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最大?为什么?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有一大批外国人,用他们的思想、实际行动,影响和帮助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他们的事迹千古流传,他们的功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这些人之中,马克思的贡献、影响最大。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人。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家,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1848年2月,他撰写的《共产党宣言》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苏联的十月革命,是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推翻了沙俄王朝,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大学者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后传入中国。1919年,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新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也是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随后,在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下,党的13个创始人,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1921年在上海召开了党的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我们也有一个从浅到深、从幼雅到成熟的过程。王明,号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他机械教条地照搬照用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受到挫折,甚至失败。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一个伟大的名字。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

历史上哪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最大?为什么?

当然是赫鲁晓夫。

很多人认为对我国帮助最大的人非罗斯福和斯大林莫属。比如罗斯福二战期间大量援助我国,还力主我国成为五常之一;斯大林抗战期间派出援华志愿队,建国后大力援助我国。

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帮助,都是基于本国利益优先的考虑。而在日本横扫东南亚前,美国是日本战争的资源供应者;斯大林在国民革命时期,对蒋介石的支持远远大于共党,解放战争时期鼓吹划江而治,建国后甚至以金日成挑起战争拉我们下水。

而他们的援助,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发挥的作用,通过拉拢实现为我所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即使对我国帮助巨大,也并非出于真心。

相比之下,赫鲁晓夫虽然也不纯洁,但相比于苏联其他领导人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帮助堪称无私。

在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也进入真正的蜜月期,随着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比斯大林时代更大规模的帮扶开始了。

首先就是维护我国主权。

1945年8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除承认蒙古独立外,还规定旅顺口为中苏两国舰船共用的海军基地,期限为30年。此后苏联在旅顺驻军,一直到建国后。

赫鲁晓夫访华期间,主动提出将旅顺口海军基地归还我国。双方就此发表《联合公报》称,,将设备无偿移交我国,苏军于5月25日撤退完毕。

此次访华期间,赫鲁晓夫还废除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秘密补充协定》。《秘密补充协定》作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附加条款,规定从1950年到1963年,我国须把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卖给苏联,不得专卖第三国;苏联坚持东北和新疆不得有第三国势力存在,不允许第三国资本和人员以任何方式参预东北和新疆的任何机构以及经营性活动。

此举维护了我国主权完整,获得了我国的肯定。

其次是加大经济援助力度。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期间,除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款,还给予我国5.2亿卢布长期贷款,帮助我国新建15项工业企业,并赠送拖拉机、汽车、摩托车、机动犁、播种机等重要的物资设备,派若干专家来华协助工作。

建国后,斯大林承诺援助我国建设的大型工业企业有50项,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扩大了援建规模,援建项目达到286项,并扩大了设备供应范围。至两国关系交恶,苏联援建大型企业已建成的120项,加上基本交完设备的29项,共计149项。

在建国后百废待兴的背景下,赫鲁晓夫大规模的援助起到了巨大作用,帮助我国迅速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

再次是帮助我国技术进步。

如果说主动废除不平等条约是我国争取,加大经济援助是继承斯大林既有政策。那赫鲁晓夫帮助我国建立原子反应堆就显得空前绝后了。

时至今日,核武器作为大国重器,不说不随便示人,基本就是垄断的存在。而在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应领袖的要求,赫鲁晓夫答应帮助我国建立小型原子反应堆,这对于核领域一片空白的我国而言,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正是在赫鲁晓夫的帮助下,我国的核工业迅速起步,虽然随着两国交恶赫鲁晓夫撤走了专家,但我国的核工业却具备了相当坚实的基础,为两弹一星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最后是雪中送炭。

作为计划经济国家,货币汇率不受市场干预,有了更多掠夺的可能。然而赫鲁晓夫1956年对卢布与人民币的比价进行改进,按照当时两国国内60多种日用品的价格计算,协定规定双方正式比价保持不变的同时,在非贸易兑换时将比价改为1:6,即1元人民币换6个卢布,与实际购买力大体相符。比价调整后,苏方补偿我国9610万旧卢布。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1959年中苏交恶后,赫鲁晓夫在我国的大饥荒时代,提出债务暂缓的方针,并联愿意以贷款形式向我国提供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食糖。

对我国因农业遭灾而在1960年贸易业务中产生的对苏欠账问题,苏方充分谅解,提出欠账在五年内分期偿还,不计利息。同时苏联还建议供应我国的50万吨糖,在1964到1967年期间归还,不计利息。

这些提议,在两国交恶,我国遭灾的恶劣条件下,尤其难能可贵。

可以说,赫鲁晓夫作为我国人民的老朋友,对我国的帮助是全面而深刻的,相比于斯大林时期的附加条件以及以次充好(例如抗美援朝期间苏援武器前期几乎都是二战淘汰武器),赫鲁晓夫不仅真诚,而且慷慨。

不过,随着两国关系交恶,这一切戛然而止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历史上哪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最大?为什么?

文史频道第131期之斯大林的支援

笔者认为对中国帮助最大的外国人,非斯大林莫属。

斯大林对于中国的援助,早在抗日战争时就开始了。

1939年苏联支援中国抗战,包括重机枪,大炮和坦克。而且还派了很多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包括著名的苏联元帅朱可夫。

1945年8月8日,斯大林决定出兵中国东北,进攻盘踞在中国的日本关东军。苏联用7天的时间摧毁了日本经营13年的东北大本营。战争结束后,苏联军队撤出了东北,把东北三省交给了中国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空军在中朝边境阻击美国空军,减轻了中朝边境的战争压力。

在中国政府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斯大林提供了包括飞机,坦克,大炮和空军飞行大队的支援。为中国军队战胜联合国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仅如此,斯大林还支援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帮助中国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基地,数万家工厂都有苏联专家来协助,苏联专家把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无私地交给中国。即使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专家们都是偷偷把技术教给中国,然后才销毁了原稿。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快速恢复生产力,在和斯大林沟通后,斯大林向中国提供了数亿美元的贷款,而且利息非常低。

斯大林帮助中国的目的可能并不单纯,但是他对于中国的帮助,无疑是最大的。

即使后来的赫鲁晓夫,也是按照斯大林的做法,来实施对中国的友好援助。

相对于斯大林,赫鲁晓夫更像一位执行者。

所以说,对中国帮助最大的还是斯大林。

—End—

原创作品

作者:冷月钩沉

历史上哪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最大?为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浮现脑海的是美国人司徒雷登,可能很多人会骂这样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怎么会是他呢!对中国帮助最大的肯定是马克思啊,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意识形态,但这个真的只是台面上的,马克思也没来过中国;有人会说白求恩啊,来中国治病救人,还带来大批药品和先进的医术,但这玩意儿是不是太局限了?

图为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在中国生活了50年,1919年开始创办燕京大学,用不到10年的时间,把燕京大学发展为国际一流大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下面把民国的几个大学排一排),担任燕京大学校长近30年,期间是中国最高薪水的高校,办学经费最充足的高校,抗战时期坚持独立办学不受日伪控制的高校,中国最美丽的高校,更是大师云集学术水平最高的高校,被誉为“燕京之父”。

1922年,燕京大学女生在女子学院大门前合影留念。

中国内忧外患期间,燕京大学在他手上,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一步步扩大招生,向贫苦学子发放全额奖学金,并与当时世界顶级的哈佛大学合作,要知道燕京的毕业生可直接入哈佛读研的,造就了很多精英大师,所以司徒雷徒这个人没什么,但他对中国的帮助,从根本抓起,对教育的帮助,无人可及。

在中国人眼里,司徒雷登是美国人,在美国人眼里,司徒雷登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燕京大师只存在了30多年,解放后就停止了,但造就的顶级人才,比如院士超过100位,各领域的人才一大批,比如副总理黄华、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龚澎、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翰伯、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黄昆、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中国翻译家吴兴华、中国第一位女大使龚普生、中国著名现代女作家冰心、外交部副部长周南、中国红学泰斗周汝昌、中国陶艺大师韩于西、现在画家司徒乔、中国人类学奠基人费孝通、文物专家王世襄等等。

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他的父母兄弟全葬在杭州,所以1962年去世时想葬杭州,但无法实现,直到2008年才终于归葬,墓志铭只有简单一句: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本来司徒雷登是得到各界认可的,但老蒋溃逃到台湾后,司徒雷登这个美国人就成了众矢之的,被批判后盖棺定论,1949年黯然回国,燕京大学也被分拆,所以在那个年代司徒雷登是个特殊的产物,并且一堆燕京的老师和学生受到牵连,直到2008年司徒雷徒的骨灰终于归葬于杭州,完成了心愿,对他的评价和贡献社会应该重新审视和评价。

历史上哪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最大?为什么?

笔者认为对中国帮助最大的外国人是斯大林!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第二任领导集体自上1924年上台直至1953年下台,一直保持着一种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而且又以援助为主要关系。可以说,没有斯大林时期的帮助,20世纪中前期的中国无论是民族解放战争还是国家经济体系建设都将举步维艰!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对中国曾经有过三次大规模的援助,每次援助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20年代初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最激烈的时期,在共产国际推动下,蜗居于两广由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确定了联俄联共的战略思想。

刚刚就任苏联领导人的斯大林连续召开关于援助和指导中国革命的政治局会议长达122次,做出了738个决定。从1924年至1927年,对于在斯大林眼里认定的中国革命实力派蒋介石、冯玉祥给予了超过价值3000万卢布的物资援助,大部分是军事物资。

与物资一并进入中国的还有庞大的军事顾问团,从高层至中基层,全方位的指导国民革命军的军事、政治训练工作,奠定了国民革命军坚强战斗力的基础。而国民政府正是利用苏联的巨大援助陆续消灭了北洋系的各路军阀,完成了对中国形式上的统一。

第二次,抗日战争时期

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尚未取得全国统一之前便在美英帝国主义唆使下背叛了革命,背离了曾经大规模援助过他的以苏联为核心的共产国际。但是到了3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苏联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斯大林从全面战略考虑出发,毅然握住了蒋介石这个昔日宿敌伸出的求援之手!从1937年10月起直至1942年1月最后一支苏联援华航空队撤出之前,苏联一直是中国抗战最大的外援国。据统计,苏联在4年间总共给予中国2.5亿美元贷款,提供了各种作战飞机1200多架、各型火炮1300多门,枪械类轻武器及各种弹药更是不计其数,为中国军队重新装备了由苏式武器为主的20个陆军师。另有一支3600余人组成的苏联航空志愿队在中国战场上与中国飞行员一道在辽阔的中国领空抗击着日本空中飞贼,卫国战争中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空军将领如波雷宁、赫留金等都曾来划华参战,先后有200多名苏联飞行员血洒中国天空。

至于后来苏日中立、中断援助并策动外蒙古独立,固然有斯大林那所谓的“沙文主义”思想。但更多的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在中国战场特别是在华北战场上全线溃退,令苏联方面增加了来自日本方面的压力,这才使斯大林失去了对国民政府的信心不得不重新考虑新的出路。出于从苏联方面考虑,不能不说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被援助国如何能让援助国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这才是最大的关键问题。援助国对被援助国建立不起信心,那么失去援助也是必然的。更何况是曾经的仇敌——蒋介石!

第三次,新中国建国初期。

苏联最为全世界上地缘位置最差的几个国家之一,斯大林很清楚要维护东部的安全,与中国的关系是关键,这也是他为什么连续三次、每次都是全方位援助中国的原因。他希望中国能有一个实力相对强大又和苏联友好相处的政权,作为自己东部靠得住的屏障。援助了蒋介石国民政府两次,换来的却是一次背叛、一次溃败,这不得不让斯大林对国民党彻底失去信心,加上欧美国家介入中国,这才让斯大林从现实主义出发考虑,重新制定新的战略。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先策动了外蒙古独立、再占了中长铁路和旅大港。从这个意义上说,雅尔塔会议中国被苏美英出卖,完全是国民政府无能所致。不然无法解释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重大的外交成果就是从苏联手里彻底收回在雅尔塔会议中失去的东北权益并且获得了斯大林第三次对中国的全方位援助!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第一个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并逐步开始对新中国进行必要的援助。如1950年派空军部队进驻中国沿海城市保护领空、为解放军进军新疆提供运载工具。斯大林似乎看到了曙光!

但是两次前车之鉴斯大林不会忘记,特别是在美苏冷战已经开打、实力决定一切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虽然和苏联同属一个意识形态,但是真正能否起到可靠屏障的作用,斯大林心里并不是很有底。所以在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斯大林就中苏双方关于东北的权益问题总是表现的很暧昧,但是对于中方提出的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斯大林还是慷慨的答应了。

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需要说明的是这既不是所谓的中共向苏联交“投名状”,更不是被北朝鲜金日成拖入战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完全是为了防止国家再度被肢解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斯大林当时承诺如果中国出兵苏联就会出动空军予以支援,但等到几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出发阵地后,等到的消息却是苏联空军推迟两个月出动的消息。毛泽东愤然撂下了“没有苏联空军支援我们也要出兵”的狠话,指挥千里之外的数十万志愿军将士干净利落的将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的几十万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以南,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去不复返了,新生的中国将会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东亚。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立下的赫赫战功深深震撼了斯大林这位20世纪叱咤全球的一代伟人,过去的蒋介石国民政府远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新中国正是苏联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

于是斯大林再次决定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援助!

在苏联帮助下,新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军事建设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国民经济上从国民政府撤离大陆前夕的全面崩溃状态逐渐站稳脚跟,苏联援建的126个工业设施项目奠定了后来国民经济的基础。军事上完成了从单一的陆军步兵兵种向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建设,尤其是空军经过朝鲜战争的洗礼完全达到一个中高等国家的水平。

斯大林没看到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便撒手人寰,他的后继者再也没有达到他高超战略眼光的水准,始终将中国当成小跟班而且是个不听话的跟班对待,反倒是谋求与天敌——美国平起平坐。最后在中美联合斗争下,苏联这个世界头号社会主义大国轰然瓦解。

历史上哪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最大?为什么?

外国人对中国有过巨大帮助的,毫无疑问,肯定是在近现代史上,因为在古代,中国一直是世界的顶尖强国,是人类文明的灯塔,中国倒是帮助过不少外国。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的落后,所以中国为了追赶世界,也虚心请教于世界。今天中国能有那么快步伐赶上世界的发展脚步,也感谢那些帮助我国的人。有两个人,我国不应该忘记,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不管曾经有过什么不和,他们对我国的发展和独立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罗斯福

罗斯福对中国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力挺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也奠定了二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此外,罗斯福在抗战时期也是力挺中国抗战,给予了中国大量援助,并不断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最终成为战后的世界四大强国之一。罗斯福中对中国的支持,一是想让中国替补日本,接管战后的东亚的国际秩序;而是想拉拢中国,在东方应对苏联。按照罗斯福的设想,中国主持远东的政治格局,英国主持西欧的政治格局,中国和英国地位一样,构成了以美国利益为主的世界政治体系。不管如何,中国经历了二战,国际地位确实获得了极大地提高,而罗斯福在这当中无意起到了巨大作用。

2、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对于中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赫鲁晓夫上台后,在赫鲁晓夫的亲自推动下,苏联对华援助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前所未有。使处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不但顺利建立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还建立的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完整工业和国防体系的国家之一。难能可贵的是,在赫鲁晓夫的帮助下,苏联帮助中国建立了基本的核工业,也为此后中国迅速发展出核武器作出铺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