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有哪些名人?

介绍三位从广东清远走出的名人,他们是:

△林洁,女,广东英德人,1963年4月生,1980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历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现任广东省深圳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梁计秋,广东清远人,解放军少将,大专文化程度。1941年7月出生,1959年12月入伍,历任第41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南省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温吉粼,广东阳山黎埠均安村人,武警少将警衔。1945年出生,1964年入伍,曾任武警部队广西总队队长,1999年晋升少将军衔。

由于资料有限,没有两位将军的照片,欢迎友友们补充。

广东省清远市有哪些名人?

春秋战国时,清远地区属百粤。秦统一中国后,设置行政机构,开发岭南,清远地区属南海郡、长沙郡。汉初,属赵佗称号的南越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1992年清郊区改为清新县),并划广州市市属的佛冈县和韶关市属的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县为清远市所属(英德、连县1994年改为县级市)。

清远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级市,从古至今出了不少名人。马上看看哪些名人是清远人。

朱汝珍 (1870~1942)

朱汝珍(1870—1942年)原名倬冠,字聘三,号隘园。祖籍太和镇八片村,后定居清城南门街,生于仕宦之家。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 朱汝珍22岁考入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殿试(封建社会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诰授光禄大夫、南书房行走、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选派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读法律。回国后先后任刑部主事、京师法律学堂教授,奉命创定商律,并参与修订国家刑律,编修《德宗实录》。

向秀丽 救火女英雄 (1933~1959)

向秀丽(1933~1959),女,革命烈士,广东清远县人,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贫苦店员家庭。12岁进入广州小北火柴厂做童工。1946~1948年间,先后做过钉钮工人、包装工人。1948年进入和平药厂。建国后,积极参加“三反”、 “五反”运动。1952年担任工厂工会的组织委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维护工人利益,不久又当上制药业属下基层工会的女工委员。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后担任团支部组织委员。1956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和平药厂并入何济公药厂,被分配当包装工人。1958年被调参加试制“甲基硫嘧碇”。

张佐基 (1880~1953)

张佐基(1880-1953),又名堃,广东省清远县人。辛亥革命志士。 清光绪六年(1880)生。少年时在广州河南沅利木店做学徒,与高剑父过从甚密。

光绪三十四年(1908),高剑父受孙中山指派从日本回国,宣传革命,广识有志之士。介绍张佐基及其妻李慕真、其弟张树加入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参加“三二九”广州黄花岗起义,组织并指挥过暗杀队的行动,利用信安颜料店掩护研制炸弹。同年10月,炸毙清将军凤山及其儿子,清廷为之震惊,清官闻之丧胆。后遵从孙中山指示,四处奔走进行革命活动。先后担任北江民军司令,泰和兵舰舰长等职。后因看不惯陈炯明的所作所为而遭排挤,民军得不到军饷,不得不解散所统领的北江民军。

民国七年(1918),辞去军政职务,仍回广州河南开设机器木样木铺,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但仍与高剑父、谢英伯、何香凝、陈可钰、马小进、黄伯度、何侠等过去同干革命的老同志交往。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日军飞机炸掉张佐基的工厂、商铺,张佐基带着全家回到清远家乡避难。

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返广州。张佐基对蒋介石挑起内战深恶痛绝,曾作诗以记其事。诗云: 昔日年华志气雄,投身革命倒清宫;手枪炸弹攻督署,舌剑唇枪斗顽凶。鞑虏苛朝从此灭,反动势力又登峰,虎去狼来人更惨,蒋群不杀理难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东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 1953年因患肝病逝世,终年73岁。

范桂霞 (1905~1994)

范桂霞(1905—1994),广东省佛冈县人,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率部队南下广东,由于劳累过度得了严重伤寒症。党组织决定护送周恩来到香港医治,在香港租了一套别墅供周恩来居住治病。周恩来扮作别墅的主人,会见同志或友人及参加一些秘密会议,每次外出范桂霞都以“夫人”身份陪伴左右。建国后,范桂霞一直在广州从事教育工作,1994年因病去世,终年89岁。

龙三公

龙三公,瑶族,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寨人。少年时期,学习“瑶经”5年,由于聪明好学,深得道教传道师的喜爱,被选为衣钵传徒。成年后,成为三排寨“先生公”。当时,道教在八排瑶族社会中占居思想统治地位,“先生公”既是“禳神驱鬼”的代言人,又是瑶族社会文化、教育的传播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位尊言重,颇受瑶民敬仰。

梁得所 (1905~1938)

梁得所(1905~1938)梁得所,广东连州人。民国14年(1925)赴山东齐鲁大学攻读医科,后认为学医并非自己志趣而辍学另谋发展。翌年10月,就任上海《良友》画报主编。他对文学、美术、音乐都有相当造诣,每期《良友》都有他的杂文专栏《每月谈话》,很受读者欢迎。民国17年4月,梁征得鲁迅同意,由梁摄鲁迅像和写《访问记》,司徒乔绘鲁迅速写画,同刊于《良友画报》第二十五期,一时传为佳话。

广东省清远市有哪些名人?

清远市的历史名人,比较多人知道有向秀丽和朱汝珍,有些是比较少人知道的.这是分享哥最近搜集的清远历史名人的第六期人物,这期要讲的是传奇人物——工农红军首位飞行教官冯达飞。清远分享哥,最近都会持续更新清远历人物!

冯达飞(1899~1942)

冯达飞,又名国琛,广东连县人。民国8年(1919)在连州中学读书时,参与组织学生--,声援北京“五四”-。中学毕业后,考进广东陆军测绘学校,后转入西江讲武堂学习。

民国11年毕业,任粤军中尉军官。民国13年辞职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翌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3月被派到广东航空学校学习,7月赴苏联留学,民国17年毕业回国。

翌年夏奉派到广西,先后在张云逸领导的教导总队任教员和警备第四大队任连长,在连队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士兵委员会。

同年12月11日,参加张云逸、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任红七军二纵队二营营长。其后,有2000多土匪袭击百色。当时,留守部队只有四五百人,情况十分危急,冯达飞和教导大队大队长许卓等率部英勇还击,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民国19年(1930)3月,敌军以4个团的兵力,向右江革命根据地进犯。红七军前委根据敌强我弱态势,决定向黔桂边进发,开展游击战争。同年5月1日,冯率部攻下贵州榕江县城,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随即回师右江,收复百色城。

9月,执行左倾路线的中共中央代表到达右江,强令红七军离开根据地,北上攻打柳州、桂林。冯达飞率二纵队第二营为先遣队,离开右江到达河池后进行整编,冯任整编后的二十师五十八团团长。因敌众我寡,进攻中屡受挫折。他根据张云逸、邓小平指示率部到粤北待机与毛泽东、朱德的中央红军会师。红七军到达粤桂边的桂岭,缩编为两个团和一个教导队,冯任教导队队长。

翌年2月,与兄弟部队攻克连县后,渡过乐昌河,向湘赣边挺进,冯又任五十八团团长。3月在张云逸的领导下,率领教导队和五十八团大部进入湘赣革命根据地,与王震率领的红军独立师三团会师,后又与李明瑞率领的五十五团会合,连续攻克安福、茶陵、安仁、袁州等地,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争。同年7月后,历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红八军代军长、红军大学第四分校校长等职。

民国21年3月,奉调进中央苏区任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地方干部科科长。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红军大学炮兵科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

想了解更多清远名人历史,欢迎关注清远分享哥!

广东省清远市有哪些名人?

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

隘园

,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曾以

县试

冠军入读

清远县

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

广雅书院

,取列

广州府

闱第一。27岁考取

拔贡

,以

朝考

一等

钦点

七品小京官,签分

刑部

江苏司行走,开始了仕途生涯。

  • 中文名朱汝珍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870年
  • 逝世日期1943年

清远历史上的卓越伟人,你认识几个?

人物生平

清末时期

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少年时代,父亲早丧,家境清贫,但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得富裕姻亲资助读书、赴考。在县学考取优

廪生

后,入读

广雅书院

朱汝珍雕像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

拔贡

第一名、再于北京会考,得一等第十一名。光绪二十四年上京朝考之后获得

钦点

,授职衔“七品小京官”,旋升刑部六品主事。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

殿试

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诰南书房行走、奏

翰林院

编修。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被选派到日本东京

法政大学

读法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毕业 后回国。宣统元年(1909年)为了拟定「商业法」,奉派往中国各地商埠调查现代商业操作习惯,提交长达数十万言的调查报告。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举办第一次法官招聘考试,委派往贵州出任主考。

苏州调查

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的一天,刚刚通车3年的苏州火车站迎来了一批头戴花翎、披挂齐整的大清官员,为首的是一位举止儒雅的中年人。火车站外早有轿子在等候,他们一行人上轿经过钱万里桥,从

阊门

进入古城。落轿停当,中年官员从轿中缓缓步出,这位官员是何许人也?他和苏州又有什么渊源呢?通过相关档案资料,笔者为您揭晓。派朱汝珍前往各地商埠调查情况的信函中年官员乃是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的榜眼——朱汝珍。说起他的那次科考,颇为传奇。原来,朱汝珍本应是清代末期的状元,但由于其姓名和籍贯的缘故而与状元失之交臂。根据惯例,甲辰(1904年)恩科的主考官在阅评完所有考生的试卷后,从参加

殿试

的273名考生的试卷中挑选出10份,排好名次,呈送给

慈禧太后

“钦定”。慈禧太后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朱汝珍的试卷,只见文字畅顺华丽,字体却为粗笔楷书,看后不禁连连摇头,只因慈禧太后平素偏爱疏淡清新的字体。当她看到朱汝珍的籍贯为广东时,心中又陡然升起一股厌恶之感,广东是她痛恨的地方,是叛逆的代名词,那里出了太平天国首领

洪秀全

,维新派领袖

康有为

、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等。朱汝珍名中的“珍”字,又让老佛爷想起被其逼死、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的

珍妃

,“朱”者“诛”也,“朱汝珍”三个字一下子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因此状元之门就对这位满腹经纶的倒霉才子关上了。同时,慈禧看到榜眼

刘春霖

这个名字,他又是

直隶

(今河北省)

肃宁

人,她认为此名有吉祥之兆,“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当年恰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肃宁地处京畿一带,于是,老佛爷大笔一圈,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成了头名状元,朱汝珍只好屈居榜眼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朱汝珍被选派到日本东京

法政大学

读法律,两年后学成归国。制定商法是晚清修律的重要任务之一,朱汝珍于宣统元年(1909年)被任命为法律馆纂修,前往各地商埠调查情况。苏州是清代商业繁华之地,备受关注,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朱汝珍到苏州开展“商事习惯”调查。江苏省

苏州市档案馆

馆藏商会档案中有两封朱汝珍写给苏州商会的信函,其中一封写道:“先从事调查,实虑及此窃维吾国商业发达最早,贵省交通利便,民性活泼,贸易日见繁盛,尤占世界商业重要之地位。”

广东省清远市有哪些名人?

[公元1885年-1975年]

   丘昭文(1885—1975年)字少海,新洲(今属禾云镇)人。幼年时随父在清城学习诗史文学,后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京师大学堂(今国立北京大学)。民国4年(191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公费赴美国迪宝罗学院留学,民国9年(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为清远县第一位法学博士。曾任英德、东莞、广州等地方法院推事,国民党清远县党部监察委员,华侨协会会长,广州律师公会副会长,全国律师协会常委,广东法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法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司法会议律师代表,-自由职业团体律师代表,广州市清远同乡会理事长,广东勷勤大学、国民大学兼职法学教授,《广东法律月报》杂志主编,著有《国际法概论》一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广州负责接收伪广州律师公会。民国36年(1947年),任广东律师公会第一届理事,广东法律学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后,寓居香港,于1975年病逝。

  

王桂昭

[公元1896年-1975年]

   王桂昭(1896—1975年)字鼎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禾云镇井建马安村。孙中山卫士,一直追随孙先生革命,16岁赴广州,由亲戚介绍给教会黄牧师,荐入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镇由美国人开办的美理中学就读。民国3年(1914年)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番禺县党部加盟,投入反袁(袁世凯)讨龙(龙济光)的中华革命军,在讨龙军北江第一支队司令部任军事委员。民国4年(1915年)7月17日密谋策划刺杀龙济光,事泄后潜逃南洋避难。民国9年(1920年)8月参加讨伐北洋军阀之役。民国10年(1921年)7月,王桂昭由几位老同盟会员引领到广州观音山(今越秀山)粤秀楼晋见大总统孙中山。自此,王桂昭荣任孙中山卫士。

   民国11年(1922年)11月间,王桂昭被任命为高雷讨贼军总部军事委员,兼高雷绥靖处少校副官。民国12年(1923年)春,26岁的王桂昭被选送入桂军军官学校一期步兵科学习。民国13年(1924年)秋毕业后,在桂军第五师任警卫团团附,后升任团长。民国15年(1926年)1月,王桂昭随以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为总指挥的南征军第五师(即前起义的邹武部)出征海南。后被任命为琼东县警察区长。

   广州沦陷前,王桂昭携眷属回归故里,在乡间宣传抗日,接待过往的抗日部队。参与复办小学二间,让数百儿童得以就学。以孙中山卫士及抗逆有功人员名义申请保送子女4人和村中子弟多人入读韶关战时广东儿童-。又办“民植”果园,首次成功引种广西沙田柚、新会柑、罗岗橙,造福桑梓。日本投降后,出任由前孙中山卫士大队长姚观顺为局长的两广盐务局警佐和局员,并被选为“孙中山侍卫同志社”常务理事。1951年初,移居香港,1975年病逝,享年79岁。

  

王度慈

[公元1900年-1953年]

   王度慈(1900—1953年)禾云镇人,民国元年(1912年),在肇庆的广肇罗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在鹤山县坪岗乡平民学校当教师,并从事农-动。民国12—14年(1923—1925年),先后担任共青团鹤山县支部书记和中共鹤山县支部书记。民国15年(1926年)陈可钰率北伐军到达曲江县时,王是广东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委员(此后王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关系无史料可查)。民国16年(1927年)经陈可钰推荐回清远担任县署卫生局长兼农业局长,后任滨江自治委员。民国17年(1928年)在家乡创办井塘乡第一小学(井建小学)和井塘乡第二小学(井塘小学)。民国22年(1933年)任县垦殖委员会副主任兼县立苗圃主任期间,应清远师范学校校长朱履吉邀请任清师农科兼职教师。民国30—32年(1941—1943年),王担任滨江区(当时称第三区)区长,首先提议创办滨江中学,得到陈可钰的支持。民国33年(1944年)2月王度慈任滨江中学校董会董事长。民国35年(1946年)2月至民国37年(1948年)1月,王任滨江中学校长。

陈守仁

[公元1869年-1938年]

   陈守仁(1869—1938年)沙河(今禾云镇)人。民国11年(1922年),出任清远县首任“民选”县长,任职一年。民国13年(1924年),奉省政府委派,再次担任清远县县长。曾支持建筑清(远)银(盏)公路,领导设立县初级中学及滨江乡村师范学校,后任广西禁烟局副局长等职。

陈可钰

[公元1882年-1944年]

   陈可钰(1882—1944年)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9月,乳名阿书,字景瑗,石潭镇雷坑田心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清远简易师范学校,考取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被派往香山拱北(今珠海市拱北)当见习统领,后被选入陆军讲武学堂学习,加入同盟会及参加辛亥革命。民国2年(1913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先后任粤军总部少校参谋、兼副官长、任新成立的粤军第一师上校参谋长。

   民国10年(1921年)5月,陈被任命为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上校团长。民国14年(1925年)6月,为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参谋长兼十二师师长,后升任为副军长兼国民革命军-表,出镇琼崖。北伐期间,陈曾任前敌右翼军司令官,北路军第四军代军长。民国16年(1927年)10月,陈可钰被特任为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翌年8月,被任为国民政府中央政务会议委员会委员兼广东省政府委员及军事厅长。民国26年(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回到清远县石潭老家居住,一直至民国33年(1944年)11月15日病逝,终年62岁。石潭圩陈可钰故居1985年由县政府重修,名为“陈可钰将军纪念馆”。

   陈可钰关心教育,自筹资金在家乡买地创建汝佩小学。民国16年(1927年),为清远县举办清远初级中学奔走效力。为纪念陈可钰将军,由省教育厅于民国36年(1947年)3月29日批准,将清远中学更名为“清远景瑗中学”。陈可钰晚年关心滨江中学的筹建工作,并亲自用隶书题写“滨江中学”的校名。

广东省清远市有哪些名人?

当代来说,在娱乐圈的貌似不多。

有梁紫丹,是2006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第10名

还有小贱,就是谭海波,成名曲《最后是我开了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