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哪些著名的寿联和挽联?

友友们,快来围观。介绍一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写过的挽联,与友友们分享:

△挽革命老人葛健豪:

葛健豪(1865.8.17-1943.3.16),湖南双峰县人。女活动家、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善于教育子女,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尤其是三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三女蔡畅、女婿李富春都是老一辈人革命家。她逝世后,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写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给予崇高的赞扬。

△挽“四八烈士”:

1946年4月8日,在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还有叶挺将军等13人乘机返回延安时,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兴县东南40公里处的黑茶山遇雾撞山,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毛主席以中共中央名义题写了一副挽联,上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下联: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痛,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挽彭雪枫将军: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一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44年9月11日,中弹牺牲,时年三十七岁。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1945年2月7日,延安各界为彭雪枫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饱含悲情挥笔写下一副长联,上联: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下联: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哪些著名的寿联和挽联?

李大钊挽孙中山:

【上联】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乞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先生挺生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揭民族大义,矻然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下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而来;吾党适了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唯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康熙挽郑成功:

【上联】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下联】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毛泽东挽母亲:

【上联】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下联】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笑容何处寻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哪些著名的寿联和挽联?

挽章太炎联:吴伟楼撰。

经学驾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俠之间。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哪些著名的寿联和挽联?

毛主席为续范亭写的挽联: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邃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哪些著名的寿联和挽联?

在咱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下,有很多娇子文秀吟出了不凡的佳句诗文,他们杰出的文彩永久不衰,世代传诵。

如唐时乔光炎送给太宗皇帝寿诞的一联,即咱们人之皆知的,"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幅对联当时在宫中轰动一时,就连那些文人学士都感到自愧不如,乔光炎当时只是一位御医,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文侯墨客,因为皇上生日贺礼上,人人都必出一联,而乔光炎的随流口句想到东海之水,就写出了上一句,福如东流长流水,说明皇帝的福缘深不可测,只有皇王才有如此的福份,下一句,寿比南山不老松。皇帝生日,即寿诞,这时他又想到世界上唯有南山之松郁郁葱葱长久不衰,即是天寒地冻依然茂不落叶,这更适合佳句中寿长久盛之物而比,所以他就思而写上了下一句,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幅联当时被太宗喜不胜收,随传御旨,俵上高贴,挂于卧室,虽然御医薪水不高,赠的礼物🎁当时也于王公大臣相比,可就这幅联,让皇上龙颜大开,以翰林院众多才子娇尊乔光炎为师尊,大赏了这位不起眼的御医。

还有一联,知者胜多,就连我们农村人都在试用的丧衰故联,即:音容犹存,笑貌仍在,千古怀念,如日常存。功高家兴,教诲不忘,万言腑诚,子孙不忘。这联寄托了儿女情怀,又对长辈谆谆教诲不忘。这歇句虽长,写出了父功业之高,子孙后代对其的缅怀不忘。这幅联是江南才子唐伯虎写给姑丈的挽联,后被世人传用。

又如金燈银钗享富贵,绫罗绸缎披在身,人间女子受荣华,八十寿辰颜如花。这首贾宝玉赠给其祖母的寿联其实也不错,写出贾母一生平凡而奢侈的幸福,享尽荣华富贵。

又一幅挽联,人去灯灭音容存,千古寄世那亲和。这联写出平凡人的一生虽然无奇功异绩,可是于人和蔼可亲的处事方式让人羡慕而惦念!

由于知识平乏,愧羞文墨不受,今就献丑于众友,惭愧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