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的地主为什么要拄棍?

过去地主老财都拄个棍,这是为什么? 现在拄棍的大部分都是脑血栓。

题主观察得还很仔细,在很多描写解放前的故事的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地主老财的形象,通常都是会拄一根棍,当然他们拄的这根棍基本都是比较精致的,无论材料还是做工都不同一般。

拄棍古已有之,这根棍称为“拐棍”,一般以竹竿、木棍制造,最初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体平衡,一些年老体弱或者受了外伤的人,平衡能力受到损伤,容易摔倒或者无法自己独立行走,借助手里抓一根拐棍达到平衡身体的能量,毕竟我们学过几何学都知道三点支撑是最平衡的。

另外,一些经常爬山远足的人也会拄一根棍,被称为“登山杖”,它的登山的常用辅助工具。通过拄登山杖可以增强平衡能力,还可以腿部和腰部的受力,减缓登山者的疲劳,特别负重登山的人效果更加明显。另外,登山野游经常会遇到蛇等各种野生动物,登山杖可以作为一个防身工具,增强登山者的防身能力。

我们看到很多文艺作品描写解放前很多地主老财都拄棍,而且一些地主年龄也不是很大,只有四十到五十岁,也拄一根棍,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一些解放前的地主拄棍是有现实需求的。解放前我们国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状态,经济和科技都非常落后,基本没有什么工业,就是一个农业国,因此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才能成为当时的有钱人。

当时的落后反应到人的健康上就是人的平均寿命很低,解放时我们国家的人口平均年龄不到45岁,主要原因就是普遍营养不足,医疗水平低,患病后难以得到良好的救治。像现在非常平常的肺结核当时就是不治之症,当时叫“痨病”,鲁迅的作品中就有描写吃人血馒头治痨病的荒唐疗法。

所以当时的人50岁就已经相当苍老,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尽管地主老财有倆钱,但生病依然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当时一些地主4-50岁就拄上拐棍是很正常的现象。

除了这种正常的现实需求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摆谱。那一根助力的拐棍为什么能摆谱呢?因为在我们国家处于落后状态时,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发达,一些绅士形成一种风尚就是平时拿一根精致的手杖以显示风度和身份,与他们笔挺的礼服、礼帽相应,成为绅士的招牌形象。

解放前一些知识分子与西方接触较多,率先也拄上手杖,并给它起了个文雅的名字“文明棍”。逐渐地这种风尚就传到地主乡绅这里,很多人为了附庸风雅也就拄上文明棍,这已经脱离了拐棍的原始作用。这种文明棍并不便宜,很多以上好木材制作,有些还会镶金贴银,甚至镶嵌宝石。

其实这种摆谱的现象很多时候都有,改革开放之初,就曾风行西装,一些人还出现不拆商标的现象。一些年轻人以穿着喇叭裤、戴个蛤蟆镜、提个录音机招摇过市为成功和时尚。

当然,作为文艺作品多用程式化的标签对特定人群进行艺术处理,以便于突出人物的特点,比如汉奸侦缉队都是骑个自行车、斜挎盒子枪、留个五五中分头,以此来突出人物风格特点。现实生活中并非完全如此,从史料看,侦缉队并不都是中分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前有的地主为什么要拄棍?

谢谢邀请!

地主老财为什么要柱棍?

题主真细心,还记得过去地主老财为什么要柱棍,我出生在地主富农较多小山村,我家左邻右舍都是地主,儿时都见到了他们身穿大长褂,头戴礼帽,手提拐棍,现在说说自已看法,是否正确请大家斧正!

1,地主老财柱棍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本地有一句老话,有钱30能充老,无钱80还推车。

2,拐棍又叫拐杖是用来便于走路的,防止摔跤的。

3,在当时人的寿命很短,我所在的村子解放前男性没超过60岁的,五十多寿己长寿了,我曾父30多岁就走了,爷爷也只53岁就走了,那么有钱的地主老财柱棍也不为奇,一,显示了自己的身份,二来便于走路,严防摔跤。

以前有的地主为什么要拄棍?

总不要什么地主老财什么的,多难听,地主,就是当时土地的主人,把他们当成对立面看待,只不过是历史的一个插曲,他们也是人,客观的讲,地主是那个时代走在别人前面的人。就像现在许多致富的人,大款,大腕,富翁,不都是和当时那些地主一回事吗?再说,地主的后代里面,现在出现了许多杰出优秀的人物。

地主老财,这个称谓本身就带有贬义,现在提说,没有意义。

地主也是人。他柱棍子,一是说明他年老,防止跌倒,二是经常出去收租什么的,狗来了要拿着棍子吓唬,三是的确有的有钱人拿根较有成色的文明棍,就像现在开着小车,也是显露身份罢了。

以前有的地主为什么要拄棍?

题主应该这样发问:“有些”地主老财为什么要拄棍?

我年轻的时候,所在的那个山村,是一个很好的风水宝地,周围的富豪乡绅、地主老财们都把自己的祖坟建在那里,山村的所有村民都是那些为他们看坟守陵,种一些“陵头子地边子”的穷人。

在士改的时候,因为必须要划分左中右,而真正的土地主人都住在城里。所以只好根据村子里各家各戶租种土地的多少,人为地划分为:地主、富农、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僱农……

所以我所见到地主老财,和普通的农民并没有什么差别,有些节俭成性的地主,在吃穿方面,比一般的农民还要差一些,一年四季、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忙得神头鬼脸的,根本没有时间拄着文明棍乱走乱逛,彰显自己并不是多么高贵的身份。

只有在一年里的四大祭祀季节,才能见到从城里来的真正的地主老财,确实也有拄着文明棍的,据我个人看来猜测,大约有以下的用途:

A:走起路来容易做到四平八稳,不会有什么闪失,还可以保持自己雍容华贵,不急不慌的气质。

B:用来吓唬农民们养的看家狗,其作用等同于讨饭乞丐手里的棍子。

C:可以作为自己喜、怒、哀、乐的表示。通常是当成手臂的延伸,指一指、摆一摆、敲一敲,舞一舞、表示提醒,同意、生气、不要,或者加重语气的辅助工具,如同做老师的教鞭。

像小说电视剧里一样,当作凶器武器打人的情景我没有见到过。

因为以前的地主老财已经被消灭殆尽,所以现在拄棍的大部份都是脑血栓,他们拄棍的目的,绝对不是想再重新复辟到万恶的旧社会里,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条腿而已!而且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以前有的地主为什么要拄棍?

早年的实际生活中,不光地主,很多老年人都要拄棍。棍就是拐杖,也有叫文明棍的,柺杖有栆木的,桑木的,还有许多特殊木料的。价格从几角到上百元都有。在农村稍微有点身份或身体不好的都用拐扙。身份越高,拐杖越好。穷人家找个结实木棍弄光滑就可以了。那时候人们柱拐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拐杖文化,身份象征,那时侯个有身份的人年龄大了,都要拄一根拐杖。身份越高的人,使用的拐杖越高档,代表你家的家世越发达,社会地位越高。如果有的老年人不用拐杖,反而显得没有地位。

二:助力站立,助力走路,任何人都有年老体衰的时候,地主也一样。柱一根棍子,人站立就成了三点用力,由于三点的稳定性比两点稳定性好,柱根棍子就稳定多了。再说走路,那时候农村都是土路,高低不平,还有积水和障碍。柱一根棍子走路方便多了。

三:做为工具和武器使用。那时候农村人少,野狗,野生动物多。野草生长迅速。遇到野狗和野生动物蛇等,可以用拐杖做为武器,吓阻它们。遇到野草可以挑开。

一个时代有一些相适应的社会特征,柱棍就是那个时候的社会特征之一。

以前有的地主为什么要拄棍?

地主,从概念上说应该分两种:一种是家里有人做了官,发了财,或者就是大商人,在农村购买土地,这种地主往往都是“大地主”。相对于“大地主”而言,还有一种便是“小地主”,或者叫“土财主”。

“大地主”由于有钱有势,财大气粗,往往生活上比较讲究排场,做派上也容易耀武扬威的。而“小地主”祖辈儿上或许也是穷人,靠着几代人的辛勤劳动,从牙缝里挤出的钱一点点都添置土地,最后成为地主的。这类地主做人往往低调,生活上也比较简朴。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中对此类地主有过描述。

但是,无论是“大地主”还是“小地主”,喜欢“拄棍儿”的现象历史上好像没有记载。这种情况只有在当年的老电影中多次出现过。至于为什么给电影中的地主都配上根棍儿拄着,估计就是为了塑造地主得意洋洋的形象吧!

那么现实中有没有过“拄棍儿”的情况出现呢?

“文明棍儿”曾经在西方流行过一段时间。所谓“文明棍儿”,其实就是手杖。当时的西方绅士们出门时,手里拿着一根精致的手杖以示风度和身份吧! 民国年间,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喜欢拿一根手杖。那么,有身份的地主或子弟们也许效仿过这种所谓“绅士风度”吧!但是我以为,像“周扒皮”那样的小地主断然是不会拄着“文明棍儿”去趴在鸡窝里学鸡叫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地主的岁数大了或腿脚不利索了,出门时拄着一根拐杖,结果被用来当做“地主阶级”的特有形象,放在电影里大肆渲染了!

不过,甭管“大地主”还是“小地主”,也不论是老年人还是中年人,走在大街上手里拄着根手杖,的确是可以提高一个男人的“精气神儿!。

谁不信的话就去试试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