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缩水超1万亿美元,日本经济还能反弹吗?

我在日本东京工作6年多,而且是在某大型上市公司做管理工作,和日本的老牌企业高管有了深入的近距离接触,借此也和日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专家学者有了一定接触,对日本经济界有了一定认识。

以我的所见所闻判断,日本的经济未来大幅反弹的概率极小,这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人的处事风格,可以说日本经济成也处事风格,败也处事风格。

二战后,日本因为二战的胡作非为得到报应,国家满目疮痍,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日本作为东亚最缺乏资源的岛国,又是自然条件极其复杂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古形成了日本人很强的危机意识、很强的学习欲望,他们在古代就全面学习中国的文化、技术。

明治维新后又转向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导致他们在我们清朝时就敢以小博大,侵略我们。同时日本人还有东亚人共有的勤劳、刻苦,吃苦耐劳的特征。所以二战后,借着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给了他大量的订单的机会,专注于发展经济,没有先进技术也是想尽各种办法从西方学习技术。加上日本人的专注、执着、竟然在很多方面领先于世,成就了大量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和非常畅销的优质产品,汽车、电器、精密仪器、化工产品、医药等等都走在世界前列。使日本成为高质量、高品质的代名词,当时他们的成本又低于西方,因此产品遍及全球,八十年代区区一亿多人竟然雄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

日本的科技实力也大踏步发展,以至于几乎每年都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这正是成也处事风格的体现。日本人做事极其专注,一旦认准的目标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正应了一句歇后语:老太太跳井——尖脚(坚决)到底。我在日本的公司曾经因为一个品牌太过小众难于盈利而准备停止发展,作为日本企业很注重员工的利益,所以为它的设计师团队重新安排了工作,把他们安排到待遇更好的大品牌。但设计师并不领情,几个大老爷们竟然哭诉说他们并不在乎待遇更好,关键是他们喜欢这个品牌的风格,所以如果公司关闭这个品牌,他们宁愿辞职,自己继续做这个品牌。日本科研人员中这种执着的例子很多,这种执着专注正是科研人员所需要的。正是因为日本大量的这种人存在,所以日本的科研能快速发展。

执着专注虽然有助于科技研发,但并非任何方面都适用,在经营与营销方面就未必完全是好事。而且专注执着如果过了头,那就是固执、保守、墨守成规。近些年日本的大企业纷纷没落,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芝、索尼、三洋、夏普、三菱等等,不仅大量退出中国,在日本本土也是连年后退,很多企业不断地变卖鼎盛时期积累的丰厚资产(子公司、土地、办公楼等等),有的全员降薪,裁员。

还有的财务造假维持自己的形象。很多企业只能从品牌退到元器件生产。很多国内专家学者将这一现象认识是日本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销售转变为高技术含量的元器件或其他领域。

我只能这样说,这只能是这些专家学者纸上谈兵,没有深入日本了解日本企业实际的结果。他们这样的调整只是他们的经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竞争的要求,企业持续亏损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首先这些日本的电子企业并非过去不做元器件而是现在才转向元器件,他们都是全产业链,只是他们后端成品生产销售经营不善只能舍弃,实际上是退守元器件而非转向元器件。

有人说产品生产销售对日本来说成本高,但产品生产早就已经基本不在日本国内,都已经分布与中国、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他们做不下去的原因就是经营方式问题。

日本人由于处事风格固执、保守、墨守成规在企业经营上反应的淋漓尽致。日本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决策都有严密、复杂的程序,叫做“稟议”制度。

一套程序下来一年甚至几年都有,如果所有的事项都不违反规定还好,如果有些事项违反规定或者现有的规定没有包含那基本就没有时间了。我们当地有一家很大的日资企业,他们的社长某次来访提出想扩大一个项目,需要50亩地,政府将现在公司旁边的地给腾出来了,但他们日本总部三年才决策下来。但土地非常紧俏,政府等了一年半没动静才好给了其他项目。

我们曾经参观了日本一个小的工厂,掌握着液晶屏制造中液晶涂覆用材料的技术,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提出和他们合作扩大规模,但他们不肯,担心以后市场需求有变带来风险,到现在也没有扩产。

我们所在的日本公司有大量的产品采购自中国,但都是通过日本商社完成的,价格比自己直接从中国工厂采购贵了30%,日本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方式采购,所以日本的商社活的很好。

当我提出直接从中国采购时,他们提出种种理由:他们从建公司就是这样采购的,直接采购产品质量不好控制,风险大,需要跑银行额度等等,谁也不敢决策,怕承担责任。日本企业就是这样把个二道贩子的商社养的肥肥胖胖,但自身成本高了30%。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

我所在的日本公司制度很多都是几十年前制定的,没有人愿意改变,不想承担责任,日本企业帮派林立,谁也不想被别人抓住过错把柄,就这样墨守成规地内耗着。包括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

最典型的是日产汽车曾经差点倒闭,后来被法国雷诺控股,被经营强人戈恩强势救活,最后还闹出堪称神奇电影的戈恩事件,有兴趣的条友可以搜一搜。日本汽车产业虽然现在依然具有巨大的优势,但这些弊端一个都不少,以后没落也是早晚的事。现在日本车的影响力下降已经势头明显,可以感受到日本汽车新技术、新功能推出总是慢于欧美和国产车,就是他们守旧的体现。很多国内的消费者离日本汽车而去。

另外日本虽然获得了很多诺贝尔奖,但全部是自然科学奖,没有一项是经济学奖,这也反映了日本经济领域的现状。日本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选择也看出日本人的固执和盲目自信。

当然日本还面临最严重的老龄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政府负担沉重,创新力不足,新的一代人颓废、缺乏追求、缺乏欲望,浑浑噩噩。已经全球发展态势急剧变化等等问题。所以,日本经济想重新振兴绝非易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日本在人工智能上获得巨大突破而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情况下有可能,那就是用智能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人工,但目前日本走在世界前列也没有领先其他国家太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GDP缩水超1万亿美元,日本经济还能反弹吗?

日本经济三年内难以有像样的反弹,未来三十年,日本经济在世界的地位进一步下跌。一、日本国运巅峰早已过去,没有一丝机会回光返照。

日本经济巅峰时期全球第二,这是日本投降后在美国的帮助下实现的,当日本想买下美国时,美国出手了,从此难巅峰。

二、日本是个岛国、小国、地震频繁国,堪称自然资源糟糕的国家,一二千万人生活一下问题不大,想成为世界经济強国,连做梦都不配了。

孙正义狂称未来用100万台机器人重返世界巅峰,哪是不可能的。

三、世界在变,美国全球第一位置也会变。未来50年,中国、印度、美国将成为全球经济总量前三位。

日本50年后,人口几千万,过个小康生活吧。就是在当下,日本政客,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甘做美国马前卒,使日本更难有经济反弹的可能。

GDP缩水超1万亿美元,日本经济还能反弹吗?

够呛。

1、日本经济属于二战后美国产业转移的结果,须知二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峙,美国能产业转移的国家,不是很多很多。

2、日本接受美国产业转移,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后,又开始了产业进一步向外转移,不同程度的加速了实体经济空心化。

3、日本实体经济空心化,然而虚拟经济却没有领导作用,实现不了“日元霸权”,没有虚拟经济超额垄断利润,仅是美国从属,甚至是美元薅羊毛的对象。

4、日本老龄化,人口负红利,社会负担极重,严重阻碍日本经济再发展。

5、日本将自己绑定美国,与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东方大国摩擦不断,遏制了从经济引擎获取足够动力的能力。

6、日本人口1.26亿,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缺乏,属于小国。能实现七八九十年代高速发展,已是特例,只是偶然,绝非必然。支持其高速发展以及再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消失。

日本如同一老年人,一生身体高度是1.6米,2010年就达到了这个高度,剩下时间身高就会一年比一年降低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同源。

GDP缩水超1万亿美元,日本经济还能反弹吗?

日本是一个资源少、人口多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取决于整个世界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周边地缘政治的稳定情况。

上世纪8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处于复兴期,日本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也非常好,以至于1995年GDP总量超过5.5万亿美元,逼近美国的70%,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这一时期,日本的汽车业、造船业和电子产业都很发达,直接对欧美国家的制造业形成了冲击。然而,在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本经济开始走下坡路,显然受到了欧美的战略打压。

如今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像以前那么快,其2021年的GDP跌到了4.38万亿美元,而1美元兑换123.617日元。

现在日元汇率不断下跌,主要是受到美元加息的影响。在国际上,日元相对弱势,并持续贬值,日本已经连续7个月出现贸易逆差。总体上,日本和美国的经济捆绑太深,受美国的经济策略影响太大。

当前,日本经济要想反弹,整个国家需要战略性突围。鉴于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极其复杂,日本想从军事和政治上突围是很困难的,必须从经济和科技方面寻求突破。

日本的资源比较稀缺,整个国家都需要全球化,更离不开亚洲市场。因此,日本应该与亚洲各国搞好关系,并充分利用亚洲市场。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美国和日本深度捆绑。日本最想做的必然是在经济方面实现战略自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推出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但该理论在新冠疫情危机爆发后破产,经济也随之出现震荡。日本国内的经济不稳定还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国内政治出现不稳定,连续换了三届政府。

其实,日本的经济战略不应被其他国家的地缘政治战略绑架,在既定国际秩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日本应尽量缓和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充分利用俄罗斯的资源,以及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市场。

总的来说,日本的发展比不过德国。二战之后,德国极大地实现了战略自主,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当然日本也受到了来自亚洲一些国家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是市场层面的竞争。随着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之前日美合作的优势不复存在,日本如果想寻求战略突围必须放眼全球。

当然,日本的科学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发达的,有充足的后劲。但关键要将政治和经济分开,经济不能被政治绑架,毕竟日本在政治上的腾挪空间很小。日本需要一个比较包容的经济环境,来促进国家的发展。现在我国和很多国家成立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日本可以充分借助亚洲广阔的市场。日本的经济会反弹,但这取决于日本政府能否在经济上取得战略自主以及能否摆脱地缘政治的干扰。

GDP缩水超1万亿美元,日本经济还能反弹吗?

几千年的历史,日本有过不足二百年的繁荣,或许,这是日本在世界舞台上最好的演出,未来,必将谢幕。自由缘于欧美的半农耕半游牧经济,在商品经济下,自由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就了欧美的商品经济。特别是美国,从诞生的那天起便没有农耕经济限制自由的束缚,自由思想,自由经济演绎得最为出色。日本追寻着美国的步伐,放纵于自由,当然,也得到了自由思想所带来的商品经济的大发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人没有自由思想的文化,而经济却选择了美国式的无限自由,彼此产生了重大矛盾。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也是日本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日本想发展,想进步。唯有放弃美国式的无限自由,重新把视线回归中国,学习中国经济的有限自由化。比如说,日本可以适当比例提升国有企业,重要经济部门由国家控制;减少多党执政造成的危害;尽可能地外交思想统一;强制女性工作;等等举措,才可以让日本经济发展,也是日本唯一的出路。否则,日本必将继续衰败下去。

GDP缩水超1万亿美元,日本经济还能反弹吗?

其实日本的所有经济行为、科研行为等都在美国的掌控下,不可能有突出的科研成果或者新新产业,美国以前开展国际贸易的目的其实根本还是掌握你的发展进程,以免美国落后。什么学术周刊啊等等,其实就是时刻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