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有哪些文化名人?
长沙的名人,我介绍过开国大将萧劲光、许光达、上将王震等,欢迎友友们点击阅读加关注。今天再列写几位湖南省长沙的名人,他们是:
△朱镕基,1928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总理。
△李富春(1900—1975),长沙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李铁映,1936年9月生,湖南长沙人,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9月参加工作,捷克斯洛伐克卡理士大学物理系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宋任穷(1909—2005),长沙市浏阳人。开国上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副主任。
长沙有哪些文化名人?
屈原(约前340——前278) 战国时伟大诗人。名平,字原、灵均。楚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初辅佐楚怀王,被封为左徒。草拟诰令,欲行新政,主张联齐抗秦,贬为三闾大夫。后遭子兰、靳尚谗毁,免官去职。顷襄王时,长期放逐沅湘,亲睹人民困苦。前278年(襄王二十一年)秦攻破楚都郢,作《怀沙》,悲愤投汩罗江而死。有赋25篇,创楚辞诗歌新体裁,《离骚》为其代表作,充分表现其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愤世嫉俗的高贵品格。据南楚民间祭神乐歌写《九歌》,对长沙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樊哙(?——前189)汉初名将。秦末沛(今江苏沛县)人。屠狗出身。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从刘邦据沛起事,攻宛陵先登。又从入关,怒闯鸿门宴,护刘邦脱身,赐爵列侯,迁郎中骑将。刘邦称帝后,攻掳反叛的臧荼、韩信,封为舞阳侯。后以将军从攻韩王信、陈稀,迁为左巫相。因以吕后妹为妻,故比诸将亲近皇室。旧志载,曾驻军长沙南湖,征讨西粤,南湖旁有“搴旗山”地名,流水桥立庙祭袍。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少时便以文著称,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旋迁太中大夫。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更定法令。后为周勃等人中伤,被谪为长沙王吴著的太傅。故世称贾长沙、贾太傅。4年后召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死,谊抑郁而卒。今存赋4篇,以在长沙所作《吊屈原赋》、《鹏鸟赋》最为有名。散文成就在其辞赋之上,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长沙太平街存其故宅遗址。明人集有《贾长沙集》。另有《新书》10卷。
张仲景(约150——219) 东汉杰出医学家,长沙太守。名机,宇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从同乡张伯祖学医,医术大进。汉献帝初,举孝廉,建安年间居官长沙太守。任内正值瘟疫流行,便“坐堂行医”,拯救众多百姓性命。著《伤寒杂病论》,记治传染病方30种,治疗原则397条。创伤寒六经分类说,对内、外、妇各科医学均有独到见解。后人将其著作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李靖(571——649)初唐名将。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少通书史。隋大业末,为马邑群丞。高祖定京师,本欲斩之,而以壮士将其释放,被召入秦王幕府。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621年(武德四年)授行军总管,委以军政,讨萧铣,领军镇守长沙湘江沩水港口(后改名靖港),后度岭至桂林,收复整个湖南地区,分道抚慰,南方悉定。封永康郡公。
杜甫(712——770)唐大诗人。字子美。以少陵野老自称。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肃宗时拜左拾遗,后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流落剑南时,严武表为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8年(大历三年)携家出蜀,漂泊鄂、湘一带,流寓长沙,结识巴蜀诗人苏涣,巧遇旧友、大音乐家李龟年,留下一生的压卷之作。后病死于湘江途中。诗风“沉郁顿挫”,形式多样,以古体、律诗见长。有《杜工部集》行世。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贞元进士,官至见习御史,王叔文当政时,任礼部员外郎,参与“永贞革新”。改革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元年(806年)道经潭州,作《长沙挥前南楼感旧》、《湘上渔人》等诗,其中“烟消日出不见人,效乃一声山水绿”为千古绝唱。时值潭州刺史戴简私家园林“戴氏堂”落成,应邀作《潭州东池戴氏堂记》,为柳氏游记的佳作。居水州九年,作《永州八记》。815年改任柳州刺史。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河东先生集》行世。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宇永叔,号醉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而孤,母郑氏亲教之。敏悟过人,读书成诵。天圣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判官、河北都运使等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改革。文学上大力提倡古诗、古文,领导宋初的诗文改革运动,散文创作明白流畅,摇曳生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其词受冯延己影响,婉丽动人。撰《新五代史》,著有《欧阳文忠集》。明《长沙府志》载,修年轻时访理学,寓居长沙,访郡城翰林学士管幅,幅爱其文,妻以女。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湖湘学派的创始人。原名敦实,宇茂叔。道州营道(今道县)人。1036年’(景佑三年)以荫出仕,为分宁县主簿。后历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桂阳县令,政绩显著。1061年(嘉佑六年)迁国子博士、通判虞州。在哲学上提出以“诚为核心”的心性伦理论体系,长沙岳麓学派尊他为理学宗主。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世称镰溪先生。其散文《爱莲说》以精炼的笔墨象征性地写出了3种不同的品格,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有《濂溪集》行世。
王安石(1021——1086)北宋名相,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好读书,耀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后知郭县、江宁府等。1069年(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设置三司条例司,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兔役、市易、方田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后两次贬官,又复拜相。与潭州知州吴中夏交往密切。1065年(治平二年)吴中复在长沙筑学富告成,安石特作《潭州新学诗并序》以贺。北宋后期长沙仿王安石“三舍法”建“潭州三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文公文集》、创陆川先生文集》传世。
岳飞(1103——l142)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宇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农民出身, l122年(宣和四年)从军。 l130年(建炎四年)收复建康,以功迁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l135年(绍兴五年)调任荆湖南路安抚都总管,以镇压占据洞庭的杨么起义军。岳飞到潭州后,严密封锁义军水寨,采取以分化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先后招降黄佐、周伦、杨钦等义军将领,仅用数月时间便把杨么大寨攻破,大大减少了战争伤亡。平定杨么后援荆湖南北路及襄阳路招讨使,继续北伐讨金,后为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所杀。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宇元晦,一宇仲晦,号晦庵。江西婆源人。18岁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官至宝文阁待制。 l167年(乾道三年),来长沙岳麓书院与张拭会讲。 l178年(淳熙四年)知南康军,修复白鹿洞书院。 l194年(绍熙五年),以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改建岳麓书院,置学阻。为理学之集大成者,认为“理在先,气在后”,主张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论。其学说被视为理学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学术著作甚多,有《四书集注》、《楚辞集注》、《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等。
辛弃疾(1140——1207)南宋大词人。宇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为掌书记,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 l180年(淳熙七年)任湖南转运判官,又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令各州郡动用官粮,以工代贩,浚筑脏塘。同年在长沙建立飞虎军。后任江西安抚使、龙科阎待制,赠少师。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歌,笔力雄厚,风格豪放。世人将他与苏拭并称为“苏辛”。在长抄写有佳词多首。著《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