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终战诏书》的播出向日本及世界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以后,日本国内民众、一些受害国家和国际仲裁机构乃至裕仁本人都认为天皇对战争应负起主要责任, 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当时澳大利亚和苏联两个国家都强烈要求要对天皇作出惩罚。但是美国从中作梗,美国想长期控制日本,而天皇在日本如同天神一样的存在,在日本国民心目中就是日本国家的象征,如果他被惩罚,在日本国内当时会引起巨大的混乱 ,有可能各种势力都会群起自相残杀,这样的日本当然是美国不想看到的,如果出现这种局面,美国就要派出军队跑到日本镇压,同时这也给另一个大国苏联带来干预日本的借口。

1945年9月27日,裕仁天皇与美国驻日本最高军事统帅麦克斯将军会面,裕仁在会面过程中表现非常得体,态度坦然,勇敢地承认了对于二战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是唯一的责任者。而且对于美国提出来的维护世界和平,肃清国内赎武精神,另外就是否定天皇的神圣性,天皇由神回归为人的要求,裕仁都一一照办。裕仁的这些表现完全符合了美国的愿望。麦克阿瑟向美国政府建议:不能把日本裕仁天皇作为战犯逮捕,因为基于长久以来天皇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及对于民众的影响,保留天皇有利于帮助盟国控制日本。由此裕仁天皇逃过了被惩罚。第二年4月3日,远东委员会决定对天皇不予起诉,6月18日,远东审判首席检察官在华盛顿宣布对天皇不以战犯论处,与华盛顿呼应的远东审判日本审判团一致通过决议不追究天皇及皇族。历史就这样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当东条英机等七名日本甲级战犯接受绞刑之时,战争中,日本的最高领袖裕仁天皇却安然无恙,真让人匪夷所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7000多年前的一天,在此起彼伏的原始而又诡异的吼叫声中,一名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蜷缩在地上,周围的人如同疯了一般用骨矛贯穿她的身体,用石斧斩断她的手腕,用骨针刺入她的下体……她究竟为什么遭遇这样残忍的伤害?

“零口姑娘”被发现于西安临潼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她的骨骼进行清理和研究之后,即便是考古专家们,也觉得惊骇和伤感:这位被确定死亡年龄在15岁—17岁的年轻女孩体内,残留的骨叉、骨镞和骨针等骨器多达18件,其中很多都是在用力过猛的情况下,使骨器插进了女孩的骨骼,才残留下来的。

在狩猎工具弥足珍贵的远古时期,人们居然用骨器去猛烈攻击一个女孩,甚至折断珍贵的工具也在所不惜,他们对她的仇恨该有多深?

而据专家考证,这名女孩死亡之前,至少受到35处重伤,头骨、脊椎骨、肋骨等多处受损,甚至还有三件骨器是从下身刺入盆腔的。她的左手消失不见,严重怀疑是被利器砍掉了。专家们根据这些情况推测,女孩临死前身上的损伤(包括骨骼、肌肉在内)应该多达上百处,而参与杀害她的人,也应该有百人之多。

于是一幕让人恐怖的画卷就展现出来,在低沉而又诡异的叫喊声中,女孩无助地躺在地上,上百人排着长队依次在她身边走过,每个人都红着眼睛仇视地看着地上的女孩,轮流着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最狠毒的手段,去羞辱她伤害她,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发泄心中的怒火,同时驱走她所带来的厄运。

那么在7000多年前,这位年轻的女孩究竟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才遭遇了这样残忍的折磨?

人们曾猜测献祭、杀俘或者违反族规被杀等等原因,但都无法解释这种行为的残忍,如果是上述原因,没有必要让她受到这么多的伤害,而且行凶者也不可能如此义愤填膺或者疯狂。在排除了上述原因之后,有专家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零口姑娘”很可能是一位双性人或者性特征不明显的人。这样的人在远古部族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恐慌,认为是上天降下了灾难,或许也意味着部族的灭亡,所以众人才痛下杀手。

专家们给出了理由:“零口姑娘””虽经鉴定确系女性,但从骨骼特征上看,眉骨及耻骨的女性特征并不明显,这表明她生前可能存在部分的男性特征;有三件骨器是由“零口姑娘”的下身刺入盆腔,这肯定和性有所关联。

话虽如此,但当时的具体情况如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数千年以后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让人不寒而栗。

喜欢请关注,多谢!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匪夷所思的事情,一般都是指那些耐人寻味,让人预料不到结果的事情。这样的事情,相信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个。

不得不说历史上正是因为发生了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才显得格外的有意思。当然了这样的事情,我也知道很多。

我们说一件发生在战场上的,这样的十分匪夷所思的事情吧,今天要发生的这件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大家都知道,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尤其是抗战史上,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这个学校毕业的很多学生,他们都成为了抗日时期的中坚力量。

其中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学生中的林彪和杜聿明,他们两个人在抗日时期,就出奇惊人匪夷所思的,打过日本的同一个兵团。而且,还把这个兵团给消灭了。

这个兵团就是日本臭名昭著的第五师团,第五师团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孽。向来都是日本陆军的主力部队。

中国人民对他们的恨,当然了也是深入骨髓的了。大家都知道,林彪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杜聿明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

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对付臭名昭著的第五师团,并且把第五师团给歼灭掉的。

这个日本第五师团,早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就对中国开战了,那时候他们也是侵略中国的主力部队。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候,还是这个第五师团作为主力,占领了东北广大领地的。

所以,这个兵团一直都是在侵略中国的最前沿活动,他们有“钢军”的称号。想要打败这样的一支军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臭名昭著的第五师团,之前是板垣征四郎带领的,所以,他们又被称之为板垣师团。当第五师团从东北向华北进军的时候。

林彪就注意到了他们的动向,并且想在太行山一代,给他们打一场伏击战。我们都知道,林彪指挥的一场战役就是平型关大捷。

这个平型关大捷,林彪就是和第五师团之间展开的。

可以说这一战是日军第五师团侵略中国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受到沉重的打击。也是第一次败在中国军队的 手里。

平型关大捷之后,日军第五师团由华北地区,向中国西南地区进军。他们的目的是想占领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地,然后切断中国和其它国家直接联系的滇缅公路。以此来封锁中国和其他国家交流的交通要塞。

其中,在广西日军第五师团,抢先占领的就是昆仑关这一制高点。可以说那个时候,谁占领了昆仑关,谁将会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

这一战无论是对日军,还是对我军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次战役。

蒋介石意识到此次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就派了杜聿明带领自己的嫡系军,前去和日军第五师团抢夺昆仑关去了。

杜聿明带领的军队,是第一次和日军作战。他们的战绩到底如何,蒋介石也想通过这一次战役,来验证一下。

就这样蒋介石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黄埔毕业的杜聿明。那么,杜聿明在和第五师团交战的时候,会不会像林彪一样,取得战役的胜利呢?

不得不说,杜聿明没有辜负蒋介石。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杜聿明带领的军队,和日军在昆仑关血战了几十个昼夜,最终他们歼灭了日军第五师团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兵力。取得了昆仑关战役的伟大胜利。

所以,同样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林彪和杜聿明,同样战胜过日军最为强悍的第五师团。不得不说这就是历史上十分匪夷所思的一个历史件事。

话说你知道哪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呢,古代的现代的或者国内外的,欢迎评论里说出你知道的匪夷所思的事情。

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正负责驻守瓦院的土耳其军队突然发现一股落单的“志愿军”正在朝他们的阵地靠过来,土军指挥官瞬间来了精神,这可是他们向世界证明自己实力的最好机会,大老远跑到朝鲜半岛来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让那些趾高气昂的家伙看看。兄弟们冲啊,全歼这股“志愿军”!

土耳其旅

朝鲜战争爆发后,土耳其为了表忠心,第一时间要求派兵前往朝鲜战场,于是就有了一支5000余人的土耳其旅,别小看只有5000余人,在16个派兵前往朝鲜半岛的国家中,土耳其派出的兵力排名第5。

当然,土耳其也并不只是为了表忠心那么简单,他们实在是有太长时间没有打过仗了,导致在国际上存在感很低,几乎没有国家认为土耳其人会打仗,土耳其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们凶悍的外表、飘动的胡须以及佩戴的大刀。所以他们急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从而提升土耳其的国际地位。

这次来到朝鲜半岛的土军,指挥官是亚兹吉将军,也算是个老帅了,他为了能来朝鲜半岛,不惜降了一级,其他的士兵大多都是来自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年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和国家,一个个的都很兴奋。

来到朝鲜半岛后,由于所派兵力是一个完整的步兵旅,所以土军很“荣幸”地成为了被编入了美军某师的旅一级“联合国部队”。不要小看这些土军士兵,他们随身除了携带常规武器之外只会携带一把匕首。当然,他们所谓的匕首在别国士兵看来和大刀并没有什么区别。白刃战中,土军士兵能娴熟地运用他们手中的大刀,很具危险性,导致盟友们对土军都是敬而远之。

土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由于麦克阿瑟不顾我国警告,趾高气昂地越过了“三八线”,还一度对我国边境安全造成了威胁。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老总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赴朝自卫反击。

与此同时,一路势如破竹的南韩第六师根本不知道志愿军已经进入了朝鲜境内,所以在和志愿军遭遇后,南韩第六师瞬间被包围,正真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最顶级的步兵战术,什么叫穿插,什么叫迂回包抄。

期间虽然美军对该师所在地进行了空投补给,希望他们可以顶住志愿军的进攻,但事实上怎么可能顶得住,数次被我军围而歼之后,第六师指挥官不得不下令突围南撤,伺机再和志愿军一决高下。

在突围南撤的过程中,第六师又数次落入志愿军的口袋中,可谓是损失惨重,以这样的状态根本就不可能突得出去。而当时瓦院地区还在“联军”的控制下,于是第六师指挥官改变策略,决定前往瓦院进行一番休整后再向南撤退。正是这个决定,结果闹出了一个天大的乌龙。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全歼“志愿军”孤军?

当第六师赶到瓦院准备休整时,突然再次遭到了进攻,本就节节败退,早已是惊弓之鸟第六师根本就没搞清楚状况,以为瓦院已经被志愿军占领了,面对攻势如虹的“敌人”,第六师只能边战边退。

期间第六师的指挥官也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这些“志愿军”的样子怎么看上去怪怪的,一个个的胡子拉碴,手中的大刀也不是之前见过的样子,打起来毫无章法,和之前碰到志愿军部队那种有组织的穿插、迂回完全没法比。

但事出突然,根本不允许第六师的指挥官细想,他此刻只想带着尽量多的人回到南方去,所以战斗时间并不长,第六师再被砍死、砍伤千余人、被俘100余人后终于冲了出去。

经过一段时间后,第六师终于回到了后方,可看见的画面竟然是盟友们一副打了胜战的样子,仿佛都在憧憬着回家过圣诞节了。当第六师的指挥官找到一份报纸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报纸上报道的正是他们的盟友土耳其军在瓦院取得了大胜,毙伤和俘虏“志愿军”数百人。

第六师的指挥官当时就不淡定了,当即找到“联军”高层开口大骂道:“那群白痴打得是我们,还大胜?简直愚蠢到家了!”

土军战士

土军在接下来战争中的表现

为了粉碎麦克阿瑟的所谓,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在全线发起了反攻,敌军不敌,美军第九兵团为了掩护溃败的美军撤退便把土耳其旅当做了炮灰!

土军为了表现自己,当即派出一个所谓的加强连,乘着二十多辆卡车直奔驻地东南戛日岭的顶峰,企图控制这一高达千尺的险峻山岭,阻止志愿军向南追击溃敌!

奈何这里早已被志愿军占领,土军遭遇了志愿军迎头痛击,当场就丢下了5、60多具尸体。志愿军过于强大,土军无奈只得将还在价川的数千土军集中起来,用100多辆卡车向隅里方向逃窜。途中又多次遭遇志愿军伏击,损失惨重,据志愿军战士回忆:沿途都是戴着星月帽徽的土耳其士兵的尸体。

当然也有不少识时务地土军主动向志愿军投降,这些土军士兵,刚扔下武器就向志愿军战士要吃的,搞得志愿军战士哭笑不得,不得不说,美军在这方面很不够意思,明明土军都被他们编入自己军队了,但在伙食上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人家美军的大爷兵都是吃罐头喝可乐抽雪茄,这些“仆从兵”只能啃苞米。

由于志愿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这些投降的土军士兵待遇非常好,俘获的纸烟,志愿军领导舍不得抽,都给了这些土军俘虏抽,把这些俘虏感动的不行。有些俘虏做手势表示说:“这些纸烟以前只有我们的长官才能抽!”

战后据统计,土耳其第一旅伤亡3514人,其中741人战死,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244人被俘,另外还有非战斗伤亡 298人。

土军战士

土军打自己人可不是个例

1974年7月,土耳其和希腊在塞浦路斯爆发冲突,期间土耳其方面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了一个假情报,称希腊方面有运兵船要登陆塞浦路斯。

于是土空军派出了大量的侦察机和战斗机对塞浦路斯近海进行侦察,时刻提防着希腊。另一边,土海军也同样派出了5艘军舰前往塞浦路斯。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土耳其的空、海军并没有做好相互协调和告知。结果一天,土空军的一架侦察机发现了这5艘军舰,以为就是希腊的运兵船,于是立即联系了空指部,空指部也不含糊,立即出动了数架F-100和F-104战机进行打击。结果5艘土耳其海军军舰中3艘驱逐舰被无情击沉。

当然,土耳其海军也不差,遇到袭击后立刻通过舰艇上的高射炮进行还击,最终击落了两架F-104战机。此战造成了数百土耳其海军战士伤亡,伤亡占比到达了土耳其在整个冲突中的四分之一,双方打得不可谓不激烈啊!

就不能好好过日子吗?

结语

战场上自己人打自己人应该算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了。土耳其军队两次对自己人动手,可见这支军队的神奇。朝鲜战场上还好说,毕竟那个时候土军中几乎就没有听得懂和会说英语的人,就更别说中文和朝鲜语了,加上东亚人民长得都差不多,闹出乌龙也情有可原。

但在塞浦路斯那可就是货真价实的打自己人了,真的是让麻花百思不得其解,土耳其人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抗日战争到底打了多久?8年还是14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相当匪夷所思的!历史学家是不是刻意隐瞒了某些历史的真相?还是故意犯错?

来,借助这个问答,笔者给大家揭开其背后的玄机!

关于抗日战争打了多久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是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算起到1945年,约8年的时间;二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约14年的时间!

那以哪个为准呢?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当然是按九一八事变算的14年”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关于“八年抗战”的说法实际上是来自于我们的中小学的历史教课书,而历史教科书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尊重历史”!难道历史学家会犯这样一个如此低级的错误?

简而言之,东北属于中国,东北人民属于中国人民!那么,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道理上也是属于抗日战争,理应计算在内!是不是应该如此?

所以,如果承认“八年抗战”,等于是将东北人民的抗日历史给“抹掉”!这是个非常严肃的大是大非问题!

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重提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中原大战的最大受益人:张学良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的内战,蒋介石5月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当此时,手握重兵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成为双方竞相拉拢的对象!

起初,战事未明,张学良不敢轻易投靠任何一方!

1930年8月中旬,蒋军攻克济南,反蒋联军出现不可挽回的败局!张学良见时机成熟,于9月18日发电“拥护中央、呼吁和平”,并派东北军入关,10多天左右即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占领……

1930年10月15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联电张学良,表示愿意接受和平解决。到此,中原大战结束。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中原大战后,张学良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不仅在战争时期出售武器给双方获得巨大利益,而且,其个人的政治生涯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被授予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司令,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然而,对于日本少壮派来说,在东北发动事变的时机正在慢慢成熟!

由于处理中原大战事宜,张学良对于东北管辖的精力分散了,而且大批东北军入关没有即时回防。并且,1931年张雪良又调集部分东北精锐入关讨伐石有三,这导致东北兵力进一步空虚。

被“白送”给日本的“东三省”!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接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未遇到特别明显的抵抗就于9月19日8时,占领了沈阳!

(上图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入沈阳城)

如果说当时张学良身在北京无法指挥的话,那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东北军也理应反抗啊!为什么不呢?

原因还是出在张学良身上!原来张学良早有命令,不许东北军反抗!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又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挑衅,我方务需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

在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下,张学良竟然早已命令部队回避!9月19日,蒋介石在知道事变的消息以后,大为震惊!但考虑到艰难的国家境况(1931年,蒋介石发动了第四次围剿,以及长江发生大洪灾。)后,还是寄希望于“国联”来出面调停,即所谓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国联”要求日本撤兵,但日本未予理会。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讲到九一八事变后,一般都习惯了一笔带过,对于事变之后日军侵占东北的讲述往往并不“丰满”!

实际上,九一八事变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而已,仅仅是丟失了沈阳而已,相对于广大的东北地区而言,中国军队、东北军仍然有希望保住东北!因为毕竟当时的东北军仍有16万之重(另10万在关内),日本关东军仅2.5万人(后来,日军继续增兵)。如此差距的兵力对比,东北怎么着都不至于很快沦陷!再者,如果日军继续进犯东北地区,张学良依然可以调集军队回到关内支援吧?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加匪夷所思!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继续其军事行动侵占东北。面对东北的“不战而降”,国内舆论对于张学良是“骂声一片”:市民联合会致电国民政府,指责“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值守”。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亦电请政府“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

南京国民政府也在11月14日的第4次党代会上改变策略,明确要求各级将领“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值守”

无论是迫于舆论,还是政府的压力,张学良都应该抵抗了。

然而,1931年11月日军逼近锦州时,张学良再次“不战而退”,直接命令部队撤至关内,即所谓的“锦州中立化”方案。最后,痛失锦州!

(1932年1月初,日军庆祝占领锦州)

在此期间,国民政府曾多次要求张学良抗日: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亦于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12月30日,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再发急电:“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但最终,日本还是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锦州。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总结

实际上,由于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受益匪浅,他是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权有权,要武器有武器(东北有兵工厂),而且还有仇恨在心(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所害),就当时的中国而言,谈抗日谈得最热烈的也是他!

然而,真正当日寇进攻东北时,他却执行了“不抵抗政策”!有人说,张学良是受命于蒋介石的命令,那如何解释“锦州事变”的情况。我们是不是把一个不该给蒋介石的“锅”,扔给了蒋介石?

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致使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东北!(据史料,日本也没想到能如此轻易拿下东北!)

为什么张学良会这样?

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无非是,担心自己独自抗日,而国民政府实际上并不能给自己多大的援助,东北军损兵折将!简单来说,在张学良的心里面,可能想的是如何保存东北军。因为,只有东北军的存在,才是自己最大的资本。这个比起国家来说,可能要更加重要一些。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胆怯吧”?不然,怎么解释呢?被帝国主义蹂躏到不行的中国,哪里来的自信心呢?

往事不堪回首!

在历史学家的眼中,东北实际上就是日本白得的,中国方面没有明显的抗日作为。既然没有抵抗,又怎么能够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呢?

“八年抗战”就是这么得来的吧?

这历史着实令人心痛!

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萨默顿神秘人之死,直到今天,一切还是谜团。

1948年11月30日晚,南澳大利亚首府阿德莱德,萨默顿海滩。

珠宝商约翰和妻子在海滩散步,他们发现一个穿着讲究的人,在离他们十多米的地方懒洋洋的躺着。这个人头靠在海堤上,身子躺在沙滩上,双脚相扣。夫妻两人看到这个人举起了右臂,又放下了。所以他们觉得这可能只是个喝醉酒的人,毕竟这里是著名的度假海滩,什么人都有。

半个小时后,也就是晚上7:30左右,另外一对散步的情侣也发现了这个人。他们觉得很奇怪,毕竟很少有人穿着笔挺的西装,高档皮鞋来到海滩——但是这对情侣也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人只是睡着了。

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人们才发现,这个躺在沙滩上的人,已经死了。他还是保持着昨晚的姿势,衣领上有半截香烟,似乎是从嘴里掉出来的。

阿德莱德皇家医院的约翰·巴克利·贝内特医生对尸体进行了初步的检查,这个人约40多岁的人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凌晨2点之后,死因可能是心力衰竭,也有可能是中毒。

(死者的指纹)

他随身的物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张从阿德莱德到海滩的车票,一包口香糖,一些火柴,两把梳子,还有一包香烟(烟盒里还有7支属于另一个更贵品牌的香烟)。

奇怪的是,死者的随身物品中,没有任何能证明身份的物品,没有钱包和身份证,甚至连现金都没有。而且,他的衣服上没有任何标签,其中一件衣服上的制造商标签被小心的剪掉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一边裤子口袋,用少有的橙色线修补的整整齐齐。

对于警方来说,当务之急是尸检,查出死因。如果是谋杀,那就要立案调查了。

但是,尸检并不顺利。神秘人的瞳孔比正常人小一些,脾是正常尺寸的3倍大,而且非常坚硬,肝脏也因为充血肿胀起来。他的胃里发现了馅饼的残留物,而且还有血。从这一点来说,神秘人极有可能是中毒而死——不过,不管如何进行检测,都没有发现任何的毒药残留。

还有比较奇怪的地方是,他的小腿肌肉非常发达,脚趾呈楔形,似乎是长期穿高跟鞋或者尖头鞋造成的(有人猜测他可能是一名芭蕾舞演员)。

没有外伤,没有器官病变的迹象,一切都显示这个人是中毒而死。但是,检测不到毒药残留,这一点很奇怪。一位著名教授认为:凶手使用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毒药,会在人死后迅速分解,不留痕迹。有可能是洋地黄和毒毛旋花苷,尤其是毒毛旋花苷,曾被索马里部落涂抹在箭上,制造毒箭。

既然很难查出死因,警方就开始调查死者的身份。

他们把死者的指纹发送给了澳大利亚各地,以及其他的英语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没有这个人的记录。还有很多人前来辨认尸体(他们的家人失踪,或者认为这个人的照片像自己的熟人),结果还是一样,没人能确定这个神秘人是谁。

到了1月12日,警方终于有了进展。在阿德莱德火车站行李寄存处,他们发现了一个棕色手提箱。虽然没人看到神秘人寄存了这个箱子,但是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就是他留下的。

箱子中的物品也很奇怪:一卷橙色的线(和死者修补裤子的一样)、一个模板套件(商船中负责给货物盖章的三副所使用的)、一把没有刀柄的餐刀、一件缝补后的外套……箱子里没有任何显示主人身份的物品,衣服上有三个标签,上面写着“Kean”或者“T.Keane”——调查者并不认为这是真名。

这些新的线索,完全无法证明死者的身份。于是,警方又请来了阿德莱德大学教授约翰·克莱兰前来重新调查。很幸运,4月份的时候,克莱兰教授在死者裤子里发现一个缝在腰带里的小口袋。口袋里有一张紧紧卷在一起的小纸条,这是从一本书上撕下的一角,上面写着“Tamám Shud”。

这是一个波斯短语,出自12世纪的一本诗集《鲁拜集》。这本书的版本很多,但是警方找遍了出版商、图书馆和书店,都没有发现和这张纸条相符合的版本。

案子陷入了僵局,警方只好制作了死者头部及躯干的模型,然后先埋葬了尸体——后来还经常有神秘人在墓地留下鲜花。

让人想不到的是,7月份的时候,案情有了新的进展。

一个名叫格莱内格尔的人来到侦探所,手里还拿着一本《鲁拜集》。他说,上一年的12月,他和兄弟一起开车出门,把车停在了萨默顿海滩附近,他们在车后座的地板上发现了这本《鲁拜集》。不过当时两人没有注意,都以为是对方的。后来他看到了报纸报道,才想起这件事。

结果,这本《鲁拜集》的最后一页被撕去了一部分——这就是神秘人留下的。不过,非常奇怪的是,这个版本的《鲁拜集》,没有人见过。

警长很快就在这本书上找到了一个用铅笔写下的电话号码,主人是住在萨默顿海滩附近的一位年轻护士。当警方找到这名护士的时候,她承认自己在战争期间把一本《鲁拜集》送了人,这个人的名字叫阿尔弗雷德·博克索尔。

难道,死在沙滩上的神秘人,就是这位博克索尔?

但是,警方找到了博克索尔,他活的好好的,而且年轻护士送给他的《鲁拜集》,他还保留着。

不过,那位年轻护士,似乎隐瞒了什么。因为她承认,当自己第一次看到死者的脸部模型时,“完全惊呆了,像是马上要晕过去”。不过,年轻护士又竭力否认自己认识这个人。

最后,通过紫外线光检查,发现死者的《鲁拜集》里还有模糊的几行字母,就像某种密码一样。但是,因为内容太少,就连海军的密码专家,也无法破译到底是什么。

案件就这么成了谜团,没有人知道神秘人是谁,也不知道他具体的死因,更不明白为什么他的《鲁拜集》似乎是不存在的版本。

阿德莱德大学的德里克·艾伯特教授对此案非常感兴趣,他查到了另一个匪夷所思的线索:战后还有一位名叫乔治·马歇尔的人死在了澳大利亚,他的身边放着一本伦敦梅休因出版公司出版的《鲁拜集》,是第七版的。

但是,联系梅休因出版公司之后发现,他们只发行了五版《鲁拜集》。这个人身边的第七版《鲁拜集》,也是不存在的。

所以有人认为,他们会不会是间谍?手中的《鲁拜集》其实是密码本,而他们是被暗杀的?其实也说不通,真要是暗杀一个间谍,为什么要把密码本留下来?

总之,这个案子成了谜团,没人知道萨默顿海滩的神秘人到底是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