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上党战役,应该是我党历史上拍案叫绝的计谋,它不但保证了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期的安全,而且促成了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重庆淡判,签定了“双十协定”。

抗战胜利后,为了掩盖想打内战的阴谋,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他本以为毛泽东不会也不敢来,妄图把破坏和平的脏水泼向共产党,没想到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亲赴重庆,深入虎穴。 这时,国民党阎锡山不断制造摩擦。为了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开展有理、有节`、有利的还击,党中央电令刘伯承、邓小平发起上党战役。邓小平在战前动员中讲到:上党战役打得越好,歼灭敌人越彻底,毛主席就越安全,毛主席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从1945年9月10日开始,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1个师及1个挺进纵队共3.5万余人,其中生俘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各种枪1.6万余支,这次战斗不仅解除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而且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我们取得了战场上和谈判桌前的双重胜利。 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指出:“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说到历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当然没有能比得上空城计的了。

我们知道历史上诸葛亮使用过空城计,可是,诸葛亮那是在小说中用的。在现实当中,根本不存在的。

现实当中,真正的用过空城计的人是毛泽东。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看看当年毛泽东是如何用的空城计。

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所在地正是在革命圣地延安。国民党将领胡宗南一直都是对这里虎视眈眈。

可以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胡宗南就收到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带领大部队开始要秘密进军延安了。

在他们看来这样只要偷袭了延安,他们就可以给中共造成巨大的打击。

本来胡宗南以为自己偷袭延安这件事,他做的保密工作是十分的到位的。在他看来,打延安的中共党员一个措手不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他并不知道在他还没发兵之前,毛泽东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当毛泽东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就开始妥善安排一切事情了。他要摆一个空城给胡宗南,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失落。

在这期间,毛泽东一直监视着胡宗南的动态,了解他们的行军速度。另外,延安城里的所有重要物资和人员,也都安全的撤离了。

最后到了胡宗南的大军,快要到延安城的时候,毛泽东才在最后一波人员当中撤离。

胡宗南满怀期待而来,但是,来到了之后,他才察觉到有点不对劲。为何没有遇到强有力的阻击呢?

这还不算,很快他们就进入到了延安城。

到了延安城胡宗南才得知,自己竟然是得到了一个空城。

他到了毛泽东住的地方查看了一番,据说当时毛泽东故意给他留下一个杯子,这个杯子上还存有余温。

这说明毛泽东等人,刚刚走了不久。

也就是说,他的一举一动,等于都是被人家所知晓的。

另外,毛泽东还给胡宗南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胡宗南占领延安其势如骑虎,上也上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只能把几十万大军空空的消耗在延安这个空城之上。

后来果然如毛泽东所料,胡宗南这一支部队是国民党中最没有用的一支,因为东北战场上的战役打响,他们参与不来,淮海战役打响他们参与不了......。

这就是他们占领延安空城所付出的代价,关键是最后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被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牵着鼻子走了几个月,并且被彭德怀所打败。、

所以,毛泽东在延安城用的这个空城计,就是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一个计策。他不费一兵一卒,就让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空空的消耗在了延安这个空城之内。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惊险故事,故事里蕴含着大智慧和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请看一代伟人如何化险为夷——

那是1947年的夏天,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纵队在黄河边遭遇敌人七个旅的追击,被“置之死地”,比较安全的选择是渡过黄河,但是毛主席考虑到过黄河对群众心理的消极影响,放弃了这种选择。可是,不过黄河又处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敌人追及的危险情境之中。

敌人的子弹从战士们身边飞过,有两名战士中弹倒地,几百人的目光追踪着毛主席的脚步,期盼着从中找到希望和信心。毛主席神色凝重,他轻轻喃了一声:“给我一支烟。”开始思考了。他在堤下的一块大青石上坐下来,脸色阴沉,双眉紧蹙,神色肃穆严峻。他强烈要求抽烟,官兵们费尽周折,找到了烟和火柴,为他点上烟,他一支又一支地吸得那么深沉,那么很,烟灰一个劲地延伸,然后折断,然后跌落……

蓦地,他站起身,把烟头儿奋力掼在地下,用脚踩去。嘴里迸出一声:“不过黄河!”

他用讥讽的目光朝敌人射击的山头瞟一眼,“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从容地走上黄河岔的堤岸。不紧不慢,顺着堤向西北方向走去。

起初,还有两颗子弹落在毛主席脚下近两米的地方,随后,奇迹出现了:身后身侧那些山头,枪炮忽然停息——敌人的停了,我们的也停了。大地像哑了一样寂静!

河水没有停,毛主席率领的队伍没有停。河水在身边流,毛主席在堤上走,永远不紧不慢,永远是旁若无人。

敌人的七个旅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他们目瞪口呆,恍若梦中,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毛主席在堤岸上走了300米,翻过一个小土岗不见了。

这时候,敌人才如梦初醒,枪炮声又猛烈地响起来,却没有一个敌人追过上来。

这像是天方夜谭,像是神话故事,但是,这确实是毛主席创造的“神话”。

为什么毛主席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走”呢?他对任弼时说:“过河,不打死也被淹死。只有走。溃逃吗?你只要跑,就是找死,你跑得过枪子?”

壮哉,一代伟人!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说到历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我觉得没有人比得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毛泽东用过的空城计。

我们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到达河北西柏坡之后,驻守在京津地区的傅作义,他一支对西柏坡虎视眈眈。

当蒋介石希望傅作义带领部队,去东北作战的时候。他就果断的提出来了,自己要去打西柏坡。

因为他觉得现在的西柏坡是一个空城,打这里比较容易。在一个就是,他放心不下自己的京津地区。

在傅作义看来,只要拿下西柏坡,他立刻就能掉头回到京津去防守故土。

蒋介石一看傅作义根本不想去东北,那就让他去打西柏坡吧。就这样傅作义带领着他的大军,向党中央的所在的进发了。

当然了傅作义进军的消息,被毛泽东提前知晓了。

说实话那时候解放军能打仗的都派出去打仗去了,西柏坡真的是一座空城,若是傅作义真的来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用一个计策,把傅作义给吓走了。

这个计策就是空城计。

那么,毛泽东是如何用的这个空城计的呢?

就是通过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毛泽东连夜写出来的这个文章,刊登到了报纸上,当这个报纸被傅作义看了之后,他竟然是大吃一惊。

因为毛泽东在报纸上刊登的东西,都是关于他军队详细情况的数据,比如说他们带领多少人,进军到哪里了,一天推进的速度是多少,此次出军的目的是什么?

更加重要的是,毛泽东还说自己就等着傅作义来呢,保准他来了就不让他回去。傅作义看到这里心里就开始打鼓了,这个西柏坡还要不要去。

更加要命的一句话,还在后面就是毛泽东所说的,趁着傅作义偷袭西柏坡的时机,我们驻守在京津地区的部队,要攻打京津地区。

正是这一句话切中了傅作义的要害,傅作义只能灰溜溜的来,灰溜溜地去。

最终毛泽东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仅靠一篇文章,就退了傅作义的几十万大军,不得不说毛泽东的这个计策,就是最令人拍案叫绝的。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瞒天过海、暗渡陈仓、金蝉脱壳、假痴不癫、走为上计......当年我们购买“瓦良格”号,一次就把36计演绎地淋漓尽致,每一步都令人拍案叫绝!

1992年,当得知乌克兰要出售“瓦良格”后,刘华清将军派了老部下,时任海军装备部长的郑明少将,带队前往考察。乌克兰朋友非常热心却也非常难过,他们把这艘尚未完工的航母看成是艺术品,也当做是自己的“儿子”,他们劝中国的朋友把它买回去,甚至愿意和中国的朋友们一起把它造下去,让它能够在保卫世界和平中发挥作用。

(辽宁舰,瓦良格的蜕变)

每当我想起这一幕的时候,心情无法不为之动容。那个场面虽然只能自己想象,但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理解得到。

这条舰的状态确实很好,郑明少将提了建议,但考虑到国际形势,购买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36计之“瞒天过海”

到了1996年底,有人建议定居香港的商人,45岁的徐增平购买“瓦良格”。

徐增平,山东青岛人,1969年参军,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1983年退伍。1988年开始在香港经商。曾为香港顺利回归、中英两国军队顺利交接做出过积极贡献。

于是,在面对资金缺乏、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徐增平花费了1年多时间,筹集了2.3亿港币的资金,并花了600万港币在澳门筹备了一家赌场,完成了必要的购买手续。他向乌克兰宣称,“瓦良格”将成为一座海上酒店和赌场。

此为36计之第1计——“瞒天过海”。

36计之“假痴不癫”

1998年初,万事俱备的徐增平,飞往了乌克兰,与当局洽谈购买事项。当时,有购买意向的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当然有的国家并不是为了真正的购买,而只是为了阻止徐增平。

与徐增平一道去乌克兰的,还有50多位神秘的“客人”——50多瓶62度的二锅头。乌克兰人爱酒,于是这些陪客们在之后的4天里,通过牺牲自我,完成了自己光荣又伟大的历史使命。乌克兰人喝酒就是为了醉,而徐增平喝酒是为了把“瓦良格”带回家,所以无论多少二锅头下肚,在每一次的酒场,徐增平都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最终,徐增平凭借自己的努力把交易谈妥,而且谈到了2000万美金的地板价。

此为36计之27计—— “假痴不癫”。

36计之“金蝉脱壳”

当徐增平登上“瓦良格”,看到那4台崭新的发动机时,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要知道,每一台在当时的价格都高达2000万美金,而身下的这一切总共才花费2000万,这个买卖怎么算都是大赚特赚,如何能不激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美国等国家的阻挠和施压,不允许乌克兰出售含有动力系统的“瓦良格”,而面对这4个宝贝疙瘩,又该如何是好?于是徐增平就与乌克兰达成了协议,对外宣称动力系统已完全拆除,为此动用了大量媒体发布相关消息,用障眼法让这4台极其珍贵的发动机“凭空消失”。

当全世界都相信“瓦良格”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的时候,徐增平与乌克兰的谈判就渐入佳境,并促成了最终的交易。

此为36计之21计—— “金蝉脱壳”。

(徐增平与瓦良格总设计师)

36计之“暗渡陈仓”

然而,一些国家亡我之心不死,指责此次交易不公正,于是乌克兰当局不得不作出公开拍卖的决定。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几乎打得徐增平措手不及。

好在有乌克兰朋友的相助,在3天的期限里,准备好了所有的文件和手续。而徐增平也成为了唯一一家手续齐备的竞拍者,其他国家无一取得竞拍资格。这到底是徐增平的智慧,还是乌克兰的计谋?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交易最终按照原来的目标执行了。

此为36计之第8计—— “暗渡陈仓”。

36计之“走为上计”

竞标成功的那天晚上,一架没有任何标记的直升机降落在航母的甲板上。徐增平不知道是谁,也没有人通知他。但直觉告诉他,这绝非偶然,事出突然必有妖!于是,他第二天就立马安排将40吨的航母图纸装进8辆卡车,然后通过陆路安全运回到了中国。

最终,徐增平得到的不只是一具钢铁巨人,还得到了4台最先进的发动机,和全部的设计资料。当然,乌克兰人也没有食言,帮助中国朋友们最终把“瓦良格”建造成了“辽宁舰”!也正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瓦良格”将继续为世界的和平贡献一生。

此为36计之36计—— “走为上”计。

(前海军副司令苏士亮与徐增平在辽宁舰)

从“瓦良格”到“辽宁舰”,这16年的历史,每一步既汹涌澎湃充满着严峻挑战,又心思缜密展现着过人智慧,堪称和平时代的军事奇迹!而这一切,也连同舷号“16”一起,深深地印在了这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国重器身上。

小编不才,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欢迎大家来补充,双手合十以表感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在中国历史上,四渡赤水无疑是令人拍案叫绝的计谋。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8万多人开始离开江西瑞金,向湘西地区转移。

博古,李德的打算是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是敌人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在途中布置了数道封锁线。

湘江战役打响后,敌人利用兵力优势,以逸待劳,让红军损失惨重。

如果继续按照之前的计划行军,将会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中。

形势变得非常危急,可是博古,李德执意按照计划,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这个决定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毛主席提出到贵州地区,利用地形打游击,摆脱敌人的追击。

毛主席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支持,红军占领贵州重镇遵义后,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逃跑主义。

重新选出了三人军事小组,由毛主席直接指挥。

毛主席在云,贵,川三省地区,利用军阀的派系矛盾,来回穿梭。

不仅迷惑了敌人,也让红军占据了主动出击的优势,三十六计让毛主席运用的出神入化。

1935年2月,红军再次占领遵义,杀了一个回马枪,让贵州军阀一头雾水。

为了彻底摆脱敌人的追击,毛主席派一部分人佯装主力部队,向贵阳方向挺进。

大部队则向金沙江方向,准备渡江北上。

敌人果然上当,急忙调集主力部队向贵阳靠拢,金沙江则成为防备空虚的地方。

红军主力安全渡过金沙江,敌人的追击部队才缓缓而来。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3万人,打乱了敌人数十万大军的部署,真乃神来之笔,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