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工勤编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本人所在市直单位就有行政工勤编。

先给个人见解:行政机关工勤编毋容置疑是行政编,绝对不是事业编,只有在行政机关在存在,比如存在于县教育局、卫生局、交通局等。

一、什么是行政工勤编

工勤岗位,又称工勤技能岗位。是指在岗位设置中的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或一般技术工种的岗位。比如技术工人、水电工、司机、通讯员、打字员等。编制在行政机关的工勤岗,称为行政工勤编。编制在事业单位的工勤岗,称为事业工勤编。

二、行政工勤编与事业工勤编的区别

①晋升不同。行政单位平台普遍高于事业单位,工勤岗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5个等级,特别是高级工、技师职级数量普遍多余事业单位。因此,行政单位工勤编晋升普遍快于事业单位工勤编。笔者单位7个工勤编,5个是高级工,2个是技师。

②待遇不同。行政单位工勤编,只要是公务员能享受到的待遇,工勤编都可以享受,比如:车补、年终奖等,而事业单位工勤编则没有这些项目。另外,即使一些共同的待遇项目,行政单位工勤编也高于事业单位工勤编。比如:养老改革型补贴、住房补贴、医疗改革补贴等项目,行政单位工勤编也高于事业单位工勤编。以笔者所在市为例,同样是高级工,行政单位工勤编工资高出事业单位工勤编300多元。

三、工勤编的未来

工勤编是一种历史遗留编制,是一种特殊的编制。2006年以后,工勤编不能转干,只能转岗,转岗也不能转变身份。随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的普及和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位将会逐渐减少,直到不复存在。目前,很多地方都实行“只进不出”,逐步减少现有存量。

欢迎留言、谢谢关注。

行政机关工勤编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工勤编既不是行政编也不是事业编,它是独立于两者之外的一种岗位,俗称“工人”身份(注意,跟工厂的工人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工勤编由分为行政工勤编和事业工勤编,两者是不同的,今天我们重点说下行政工勤编。

我们国家的机关单位分为三类:公务员单位、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这三类单位成立的时候要进行岗位设置,就是规定一下一个单位需要哪些岗位,也就是编制类型,

公务员单位就两种编制类型:行政编、工勤编;

参公单位:参公编、工勤编;

事业单位:事业编(包括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工勤编。

请看清楚,既然工勤编跟行政编、参公编和事业编是并列的,那就说明工勤编跟行政编和事业编都不相同。

按照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机关工勤编制通常是指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内从事驾驶、收发、打字、维修等从事简单工种或辅助工作的人员。据我个人了解,我个人亲身接触过的行政单位工勤编的人员都是机关单位的司机和收发文件的人员,还有就是机关事务管理局专门负责打印文字文件工作的人员,其他的维修人员、水电工、通讯员,还有什么仓库看管员,我只是听说过,我没真正见过,更没接触过。

行政工勤编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也是带编制的,是国家正式人员,工资实行财政全额拨款。

2. 一般情况下行政工勤编是绝对不可能转为公务员的,更不可能承担行政工作,只能从事辅助型的工作,行政工勤编要想转为公务员,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参加公务员考试。

3. 行政工勤编的晋升跟公务员是不同的。公务员晋升是:科员、副科、正科、副县、正县、副厅级、正厅级、副部级、正部级、副国级、正国级。行政工勤编的晋升是普通工、中级工(技术工五级、四级)、高级工(技术工三级)、技师(技术工二级)、高级技师(技术工一级)(注意,跟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也是不一样的),公务员晋升是通过提拔,行政工勤编晋升是通过考试。

4. 行政工勤编的工资相对来说比较低,有人大概算过高级工的工资才跟公务员副科的待遇基本相同。

5. 这次车改,据我了解,个别地市的行政工勤编人员跟公务员一样,也有车补,不过行政工勤编人员不论级别,一律按公务员科员的车补标准发放。但是这个政策并没有在全国所有地市铺开,只是个别地市。

6. 这次机构改革,行政工勤编的改革政策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后行政工勤编就不会再招人了,等一二十年后现在这批行政工勤编彻底退休了,行政工勤编就取消了。当然了,有人可能要问,这类人员一个单位是缺少不了的,单位需要这类人怎么办,以后再需要这类人员的时候,那就是合同工、临时工或者叫劳务派遣人员,是不带编制的,你工作干的不好,单位随时可以解聘你。

行政机关工勤编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行政机关工勤编制是行政编制。只有行政编制里面,行政机关里面才有工勤编制的说法,其它编制无此类型。行政编制分为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干部占行政编制,工人占工勤编制。

事业单位按岗位分为管理(职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所有事业人员,都占事业编制,没有区别,因而事业编制没有事业编制、工勤编制之分。国企类似。身份是身份,岗位是岗位,编制是编制,三者有关系,但并无绝对相应关系。

工勤人员无法过渡为公务员。这是事实,因而也不受《公务员法》管理,但这并不能说明工勤编制就不是行政编制。

公务员公车改革之后,明确规定,行政机关里面符合条件的工勤人员,可以领车补,一般是指司机。

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级别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类,有相应的工资待遇。

工人不能再被提拔为领导干部,不能以工代干,已经提拔任用的工人身份的领导干部,不能再晋升,不能过渡为公务员身份,也不能享受公务员的职级并行待遇。

工勤编制呈消亡趋势,在行政编制中占比极少。按照因岗设编的原则,工勤岗位慢慢从行政机关职能中消失,因而工勤编制也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行政机关工勤编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行政工勤编是一个特殊存在,它只存在于行政机关,妥妥的行政编,而不是事业编

行政机关工勤编主要的使用者是司机、打字员、收发员、维修工等,他们从事的都是机关辅助性工作,在身份上区别于公务员的干部,属于工人身份。按规定,不能转干,也不能提拔。但可以享受相应的行政待遇,比如车补、年终绩效奖,虽不如公务员那么高,但有总比没有好。

行政工勤人员想提高工资待遇,只能评职称。具体职级层次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种。

事业单位只有一种编制,那就是事业编。分三种岗位,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因此,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虽然从事的是工勤岗,不等于编制就是工勤编,实际上他的编制还是事业编。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符合条件,可以通过竞聘的方式,转到专技岗或管理岗,享受相应的待遇。但转岗并不意味着身份的改变,事业工勤人员说到底还是工人身份,按规定不能以工代干,更不能被提拔到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已经提拔的,按规定也要退出领导岗位,保留级别待遇。

随着行政机关社会化服务,行政工勤编会逐步取消,直至退出历史舞台。未来,机关事业单位只有两种编制:行政编和事业编,不会再有第三种编制。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行政机关工勤编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行政机关工勤编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既不同于行政编制,也不同于事业编制。他是专门为工勤人员所设置的编制。其主要职责是为行政单位提供后勤保障,包括司机、收发、打字、食堂、维修等从事简单工种或辅助工作的人员。

工勤编制人员一般由所在地区编制办或其他相关组织根据需要核定,由用人单位录用,并由财政支付薪酬,但其不同于公务员也不同于事业编制人员。说他不同于公务员是因为其不能取得相应执法权限,不能对外执行行政事务,其薪酬和职务规定不能适用公务员考核、职级职务等相关规定; 说他不同于事业编制人员,主要是其工资来源于行政拨款,处于单位从属性质。

行政机关工勤编制与事业编制相比是有一定区别的,具体表现为:

1、工勤编制是工人身份的编制,事业编制是干部身份的编制;

2、有事业编制的人可以评职称,也可以行政上发展,到一定级别或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后还可以转为行政编制。工勤编则只能评技工级别,一般情况下无法转为行政编和事业编。

行政机关工勤编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行政机关当然是工勤编,现在行政工勤基本上只出不进,将来会逐步消化。01.行政单位人员包括公务员和行政工勤人员。

行政机关编制统一称为行政编,行政编又包括公务员编制和行政工勤编制。行政机关主要指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像财政局、人社局等单位都属于行政机关,在这些单位局机关工作的只能是公务员或者行政工勤人员。行政机关三定方案在核定编制的时候,会单独核定工勤编制,县级机关一般每个单位只有两三名行政工勤

02.事业单位不区分编制,事业工勤人员也占用事业编。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但不论哪种岗位,都统一占用事业编,这点是和行政机关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行政机关有2名工勤编,那么就只能有2名工勤人员,不能超编制进入,即便公务员的行政编有空缺也不行。而事业单位,所有人员都是事业编,即便工勤人员比较多了,但只要不超单位整体编制,都可以调入。

03.参公单位只有干部身份参公,工人身份不参公,参公单位工勤仍然属于事业编。

参公单位中,其实只有干部身份的人员可以参公,工人身份是不能参公管理的,所以参公单位的工人仍然是事业身份,仍然占用事业编制。这点在车补发放中可以体现出来,因为行政工勤人员是有车补的,参公单位的参公管理人员也是有车补的,但是参公单位的工勤人员是没有车补的

04.现在各单位不再新招录行政工勤人员,新进入的大部分是军转干部。

行政工勤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正在逐步消化,很多单位要求只出不进,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各级行政机关都在招录公务员,但从来没有招录过行政工勤人员。现在进入机关的行政工勤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军转安置。因为很多安置军人没有干部身份,如果安排到行政机关的话,不能安排公务员,而只能安排行政工勤编。

总之,行政机关的工勤编是行政编,和事业编没有关系。欢迎关注头条号“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