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从古到今出了不少名人。今天就介绍几位从河南邓州走出的解放军将军,他们是:,
△马宜明,河南南阳市邓州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57年8月生,历任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陆军第26集团军参谋长、陆军第26集团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总参谋长助理。2014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 张凡迪,河南邓州人,解放军少将。1963年10月生,1982年12月入党,1979年9月参加工作,信阳陆军学校步兵指挥专业大专毕业。现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卫戍区党委书记,陆军党委委员。2016年7月31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军衔。
△祁荣祥,河南南阳邓州市人,海军少将军衔。1942年生,1961年入伍,历任历任指导员、干事、解放军报编辑、总政某部军官、海军航空兵装备部政委等职。
△刘秀生。河南省南阳市邓州人,海军少将军衔。1951年1月参加工作。国防大学毕业,1951年1月参军。历任海军龙门水警区(现北海水警区)政委、海军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追寻将军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欢迎大家补充介绍。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邓州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直管市,是豫西南门户城市,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邓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邓州市户籍总人口177.72万(2016年),常住人口143.47万,其中城市人口40多万,城镇化率达到36.62%。
邓州地处豫西南、湖北交界部位,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附近,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
历史人物:
丁轸宇
丁轸宇,1910年12月24日生于河南邓州,1932年考入河南大学经济系,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经济系。同年赴英、德国留学,1939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经济科学院工业管理系。1941年回国,任河南省政府参议,同年被聘为河南大学教授,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受聘担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等,1952年调任中共中央中南局财经委员会顾问。1985年任河南大学顾问兼校友总会名誉会长、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南财经委员会工程师,河南省工业厅、冶金厅、省科委工程师,河南省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河南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6年2月3日在郑州逝世。
刘向三
刘向三,1909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罗庄镇刘岗村。1927年5月参加冯玉祥国民革命军。1931年12月参加江西宁都武装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五军团、江西军区无线电队队长,先后在中央军委保卫局、红五军团、红一方面军、中央纵队、西北保卫局从事保卫工作,并担任科长、执行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任东北吉黑军区哈北军分区参谋处长、后勤部长、分区司令员兼中心县委书记,东北工矿处处长、东北工业部秘书长、东北煤矿管理局局长、华南局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王庚先
王庚先,1867年出生于河南省邓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公费留学日本,初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班,后改入高等警监学校,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回国,任邓州师范学堂堂长兼教育会会长,开办初级学堂一百多所,拟从教育入手,启迪民智,宣传革命。 1933年,王庚先呈请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在开封南关修建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公墓。核准后,由他全权主持。同年冬,赴京汉铁路线募捐,便道返邓。因见内乡民团插足邓县,以致于地方势力混战,民不聊生,他号召邓人治邓。1934年2月,被内乡实力派暗杀。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繁盛,人杰之荟萃,令人叹为观止。全国邓姓皆源于邓州;曹操为转运赤壁大战的粮草,而开挖的运粮河仍汩汩流淌;范仲淹知邓州时,所建立的花洲书院遗址仍存,也是千古名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祖籍地在邓州十林习营村。咱们先来说说“邓州”的来历。
悠久的历史:一个历经夏,商,周三代的,古老的神秘古国。“邓州”之地原为邓国辖境,楚国于公元前680年左右灭邓后,称之为邓地,秦国夺去邓地,见此处土地肥沃,称之为穰,并封魏冉为穰候,穰候之衣冠冢现存于邓州人民公园东南角。至隋朝,文帝因其为邓国故地,遂名之为邓州。邓国,一般认为,从夏王封子仲康于邓开始,至商被封为侯国,一直延续到东周初期,能够跨越三代,历经一千多年,可见其历史悠久。邓州市东南郊野有吾离冢村,村中有邓国著名候王,吾离的冢丘,高约五米,方圆几十米。邓国灭亡后,人们便以国为姓。司马迁也认为,南阳,邓一代还有夏人崇尚纯朴的风尚。
繁盛的文化:邓州湍河沿岸,出土有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邓国的铸剑,铸造青铜器技术闻名当世,各地都有青铜精品出土;汉代的著名水利工程六门堤和钳楼陂都在邓州境内;更有杏山上的楚山寨,一小内泮池中的汉华表,北宋时修建的福胜寺塔,范仲淹修建的花洲书院等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福胜寺塔,原为龙兴寺塔,寓意为龙兴之地,现在殿宇已废,仅余一塔,巍然耸立。古塔构造精致,每一块古朴的青砖,都经过打磨,中间雕塑有佛像,力士,伽蓝等形象,栩栩如生。上世纪末,在古塔下面发现了震惊中外的金棺银椁,及舍利子。现保存于郑州博物院。
花洲书院,外依高大的古城墙,内绕蜿蜒的河水,充满着江南园林的水乡情调。范仲淹做邓州知州时,倡导文教,曾在此辟建书院,在城墙上建春风阁,览秀亭,便于州人登临览胜。河中置太湖石,河畔建春风堂,为范公讲学之所。书院中还辟建了范公祠,孔庙等建筑。孔庙中,有海外华人捐赠的价值数千万元的,高数米的金丝楠木孔子等人的塑像。
上图为月牙池,据说为宋状元读书处。
结束语:邓州在唐宋时,曾极其繁盛,尤其为北宋的军事重镇,从赵普,到钱俶,寇准,范仲淹等多为宰相,都曾为武胜军节度使或知州。然而,遗憾的是很多遗迹都快要或已经淹没于滚滚红尘之中,已难觅踪迹。只留下了地名,和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下来的传说。古城西南隅的瓮城和月牙池,白牛的双进士府,解放邓州时的城墙突破口都应该加强保护。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题主重点强调了“历史名城”,葭明通就说说历史上的邓州吧!
如果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讲,河南就没有简单的城市。
邓州!就很不简单。
一开始,邓州是作为一个国家——邓国登上历史舞台的。邓国——公元前1264年,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武丁,封自己的叔叔为邓候,邓候在今邓州市这块土地上建立了邓国,代代相传,一直传了600多年,历经西周,春秋,到了战国时代,天下诸侯各相兼并,公元前678年,楚国君楚文王发兵消灭了邓国。
当时的邓国不算小国家,邓国的国君在公、侯、伯、子、爵五等爵位中,位列第二等的侯爵,国土面积怎么也有几百里,比现在的邓州市大太多了,因为大,所以他才活了600多年,终于被超级大国楚国所灭。
邓国国家虽然灭亡了,国君的后代并没有被屠杀,那个时代,还没有后来的失败者动不动被族灭的传统。
并且被灭的邓国国君邓祁候还是楚文王熊赀的亲舅舅,外甥杀舅舅下不去手的。
邓国国君的后代们也就“指国为姓”,全部姓邓了。
对,现在姓邓的人都是邓国国君的后代,厉害吧!邓国是一块丰饶的好地方,年年“禾实封登,”楚文王看着源源不绝运到宫中的粮食也就给邓州起了一个名字——“穰邑”!
凡是古书中说到“穰邑”的时候,就是在说“邓州”。
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邓州被一分为三穰县、山都县和邓县,划给了南阳郡,穰县就是现在的邓州城,一直到朱元璋时代,穰县这个名称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洪武之前的历史书中战争史中凡是提到“穰县”也即是在说邓州。
上张地图好了:
从地图上也看的出来,邓州是万山丛傍边的平原,又临着交通要道汉江,战略位置重要。
南北朝时,北魏曾经把穰县(邓州)作为荆州治所,一度邓州下辖8郡41县达40年之久,这是邓州历史上所管地区最大的时期。
隋唐的节度使从来是要驻扎在重点地区的,穰县(邓州)先是宣化军后是武胜军的节度使办公之所,武胜军节度使在邓州驻扎了300多年。
宋金对峙之际,邓州作为前线,曾经作为“贸易特区”(榷场)大放异彩,繁荣一时。
到了元明清,邓州成了内地,仗是不经常打了,但,因为一千多年的积淀,邓州依然是繁华之地。
然而,终究是不如以前了。因为京杭大运河抢走了很多汉江的运输量。
因为政治中心也由西安搬去了北京,邓州——商洛——西安这条线也就没落了。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邓州是唯一南阳土著和客籍共居的地方,形成的土客语音在南阳也是独有的,成南阳第一县级市也存在于同南阳其它地方不同的地域,况又是居豫鄂交界处,形成独特文化和双界感应。
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邓州有个塔,塔里藏有舍利。这些文物好像在河南博物院展出。邓州有花洲书院,当年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在邓州任知州时,在花洲书院所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