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
我感觉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在十年的时间赶上丰田和本田,是能见分晓的。
20多年以前家电界的索尼、日立、东芝、日电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今天已经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只有非常高端的一点市场,还被中国企业竞争,可以说家电界日本品牌的今天就是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品牌的明天。我说这个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我在日本呆了七年,在日本的比较知名企业工作过,了解日本企业的现状。
当年日本的家电企业风靡全球,几乎霸占了全球市场,但是现在已经节节败退,有的人将此归咎为日本家电企业界的战略性退出,也就是说是放弃低端的制造业转而从事高技术含量的元器件的生产,其实日本的这几大家电企业起步就是元器件加成品的生产模式,现在因为在竞争中根本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只能是被逼无奈退守原器件产品而已,根本不是什么日本企业战略性的推出成品市场。汽车和家电类似,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所以发展规律也呈现相似的趋势。
日本企业之所以和中国竞争节节败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方面,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各项成本水平远高于中国,所以现在合资品牌的车和同类国产品牌的车相比,价格高出一大截。
第二点,日本企业普遍官僚主义严重,缺乏创新动力,日本人意识非常保守,每个人怕承担责任,所以 为了少出错,少承担责任,而不敢去决策创新。现在日本的各大企业基本上都是股权非常分散的公众公司,很多企业的大股东的股份占比只到2~3%左右,日本企业的管理层并不真正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而是主要为他们的位置着想,只要不出什么差错,就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能拿到高薪。日本企业的决策机制异常的繁杂,有着各种复杂的调研,以及论证程序。日本一家在我们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合资企业,他们的老总曾经来访时说有意再投做一个新的项目,结果我们的城市领导为他们预留了一块土地,但这个企业的决策流程却用了两年时间,最后走完流程的时候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果项目流产。这样的流程严重制约了日本的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日本作为一个以管理精细化的国家,实际上精细过度了就是迂腐,为了保住他们这个精细的名字,而大量的工作流程、大量的工作标准背离实际。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影响到了成本。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日本的高端服装品牌公司成品仓库全部采用的是全年365天恒温恒湿,目的是防止服装面料因为温湿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缩率,但现在日本大部分的服装生产都在中国和东南亚,这些国家的工厂的设施在生产过程中根本就做不到恒温恒湿的环境。所以在保存环节采用恒温恒湿就是多余的措施。其实因为温湿度的变化引起服装面料的收缩是非常有限的,几乎是肉眼看不出来的,我们放在家里的衣服谁发现因为温湿度变化而出现了衣服的收缩了?但这项措施却增加的用工以及电费高到无法想象,你善意的提醒他们,他们会说他们意思就是这样做的,是不可以更改的。类似的例子非常多。这些情况如果不对日本有深入的了解,只是表面去看日本的话,是不可能知道的,这些现象你只要和在日本企业工作过的人交流都会有相同的认识。
这就相当于两人赛跑,一个人被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和沉重的成本负担在那里费力的跑,而其他的后崛起者轻装上阵没有任何的包袱全身心的追赶,虽然两者都在加速跑,但是前者加速度明显的低于后者,所以被后者超越是肯定的。其实日本高端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有点和家电类似,最近几年已经大为削弱。
日本的各类企业之所以现在还保持一定的优势,是因为他们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确实是精诚所至,积累了丰富的遗产,现在的大部分日本企业是在吃老本。完全没有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那种精气神。现在日本的几大家电企业产业利润难以维持运转,所以都在不断的变卖自己的资产,或者是自己的子公司维持生存。这也是日本企业在困难时候的通行做法,第一步就是变卖资产,当卖到无可卖资产时,就会采取降薪来维持运转,有些企业会降40%到50%的薪水,再不能好转的话,就只能是破产。
现在中国的国产汽车企业的产品质量在快速的提升,当我们自主的制造水平能够达到丰田水平的时候,就是日本企业衰败的时候。因为日本企业的成本是没有办法和国内相竞争的。其实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国内的比亚迪奇瑞长安等企业都在快速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
丰田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车企,大众十大品牌才勉强销量比丰田高几十万辆,本田是第五大车企,产销量500万辆,他们都拥有汽车制造多项顶尖技术。中国车企现在不光是技术不行,主要是材料技术差距太大。就拿汽车蒙皮板材来说,如果不是和新日铁合资,中国根本不能制造这样的板材。人家在汽车发动机缸筒,活塞上面喷涂的耐磨材料你知道是什么吗?涡轮增压器已经普及,但是涡轮增压器轴和排气端涡轮叶片是什么材料?不知道,反正,中国现在不能制造涡轮增压器。电喷系统全球只有电装和博世的,中国没有。AT变速器不能自己研发制造。虽然能制造基于手动挡升级而成的双离合变速器,但是,最核心配件滑阀和变速器标定模块全部是大众的。车身及悬挂但是逆仿丰田,本田,大众超过专利保护期的老旧平台。在专利保护期的根本不能逆仿。发动机,变速器调校需要技术+经验,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才。汽车蒙皮生锈问题不是材料问题,因为蒙皮板材全部用的新日铁和宝钢合资生产的板材,中国独此一家,没有第二家能制造,主要是工艺问题,合资大品牌全部是阴极电泳,因为阴极电泳投入大,成本高。所以国产车大部分选择阳极电泳,阳极电泳和阴极电泳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成本,工艺和最终对蒙皮板材的保护程度却是几何级别的差距。在最新汽车制造技术研发投入,研发速度上国产根本就差距太大。大家可以看看2018年汽车销量总金额和他们投入研发的比例。去年吉利销量和本田差不多,但是,吉利的利润却比本田高出近一倍。吉利把利润拿去干什么了,拿去搞扩张,建设新厂!头条的喷子出窝就喷,他们把国产车说成一朵花,把丰田,本田喷的臭不可闻,这有什么意义?丰田,本田的主要市场不在中国,丰田每年一千多万辆销量,在中国才一百多万辆,十分之一!本田就是四分之一!大众才把他产量70%卖给中国了,大众单一品牌就六百多万辆,竟然把四百多万辆卖给中国了。如果中国市场出现问题,大众就离死不远了。中国制造的汽车想超越丰田本田,最直接的标志就是看看你全球销量,就是你的出口量。如果没有就不要谈超越丰田,本田了,未来三十年我看不到这个结果。
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
中国现在这种浮躁心态,再过一百年也赶不上小日本的,这跟爱不爱国是两码事
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
谢谢平台!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日本汽车品牌本田和丰田?个人认为:打败日本汽车品牌至少十年或更长时间。
我们从汽车发展历史上来看,日本汽车制造业始于1904年,1907年制造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至今,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一百多个年头。
而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才得到改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加入WTO后,才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短时间之内几乎是不可能打败日本汽车的,或者说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虽然说当下的中国工业发展较快,因为自主品牌进步的同时对方也在发展进步。
我们自主品牌可以先做好自己的车,先不要和别人比,更不要和像丰田本田这种车界巨企相比,做好自己的产品,结合中国目前的发展优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超越日汽不会是梦。
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
中国汽车品牌,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合资一路走过来,到现在自主研发,这是多么的伟大历程。
时间倒回在83年哪个年代,中国汽车那个时候还是很落后,唯一生产轿车,越野车只有,北汽和上汽两家企业,上汽生产的是上海牌轿车🚗,
北汽生产212越野车,在当时只有政府才能拥有,还有就是进口苏联轿车,伏尔加牌,当时看见这些车那个心都要跳出来了,证明汽车在人们心目中地位,
在70年代那个时候,日本 丰田,本田就生产出很多微型汽车,因为日本属于小岛国,很注重资源和环保,国家重视人才,就大力研发小排量节能汽车,所以日本汽车技术,还是很领先的。
到了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引进人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汽车生产设备无数次升级改造,成就一批又一批明星汽车企业,生产出了大批优秀国产车。
到现在,国产车无论外观,底盘调校,质量品控,都和合资车差不多,甚至国产车比一些合资车还好😊。
当然要国产车打败丰田车,本田车,还是要一段时间,不是时间没到,到了自然会打败它。
我是金匠阿达,点赞关注我,每天都有更新说车干货!
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
其实对建立强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以为然,对此本人很不赞同,世界主要工业国的有几个没有自己的有世界影响力的汽车工业、汽车品牌?
汽车工业优势国家:
美国:通用、福特。曾经美国的汽车厂被日本车挤压得快倒闭了,这些年亡羊补牢,又重新救回来了。
德国:奔驰、宝马、大众等,汽车工业实力强大,世界最强的几个工业国之一。日本:丰田、本田等。汽车工业实力强大,世界最强的几个工业国之一。汽车工业走下坡路,国家经济实力也在往下的国家:法国:标志雪铁龙、雷诺。汽车工业混得不行,法国经济实力近些年在下降。英国:自己的汽车工业全卖了,英国现在经济实力远不如前。意大利:法拉利、菲亚特等,意大利工业实力一般,汽车工业表现得算是不错了。俄罗斯:汽车工业不行,国家经济也不行了。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上升的国家:韩国:现代起亚,韩国汽车这些年卖到全世界,韩国的工业实力近些年突飞猛进。最后可以说: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和汽车工业,就谈不上进入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
不过也不用太悲观,中国的汽车企业及品牌影响力逐渐强大起来,什么都是有一个过程,积累学习创新,从一开始的借鉴,到完全自主,哪一个国家不是沉淀了几十年的历史呢?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有国有品牌世界闻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