农艺师职称,那就如此操作:

争取上级给你县一个援疆、援藏或援青名额,出任对口支援县的分管农业副县长。条件是:要求42岁以下,正科级,大学本科,农业专业,农艺师职称,为你量身打造。一般情况下,这个副县长非你莫属了。

在外辛苦工作1-2年后,以副处的身份回归,晋升的空间完全打开,仕途一片光明。

4、止步科级,少有处级,这是大多数县域官员的宿命

本县官员如果一步步的晋升,顺利的话,担任副处级职务,年龄都已经接近50岁。

提问者42岁已经是正科,在县级机关属于晋升较快的,已经属于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但是,我们从每天“学习强国”的人事栏目中可以发现,42岁的官员至少都是副厅级了,50岁的都是正厅级,甚至是副省级了。

由此可见,县一级公务员在最基层工作,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实际工作经验最丰富,但是职务晋升最慢。退休之际,职业生涯大多数止步于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

虽然县级机关公务员们十分努力了,但是受县域的局限,大多数公务员难逃晋升之路的瓶颈,坦诚说,上升空间不大,只能安心县里工作和生活吧!

同样,42岁的正科级官员,虽然在本县属于官场佼佼者,但是比起同年龄的那些厅级官员,不禁自惭形秽,暗自神伤。是啊,如此优秀,也难逃宿命。

从意气风发的提问,到“上升空间最多止步于处级”的回答,不禁为基层官员抱不平,在此特向上呼吁:多给优秀的基层公务员一点进步空间吧!

42岁在中部小县城任正科级职务,还有进步空间吗?

在县里,42岁的正科级领导职务有没有前途,还有没有进步空间,主要看你在哪个位子,这本身也是你个人实力和背景的体现。位子好,以后有很大概率可以更进一步,提拔副处级领导职务,一旦迈上副处台阶,走得顺以后有很大机会解决正处,再往上走提拔副厅的概率就很小了,即便如此,对于很多人而言人生堪称完满,已经算是烧高香了;而如果位子不好,最好不要奢望太多,把握好心态,一个正科级岗位在县里怎么说也是头部群体,不是谁能小瞧的,可以活的很滋润。

比如说县政府办主任、财政局长、发改局长以及几个大乡镇的书记,同样是正科级岗位,这些正科的分量明显要比其他正科岗位高出一截,能够到这个位子,背后都有一定的助力,只要干出成绩,自己不犯错误,以后几乎百分百可以提拔副处实职,比如副县长、人大政协副职,或者直接一步进常委班子,打开个人晋升的上升通道。干得好,三五年后转岗常务副县长或副书记,在五十岁左右提拔到市直部门主官,或者直接在县里任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在县级干部使用上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些位子向来也是体制内公认出干部的摇篮。类似的岗位还有委办常务副主任、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

而如果是一般的岗位,比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史办主任、供销社主任、社科联主席、科协主席、残联理事长等,虽然也是正科实职,然而此实职非彼实职,想要与政府办主任这些岗位比,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如果不是为了过渡安排,长期在这个位子不动,说明没有大领导、重要领导赏识,以后想再进一步说实话不太现实,干到五十出头大概率会退出实职。因此,作为这些边缘部门、冷衙门的正职,最现实的目标是保住位子,能够在五十岁之前留在现岗或平级转岗,不至于过早地被“退二线”,而不是期望提拔晋升。

当然,一个正科实职怎么说在县里也是个人物。如果不能提拔晋升,在县里能够担任正科实职,不管位子好坏至少可以有几项待遇和优势:

第一,比较受尊重。在县里能走上正科实职岗位,多少有点人脉,且位子在那,大小管着一个单位,基本的政治地位在那里,没人敢随便欺负你,反过来多少都会有人有求于你,受尊重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生活比较滋润。一个正科实职在县里可以说是高收入群体,工资待遇还是不错的。更何况,作为单位的主官多少有固定的政治待遇,这也是隐形福利,各种收入加起来,在小县城生活会相当惬意。

第三,资源优势明显。正科实职在县里上联县领导,下管基层干部,平行各部门主官都会有交流,强大的人脉资源可以为个人和家庭生活提供足够的保障。这也是正科级领导在县里的最大优势。

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正科级领导,在县区一级的地位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有没有进步空间,在县里都属于混的好的一个群体。有这样的基础,只要放平心态,把工作干好,把人做好,其他的顺其自然,不要渴求太多,反而机缘会降临。

42岁在中部小县城任正科级职务,还有进步空间吗?

假如你是千里马,也要恰逢伯乐在世。

直钩钓鱼的姜太公,被吴王发现了,是缘分,是姜太公的幸运,也是吴王的幸运,然而,还有多少个"太公",在河边垂钓了一辈子,难遇"吴王"呢?许多"太公",都是终老一生。

因此,每个人进步的空间都存在,就看上帝是不是青睐于你。

但,要知道,上帝的眼光可高着哩……

42岁在中部小县城任正科级职务,还有进步空间吗?

42岁在中部小县城任正科职务,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啦,在县城里面这个年龄达到这个职务其实并不容易,相较显得年龄也不算大,正常在县城里面很多人在退休的时候,能调一个副科就不错的啦,所以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但具体能不能进步,还有很多其他的条件。

我们知道,在县城里面,正科职务只有县直机关各局办的局长、主任,各乡镇的乡镇书记、乡镇长,县人大下属部门正职,县政协下属部门正职,还有就是一些常委要害部门的副职,如县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县纪委监委的副书记,副主任,县政法委副书记,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等等。

以上这些职务都具备晋升副处领导职务的基础,但在县城里面,副处领导职务确实太少了,提拔起来确实比较困难。相较来讲,一些要害部门被提拔的概率比较大,比如:乡镇的书记,县委办、政府办的主任,发改委主任,财政局局长等等。如果你的正科岗位是以上这些的话,提拔一个副处领导岗位基本上没有多大问题。如果不是的话,那就要努力调整到上述这些岗位,为下一步提拔打好基础。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其他的正科岗位被提拔为副处领导的。这就需要你自身的能力和运用一些资源,特别是如果能够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赏识,至少也要有县委常委的推荐,那就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以上谈的都是领导职务,如果是晋升职级,那相对会容易一些。正常的正科,即使是非领导职务,套改也可以套为二级主任科员,你这个年龄晋升一级主任科员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退休前能不能晋升四级调研员,也是需要努力的。

总体来说,县城的正科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可以走职务和职级两条路,哪个好走就走哪一条,不过要想走的顺利,需要创造条件和加倍的努力。

42岁在中部小县城任正科级职务,还有进步空间吗?

42岁在小县城任正科级职务职务,已经超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公务员了,这样的年龄在县城正科级算是极大优势,有进步空间(平调重用可以任强势部门财局、发改局、文教体局等单位局长,往上可以任副县长、县委常委、人大副主任或者政协副主席、市级部门副职),后续发展还得看个人能力和造化。

县城正科职务一般有财局、人社局、工信局等县政府部门局长,县医院、高中、职高等事业单位一把手,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人大主席,县人大、政协内设委员会主任、参公群团组织一把手、县委部门常务副部长等。县城正科不管是上面哪一个,可以说是县城公务员中人中龙凤,很让人羡慕。

正科往上走就是副处,全县副处级岗位也就二十几个(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更是少得可怜,你这个年龄上一个人大副主任或者政协副主席有点可惜),但竞争对手不在局限于县城正科级,有可能是省市部门科级干部,也有可能是国有企业科级干部,还有外县科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省市领导干部和国企干部,更有年龄优势,人脉关系更广,这是你不具有的。

本人当年35岁乡镇正科级实职(镇党委副书记兼人大主席),主动申请调任市财局任二级主任科员,就是因为上升渠道和瓶颈原因,因为县级平台太低了,要想上升到处级干部需要各方面天时地利人和。也不乏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上去的高级领导干部,毕竟还是少数。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