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日本老人从不“养儿防老”,为何晚年生活却令人羡慕?
我在日本工作了多年,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都有所了解,所以我来说一下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及养老问题。
第一点是:不是仅一些日本老人从不“养儿防老”?而是几乎所有的日本老人都不“养儿防老”。这是国家之间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问题造成的。虽然中日之间是邻居,而且一带水,日本人从古代就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深厚影响,但是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中国和欧洲的文化差异。
日本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一岁多的孩子就要自己背背包,然后要自己走路,如果不能走路的话,就坐手推车,但父母家人很少抱着。日本人崇尚的理念是“不给别人增加麻烦”,包括自己的家人。日本孩子很多在高中以后或者是在高中毕业以后就从家里搬出去自己租房住,然后打工挣钱支付一些自己的生活费用,父母逐渐的就减少了对子女资金上的支持。结婚的时候父母一般也很少资助子女,大多数就是支付一个结婚请客的费用,年轻的日本人结婚基本上都是租房住,然后在40多岁以后有了积蓄才会自己买房。所以父母基本上从高中毕业以后就和子女已经分开居住。
子女有了孩子以后,父母也不会代为照看,子女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也不让父母照看,毕竟隔代都有溺爱现象,我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日本同事结婚前要买订婚钻戒,在日本钻戒也是很贵的,我问他你刚毕业哪来这么多钱给女友买订婚钻戒,他说是奶奶给的,父母却没有给,也可以看出日本也存在着隔代溺爱的现象。日本照顾孩子基本上都是女性结婚以后辞去工作,做全职太太在家相夫教子,所以日本人亲人和亲戚等的亲情都非常淡,结婚以后的子女很少回到父母身边,基本上只有节假日和父母见面 , 所以日本的老人养老完全是靠自己的。
但日本老人自己养老,在经济上也是有保障的,一方面有政府的发放的养老金,即便有些没有工作,但是也可以领到救济金,再就是日本的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很少有在家休息的,一般还会继续工作到70多岁,甚至80多岁,大部分的日本老人都是独立的自己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然后自己买菜做饭。在日本无论贫富,几乎没听说过有保姆的家庭。
日本老人一般在不工作以后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唱歌,有的日本老人会做公益性的日语教师,日本每个一个区都有面向外国人的公益性日语课堂,老师都是完全义务服务,真的要自己倒贴钱,他们目的就是有点事做,减少孤独寂寞。一些年岁更长行动不便的老人,会住进养老院。
第二点是日本的老人晚年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幸福,更不是那么的让人羡慕。由于日本人亲情非常的淡薄,所以子女对老人也很少过问,所以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孤单和凄凉,很多老人虽然身体不好,病痛缠身,但还要自己坚持着拖着一个能够既做拐棍又做购物车的小车去买菜做饭,看着非常可怜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可想而知。甚至有些老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去世很久都没人知道。因而日本急救电话是和报警电话共用的,通通采用号码110,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的老年人被邻居发现异常打急救电话以后无法打开房门,必须急救人员破门。
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养老方式来看,可以说各种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各有利弊。日本的文化传统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都比较轻松,没有过多的负担,不像中国父母,要为子女操劳一辈子,而中国的子女也要承担瞻养父母的义务。但是日本这种生活习惯缺少了中国这种合家团聚的温馨感和幸福感,老人一般到晚年都非常的冷清凄苦,非常的孤独无助。所以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富有人情味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