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日本经济会停滞不前二十多年?
我在日本工作了六年,而且是在日本比较大的公司里面工作,对日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下坡路,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其实这个下坡路远不止十年。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日本的GDP基本上维持在持平,或者是负增长,或者稍有正增长的一个状态,他们下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GDP达到了美国的60%,成为世界第二位的经济体,和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地位是一样的,当时日本在经济蒸蒸日上,日本东京的房子的价值就可以买下美国。日本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对全球形成碾压的气势,严重冲击了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和电子工业产业,严重威胁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所以美国抛出了广场协议,强制日元升值,全力打压东芝。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面积狭窄的岛国,资源极其匮乏,所以上世纪日本高速发展都是以出口为主带动的经济。日本国内当时只有一亿多人,消费能力和当时生产量相比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日元升值给日本带来的是致命的打击。其实现在美国也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我们,但是我们有所不同的是,我们是第一大人口国和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所以中央及时提出了强化内循环,争取双循环驱动的战略,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出口不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其实日本的经济衰退,还有内部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第一点就是日本人几十年高速发展,特别是各个行业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时候,出现了骄傲的情绪,他们对自己的所有的产业、所有的技术都充满了自信,对很多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充满自信 。比如现在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和数字化的产品。当时的索尼,东芝,日立等电子厂家可以说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他们一直迷信于他们非常喜欢的CD等产品的发展方向,对网络化的产品不够重视,但是美国以其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之下的数字化产品的发展,并且在全球迅速的普及,使美国在这轮竞争中完全超越日本。在手机上,日本人最初也是非常发达的,而他们的手机是不装手机卡的,必须在申请的时候将号码固化在硬件里面,对其他国家所使用的电话卡手机日本一直非常看不上,导致手机不能更换号码,外国的手机在日本无法使用,同时日本的手机在国外也不好使用。在经过很多年,全球都已经普及了电话卡了,2010年后才由孙正义控制的软银集团首先引入了苹果手机,然后手机卡才在日本普及,但已经被其他国家占领了庞大全球手机市场,日本手机业日渐衰退。以上只是各个产业自以为是,盲目自信的两例具体例子,其实每一个产业都存在这种现象。
日本衰退了的另外一个内因就是日本人特别保守、特别固执,这种性格是不进行深入接触所无法感受到的。这种性格特点有的好的一面,就是任何事情都做得非常严谨,但更多的现在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很多的事情被他们以各种担心、各种理由而耽误了。比如日本的高铁在1964年就已经达到了200公里的速度,50多年里面单从技术上来讲,日本的高铁完全可以开到300公里以上,但就是他们担心风险,担心事故等因素,现在速度还是200多公里。而且现在很多的产业都已经处于竞争劣势,比如非常典型的家电产业已经越来越小,有的人会说这是日本人战略性的调整,产业调整放弃了低端的制造,而转向元器件研发,其实这是非常牵强的解释,如果是单纯因为成本问题无法支撑下去的话,其实日本在全球的海外投资非常的多,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海外建厂解决,而且事实上他们已经将大部分的产业转移到了海外,依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依然无法和其它的同类企业竞争。而且现在日本着重于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也不是转向了元器件的生产,其实日本在上世纪像索尼,东芝,日立等自己都有原器件的研发和生产,现在是被迫退守到了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而已。撤退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企业内部保守、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不愿承担责任、不愿承担风险、缺乏创新意识,很多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有不少中国企业收购了日本的企业,收购以后通过管理过程的深入接触,大家普遍的印象就是日本的很多老头们坐在公司高位上,挣着高工资,因循守旧的一天天熬日子,对于发展创新总会找到理由或者原因来否决。近年来在日本发展比较快的企业基本都是老板不是正宗的日本人,像软银的老板孙正义是韩裔,优衣库的老板柳井正,被传统的日本人认为做法不像日本人。
当然日本虽然失去了很多年,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上世纪长期的积累,日本在经济科技实力等各方面还是全球领先,日本人的一根筋的性格,也使得很多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一辈子任劳任怨的从事技术研究,在各项技术的研发上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创新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一些国家,一个典型的例子,日本虽然整体上处于科研领先地位,日本每年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从来没有经济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现在的现实就是日本人,虽然底子雄厚,但是现在也基本上跑不动了而其他国家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在大步流星的往前赶,日本还面临着老年少子化问题,人口日益减少的问题,社会负担沉重,财政常年赤字问题,再加上今年的疫情严重影响,日本走出泥潭的难度越来越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感觉日本经济会停滞不前二十多年?
一、当年的日本经济实力
日本曾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在亚洲第一个实现了“经济奇迹”。在石油价格非常高的特殊年代,耗油量低的日本汽车在全世界大受欢迎,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日本人开始大量投资美国房地产。1986 年,日本第一不动产公司以破纪录的价格买下了纽约的蒂芙尼大厦。1989年,三菱公司一举买下纽约市中心洛克菲勒中心14栋大楼。当时,日本东京的土地价格是美国土地价格的四倍,所以有些日本投资商还戏称,“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当时很多日本人当时都认为日本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泡沫经济破灭,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增长困境。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有的学者认为是二十年。当然,不要误会,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并不是说日本经济一无是处,在一些产业领域仍然日本仍然掌控着很强的技术竞争力,但是至少与当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相比,这个落差已经非常明显。
二、日本长期经济低迷的表现
第一,经济增长率一直很低。20世纪90年代到至今,日本的实际GDP除了个别年份以外,基本上都在2%以下。1993年,1998年,1999年,2008年,2009年,2011年都出现了负增长。最近的2018年和201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0.79%和0.65%。
第二,通货紧缩明显,民间内需不足。长期的通货紧缩成为日本经济标志性的特征,而且日本家庭消费支出一直很低,1990年代基本上处在负增长。也就是说,日本经济低迷情况下,居民无法或者不敢消费太多。
三、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
第一,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长期影响。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让日元升值。结果,不仅日本出口受挫,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引发泡沫经济。1989年末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股市暴跌,企业和个人资产大幅缩水,日本经济出现严重萧条。
当年签署广场协议的欧美五个国家财政部长
第二,国际经济环境对日本经济增长不利。
2000年以来,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进口需求下降,原本出口至欧美市场的日本也受到严重影响。日本破产企业增加,失业率提升,股市严重下挫。
第三,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当。
日本政府用大量举债的方式拉动经济,结果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2000年,日本企业和银行的不良债权达到100万亿日元以上。
第四,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是日本经济低迷的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成功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微软,英特尔,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跨国企业迅速崛起,但日本在与欧美企业竞争中失去竞争力,甚至一些信息产业领域中,被韩国和中国台湾赶上甚至超越。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下降,多数日本制造业向海外投资,导致日本国内行业出现严重空洞化,少数行业还在日本国内进行垄断,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再也无法实现高增长率。
为何感觉日本经济会停滞不前二十多年?
很多人可能想到广场协议之类的,但是别忘记了,签署广场协议的可不止美国和日本两家,欧洲国家也参与了,德国就没有陷入停滞的二十年,这说明还是有差的。
关键在于日本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日本的产业空心化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因为我们一直是接受他国的转移,而不是转移到他国。
日本的企业大多数是跨国集团,比如说松下索尼之类的,你有没有翻过索尼的财务报表?知道不知道索尼现在最赚钱的业务是什么?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是索尼金融部门。
其次才是娱乐类,电影,游戏,音乐,电子产品。
索尼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商,堕落至此。
日本企业的空心化和产业转移往往是这样的:先把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利用中国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待中国这帮的工厂充分消化了技术以后,直接把日本的生产线关闭或者全部换成机器人。
今天的“日本制造”可能和各位想象的不太一样,是中国这边制造了所有的零部件,然后运到日本进行组装,在日本组装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可以贴上“日本制造”的标签。
等到中国工厂慢慢完全消化掉日本的技术,并且返聘了那些日本非常有技能的老技工以后,只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整个日本相关产业会被搬运一空,全面转向海外生产。
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这么干,日本的企业就越发空心化。这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绝非好事。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上台以后,一天到晚的叫嚷着要求“制造业回流”的原因。
安倍过去一直想用“安倍经济学”来扭转颓废的日本经济,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三支箭基本上是失败的,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寄希望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不现实的。
且现在有中国企业到日本挖墙角之势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不少中国企业跑到日本,专门收购那些技术特别强,但是被接班人问题或者销售问题困扰的日本中小企业,比如说为英特尔提供小型马达的新思考科技,一度垄断了苹果公司的订单,但是在苹果砍掉单子以后,公司几乎破产,此时中国欧菲光集团出现,收购了这家企业。
目前整个日本1712家企业被其他亚洲企业参股,其中中国出资51%,占据控股地位的企业就有448家。
在中国不停向产业链上方游动的同时,日本企业却一直停滞不前。
我觉得以现在的情况看,未来的日本可能同样不容乐观。
为何感觉日本经济会停滞不前二十多年?
推荐你下载个APPj叫“喜马拉雅”,然后搜索“静说日本”节目,里面有你想要的答案
为何感觉日本经济会停滞不前二十多年?
正所谓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日本经济二十多年的停滞或说增长缓慢,说到底还是日本自己造的孽。
以前吧,人们认为日本经济增长之所以陷入长达二十余年的停滞,是因为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与美国签订了一个解决美国每年高达一千多亿美元贸易赤字的协议。不过现在,这一观点已越来越不受人认可。理由是日本在签订了广场协议后,日本对美国贸易仍在增长中。日元升值,但日本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并未得到彻底削弱。例如日本汽车,在美国继续打得美国车企业找不着北。日本经济陷入停滞,可见是另有它因。
错误的的货币政策,是日本经济发展停滞的根本原因。面对货币大幅度的升值,加上对外资源依赖严重,完全是靠外贸支撑发展起来的经济体,要说没影响那显然不可能。应对这一困境,日本采取对策中有一条是货币宽松,大量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来促进经济增长。而这个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如何呢?从当时情况来看,自然是很不错,经济继续增长,尤其股市,很快就登上历史高位。不过到九十年代,整个房产泡沫被吹爆了,增长戛然而止,损失惨重。我们事后去看,可明显发现中央银放出的大量资金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都跑去房地产市场赚轻松钱了。当房地产泡沫破裂,和引发的股市大崩盘,使得大量投资者一夜间倾家荡产,让富人各个成了穷光蛋。市场成哀鸿遍野,留下一地鸡毛。关键是,破坏起来容易,再想恢复原样并有所增进就难了。
日本未能保住和抓住电子、半导通讯和互联网等新生行业的发展机遇是主因。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到发展成熟,必能引发新一轮经济增长。上面讲了,日本银行,也就是日本中央银行放出的大量流动已经并未进去实体领域,大都跑进房地产了。在没了大量资金的支持下,日本原本占据优势的电子产业发展越来越慢,最后被竞争对手追上并赶超。产品没了竞争力,注定只能走向没落。半导体和通讯同样如此。当年日本科技产业也面临过美国的打压,但我不认为这是当下日本在这几个科技产业没诞生巨头的原因。东芝事件,在美国政府还未真正动手的情况下,本国政府倒先东芝高管给抓了问罪,不是去替本国企业撑腰,很令人难以理解。从这点可看出,当时的日本似乎压根就没认识到东芝的存在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完全是自己人在毁自己科技企业的一个典范。
跟不上时代的企业文化也是日本经济停滞二十多年的一大因素。日本的工匠精神有可取之处,但在像互联网这些领域里,工匠精神并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互联网企业里,创新能力远远大于工匠精神,尤其是互联网又更新速度极快,根本就不会给你过多时间去精益求精。且日本企业排字论辈是出了名的,这会让一个家企业失去活力,挤压创新空间。
结尾:一国经济发展好坏,外部制约值得认真对待,但更重要的还是受国内因素影响。要国内经济发展战略、政策不得当,又错失发展机遇,经济想好起来都难。日本就是证明。
为何感觉日本经济会停滞不前二十多年?
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达到了美国的60%左右,后来美国的经济猛增,但是日本的经济数据一直在四万多亿美元左右徘徊,整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日本的经济数据一直不瘟不火,让很多人觉得日本的经济以及没有了增长的动力,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辉煌。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现象,日本在经历了美国霸道的广场协议以后,走上了发展房地产的道路,但是又遭受到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冲击,使得日本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多年内都没有恢复元气,日本的经济几乎被美国拖垮,但是小日本其实并没有服输,而是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日本的科技实力在世界都是排在前面的,日本不只是经济数据厉害,在科技支撑的条件下,日本承受住了经济危机挺了过来,但是给别人的印象是日本经济停下来没有增长,其实日本国内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而且为了防止美国的猜疑和打压,日本对国内经济做到稳而不发,把经济扩展到国际上面去。
日本在本土经济的确看起来到了瓶颈,但是在国际上面日本企业的发展却是非常的厉害,只要国内经济发展保持稳定,不去挑战美国的权威,日本自己就很少会被美国特殊针对,这也是防止第二次广场协议的发生,吃过一次亏,日本人不可能再次走上老路,日本人其实也知道美国对世界老二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所以尽量的通过各种方式避免成为世界老二。
日本国内经济指数不上涨其实也是在防范美国对美国表态而已,而且由于日本毕竟是一个资源和领土小国,国内的发展有饱和的时候,企业走出去成为了突破原有思维的一种方式,这样就不会只是受限于一定的范围,也不用整天被美国顶着看,凭现在日本的科技水平,说日本的经济只有现在这个规模那根本不可能,只能说日本隐藏了经济数据而已。
停歇二十年只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相信日本经济不发展的人才是傻瓜了,日本这样做主要是突破防范美国的针对,日本的经济数据其实应该隐藏了很多,日本大量企业把产业专移出去,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更广阔的空间,这些转移出去的产业有相当的部分都不算在经济指数里面的,不要认为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就看轻了日本,其实日本隐藏得深着呢。
一切都是不想让美国过多的针对自己而演的戏,世界老二美国都是重点针对的对象 ,比如英国,比如前苏联,比如过去的日本,比如现在的我们,而现在日本经济数据一直没有上涨这是事实,其中有三个原因,首先是过去日本的经济泡沫严重,里面水分太多,这十几二十年都是在挤水分,第二就是躲避美国的注意,第三就是经济外迁暗地发展,不是日本经济不发展,其实是我们的速度太快,让很多人觉得日本的经济不过如此的错觉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