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扎心的影像?
今天介绍几张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不同时期的照片。
△毛泽东一生勤俭朴素,生活清贫,但他志向远大,思想深邃,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延安时期,他经常去抗大讲课、作报告。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穿着一身干净的蓝军服,尽管两个膝盖上都打着补丁,但他精神抖擞,气宇轩昂,滔滔不绝地给学员讲述中国革命的战争与实践,他的身旁,一张方凳一杯水,让人一下子就会感受到他沉稳刚毅的性格、伟人身上的磅礴力量。
△1959年6月,身为一国领袖的毛泽东回到了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祭拜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毛泽东在百忙之中,不想惊动任何人,他悄悄地一人向父母墓前走去,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紧随着赶来。在父母墓前,没有鲜花、没有哀乐、没有仪式,工作人员折了几枝松枝,代为花篮敬献给父母,毛泽东毕恭毕敬地鞠了三个躬,然后对身边的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相识
、相知40多年,他们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呕心沥血,共同奋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1974年5月29日, 周总理和毛主席会见外宾后,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那时毛主席已经81岁,周总理已经76岁,谁知这竞是两位伟人的最后一次握手。
三张照片,三个故事, 让人看了扎心,让人看了心酸、感动,更让人震撼,这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在。
历史上有哪些扎心的影像?
毛主席:英雄迟暮。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乐观,八十岁的毛主席甚至无法自己起身,连走路都有些困难。这一年的二月,他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时说:看来上帝已经给我下了请帖。
毛主席强撑着病体出席了十大的大会开幕式,与会代表见毛主席出来了,都热烈地鼓掌,但是毛主席非常罕见地没有发言,只是在周总理做政治报告时简短地插了两句。
当宣布散会时,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看到主席两只手扶着椅子使劲往下压,马上意识到他是想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支撑着站起来。
于是吴旭君马上叫人过去搀扶他,并把椅子往后挪,好让他站稳。这时,台上台下长时间地鼓掌欢呼,持续了十分钟之久。
毛主席坚持站了十分钟,总理发现主席的腿在颤抖,就赶紧让主席坐下,毛主席大概是累了,他重重地坐到椅子上,几乎一动也不能动。而台下的代表仍一个劲地向毛主席欢呼。尽管总理打手势要大家赶快退场,代表们还是不肯离去。
事实上,总理知道毛主席马上要再站起来已经是很困难的了。但又不能让代表们知道毛主席身体的真实状况。这时,毛主席只得向代表们说:“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周总理马上顺着这话头对代表们说:“毛主席要目送大家退场。”于是,毛主席显出笑容,在总理的陪伴下目送所有代表离开会场。然后才在医务人员搀扶下离去,八月三十日的十届一中全会他也没有参加。
曾经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一代伟人终于也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此时也已身患癌症,这是两位伟人最后一次共同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此情此景实是让人感伤万分。
1975年5月,毛主席与医生谈话,又提到“上帝也许要发请帖请我去”,并且用古诗说道“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随即他解释说:“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可以说,毛主席的垂暮之年,是有些寂寥和落寞的。
历史上有哪些扎心的影像?
在上小学时,就学习了“十里长街送周总理”的文章,让懵懂的我对周总理的敬爱更多加了几分!
童年时期一直认为周恩来总理不仅伟大,而且无所不能,永远是高大伟岸的形象。
逐渐的我知道,周总理到了晚年,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忍受着巨大的病痛,为国家殚心竭虑。周总路瘦弱的形象一直在感动着我!
1.1972年,周总理查出来患有膀胱癌晚期。
其实在1966年,周总理就患有心肌梗塞,只要工作劳累过度就会出现危险的症状,可是总理工作起来就忙不停。
那个时代,我们都知道,正在发生的是什么,所以,周总理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四处奔走,不停的工作。
2.1975年1月13日,周总理参加最后一次人代会,相比以往,周总理已经被癌症折磨的瘦骨嶙峋,而且此时他已经是一位77岁的老人了。
3.1975年的国庆,周总理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然而他依然没有忘记工作。
4.1976年1月7日,周总理从昏睡中清醒过来,对着身边的人员说:
我这里没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同志们吧,那里更需要你们。”
总理生前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关心着他牵挂的每一个人!
总理病痛中的影像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力量!
我是【Z先生评说历史】,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让我们一起寻找历史中的“人”和“故事”!
历史上有哪些扎心的影像?
敬爱的周总理 !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对您的敬爱之情!老年的周总理,身体那么衰弱,尚且强撑着病体,在操劳着祖国大计,真的泪奔!
历史上有哪些扎心的影像?
说到历史上有哪些扎心的影响,不得不提到在1976年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让人记忆深刻!
那是在1976年的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305医院,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深受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享年78岁。就在这一天,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天安门广场上国旗半垂,整个广场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气氛之中。
周总理的专职摄影师杜修贤在医院坚守岗位,亲眼目睹了太多感人肺腑的场景:有一生征战沙场的老将军捶胸顿足,掩面痛哭。有带着孩子的妇女对着总理遗体长跪不起,哭得声嘶力竭。有四世同堂的家庭,十几个人抱在一起哭作了一团……而群众此刻只能用眼泪来表达他们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也只有用哭声来表达对总理身后遭遇不公平对待的不满和愤怒。能到周总理灵堂告别的人很少,于是,成千上万的群众冒着严寒,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悼念心目中伟大的周总理。一时间,原本宽阔的庆典场地变成了声势浩大的祭坛。
在1972年,周总理就被查出来患有膀胱癌晚期。再加上其实在1966年,周总理就患有心肌梗塞,只要工作劳累过度就会出现危险的症状,可是总理工作起来就忙不停。在那个时代,我们都知道,正在发生的是什么,所以,周总理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四处奔走,不停的工作着。1975年1月13日,周总理参加最后一次人代会,相比以往,周总理已经被癌症折磨的瘦骨嶙峋,而且此时他已经是一位77岁的老人了,但是在1975年的国庆,周总理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然而他依然没有忘记工作。1976年1月7日,周总理从昏睡中清醒过来,对着身边的人员说:“我这里没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同志们吧,那里更需要你们。”
周总理生前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关心着他牵挂的每一个人!而周总理会永远的被我们铭记着!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历史上有哪些扎心的影像?
因为老百姓吃不饱饭而流泪的周总理
1973年6月9号,周总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拜访延安革命老区,当时总理已经患有膀胱癌,周总理发现延安老区依然很贫穷,人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拖着病体的周总理看到这些心里百感交集。
1973年的延安130万人,当时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人均收入不到50元,周总理问延安地委副书记:“战争年代都没有这么苦!这是为何?”,周总理向延安领导同志提出一个问题,延安能不能实现五年粮食翻一翻,得到了肯定回答的总理这才松一口气。
在周总理住的宾馆请老街坊吃饭,主食就是小米,老街坊大口吃着小米饭到最后要了一碗白开水冲着喝了下去。总理看到这一幕眼泪掉了下来,为了掩饰自己的眼泪就是图中周总理埋头吃饭。老街坊也注意到了总理的行为,没好意思再去盛饭,总理亲自为其盛饭,这位老街坊几乎含着泪吃完了总理盛的饭。
周总理一辈子为国事辛劳,因为人民无法吃上饱饭无比自责。总理的言行和品德千年不遇。周总理就是那个贫穷年代人民的幸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