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电台信号能发多远?
题主好,你说的问题里面的电台应该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使用的发报机,是无线电通讯里面非常简单的一种通讯方式,它通过人按压发报按键的时间间隔长短来确定一组数字,然后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把各种数字组合在一起,形成密码。每一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编码方式,别人很难知道另一方的密码的编码形式。所以双方都会组织很多的电码专家去破译对方的密码,其实就是找出对方密码的规律,以便知道对方通讯的内容,也就是截获情报。为了减少发报时间电文一般都写的尽量简单。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电话非常少,家里出了急事,往往要发电报,为了省钱,往往是尽量少写字。
发报机用的通讯方式是长波通讯,在无线电通讯里面,有长波通讯,中波通讯和短波通讯。其中常波的通讯方式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小,但是传送距离非常远,它是属于一种沿着地表传播的无线电波,它的传播距离是很远的,在国内的范围内传播是没有问题的,但长波能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小,所以后来我们听收音机的时候就很少有长波电台,一般都是中波和短波电台。(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国时期的电台信号能发多远?
答: 关于中国的电台,就要从广播事业说起。中国广播事业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为中国境内首座电台。1926年10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正式播音,标志着中国广播事业拉开大幕。然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广播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到1938年底,中国官方的广播电台仅剩六七座,总功率不到11千瓦。
为“以资宣传,而利国防”,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决定在“西南边陲,且为国际路线之要隘”的昆明设置强力广播电台,并择定昆明西普坪村为装机之所,市郊潘家湾为发音及办公地址。1940年8月1日,昆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发射功率为50千瓦,为当时之最。大概可以覆盖的面积有云贵川地区甚至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可能接收到昆明广播电台的发声。
那么另外是军用电台,或者是单兵便携式电台。
当时的电台主要靠的是无线电波来传播信号,其特点是几乎完全没有定向性,以及较慢的传播速度。当时的电台由于不具备定向性,基本就是类似于今天的城市广播电台,它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并非是点对点,而是面对面。这种方式造成的问题十分明显,那就是谁都能接收到你发出的信号。
抗战时期的国军,按标准是要将发报机配置到团一级,但由于国军部队在抗战时期参差不齐,有装备先进的德械师,也有装备原始的杂牌军,实际上对发报机的配发远达不到团级。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倒不是没有电台,而缺乏专业的谍报员。比如在山西战场上,晋绥军得到了中央军援助的一批电台,但由于译电员水平低下使用的电报码级别过低遭日军破译,导致多个指挥部遭日军飞机轰炸损失惨重,最后只好又弃用了电台。不过到了抗战后期随着装备水平和战争理念的提升,国军大部分团级建制基本都能配上电台。
至于抗战时的共军,由于大部分是在敌后发展起的武装,军用电台的数量少的可怜,完全达不到团级标准,连作为八路军主力团的部队,与总部联系也大多都是靠通信兵骑马送信。
日军在战场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台,叫做九四式五号无线电三二号型电台1934年研发成功,使用真空管技术。使用范围10公里左右,使用18W发电机。
在多雨的环境下使用很糟糕,淋湿绝对坏,在密林中可能完全失灵。
还有一种叫做昭和19年六号无线机,一种无线步话机。6号无线电设备是陆军的第三级设备,是为军团通信队的步兵开发的,于1936年制定。这个单元是兵1-2人在能够VHF频带移动无线电行走操作时,通过一个单一的双向三极管30MC结构的自激振荡,用于进行超再生检测器的简单的无线电设备。由于其重量轻,第6号无线电广泛用于其他军事力量作为通用简易通信设备,并且还向海军陆战队提供了一部分。
6号无线电被制成各种“的参考值处理”为教具,1938年发行“的94号配方5,第6号无线电处理参考”(陆军步兵学校编)在23概述了C型和D型的处理方法。虽然两个飞机的电路结构是未知的,第23号C-类型使用高压供给135V,低3V时,C-14电池(猜-6 V)以偏置,天线和地线(平衡)是齿轮回并且被构造成分别布置在不同的位置。
民国时期的电台信号能发多远?
为了让一般读者都有兴趣阅读,我在回答时尽量不用专业术语。请专家们不要挑理。你有专业论文请另发供阅读欣赏。
民国时期在处于电子管时代,几乎所有的发射与接收设备都是由电子管组成。
一般小功率设备(瓦级以下)多用直流(直热式)电子管。功率稍大的几乎全是交流(傍热式)电子管商品。
你问电台信号能发多远,要看是什么电台。是广播电台,还是通信台。
还有是接收机的灵敏度等级与之配合而定。
一般广播电台分地方台,省级电台和中央台。
地方广播台多在10千瓦内,省台50千瓦内。中央台都大于50千瓦。只是一个大概,具体会有一些不同。
广播电台服务的多是民用机收音机。
一般三级民用收音机灵敏度约为300微伏/米。
收10kW的广播信号约为几十到一两百公里。收50kW的广播信号约为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
如用特级广播接收机灵敏度高达50uV以内,当然就能收的更远一些了。
这类设备的波段多设有长波,中波,短波,特级机还加超短波。
这些波段各有优缺点:
长波能在地面大步前行,衰减较小,白天夜间的传播都比较远,都能达千公里以上,而且传输稳定。
所以苏联或是江海电台都用长波。但长波频响窄,音频响应多在3KHz之内,所以音质差。用的国家和地方并不多。
中波虽比长波传送的近了一些,但音频频响可拓宽到5kHz以上。所以大都可以达到欣赏语言与音乐的目的,所以应用的较普遍。
短波在地面的传播衰减极快,传不了几十公里。但短波能在电离层与大地之间往返折射。依靠这种方式信号可发射到极远的地方,特别是夜间,电离层的反射性能更强,传的更远,达几千公里。
但电离层是极不稳定的,所以听短波广播,常常是声音忽大忽小的。虽在接收机内装有自动音量控制电路,但也无法全面改善。
特别是白天大不如晚上,所以短波广播通信爱好者大多都是夜间戴上《万里》牌大耳机接收。象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特工那样。
如遇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一般是11年左右),短波通讯还可能中断。
更大的问题是中短波都极易受到工业和天电干扰,所以收听时杂音较大。
通讯台的性能作用基本和广播台差不多。但突出其专业特性在下述几个方面,为了传的远:
一是通讯波段几乎都是用短波。比如专业接收机2221型,7512型,八一大小型,等等机型的接收波段多在1·5MHz一30MHz这个频段内。
二是接收与发射都采用点对点。也就是说,都尽可能采用有定向功能的发射与接收天线。
三是采用谐振式发射与接收天线,大大提高了发射与接收性能。
四是尽最大可能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比如一般民用机多为200uV左右。但专业军用机可达几十uV一几uⅤ,甚至0,几uv/m之内。
五是尽量加大,加高中心台天线尺寸,采用基波波长天线。
有了上述措施,就可能用几十瓦甚至更小的功率就能进行千里之遥的远距离通讯。
我用图中的有些设备,架设十m高三十m长的天线,七八十年代在昆明远郊收听过的华语广播有:越南之声,朝鲜,蒙古,日本,英国伦敦广播电台,印度德里广播电台,印尼,伊朗伊斯兰广播电台,加拿大,美国,德国之声,澳广,马来亚革命之声,亚美尼亚,罗马尼亚,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等等广播节目。还有梵蒂冈一,二,三等宗教台。在5M,15M,20M等频点上收过《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波台》用来校对自己制作的频率刻度盘,等等。
退休搬进市区二十来年没收过了,有消息说有的停了,有的转为数码广播了。还有如印度德里,伊朗,朝鲜,越南等可能还在广播。
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用807,829功率电子管做成的单管发射机,有效的进行过越洋通讯实验。可见专业机更不是问题。
你问到电台信号能传多远,读完此文你就会发现,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回答也就长了-点。谢谢你的阅读,能点赞,评论,探讨更是欢迎,有问必复。
下面是我亲自用过的部分民用与专业机型,提供给爱好们欣赏与点评。第二图是自己制作的高灵敏度电子管接收机。
民国时期的电台信号能发多远?
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从事无线电报务员工作,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
如今谍战剧盛行,每每谍战剧里无论是敌我友各方,如果要传递情报,一般都是通过无线电台联络。离开了无线电台,谍报人员的联络沟通将无所适从。
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我们看到,抗战时期,红军谍报人员李侠仅凭一个非常小的电台和收音机,就能够完成从上海到延安1000多公里距离的联络和传递情报。
从电视剧《光荣时代》里,我们发现,解放初期,国民党特务和谍报人员也是仅凭一个小小的无线电台,就能够完成从北平到台湾2000多公里距离的情报传送。
我们知道,无线电波的传送,主要靠电离层反射;电离层反射的动力,主要来自无线电波发射的功率;无线电台发射的功率,主要来自电台本身的“瓦特”数量。电台瓦数越大,发射功率就越大;发射功率越大,电台讯号传递就越远越清晰,随之,电台的体积和消耗的能量就越大。
可是,谍报人员由于都是地下秘密电台,又都隐藏在居民区,无论从携带、运输、隐蔽、使用等等都不可能使用大功率的电台。一般电影电视里,谍报人员都是用手提箱转移运送电台,隐蔽地点也是橱柜之类地方,居民区的民用电也不能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这些客观因素限制了谍报人员的电台尺寸和功率。
当年,敌我双方谍报人员使用的电台一般不超过15瓦。所谓15瓦,就是电台发射功率只有15瓦特,搁在民用,只能点着一盏15瓦灯泡。
这么小的功率为什么能够发射那么远呢?放在今天,一定是一个天方夜谭,可当年就是事实呢?答案非常非常简单。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天际中的无线电讯号量非常非常少,电离层非常非常干净,小功率的电波讯号都能够传递的很远很远。这就是李侠的十几瓦电台讯号能够从上海发到延安,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电台讯号能够把北平和台湾联系起来。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部队15瓦的军用电台“小八一”还能够在相当的地域里联络沟通。
现如今,当年的电台别说发射几千公里,就是几百公里,接受讯号的质量也非常差了。因为,现在整个星球是充满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电磁波讯号。人造卫星、广播电台、电视频道、无线通信(军用、民用、体育、业余)、手机电话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还好,当年谍报人员使用的小功率电台,都是那个年代发生的,搁到现在,肯定寸步难行。
【照片介绍】 本照片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解放军无线电报务员使用的电台叫作“硅两瓦”,发报和收报功能于一体,直流电干电池供电,自带鞭状天线。发射功率只有区区两个瓦特,小巧玲珑,一般用于步兵通话联络。
民国时期的电台信号能发多远?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电台能发多远的问题,这个得分两种,一种是有线的,类似早期的固定座机电话,一种是无线的类似现在的手机。战争时期一般需要频繁移动,而且经常受炮弹攻击,所以有线的电报设施基本很难正常运作。所以战场上一般是使用无线电报。
无线电报是一种使用无线电波传递电报的技术,最早的无线电报收发器由古列尔莫·马可尼发明于1894-95年间,随后成为电报的主要收发方式。无线电报中,电报的信息由点和杠组成,如摩尔斯电码。这些点杠是由发报员开关发报电键产生的。所以要知道无线电报可以传输多远,那么我们就得知道无线电波能传多远,电报一般使用的是波长为100~10米的短波无线电,短波是利用大气层中的电离层的反射传播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的。大气层在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形成一层带电的空气层,称为电离层。电离层在离地面60公里一直到2000公里左右。当无线电波进入电离层后,就会因为折射而产生弯曲,就像光的折射一样。当无线电波深入到电离层一定深度后,它就会掉转方向向下传播,最终重新返回地面,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又被地面反射回天空,再被反射回地面,这样多次跳跃,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如果你要问无线电波具体能传输多远,那么我可以举两个例子,美国发射的的旅行者1号和先驱者10号飞船,飞行了30年,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还能通过无线电将数据传回地球,当然那种是有着非常先进的传输和接受装置。再比如我们的无线广播电台,无论车子开到哪里几乎都可以接受到信号,除非你进了神龙架。当然这也是需要现在的广播电台发射信号。
抗战期间当然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电视剧中演的那种背在身上的功率有限,很难发射的太远,能发射几十公里就很理想了。而那种固定的,功率稍大的覆盖一个乡镇还是没问题的,像有固定根据地的,建了大功率电台的,效果上完全可以达到现在广播电台的效果。所以跟下属单位的联系是畅通的,这种大电台跟大电台直接又相互联系,就形成了一张简单的通讯网。
所以只要根据地相隔不远,且山林不是特别的密集,基本就不用担心信息发送不到了。
民国时期的电台信号能发多远?
我50年前在团直分队服役,主要是作战勤务,我们装备150瓦91型电台,那时是有规定的团一级最大只能是150瓦,不离开驻地是不开机使用的,平时用15瓦的81型训练演习。
听老兵的老兵讲抗战时期上海与延安15瓦的信号杠杠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