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不大意失荆州,刘备会不会统一三国?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统一天下的意愿。其中刘备集团的意愿最为强烈。这是因为刘备是以匡扶汉室为政治口号的,他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以正统汉室支持者自居的人群。这些人,大部分意志坚定,不以势力强弱为意,而是以精神追求为准则。
因此,刘备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在弱小时拼力坚持。在中原失败,逃往荆州的途中,刘备对手下说,你们都是一时的人才,只是跟随了我才落到这种境地,请大家各自寻找自己的前程。就是这样,这些人都痛哭流涕,也不忍离去。
在大家的忠贞不渝的追随下,刘备逐渐的度过了难关。他在荆州修生养息期间,三顾茅庐寻访到了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摆脱了手下缺乏政治人才的困境,得以将实力发展壮大。在他和诸葛亮初次见面时,诸葛亮就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得到了刘备的认可。
在此之后,刘备集团把《隆中对》作为自己集团的战略发展计划,并付诸实施。《隆中对》的计划简单的说就是,先取荆益,然后等天下有变,结好孙权,两路分兵北伐。一路从蜀地入关中,一路出荆州向宛洛。最终消灭曹魏集团,光复汉室。
这个《隆中对》在开始实施的时候,就遭到了挫折。荆州被曹操所占,在赤壁之战后,虽然刘备占领了荆州的江南四郡,可是长江上的要害南郡却被周瑜所占。刘备虽然趁机扩大军队,可却没有发展势力的方向。
直到周瑜死后,刘备在鲁肃的斡旋下,才借到了南郡,有了继续实施《隆中对》的可能。在接下来的阶段,刘备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辉煌的时期。他出兵入川,先取西川,后夺汉中,进位汉中王。这样,刘备就基本完成了《隆中对》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先取荆益为业的任务。
但是,随着刘备势力的增强,孙权感到了威胁。他为了自己的战略安全,屡次索取荆州,甚至不惜兵戎相见。可荆州是《隆中对》里准备发动北伐的一路主力的战役出发地,刘备是不可能把它归还孙权的,这样双方围绕着荆州就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等到关羽出兵襄樊的时候,虽然在战役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可是,孙权也开始了夺回荆州的行动。他趁关羽主力北上,后方空虚的机会,派吕蒙白衣渡江,袭杀了关羽,夺回了荆州。
由于荆州和关羽主力的丧失,刘备的《隆中对》宣告了破产。在后来的夷陵之战时,刘备又和孙权打得两败俱伤。这样,蜀汉和东吴都丧失了争夺天下的机会,曹魏统一天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那么,如果关羽不丢失荆州,刘备能否统一天下吗?我认为,如果按照《隆中对》的方针,是不可能统一天下的。
这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对东吴的判断,从刚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判断,还是《隆中对》的支撑性论据。那就是,孙权一定会支持刘备集团反对曹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刘备集团的盟友。这个论据完全没有考虑到孙权集团的政治需求,没有考虑孙权败盟的可能性。
因此,当这个支撑性论据破灭的话,《隆中对》就成为了空中楼阁,轰然垮塌。那么,结好孙权又有多大的把握呢?
孙权集团也是有着自己的政治需求的。孙权和手下,早就定下了全据长江,北向进取中原的战略方针。正是出于这一方针,孙权才会不屈服于曹操的压力,毅然和刘备结盟,打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而刘备一厢情愿的把孙权集团当做一个毫无进取心的集团,所以才出现了误判。当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孙权也从心里感到了刘备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结好孙权,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归还荆州。可由于《隆中对》的束缚,这是刘备不可能做到的。
那么,关羽就要面临曹操和孙权两方面的压力,怎么样才能保证不丢失荆州呢?这就只能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是诱使东吴北伐,另一个那就是联曹灭吴。这两个办法的实质就是将东吴的力量削弱到一定程度再进行北伐。
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孙权在把南郡借给刘备后,将主力调往东线,攻打合肥。但是,孙权并没有用尽全力攻打,在逍遥津一战失败后,就放弃了北伐的念头,将目光转向荆州。
孙权在鲁肃死后,和吕蒙商议下一步的战略时,吕蒙说夺取徐州是可以办到的,但是这样一来,力量放在东线,西线就只能依靠关羽了,收回荆州就遥遥无期了。如果把战略方向放在荆州方面,那么可以消灭关羽,夺回荆州,东吴的力量足以和曹操抗衡,不必仰仗关羽的力量,还可以保证自己的战略安全。就这样,孙权同意了吕蒙的建议,决定夺回荆州,并派人出使曹操处请降,做好武力夺回荆州的准备。
我们可以从孙权和吕蒙的商议看到,东吴的力量是有限的。它只是防守长江东部防线的时候,有一部分的机动力量可以作战。而如果占领整个长江防线后,就只能全线转入防御了。因此,对关羽的荆州的威胁,主要就是这部分机动兵力造成的。
只有让东吴消耗掉这一部分机动兵力,关羽的荆州才能保证不会被东吴袭击。那么,要么想办法让孙权北伐,要不就干脆和曹魏一起对孙权开战,达成这个目的。
如果达不成这个目的,只要关羽的荆州军队一动,东吴肯定会袭取荆州,不管关羽大意不大意,荆州也必然会丢失。所以说,《隆中对》的两路北伐的计划是无法实现的。既然《隆中对》的战略计划无法实现,那么按照《隆中对》去实施的刘备,就肯定不可能统一天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关羽不大意失荆州,刘备会不会统一三国?
关羽失荆州,看似是大意,其实不然,把关羽失荆州归结为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不正确的。罗贯中为了给刘备集团,特别是关羽挽回一点颜面,添加了”大意“二字,好像是维护了刘备、关羽的形象,但仔细分析起来,却发现这是弄巧成拙。罗先生似乎是在有意掩盖一些东西,那就是为刘备集团内部分裂做遮掩,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
在豹眼看来,如果把关羽失荆州认定为大意,那么,不失荆州就一切皆有可能,刘备一统三国或许还有机会。
但刘备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不管关羽是否失去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关羽的存在不仅对于刘备无益,但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引爆给刘备致命一击。
豹眼一直在探究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真实原因,目的就是想解开刘备集团最后时期,高层内部出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谜团。
演义虚构、嫁接了许多故事,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关羽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这些故事只要看一点史料,就会明确真假。
作为小说,合理的虚构是允许的,否则与史书无异,就不能称作为小说啦。
但襄樊之战这个故事,却不是这个情况。在真实的历史中,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而且是以失掉荆州、关羽被杀为结局,这与演义描写的一致。
但在史料中没有记载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而演义把它归结为曹操要进攻荆州,关羽大意而失荆州。这很不靠谱,是值得怀疑的。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貌合神离,但没有彻底撕破脸,相互之间经常出现摩擦。直至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孙权索要荆州,两家才准备大动干戈。由于曹操取得了汉中,有得陇望蜀的企图,刘备害怕蜀中有失,被迫与孙权湘水划界。这样孙权得到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刘备得到了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但这并没有彻底和好,孙权时时在觊觎刘备所占据的荆州部分。因为有合约在手,此时已经不再是刘备借荆州啦,关羽镇守的就是刘备的荆州,可谓理直气壮。
不过,这个事是靠实力说话的,一张纸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如果孙权以举国之力进攻关羽,关羽是顶不住的。但很容易被曹操所乘,孙权不怕孙刘联盟破裂,但怕曹操趁机谋事。这是关羽与孙权既斗争又妥协的根本原因。
小打小闹是家常便饭,关羽也不惧怕孙权。
据《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这肯定是在襄樊之战前发生的事,但没有具体说明是在哪个时间节点,这一点值得思考。
比如说,孙权已经意识到刘备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有意笼络、结好关羽,主动提出与关羽结亲。
刘备已经背离初心,把匡扶汉室的事抛在了脑后,关羽为之失望,甚至绝望。那么,一直背叛汉室的孙权,岂能入得了关羽的法眼。关羽大怒,不允孙权求婚就理所当然啦。
骂是骂啦,但究竟骂的啥不得而知。
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这是演义的说法,并没有史料佐证,但这不是问题的本质。
关羽的确是辱骂了孙权的使者,令孙权大怒。
如果关羽没有情绪在内,不至于如此小气,对使者大骂出口。使者除了替孙权求亲之外,是否还说了别的话,不得而知。比如说,你们三兄弟情同手足,如今刘备成了气候,不再看重兄弟情谊,江东孙权仰慕将军,不如与孙权联盟等等之类的话。
于是,关羽大骂孙权汉贼等等。
但是,演义却把这个故事弄成了“虎女安肯嫁犬子”。说实话,关羽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并不委屈。曹操也认为“生子当如孙仲谋”,难道关羽真的把孙权看做犬一样吗?
关二爷脾气是大了点,目中无人,对于孙权也不至于如此评价吧。
不管如何,关羽是把孙权给得罪了,关羽应该清楚。就关羽的谋略,不会想不到孙权背后乘人之危。仅仅一个大意,说明不了关羽丢掉荆州的原因。
特别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刚刚结束,曹操与刘备都筋疲力尽,双方都需要休整一下。但在这个时候,关羽却发动了襄樊之战。
有人认为,关羽是想趁曹操汉中战败,趁机夺取襄樊,这不太可能。
曹操汉中主动撤军,尽管损失很大,夏侯渊被斩杀,但整体实力还在。就凭关羽那点兵力就想吃掉曹操,这绝不可能,关羽应该很清楚,否则也不是智勇双全的关羽啦。
豹眼一向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根本原因,是与刘备在信仰上已经分道扬镳。刘备谋求的是自己的霸业,也得到了诸葛亮的支持,但关羽一直是在坚持匡扶汉室。
在忠义面前,关羽自然是坚定地坚守大忠,义在忠面前,只能放一放了。
这也是关羽莫名其妙地大骂孙权使者的原因所在,兄弟都不想再做了,还会与汉贼做亲家吗?
豹眼啰里啰嗦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关羽与刘备已经决裂,不再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
既然如此,那就不管荆州是否丢失,对于刘备而言,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荆州已经不再是刘备所有。
如果关羽不失荆州,那就不再是三足鼎立,而关羽会成为唯一要匡扶汉室的另一支军事势力。
在关羽眼中,曹操、刘备、孙权都一样,都是要取代汉室的汉贼,是关羽要讨伐的敌人。
这也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而刘备、诸葛亮无动于衷的原因所在。
因此,不管关羽在荆州是否有失,对于刘备来说都已经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即便关羽不失荆州,刘备依然不会一统天下。
至于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动夷陵之战,那不过是个借口。如果刘备真在乎关羽,就不会有襄樊之战。没有襄樊之战也就没有荆州之失,也就不会有夷陵之败。
如果关羽不大意失荆州,刘备会不会统一三国?
如果关羽不丢荆州的话,我看刘备能统一三国。因为刘备治国有方,在加上诸葛亮智谋超群。关羽在荆州能关注东吴,牵制曹操。刘备就可以大力发展,戴国富民强士气高昂之时,出岐山,灭曹操,统一中原。一统天下!由于关羽的失败造成了严重后果,使刘备元气大伤,最终命丧黄泉,含恨而去。
如果关羽不大意失荆州,刘备会不会统一三国?
谢谢邀请!
此问题本人已回答过两三次了,不再祥述,我简单的说一下,荆州不失也不能统一国家,情因蜀国太弱了,是魏国的五分之一,吴国的一半还不到,总人口才一百左右,总兵力才十多万,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又不善于出奇谋,打消耗战,蜀国必败,更别说统一。统一就得像鄧艾一样兵从天而降,从意想不到的阴平渡过,打过措手不及,诸葛亮的那些(神机妙算)大多数是虚拟的,这种比方无多大意义,因关羽联人带荆州已经没了,我若说武圣人关羽一生的功绩都没有他犯的错误大,肯定会引起不少争议,有时吹就得把人吹死,再见!
如果关羽不大意失荆州,刘备会不会统一三国?
谢谢沉默友邀,蜀汉统一三国,那是不能的,因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果,就己经证明蜀国已沒有侵战吴魏国的力量了,国力和兵力人才都是在下峰,只能免强自保把了。只有诸葛亮的聪明机智,联吴抗曹的办法,方有三国的鼎力,?
如果关羽不大意失荆州,刘备会不会统一三国?
我觉得荆州合理地失去比得到对蜀汉统一三国更有利。这是因为,按诸葛亮的计划逐步把荆州还给东吴,刘备再把孙夫人接回来,两家结成坚实的联盟。把荆州兵力全部调到两川,一心出川进兵中原,如果把曹魏灭了,统一三国就指日可待了。如果真有这个结果,最后孙权讨来的荆州还不是帮刘备义务守护了。这就是典型的失中求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