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话,是十分的感人的?
[应邀回答]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民”的论述最感人,因为饱含了伟大领袖的人民情怀和对人民的崇敬。
人民万岁。国庆大典,举国欢庆,当游行的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伟大领袖招手致意,用他那浓浓的湖南话发自内心喊到“人民万岁”。人民万岁,这是共和国领袖对人民的挚爱之情,您一心为人民,人民热爱您。
为人民服务。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44年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他已成为共产党的宗旨,成为共产党人的道德操守和精神追求。从党成立至今,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先后涌现出了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等先进个人和集体,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总结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和抗日解放区建设经验后,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一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在国家困难时期,他紧紧地同中国人民一起勒紧裤袋,不吃肉,不搞特珠,共渡难关。这样的领袖值得我们永远热爱和怀念。
历史上有哪些话,是十分的感人的?
志愿兵:“请告诉祖国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1950年,一群二十来岁的青年为了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进入异国他乡。
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前所未有的强大:装备世界第一,后勤补给也是世界第一。
而我军,在参战初期,很多前线部队都吃不上热乎饭。长津湖战役,甚至出现整个连队冻死的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时候,志愿军战士们面对优势敌军,他们明知不敌,也毅然坚守阵地,直到全部牺牲。
(这是长津湖战役上,一位志愿兵的脚)
例如:上甘岭战役,当战斗刚全面展开,由于美军炮火强大,我军597.9高地11号阵地上的士兵牺牲的只剩下一个人了。没过多久,2号阵地也因“伤亡殆尽”,失守了。后来,志愿兵指战员开始使用“添油战术”:每次只放三四个人,牺牲一个补充一个。
这种战术,在后来的阻击战中普遍使用。
上去就是死,但是,没人退缩。
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们?
抗美援朝的老兵何宗光在接受央视《等着我》节目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当时,慰问团去前线慰问,问战士们有什么需要的,对祖国有什么要求。志愿兵回答:
“请告诉祖国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志愿军第63军188师指导员贾文岐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讲述当时志愿兵信念的:我们中国遭到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受过这个罪。到了北朝鲜一看(特别是北部)老百姓受的那个苦。我们就有一个信念:
“这种惨状,不能在我们祖国再重演!所以,我们就是死,也要把敌人顶回去”!最终,这场战争,有197653位志愿兵血洒疆场。
缅怀烈士。
就此一战,打出了我国的大国地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话,是十分的感人的?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你不要悄悄地流泪,你不要把儿牵挂,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首《再见吧,妈妈》可谓是唱遍大江南北,小编听到自己的爸爸唱起这首歌时虽然似懂非懂,但居然也有一些惆怅,现在想想,当时应该很多人都是唱着唱着禁不住热泪盈眶。
1984年1月,王建川随部队到达老山前线,期间他一直坚持写日记,整整写了两本,准备在边境战争结束后,把日记本和军功章一起寄回家,作为献给母亲的礼物。1984年4月28日,他在一场战斗中牺牲,揣在身上的日记本被鲜血浸染。两本日记作为珍贵遗物,被母亲带回家乡。他在日记中写道:
当还击侵略者的炮声震撼大地,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
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这首小诗,最终变成了《再见吧,妈妈》的灵感源泉,被千万人传唱至今。
向保家卫国,为守护祖国母亲浴血奋战的人民解放军烈士致敬!你们是人民的英雄,你们必将永垂不朽!
历史上有哪些话,是十分的感人的?
先富带后富。作为一名穷人,刚刚听到这句话时,差点感动的流泪了。相信假以时日,我也将步入富人的行列。
历史上有哪些话,是十分的感人的?
‘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百姓一起,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再过黄河’。这是主席在1947年3月撤离延安时说的话。在一年后,他东渡黄河时,也同样和陕北百姓说了一些发自肺腑的话,与主席众多的名言相比,这样朴实真诚的话,更能反映他心系百姓的思想,也更加让人感动。
自1946年6月内战爆发后,蒋校长一直把革命圣地延安视为眼中钉,1947年他决定对延安发起攻击,并将任务交给了他的得意门生、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
胡宗南不敢怠慢,一心要不负所望,争取在这难得的机会中建下不世之功。于是他纠集25万人马围攻延安,而当时我军在陕北战场的兵力不足3万。
面对严峻的形势,已在延安住了十年的主席,虽然也不舍离开,但全局在胸的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以牵制蒋军。
但对于有人劝他‘东渡黄河以确保安全’的建议。他却颇不以为然,他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百姓一起,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再过黄河’。
敌人向延安步步紧逼,我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撤离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直到他们全部安全撤离后,主席才神情自若的离开延安。
历史的发展完全证明了主席的远见,延安也仅过了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就被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重新收复,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一直到1948年,在取得宜川大捷后,敌我形势发成了根本变化,我军已彻底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及时对全国解放战争进行指导,准备迎接全国范围的胜利,主席这才考虑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华北去。
3月23日,主席东渡黄河,结束了一年零五天转战陕北的艰苦战斗,临上船时,他对送行的人们深情地说:‘我们马上要过黄河了,来不及向陕北的老乡们告别,请你们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谢谢他们一年多来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告诉陕北人民,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对党、对人民军队的一片深情和友谊’。
主席从少年时期起,就同情贫苦民众,而且毕生致力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强调:‘紧紧的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我们军队的唯一宗旨’。主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