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寿县历史名人有哪些?

介绍三位安徽省寿县的名人,他们是:

△孙大光(1917年1月7日—2005年1月13日),1917年1月7日生于安徽寿县,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交通部秘书长,1952年调入国家交通部,1964年任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1979年任地质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党组书记;1985年任中顾委委员。

△张锲(1933.03~2014.01.13),原名张书宝,笔名张可、青春,安徽省寿县人,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作家协会原名誉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文联原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董光继,安徽省寿县杨庙镇胡后楼村人,1922年4月出生, 1938年6月参加革命,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66军参谋长,24军副军长,69军军长等职。曾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历次战争中负伤十余次,被评为战时二等伤残,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渡江、抗美援朝勋章。

淮南寿县历史名人有哪些?

淮南寿县历史名人有不少,这里介绍3位。

曹广化(1905—2004),安徽淮南寿县人。1926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师部书记,四方面军参谋部书记,总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军委军事工业局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385旅警备第4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人民自卫军第4纵队第1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师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东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委等职。参加过新开岭、四保临江、梅河口和辽沈、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1分校政委,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军衔奖励部部长,第20步兵学校政委,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防化学兵部政委,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4月21日在京逝世。

孙大光(1917—2005),安徽淮南寿县人。1934年入党,原地质矿产部党组书记、部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发行部部长,共青团上海沪东区委、闸北区委组织部部长,共青团江苏临时省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学生南下抗日义勇军政委等职。

抗战时期,曾在广东、重庆、长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组织安排下,曾任国统区长春市社会局局长、教育局局长,以国民党长春接收大员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参加内蒙古土改工作,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东北人民政府交通部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航务总局局长,交通部北洋区海运管理局局长,大连海运学院院长,交通部计划司司长、副部长、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地质总局局长,地质部、地质矿产部部长等职。2005年1月13日在京逝世。

杨银声(1918—1993),安徽淮南寿县人。1932 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少共寿县县委执委,皖西北游击大队宣传员,皖西北独立游击师连指导员,皖西北特委青年部部长,庐江县金牛区区委书记等职,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组织干事,第3军分区20团党总支书记,第1军分区10区队政委,灵(丘)繁(峙)支队副政委,第5军分区35团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9旅27团政委,华北野战军独1旅副政委,第一野战军65军195师政委等职。参加过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65军195师政委,第65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第21军副军长、政委,第65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第二部政委,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1月28日在京逝世。

淮南寿县历史名人有哪些?

寿县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家乡寿县座落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的南岸,北依八公山,傍淮、颖、淝、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市淮南市毗邻,是中原和江南人文交汇之处,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寿县从古至今名人很多,尤其以文才居多。 古代:最有名的是宋代三吕,吕夷简、吕公著、吕本中。张野塘、吕祖谦、魏杞、夏侯端、丁峰、蒋钦、丁会、裴怀古、梅福······ 近现代:孙大光、金克木、曹广化、张正德、杨银生、孙多慈、高语罕、方振武、孙家鼐、司徒越、黄吉安······

淮南寿县历史名人有哪些?

①魏杞 [宋] 宋朝宰相 (1121~1184)

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魏杞,以祖恩补官。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进士,任余姚尉,后调泾县,罢无名科费,有能声,升大理寺主簿。后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少卿。1163年(隆兴元年)出使金国,不辱使命,隆兴二年(1164),金兵南犯,以礼部尚书衔任金国通问使。十月至盱眙,金方拥兵攻淮,问宋使来意,欲求观国书,割商秦地及增输岁币20万等事,他一概不许。

②吕文焕 [宋] (?~1299)

中国南宋后期著名将领。号常山,小名吕六,吕文德之弟,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活动年代是宋末元初。吕文焕在宋蒙襄樊之战后期任宋朝守将,相持达6年之久。1273年,襄阳兵尽粮绝,吕文焕投降元朝,并立刻为元军策划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汉),自请为先锋。随后攻破及招降沿江诸州,并为伯颜向导,引元军东下。1276年,元军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吕文焕与伯颜一起入城。官至中书左丞,1286年告老还乡,卒于家。早年经历吕文焕是南宋淮南西路安丰军(今安徽寿县)人,小名吕六,与其兄吕文德同为宋末抗蒙将领。

③白时中 [宋] 宋朝宰相 (?~1127)

字蒙亨,北宋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进士出身,累官为吏部侍郎,因事出知郓州。不久又得召用。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宣和六年,担任太宰兼门下侍郎,封崇国公,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靖康之变时,时中建议钦宗弃城逃跑。后被-懦弱。不久卒。宣和六年,除特进、太宰兼门下封崇国公进庆国。始时中尝为春官诏令编类天所秦祥瑞其有非,文字所能尽者,图绘以进。时中进《政和瑞应记》及《赞》。及为太宰,表贺翔鹤。圜丘礼成,上言体气充应前所未有,乞宣付秘书省。时燕山日告危急,而时中恬不为虑。

④蒋钦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220)

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又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从征合肥,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蒋钦贵守约,性豁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入沔水。回军途中病逝。从平江东蒋钦在孙策率众投靠袁术时就已跟随孙策,孙策到江东后为别部司马,并带兵,与孙策转战征伐,平定三郡,又随从孙策平定豫章。被调任葛阳县县尉,历任三个县的县长,讨伐平定盗寇,被升为西部都尉。

⑤俞通海 [明] 明朝开国功臣 (1329~1366)

字碧泉。明开国大将,河间郡公俞廷玉长子。早期占据巢湖为盗,后归朱元璋,擅长水战,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在鄱阳湖大战中救出朱元璋。官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后在围攻平江战役中,中流矢身亡,死年三十八岁,无子。追赠虢国公、谥忠烈。俞通海有兄弟二人,分别是俞通源、俞通渊,元朝末年,各地盗贼蜂拥而起,俞通海与兄弟及父亲俞廷玉在巢湖安营扎寨,与赵普胜、廖永安联合,主要部队为水军,有船一千多艘。庐州左君弼多次犯难,俞廷玉于是派俞通海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驻军和阳,正愁无船渡江,俞通海的到来让朱元璋十分高兴。

淮南寿县历史名人有哪些?

关于“淮南寿县历史名人有哪些?”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对寿县的记载,可以得知寿县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下面小编一起来分析分析寿县的历史和其都具有哪些历史名人。

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寿县历史名人主要有以下这些:

1. 方振武

(1885-1941),字叔平,又名运策,安徽寿县瓦埠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主革命,爱国的军事将领,“风头一时的抗日人物”。

2. 曹渊

(1902-1926),原名郡(新)宽,字溥泉,安徽寿县小甸人。曹渊在北伐中率领铁军(叶挺独立团)一营,武昌城下,为北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周恩来、聂荣臻、叶挺称赞他为“模范的革命军人”。

3. 司徒越

(1914-1990),本名孙方鲲、号剑鸣,安徽寿县城关人。司徒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安徽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顾问。他幼读私塾,长学西画,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是德艺双馨、享有盛誉的狂草大师。

4. 孙大光

(1917-2005),初名世蔚,号四味,曾用名逊、叶兆南,安徽寿县堰口人。16岁参加革命,曾任国家交通部部长、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5. 金克木

(1912-2000),祖籍安徽寿县。金克木是小学生出身的大学者,是著名的北大“燕园四老”之一。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学贯东西。

6. 曹广化

(1905-2004),又名曹苏民、曹伯英,别名赵屏东,安徽寿县小甸人。在共和国802名开国少将中,曹广化排名第九,少将中仅有11人出身黄埔,他是寿县既入黄埔军校,又参加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国将军。享年100岁,被誉为“百岁将军”。

7. 张正德

(1918-1993),安徽寿县城关人。张正德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建国后任辽宁省委书记、辽宁省人大主任,成为寿县唯一的一位省委书记、人大主任。

8. 杨银声

(1918-1993),安徽寿县三义人。杨银声是寿县唯一一个既参加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又进过抗日军政大学的开国将军。

9. 时绍五

(1893-1960),名相曾,字绍五(又字韶武),寿县正阳关人。时绍五是正阳甲等商业学校(正阳中学前身)、安徽省公立职业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前身)、锦州工业专科学校(锦州工学院的前身)的创办者,新中国辽宁省首任教育厅厅长。

10. 高语罕

(1888-1948),原名高超,号世素,安徽省寿县正阳关人。安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共“一大”前入党的早期党员,和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被誉为“黄埔四杰”,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重要组织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