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是可以称得上命硬的将军的?

粟裕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一生身经百战,负伤六次,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这3枚弹片残留在头部整整54年,你说他命硬不?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在三河坝朱德、陈毅奉周恩来之命,率部2000余名官兵阻击6倍于我的强敌,作为班长的粟裕,在战斗中,身先土卒,冲锋在前,突一颗子弹从粟裕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了过去,他只觉得头部猛然受到一击,随即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幸好在战友的救护下,他追赶上了队伍,受到朱德的高度赞扬。

1930年2月,在攻打吉安的战斗中,时任红军支队政委的粟裕率部参加了消灭进犯的第15旅的战斗,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火力很猛,在冲锋中,一枚炮弹轰然炸响,硝烟中,几块弹片如利刃般呼啸着刺破空气,击中了正在指挥战斗的粟裕。他霎时倒下,鲜血布满脸颊。由于后方医院医疗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简单地包扎,并没有取出弹片,伤势好转后,他又回到了部队。

战场上受伤挂彩是很正常的事,但象粟裕这种3枚弹片在头颅里残留54年是很少见的,对他的折磨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头部弹片所导致的头痛头晕,给他带来了无比的痛苦。粟裕的原秘书鞠开回忆说,“将军头痛之时,头发都不能碰,也不能去摸。一摸,就像针扎般。他的脸老是通红通红的,经常说脑袋发胀。谁也想不到,原来他脑子里会有炮弹片,我们都以为是战争高度紧张,他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而引发的。”

就是这样忍受着伤痛的折磨,粟裕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大功。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名列大将之首。

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是可以称得上命硬的将军的?

说起命硬的将军,绝对要把国军悍将胡琏算上,“军狐”胡琏征战大半生,数次遭到灭顶之灾,但却每每能在毫厘之间全身而退、转危为安,他的一些经历,不能不让人感叹他真是“命硬”。

胡琏出身贫寒,但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小时候学业很好,后来贫困辍学,投入了冯玉祥的部队。

雄心勃勃的胡琏不甘人下,准备报考黄埔军校,结发妻子卖了嫁妆,为他筹集到路费,当时胡琏非常感动,发誓将来发达了一定要报答她。

但5年后胡琏就把自己的誓言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喜新厌旧,迎娶了一位少将的妹妹,而这位新夫人与蒋校长夫人来往甚密,胡琏日后快速的飞黄腾达除了凭自己能打善战,与高层的关照也不无关系。

黄埔4期生胡琏,与同学林彪、刘志丹、张灵甫、李弥等人一起成为了日后中国大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从排长干起,次年升连长,以后逐级晋升,直至最后成为国军一级上将,从最低级军官一路爬到国军最高军衔(特级上将由蒋校长独享),枪林弹雨征战大半生,每每大难将至,却总能鬼使神差的有惊无险,逢凶化吉。

从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时起,胡琏因为黄埔出身,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国军大佬陈诚赏识,逐渐成为其“土木系”骨干。

1933年,胡琏任团长时,与红军董振堂的红五军团作战,被一颗子弹从左颊射入,右颊飞出,,与被“爆头”差之毫厘,虽脸上被打出一对酒窝,但胡琏捡回了一条命。

抗日战争时期,胡琏与日军浴血奋战,不失军人本色,在罗店拉锯战、当阳血战、石牌要塞阻击战和湘西会战中,他率部与日寇拚死决斗,甚至写好遗书,随时准备战死,也曾数次身临绝境,但有惊无险,都全身而退。胡琏在抗日战场上的贡献和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内战时期。胡琏的“命硬”更是显现得淋漓尽致。在南麻战役中,粟裕率部眼瞅着就要破城取胜。胡琏见大势已去,也已心如死灰,但在情急之下他“大显神通”,率军官祭天求援。也不知道他哪来的“法力”,老天竟真的如他所愿,下了七天七夜大雨,让我军的进攻功亏一篑,粟裕饮恨败走,胡琏反败为胜。

但在淮海战役中,胡琏的部队却无法得到老天的帮忙,12兵团在双堆集全军覆没,兵团司令黄维被俘,而副司令胡琏却在被手榴弹炸伤的情况下,乘坦克单枪匹马逃出了重围,甚至在逃跑的途中遇到一支民兵队伍时,战士们还友好的主动为其让路——没有人认为敌人能开着坦克突出重重包围,民兵们以为是自己人开的坦克。

侥幸逃生的胡琏被送到上海治伤,从背部取出大小32块弹片,有几块与肺、心“仅一纸之隔”。他的命真不是一般的“硬”,这一点胡琏自己也承认。

1958年我军发动“八二三”炮战,金门岛上,防卫司令胡琏正设宴招待前来视察的“防长”俞大维,数千发炮弹呼啸而至,金门防卫司令部四位副司令三死一伤,俞大维血流满面,只有胡琏毫发无损,也许真是他命不该绝,阎王爷又一次放了他一条生路。

胡琏枪林弹雨大半生,几次频于灭亡,数次与死神握手,但最终却都绝处逢生、大难不死,说起命硬的将军,还真没几个能比得过他。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是可以称得上命硬的将军的?

刘伯承元帅绝对是一个传奇。

十大元帅中有七位负过伤,累记战创约16个,其中一半以上的创伤集中在一位老帅身上,他就是刘伯承元帅。刘帅有着非常长久的军事生涯,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一共负伤九次,造成的创伤达10多个。

据统计刘帅九次负伤中,左脚一处;颅顶一处;右眼一处,不幸失去右眼;右腿股动脉一处,险些丧命;左臀部一处;左腿受伤,损及神经,一度不能行走;右腿侧面一处,弹头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抠了出来;左脚侧边一处;右手侧面一处。

刘帅的九次负伤中,有两次险些丧命,但是刘帅都存活下来;有三次被医生诊断为残疾,但是除了失去的右眼,其它的两次都在他惊人毅力之下,经过锻炼,最后痊愈。

刘帅最为有名的一次负伤,应该是1916年3月中旬,刘帅率领部队攻打丰都城,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连中两弹,其中一颗从右太阳穴穿眼而过,把他的右眼珠打飞了。当时刘帅中单之后,进攻部队也失败了,刘帅是被一个老乡用箩筐背到医院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他坚持不用麻药,清楚的数下了医生的刀数,被医生敬佩的称呼为“军神”。

川中的混战中,刘帅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负伤却不是眼睛中弹的那一次,而是发生在1923年9月10日刘帅率领部队由内江进攻大足的过程中。在前线视察的刘帅右腿中弹倒地,这一枪打中了刘帅的动脉,刘帅血流不止,虽然进行了抢救,但是条件太简陋了,只能初步止血。后来刘帅被王尔常带着连续三天三夜赶路600华里到达成都,刘帅这才得到好的救治。

包含这一次,刘帅左腿也被严重创伤,当时医生给刘帅下的定论是“他的下半辈子将会依靠拐杖生活”,刘帅反问医生“有没有见过拿着拐杖的将军”。刘帅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忍者剧痛进行锻炼,最后完整的站在医生面前时,医生也是大吃一惊。

刘帅最后一次负伤是在 1936年红军过草地的时候,当时刘帅随朱老总和四方面一起,他们坚持北上,坚决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最终被张国焘记恨免去总参谋长一职,在后来被调往回到中央的过程中被敌机轰炸,造成了臀部受伤。

抗日战争期间,中央给刘帅做寿的时候,叶剑英元帅曾写诗赞道:“太行游击费纠缠,撑住平辽半壁天。遍体弹痕余只眼,寿君高唱凯歌旋。”

而更为让人称奇的是,1986年10月7日,一代军神刘伯承元帅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他也是元帅中寿命最长的一位。面对刘帅的逝世,徐帅有诗挽之曰:“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 垂首山川思梁栋,举目九天觅帅星。 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 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刘帅年轻的时候伤痕累累,中年的时候南征北战,老年的时候还受到摧残,黄昏之年还指挥对印反击战,巡防中国边境,最后还以94岁的高龄去世。刘帅绝对是一个命硬的将军,他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特也被美国军事专家杰米· 卡洛奇评价为“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六个军事家之一,并且是最为传奇的一位。”。

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是可以称得上命硬的将军的?

提起命硬的将军,就要说到连中三枪而不死的开国上将叶飞了。

1933年,叶飞在交通站和地下党员接头时,不幸中了敌人圈套,被敌人一枪打中头部。

当敌人发现他没有死后,又补了三枪,一枪打中胸部,一枪打中手臂。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叶飞居然没有牺牲,逃出了鬼门关。

而后,他成为一员名将。

开国上将叶飞

22年后,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

如此命硬堪称奇迹。

01、命悬一线

1933年冬,一个中等身材、身型偏瘦、书生打扮的青年,疾驰在山间小道。

他的行踪隐秘,左右巡视,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是否有人跟踪。

中午时分,他来到福安县城外60多里远的一个小山坡上,山坡下有一个狮子头客店。

他隐藏在一棵大树下,观察了很久,确定安全后,走进了狮子头客店。

这个客店是一个地下交通站,他此行是与一名地下党员接头,宣布组织命令,进行下一步活动。

两人约定在狮子头客店接头。

他进楼后,地下党员还没有来,他找了一个靠在路边可以观察渡口的方向坐下,方便自己观察周围情况。

他等了很久,依然没有看到有人来接头。

他再次观察周围情况,依旧没有发现异常,于是就继续耐心等候。

地下交通站剧照

就在他焦急等待的时候,3个特务持枪闯了进来。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3人拔枪就射,对叶飞连开两枪,一枪没有打中,一枪击中头部。

原来,敌人特务已经抓捕了地下党员,发现了这个地下交通站。

他们布下天罗地网,守株待兔,只要有人进来,就立刻实行抓捕或枪杀。

当时,这个青年书生并不知情,稀里糊涂地中了敌人的圈套。

敌人见他手中有枪,直接开枪射击,死活不论。

青年中弹后,血流如注,随即倒地。

特务见状将他手枪和文件抢走,而后下了楼。

幸运的是,敌人的子弹是从他左耳前射入,碰到骨头后,发生折射,从脸部中间穿过。

伤势看着吓人,却没有击中要害。

青年书生当时并没有昏迷,等敌人走后,他以顽强的意志,试图挣扎着站起身来。

万万没想到,特务太狡猾了,3个特务只有2人下楼离开,还有1个特务守在楼下。

当这个特务听到楼上有动静时,又冲了上来,连开3枪,1枪打中他的胸部,1枪打中手臂,另外1枪打飞了。

青年书生再次中弹倒地,没了声息。

特务又守了一会儿,见没有动静,这才下楼。

然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青年书生连中三枪,依然没有牺牲。

他凭借强烈的求生欲和顽强的意志力,艰难地挣扎起来,慢慢爬到客店后面的一座小磨房旁的小水沟。

直到此时,他才脱力昏迷。

老天保佑,他又幸运地被地下党员发现了,送到一家诊所,紧急抢救,最终逃出生天,活了下来。

而这个青年书生就是叶飞!

这简直就是一个电视剧都不敢拍摄的奇迹!

02、归国华侨

叶飞,原名祖籍福建南安,1914年5月7日,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一个华侨商人家庭。

叶飞的父亲叶荪卫是著名侨商,他的母亲是菲律宾人。

因此,叶飞具有菲律宾国籍。

1919年,父亲将叶飞送回中国,在老家南安学习。

此后,叶飞先后在厦门中山中学和省立第十三中学求学。

求学期间,他接受了十月革命思想,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8年5月,叶飞加入中国共青团。

先后担任过福建共青团省委宣传部部长和代理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一直从事地下工作,其间他还曾被捕入狱。

1932年,叶飞光荣入党。

开国上将叶飞年轻时照片

1933年,叶飞奉命去闽东,发动群众,组织暴动,创建革命根据地。

叶飞接受命令后,以特派员的身份,伪装成一个商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福建宁德市福安县。

5月28日,叶飞和颜阿兰等人成功组织“霍童暴动”,成立了游击队。

很快,叶飞率领游击队缴获长、短枪80多支。

这年6月底,闽东北工农游击队第三支队正式成立。

8月份,叶飞又和马立峰、詹如柏、曾志等领导发动全区性暴动,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

这一年,叶飞才19岁,在根据地和游击队威望非常高。

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亲自和一个地下党员接头,开展新一阶段的工作。

万万没有想到,地下党员被捕,供出了这个交通站。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惊心动魄的一幕。

幸亏,狮子头客店枪声一响,狮子头村地下党组织就派人前去接应。

最终,带着叶飞脱离了险地。

狮子头村地下党支书陈春弟得知消息后,赶紧派人请来郑如萱医生,为他做手术取子弹。

郑如萱医生指着叶飞的右面颊,说道:“弹头从左耳前射入,向下穿过脸部中间停在皮下,好险!如果弹头朝上射入脑部,谁也救不活他了!”

可叶飞伤势太重,郑如萱医生不敢擅自动手术。

最终,她将叶飞转移到赛歧,请自己的表弟张长生,为叶飞取出了子弹。

张长生在叶飞头部的子弹取出,而胸部这颗子弹无法取出,一直留在了身体里。

手术完成后,叶飞又休养了几天,才被送回游击队。

1934年2月,叶飞和战友们正式创立了闽东红色革命根据地,组建了红军闽东独立师。

此后,叶飞历任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闽东独立师政委、闽东特委书记等职。

03、再遭大劫

1935年10月5日,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与粟裕、刘英率领的挺进师在寿宁县郑家坑成功会师。

会师后,两军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

临时省委由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临时省委书记。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则由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

开国大将粟裕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很快发生了冲突,叶飞率闽东特委退出闽浙边临时省委。

一直到1936年秋天,叶飞和粟裕再次展开谈判。

可两人一见面,粟裕就掷杯为号,抓获了叶飞和闽东独立师4团团长陈挺(开国少将)。

原来,刘英误以为叶飞要叛变。

因此,他命令粟裕抓捕叶飞,抓捕后押解转移,一旦查实,立即枪决。

结果,押解途中,遭遇敌人偷袭,押解部队被打散。

押解叶飞的红军游击队员撤退前,一枪打中了叶飞的左腿。

叶飞拖着伤腿,趁机和陈挺跳下悬崖。

幸运的是叶飞和陈挺跳下去之后,都挂在树上,侥幸逃脱。

两人昼伏夜行,走了5天5夜,才回到了闽东根据地。

事后,叶飞和粟裕误会解除,冰释前嫌,并没有因为此事记仇。

04、开国上将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独立师整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

由叶飞任团长,吴焜任副团长,黄元庆任参谋长,阮英平任政治部主任。

这就是著名的新四军老6团。

此后,叶飞此后历任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指挥,新四军挺进纵队政委兼副司令员,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1师第1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和苏中第3分区地委书记、副师长,第1师师长等职。

叶飞逐渐成为粟裕心腹爱将,参加了黄桥战斗、车桥战斗、高邮战斗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叶飞历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粟裕指挥的系列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战役。

叶飞成为粟裕麾下第一名将,没有之一。

(粟裕有三员最信任的爱将,华东野战军1纵司令员叶飞、4纵司令员陶勇、6纵司令员陶勇,人称叶王陶)

华东野战军主要领导合影,左一叶飞,右三粟裕

1955年9月,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王必成和陶勇都是中将军衔)。

1999年4月18日,叶飞不幸病逝,享年85岁。

当叶飞遗体火化后,家人才取出了他胸前的子弹,这颗子弹留在叶飞身体已经长达66年之久!

这颗子弹正是叶飞特殊的勋章,它无声见证了叶飞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伟大牺牲。

开国上将叶飞

结语、

通过叶飞的事迹,我们也可以看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革命先烈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义无反顾,勇敢机智,才能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当然,叶飞将军是幸运的,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能从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安然脱险,真是老天保佑!

致敬!

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是可以称得上命硬的将军的?

说到历史上最命硬的将军,我就想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粟裕将军和刘伯承元帅。

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之所以战功赫赫,之所以能够成为了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正是和他们的不怕死有关。

因为每一次大战之前,他们都能够深入到战争的最前线去指挥。

我们都知道前线指挥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毕竟子弹是不长眼睛的,炮弹随时都有可能在自己身边爆破。在这种情况下受伤的概率是很大的。

无论是粟裕,还是刘伯承将军,他们都是经历过数次生生死死的人。因为他们被炮弹或者子弹打中过,而且还不止是一次。

粟裕将军他的一生,有六次是和死神直接擦肩而过的。当然了大部分打入他身体的弹片都被取出来了。

可是,到了粟裕去世火花的时候,从他的脑颅骨当中,发现了三块类似于弹片的东西, 后来经过验证确实是弹片。

只不过这个弹片深入到了脑颅骨当中,根本就没有办法取出来,可见,粟裕将军大部分时间,都是备受伤痛的折磨的。

可是,在他的一生当中,从来都没有听他说过这件事。你看粟裕将军是不是真的很命硬的将军。他之所以能够打那么多次胜仗,正是和他亲临战场有关。

刘伯承将军也是如此,他尤其擅长打大仗和硬仗。他的一生有九次和死神擦肩而过,其中有一次子弹打入到了他的眼睛。

若是子弹在打偏一点,就有可能从头上穿过来。但是,命运还是眷顾了刘伯承将军。毕竟打入子弹的眼睛,只要取出来就没有问题了。

在刘伯承取子弹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小事。就是他取子弹的时候,没有打麻药,为了就是不让脑子受麻药的影响。

因为强忍疼痛他取出来的子弹,还被医生称之为“军神”。

所以说到历史上命硬的将军,我就想到了粟裕将军和刘伯承元帅。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人民心目中最为敬仰的领导人。

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是可以称得上命硬的将军的?

说到历史上命硬的将军,我想粟裕将军肯定是其中之一。

大家应该听说过,在粟裕将军去世火化的时候,他的头颅骨上竟然掉出来了三块弹片。这三块弹片都是他在革命的时候,负伤留下来的。

几十年来,他一直都是被病痛所折磨着。但是,他丝毫没有表现出来过痛苦,这就是一个铁打的汉子,一个优秀的将军。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粟裕将军的头颅骨上,留下来的弹片就有三个。那些在战争的过程中负伤取出来的弹片,肯定就更加的不计其数了。

知道为何说粟裕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了吗,原因就是他每一次大战,都要深入到前线亲自指挥。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来打败敌人。

粟裕的一生大小战役也经历了数百战,受伤的次数当然是数不胜数的了。还好,粟裕的每一次受伤,都能够让他死里逃生,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吉人自有天相吧。

其中粟裕受伤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在土地革命的时候,那一次粟裕已经被打晕了,他身上也流下了很多血。

本来粟裕的排长以为他牺牲了呢,所以。就把他身上的枪给拿走,直接去和敌人战斗去了。

粟裕也就被留在了战场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粟裕渐渐的苏醒了过来。他醒了之后,看到自己身边躺满了尸首,他知道刚才自己经历了什么。

粟裕起来简单的包扎了一下自己的伤口。

他什么都没有说,直接拍拍身上的土,又开始追上了大部队了。你说这样的粟裕将军,是不是命很大。

关键是他的一生,遇到和死神擦肩而过的事情,竟然多达六次。而且每一次都能够化险为夷,因此说粟裕就是历史上最命硬的一个将军。

我们都知道,粟裕的一生真的是可以用战功赫赫来形容,毛泽东说他是可以带领大兵团作战的优秀将领之一。

林彪说他是最会打“神仙仗”的一个不可多得的顶尖将军。

陈毅说他是我军为数不多的优秀将领之一。

事实上国民党大部分高级将领都败在了粟裕的手下,我们大致来说一下被粟裕打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张灵甫、薛岳、杜聿明、王耀武、黄百韬、李天霞......。

这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粟裕将军。这就是命硬的粟裕将军。

所以说到中国历史上命硬的将军,我就想到了粟裕将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