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董振堂是从河北走出来的一位红军高级将领,是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红5军团军团长,英勇善战,麾下也战将如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罗荣桓,大将肖劲光、上将李达、中将孙继先、孙毅、吴瑞林、王秉璋将军等都曾是他的部下。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参加了了冯玉祥领导的北京政变和北伐,任旅长。1931年在围剿红军中,他和赵博生、季振同发动了宁都起义,率部1、7万人参加了工农红军,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军团长。刘伯承在被博古、李德撤销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后,曾任红五军团参谋长,直接在董振堂的领导下。
董振堂在苏区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尤其是在第四次反国剿战斗中,在战斗进入激烈、互相胶着状势下,毛泽东大胆起用刚刚起义的红五军团,董振堂率部作战勇敢,浴血杀敌,取得了胜利。这件事在电视剧《红色摇篮》中有专门介绍。
长征中,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在血战湘江中,红五军团拼尽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激战五昼夜,伤亡惨重,红三十四师大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撕断肠子,壮烈殉国,三十四师被喻为是铁血后卫师。
1935年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编入红四方面军。1936年,董振堂率部渡过黄河,随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在没有后方补给、缺少群众基础的情况下,一路浴血奋战,克武威、占张掖,攻占山丹、临泽。。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不幸壮烈牺牲。
消息传到延安,中共中央为董振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2009年9月,董振堂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河北名人最该提到的是新中国开国将军,以1955年受将帅衔的数量看,河北共82人受将军衔,排名全国第九。下面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简单的介绍几位。1、孙毅,开国中将,河北廊坊人。是河北开国将军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也是活到百岁的十大开国将军之一。毛主席称孙将军为孙行者,朱老总称呼他是孙胡子。他一生淡泊名利,55年授衔时,他写信给组织请求宁底勿高。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评价他:一身正气举国敬仰,两袖清风全民楷模。2、韩振纪,开国中将,河北石家庄人。1924年考入保定军校讲武堂,1931年参加长征。历任总后勤部机械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一生和孙毅将军是挚友。3、徐信,开国少将,河北石家庄人。1937加入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生戎马,战功赫赫。历任63军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河北位于我国腹地,可以说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商朝时期就曾在邢台建都。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历史名人当然数不胜数,像扁鹊、赵云、董仲舒、曹雪芹等都是河北人士。
鉴于此地名人举不胜举,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近代两位功勋卓著的将领。
开国中将韩振纪韩振纪(1905-1975),河北省高邑县人。
韩振纪将军不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出生时,家庭条件是非常不错的,在当地也是个有名的富户,从小就接受教育,所以思想方面追求的是进步、自由。
日本人窃取我国山东的利益,导致举国上下无不愤慨至极,纷纷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想以此来唤醒广大的家国同胞们一致对外,这就是“五四运动”。此时的韩振纪14岁,正在家乡的高小读书,一腔爱国热血的他看到祖国大好河山被国外势力践踏的满目疮痍,本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圣训,也参加到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中去。
虽然游了行、示了威,但国家孱弱的局面并不会因此有太大的改变,他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国家强,必须军队强;军队强,那么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自然就有分量。于是他便放弃学业,进入有名的保定军官学校,想要靠学习军事来为国家尽一份力量,毕业后担任二十六路军参谋。
国共合作期间,他又大量接触了先进的马列主义,在身边的共产党同僚的影响下,无产阶级革命在他心中萌芽。1931年,他带领二十六路军参加了宁都起义,加入了工农红军的队伍中。
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晋鲁豫地区的反扫荡战争等多场战斗,歼灭敌军近万人,收缴的重机枪、山炮等武器装备数百台,其中还有二十多辆军用汽车。
抗战胜利后,为了阻止国民党的内战阴谋,韩振纪转战东北,担任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的军功部长,一手创办起多所属于我军自己的军工厂,为之后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后援保证。
1955年,韩振纪被授予中将军衔,进入我国驻苏联的大使馆,在那里学习先进的机械、军功制造技术,收获了大量的生产经验。回国后投身于工业、军用机械工作,担任军械部部长,大力推动了我国军功业的发展。
开国中将孙毅孙毅(1904-2003),河北省大城县人。
孙毅将军早年间加入冯玉祥带领的西北军,参加了北伐战争,也是国民革命军中的一员。但是那个年代国民党内部分裂为几大派系,虽然明面上是一家人,但背后捅刀子的事情可不少干。
在北伐战争获胜后,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实施独裁统治。而孙毅将军当时的老大哥冯玉祥十分不满,挑起了反蒋战争,孙毅也加入其中。
外敌当前,国民党人只知划分权力,不惜付诸武力、消耗国内军事实力的代价满足对权力的渴望,这让一心报国的孙毅看不到国家的未来。就在左右为难之时,宁都起义爆发,让他看到了曙光。参加了这次起义之后,孙毅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多年的战斗磨练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参加了一系列的抗日斗争,训练出大批高素质、强战斗力的部队。猛将无弱兵,他的队伍在东征、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和以后的平津战役中作战勇猛,其本人更是一马当先。
为了表彰他的功勋,授予中将军衔,之后又担任训练总监部委员、出版部部长等诸多要职。
欢迎各位的评论补充!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谢谢邀请,
河北历史名人我所知的不多,答案可能不全,大家可以对其补充。
公孙龙 春秋赵国人,是一位文人
(现在邯郸)
燕丹 燕国皇帝之子
扁鹊 春秋战国的名医
张角 三国前时期黄巾起义的领头人
张飞 刘备 据说都是涿州人
赵云 石家庄正定南
卢俊义 梁山好汉 大名县人士
燕青 梁山好汉大名县人士
纪晓岚 清朝文人大才子 沧州人士
赵匡胤 宋朝皇帝 涿州人士
狼牙山五壮士 大家都知道 保定人士
董存瑞 张家口人士
邓丽君 好像也是跟我们河北这边有关系
崔永元 一位出色的主持人 天津人
葛优 河北人
郭晶晶 保定人士
范玮琪 石家庄人
王宝强 草根明星 邢台人士
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宰相之乡”赞皇:中国出状元宰相最多的千年古县。《赞皇县古今名人录》一书收录赞皇历代名人计有263人,其中《赞皇县志》列有个人传记的就有44人之多。赞皇县境先后出过三位状元、六任宰相、三十三个进士,史称“文星聚秀之地”,因其为河北乃至全国出状元最多的县,人称“状元之乡”。同时,又因是河北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县,又称“宰相之乡”。而许亭村又是这个“宰相之乡”中出宰相最多的地方。
李峤(644—713年),字巨山,唐代赞皇人。20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蔚,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李峤的文学造诣很深,前与初唐四杰相接,中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晚年,被尊为“文章宿老”。唐玄宗曾赞曰:“峤真才子也”。有集五十卷,已散失,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有其作五卷。
李华(715—766年),字遐叔,唐代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举进士,天宝十一年(752年)迁监察御史,上元中二年(761年)任检校吏部员外郎,后病引山阴(今江苏淮安)。李华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曾与陈子昂、萧颖士一道反对浮华的文风和骈体文章,倡导改革,提出“宗经”、“载道”、“尚简”主张,为以后韩愈、柳宗元时期的古文运动高潮奠定了基础。他的代表作《吊古战场文》被收入《古文观止》。后人编有《李遐叔文集》。
李栖筠(719—776年),字贞一,唐代赞皇人。24岁举进士,先后任主薄,监察御史、行军司马、殿中侍御史、详理判官、吏部员外郎、光禄大夫、御史大夫等职,死后赠吏部尚书,溢文献,称赞皇公。
李吉甫(758—814年),字宏宪,栖筠子。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地理学家。27岁为太常博士,后任忠州、郴州、饶州刺使。元和二年(807年)为相,三年(808年)转任淮南节度使。六年(811年)还朝复相,封赞皇候,徙赵国公。他的《元和郡县图志》是历史上的地理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方总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体例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的举世巨著
李绛(764—830年),字深之,唐代赞皇人。擢进士,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六年(811年)入阁为相,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著有《李相国论事集》、《李深之文集》。死后册赠司徒,溢贞。形象载入《元和将相图》。
李德裕(787—850年),字文饶,唐代赞皇人,李吉甫之子。唐代名相。穆宗时擢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御使中丞。大和三年(829年),召拜兵部侍郎,六年(832年)召兵部尚书,七年(833年)拜同平章事,封赞皇县开国伯,后封卫国公。因为著名的牛(僧儒)李(德裕)朋党之争,几次贬黜,几次复相。宣宗即位后贬李德裕为荆南节度使,大中元年(847年)再贬潮州司马,大中二年(848年)再贬崖州司户。死于崖州任上。李德裕出身名门,生活奢侈,但所任之地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成都新繁县宋代建有“三贤堂”,李德裕为三贤之一。今海南省海口市仍遗存有“五公祠”,李德裕为五公之首。李德裕一生著作颇多,留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传世,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李迪(976—1052年),字复古,宋代赞皇人,24岁举进士第一(状元)。曾任秘书省著作郎。郓州知州、知制浩、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闲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等。死后赠司空侍中,缢文定。仁宗感其一生正直,亲为其篆碑“遗直之碑”,并改所葬地邓侯乡为遗直乡。
杨云翼(1170—1228年),字之美,金代赞皇坛山人。明昌五年(1194年)举进士第一(状元)。先后任陕西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太学博士、太常寺丞兼翰林修撰、提点司天台兼翰林修撰、礼部郎中、吏部侍郎、翰林侍讲学士、知集贤院事、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和代理太常卿等职,缢文献。著有《云翼文集》,校《大金礼仪》、续《通鉴》等若干卷。
赵良弼(1217—1286年)字辅之,元代女真人,本姓术要甲,后改赵姓,金贞 间(1213—1217年)家祖南迁,定居赞皇,21岁举进士,任赵州教授。颇受忽必烈器重,初授邢州安抚司,忽必烈南征时破格提为参议元帅事、江淮安抚使。元世祖继位后,任四川宣抚司,成为世祖忽必烈的重要幕僚。至元九年(1272年)曾出使日本一年,回国后三次劝谏世祖不要出兵日本,称:“日本……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能劳役,得其土地不能富国……”世祖采纳其主张,延期了对日本的讨伐。死后赵良弼被追封韩国公,缢文正。赞皇县孔庙设“赵公祠”以祀之。
胡来朝(1561—1627年),字抒丹,号光六。明代赞皇蒲宏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历任陕西延安府司理,浙江杭州司理、吏部文选司郎中,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
黄岗竹,江西庐陵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任赞皇知县达13年之久,在任期间建立留养局以资助孤贫,创建书院以发展教育,为书院置官山、官田,以充书院经费。今官山为国营林场。被称为赞皇县清代四大名宦之一。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独特视角看社会!欢迎关注 峰轻扬!
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1889一1927)河北省乐亭县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